祁連山國家公園 讓綠水青山成為未來最美底色

2020-12-07 閃電新聞

幾天前,下了一場雪,祁連山上的積雪還未消融。

12月1日,從門源回族自治縣浩門鎮一路向東,行至坐落在仙米國家森林公園的梅花村,穿過村子繼續往北走,就到了塔裡華溝,這裡是祁連山國家公園塔裡華管護站所在地。

路上,一條如橘紅色火焰般的沙棘林,一直從仙米鄉梅花村村口延伸到了溝內,只見沙棘樹上結滿了沙棘果,紅得誘人。「這林子是我們栽種的,才幾年時間就長這麼大了。」同行的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塔裡華管護站站長李亮業介紹,以前這塊地方是一片荒草灘,為了防止水土流失,種上了沙棘。

越過塔裡華溝,一處小庭院出現在眼前。院子有一幢兩層高的小樓,兩隻白色的母雞雄赳赳地從大家跟前走過。

去年9月份,塔裡華管護站的站員們,搬進了這座小院。剛搬進來的時候,站員們特別高興,這裡覆蓋了網絡,一樓是辦公室和廚房,二樓是宿舍,有人開玩笑道:「這麼好的條件,還回家幹啥呢!」除了住在附近村子的站員,其餘人員都住在管護站,上一個月班,然後輪休。

去年開始,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新建成18處管護站,並統籌對原有22處管護站進行提升改造。新建成的管護站成為國家公園宣傳教育、科研監測、社會參與的綜合平臺和服務站點,為群眾參與國家公園科研監測、生態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服務保障。

塔裡華管護站有2名在編職工,4名聘用專職管護員,還有近70多名社會管護員和生態扶貧管護員。管護站轄區管護面積達30177.29公頃,其中核心區17166公頃,一般控制區13010.54公頃,轄區覆蓋6個行政村。

轄區內動植物資源十分豐富,有棕熊、赤狐、狍等野生動物。「路邊的那幾隻尾巴長長的,有灰色羽毛的野雞,屬於保護類的野生動物。」通過長期觀察,李亮業發現,近幾年轄區內野生動物的數量,一直在增長,他覺得這一現象的出現,有諸多原因。

主要原因是,這幾年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各地生態建設、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實踐中得以踐行落實。其次,靠著精準扶貧等一系列政策,當地人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物資不匱乏了,盜獵狩獵的人也就少了。

「我從參加工作開始就在仙米林場工作,每到冬季就要上山值班,防止有人亂砍濫伐。」李亮業從事生態保護工作已有28年,以前只是護林,現在是護林、護山、護動物,管護的範圍越來越廣,肩上的責任也越來越重。

因此,上山巡護時李亮業從不馬虎,沒車就開自己的車,汽車進不去,就騎摩託車,摩託車上不了山,就徒步。50多歲的李亮業,鬢邊早已生了白髮。

回想起以前的點點滴滴,李亮業覺得仿佛是昨天發生的事一樣。以前,在沒有管護站的時候,這裡只有仙米林場的梅花村管護點,李亮業曾在這裡工作,紅磚房裡升起爐子,時常到上山看看有沒有人盜獵,有沒有人偷砍樹木,大大小小的事,都要靠管護員的一雙腿,一雙眼睛來完成。

現在,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巡護時開啟巡護終端,自己巡護到了哪裡,走了多少公裡一目了然。管護站的重點區域內,還安放了紅外相機,野生動物出沒時就會有跡可循。最近有件事讓站員們異常興奮:兩個月前,管護站的紅外相機,拍到了雪豹。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生態管護工作雖說艱苦又枯燥,但能儘自己的力量為子孫後代呵護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的美好家園,我無怨無悔。」李亮業說。

(來源:青海日報)

