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新聞網3月20日訊(記者_張志耐 秦越 通訊員_黃珊珊 文圖)800多歲高齡的晉江安海白塔開始「手術」了,預計白塔修繕工程將於今年7月中旬完成。
記者從安海鎮了解到,鑑於白塔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安平橋的重要組成部分,修繕將採取傳統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的方式。紅磚是白塔的主要構件之一,此次修繕將採用相同的紅磚剔補及重砌,並以傳統灰漿粘接,修舊如舊。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白塔修繕施工現場看到,腳手架已搭至塔身三層高,白塔周邊有幾個坑洞。施工方負責人張明在現場勘察、協調施工相關事宜。
在白塔周邊圍起來的護欄上,張貼著白塔搶險加固工程中標單位——蘇州思成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的簡介。該公司擅長文物古建築的修復和移建,在古塔維修、宗教寺廟修繕和新建等方面經驗豐富。
對於如何修繕白塔,土木專業畢業的張明告訴記者,首先將搭起腳手架,將白塔整個圍起來。為了加強穩定性,在白塔周邊挖了六個坑洞,每個坑洞設定地錨樁,並將分別用6條20多米長的鋼繩連接腳手架與地錨樁。「這樣一來,腳手架更為穩定,不會晃動,即使遇到颱風天也不怕,能夠更好地保障塔身施工及施工人員的安全。」
對於此前施工方提出的「異形紅磚較難採購」這一難題,張明表示,目前,所有異形紅磚都已到位,共200多塊,是根據測量設計出圖紙,並按圖紙設計模具,在蘇州一家企業燒出來的異形磚塊,「抗壓性能很好,比白塔原有磚的抗壓性能好很多。屆時,塔身中損毀的磚將換成新磚,因時間過久而導致塌陷的鬥拱也將修復。」
記者走進白塔內部並登上塔頂,發現從三層以上,白塔中心有一根直徑約40釐米的木樁支撐塔頂覆缽,而木樁因經年累月「勞累」已部分腐蝕。
「預計塔心木也需要換新的,屆時要先把塔頂的覆缽移開,換進塔心木後再把覆缽原位放置。」張明說,「覆缽是鎮塔之用,有的塔剎覆缽是金屬做的,重有兩噸;白塔的覆缽是水泥做的,應該沒那麼重,更換新的塔心木在技術上沒什麼困難。」
據了解,2014年6月,白塔4樓的塔簷坍塌,將底下3層的塔簷砸落。2014年9月,晉江文保部門向國家文物局提交白塔修繕申請報告,並邀請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同步編制白塔修繕方案。2015年1月,國家文物局對白塔維修正式立項,3月份獲福建省文物局批覆。此前,文保專家曾計劃通過糾偏方法讓有些傾斜的白塔塔身逐步回正,不過並未得到國家文物局的批覆,理由是偏差僅0.6度,小於1度合理控制範圍,無大礙。
「我們將嚴格按照清華大學的設計方案進行修繕,請晉江人民放心。」蘇州思成古建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興男成竹在胸。
安海白塔,又稱「西塔」「瑞光塔」,位於安平橋頭,通高22米,磚石仿木空心樓閣式結構。該塔始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系安平橋建成之年,鄉人用造安平橋的餘資建成的。它既是安平橋的「橋頭堡」,又作為船舶出入的航標,與五裡長橋一起構成了一幅「白塔凌空,長虹跨海」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