責任編輯:賈豐豐

作者:丁玉梅

相關焦點

  • 國家公園丨祁連山國家公園塔裡華管護站:讓綠水青山成為未來最美底色
    國家公園丨祁連山國家公園塔裡華管護站:讓綠水青山成為未來最美底色 2020-12-04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公園丨祁連山國家公園塔裡華管護站:讓綠水青山成為未來最美底色
    國家公園丨祁連山國家公園塔裡華管護站:讓綠水青山成為未來最美底色 2020-12-04 14: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布哈河走向祁連山國家公園
    大家都明白,保護好這裡的生態就是在為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出力。」索南才讓說,溼地保護和建設得以連年推進,離不開當地群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    天峻縣充分利用實施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工程帶來的機遇,依託溼地保護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溼地保護面積20萬公頃。
  • 祁連山國家公園
    祁連山國家公園位於甘肅和青海兩省交界,地處青藏、蒙新、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的祁連山北麓,總面積達到5.02萬平方公裡。其中,甘肅片區總面積3.44萬平方公裡,佔國家公園總面積的68.5%;青海片區總面積1.58萬平方公裡,佔國家公園總面積的31.5%。
  • 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文學創作基地揭牌
    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文學創作基地在我省揭牌,這成為宣傳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文學的新窗口。祁連山生態文化是歷史發展進程中各民族以祁連山為屏障、長期繁衍生息、融合發展而形成的文化體系,不斷積澱人、自然、社會和諧共生的價值觀念和生態智慧。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文學創作基地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積極與省文聯、省作家協會合作,共同推動祁連山國家公園自然文學創作,讓生態文學成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
  • 青海:高原大地上的最美底色
    作者: 王偉才盛夏時節,當您走進三江源腹地、祁連山深處、環湖草原,到處會看見流水潺潺、山花爛漫、牛羊歡叫、鶴舞魚遊的大美圖景。綠色生態、綠色人文、綠色城鄉、綠色景區正在成為高原大地上的最美底色。青海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既是國家安全屏障,也是亞洲生態屏障和全球氣候屏障,綜合發揮著涵養水源、防沙保土、生物多樣性保育和碳匯等重要生態功能。
  • 祁連山國家公園首屆自然觀察節啟動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9月21日,由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省林業和草原局、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海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門源回族自治縣人民政府主辦,青海省祁連山自然保護協會承辦的祁連山國家公園第一屆自然觀察節暨野生動物宣傳月活動在門源啟動。
  • 守護祁連山的一草一木——祁連山國家公園巡山體驗見聞
    他對這裡的一草一木都有著特殊的感情,祁連山國家公園設立後他成為了一名生態管護員。他說:「作為當地牧民本身就有保護環境的義務,現在從國家層面將這裡保護起來,作為管護員就更應該擔起責任,保護好一草一木。」午飯時間到,管護員們席地而坐,準備就餐。「大餅、榨菜、一瓶水,這基本是標配。」德康說,每天要走好多路,不能負重太多,通常情況下拿一個空飲料品,渴了就灌點山裡的溪水喝。
  • 從布哈河走向祁連山國家公園
    大家都明白,保護好這裡的生態就是在為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出力。」索南才讓說,溼地保護和建設得以連年推進,離不開當地群眾的廣泛參與和支持。天峻縣充分利用實施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建設綜合治理工程帶來的機遇,依託溼地保護項目建設,目前已完成溼地保護面積20萬公頃。
  • 【美麗隴原】壯美祁連山國家公園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大多數國人都是從漢代《匈奴歌》中遙想祁連山的神奇。匈奴人,稱祁連為天,祁連山是他們的天山。李白的「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中的「天山」,說的就是這條斜臥於青海和甘肅交界處的祁連山脈。海拔超過4000米的區域佔到了祁連山面積的三分之一,單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26座。
  • ——祁連山國家公園百名記者青海行系列活動見聞①
    (李慶玲 攝)  9月8日下午,「祁連山國家公園百名記者青海行系列活動」在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啟動,在為期三天的活動時間裡,媒體記者將積極參與祁連山國家公園生態體驗與志願服務等工作。  簡單的啟動儀式過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工作人員將我們帶到了此行活動的第一站——祁連縣扎麻什鄉郭米村社區。為什麼首站會選擇這裡?聽郭米村社區黨支部書記韓琳介紹後,我們心裡有了答案。
  • 青海門源:祁連山國家公園第一屆自然觀察節開幕
    、體驗、採訪,並將不同行業、不同形式、不同載體的觀察成果展示給廣大公眾,進一步提升祁連山國家公園知名度和樹立祁連山國家公園形象,為下一步全面建成祁連山國家公園並順利掛牌奠定良好基礎。」我們也將繼續努力,為社會公眾提供更多走進自然、走進國家公園的機會,更好開展自然教育、自然觀察、生態體驗等活動,讓國家公園成為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的重要窗口和宣傳陣地。祁連山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生態、地理名山,對中國西部乃至全國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力,也因此孕育了極其豐富的人文、自然資源,開展自然觀察、自然教育、生態體驗等活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 祁連山國家公園野生動物 亮相央視《秘境之眼》
    本報訊(記者 趙俊傑)央視《秘境之眼》欄目開播以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雪豹、棕熊、荒漠貓、猞猁、兔猻、豺、血雉、斑頭雁等32種野生動物陸續亮相,基本涵蓋祁連山國家公園區域內重點保護物種,佔到該欄目播出總數量的11.4%。
  • 祁連山國家公園首屆自然觀察節拉開帷幕
    本報訊(記者 芳旭)尊重自然,尊重生命,懷著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體驗青海生態之美,9月21日,祁連山國家公園第一屆自然觀察節暨野生動物宣傳月活動在門源拉開帷幕,活動吸引了科學界、文學界、攝影界他們通過不同視角,在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進行生物多樣性、自然風貌、地質地理、人文資源、地域文化等方面的觀察和體驗,最終將祁連山國家公園最美最真實的一面呈現在公眾面前。
  •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 鮮明底色
    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 鮮明底色 第5版: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 2020年12月18日
  • 祁連山國家公園
    祁連山國家公園位於甘肅和青海兩省交界,地處青藏、蒙新、黃土三大高原交匯地帶的祁連山北麓,總面積達到5.02萬平方公裡。其中,甘肅片區總面積3.44萬平方公裡,佔國家公園總面積的68.5%;青海片區總面積1.58萬平方公裡,佔國家公園總面積的31.5%。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推進自然教育體系建設
    近日,2020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青少年自然教育科考營活動在德令哈市落下帷幕。通過開展高質量、多領域且形式豐富的自然、人文和科學體驗,為青少年展現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生態體系和保護成效。  此次活動的主題為「花兒與少年守護祁連山」,營員是來自西寧、德令哈兩市的17名中小學生。
  • 讓「國家公園」名片更加靚麗
    今天的青海,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下,三江源、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穩步推進並步入收官建園關鍵節點;國家公園示範省建設蹄疾步穩,藍圖正在「三步走」戰略的指引中逐漸變為現實。
  •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初步構建全方向規劃體系
    自2017年試點以來,按照國家林草局工作安排,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全面啟動了祁連山國家公園規劃編制工作,並率先開展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相關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確定了1個片區總規和8個專項規劃編制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