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全球華人可謂一喜一驚,一榮一恥。
喜的是中國「娜姐」登頂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成為澳網百年史上亞洲第一人。不過有趣的是,一向以新聞自由自居、動輒對中國指手劃腳、不放過中國任何一件負面小事的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在娜姐奪冠當日竟對此澳網史及中國網球史上的大事件隻字未提。
驚的是臺灣一名退伍軍人張德正,因對司法判決不滿(家庭暴力被判刑)並長達兩三年向「總統府」、「司法部」和臺北市政府屢屢陳情無果後,駕駛35噸的砂石車,連闖四關,跨過十幾級臺階,在短短的五秒種之內衝進「總統府」!距馬英九的辦公室僅僅20米!
卡車撞擊「總統府」現場圖
令人驚訝的是,這位抱了必死之心的退伍軍人竟然還曾票選馬英九,是馬的支持者。我們很難想像從投票到陳情再到同歸於盡式的駕車撞擊,這期間經歷了何種心路歷程。
更令人震驚的是,面對這種帶有恐怖襲擊色彩的事件,面對這種直接威脅合法民選領導人安全的暴力行徑,臺灣媒體竟然集中報導民眾一片叫好,電視評論節目中不斷有民眾為之聲援。
這裡,不妨輯錄一二媒體報導中所引述的民眾評論:民族英雄、民主鬥士、有骨氣、荊軻刺秦王勇士、撞出臺灣人的水準、這才是正港臺灣人;為你加油,你做了我們不敢做的;贊!臺灣之神;希望司機沒事!英雄!加油,起來再來一次!……
另一類留言則是號召臺灣人民:人民的不滿打響了第一炮;臺灣人,覺醒就革命吧;吹響革命的號角;臺灣起義;暴動時期接近了嗎?像泰國暴動,快了。
也有一類是對張德正表示不滿的:為什麼車子不裝汽油?可惜馬英九不在「總統府」;為什麼不等馬回來再撞?張先生你好傻,這政府不值得你犧牲;對麻木不仁的人做這事,不值得!噴淚!居然為了無能政府犧牲……
當然更多的是對臺灣社會和執政黨的反思與指責:對這樣爛政府用這種剛好而已;為何躺在病床上的不是馬英九?如果沒有極端做為,馬皇不會清醒;早該撞了,總統府你們要習慣就好啊;以後會有更多極端做為出現;相信撞府只是開始;比阿扁時代更無能、更貪腐。
當然也有極少數留言是譴責暴力的,但遺憾的是,做為受害者的馬英九,竟然沒有任何人對他表示同情或者支持!
民不畏死撞擊「總統府」以及網絡、電視上的民眾留言,可以完整展現民主化二十多年、動輒就以「民主奇蹟」、「華人世界唯一一個民主社會」自居的臺灣現狀。
世人或許想不明白:一個完整保存和繼承儒家溫良恭儉讓傳統的臺灣社會何以變得如此暴戾?——這已經是馬英九執政五年來第三起撞擊「總統府」事件,其中一起還是自焚!其實,只要看一看信奉佛教、只重來世忍耐今生、溫和不殺生的泰國今日之亂局,就不難理解臺灣的困境。
今天的臺灣,在物價年年上漲的背景下,已經十七年沒有上調工資,但貧富差距卻在迅速擴大。競選2014年臺北市長的第三勢力代表人物柯文哲在政論節目中講目前5%富人的財富已經是最貧窮5%人群的100倍!
僅2013年,臺灣發生的食品衛生醜聞從食用油、鹽、醬油、毒澱粉、冰激稜、奶酪、糙米、死豬肉供應中小學營養午餐、粽子到雞蛋、蔬菜、有毒溶劑汙染的紙餐盒、紙杯、方便麵、牛乳產品,可謂無所不包。百姓的消費信心喪失殆盡。
此外就是一起接一起的弊案:震動全臺灣的臺北雙子星案(地鐵工程,是臺北市長郝龍斌任內新十大建設之首);馬英九團隊核心、馬英九辦公室主任、臺北市議員、律師賴素如因索賄被捕。更令臺灣社會震撼的是,三家主要競標廠商的背景要麼是臺北市(捷運局)前官員,要麼是國民黨現任中常委或者前任中常委。無疑,沒有背景是不可能來投標的。這不由得令人想起在臺灣觀選時,一位臺友的話:「哪個工程沒有腐敗?」
最令臺灣社會憤怒的則是發生在苗慄縣的大埔案,放到大陸就是社會各界均極為關注的強拆事件。
當時,苗慄縣政府在民眾反對、法院還未判決就強行拆掉民房、強行在農田施工,毀壞即將收穫的稻田、警察強行驅離反抗的民眾。此事件前後共造成三人死亡,其中73歲朱馮敏老太太不滿政府強徵農地,喝農藥自殺身亡,遷戶藥房老闆張森文被拆後失蹤,最後在附近排水溝渠找到他的遺體。2014年1月3日,臺中高等行政法院判決苗慄縣府拆遷違法,張等四戶勝訴。然而卻無法挽回逝去的生命——這大概就是遲到的正義不是正義的原因吧。
此外,就是極為醜陋和拙劣的政黨惡鬥,即著名的發生在馬英九和王金平之間的九月政爭以及隨後曝光的「監聽國會案」。
民眾的不滿,在一名普通士兵洪仲丘之死後找到了宣洩口:二十五萬人上街,發起白衫軍運動。當天的地鐵,列車長廣播「祝福洪仲丘,一路好走,臺灣加油!」,旅客聽到後,瞬間響起如雷的掌聲和歡呼聲。
抗議中的「白衫軍」
毫不意外,馬英九目前的支持率只有9.2%。臺灣評選年度代表字,2013年「假」字榮登榜首。此前幾年,2008年「亂和騙」高居第一和第二、2009年則是「盼」、2010年是「淡」、2012年「憂」。
應該說這才是張德正悲劇的時代背景和根源。在他自己的博客中,也同樣透露給外界以答案。2013年馬英九談論司法正義,讓他反感,認為「有權的人只想保有自己的權力,有錢的人也想保護自己的錢,所以大家就合作了……」。
他語帶嘲諷寫道,被犧牲的就是一般小老百姓(大埔案),權力大可以把人操死(洪仲丘案),權力大的人坐飛機、護照時效半年可以馬上辦(指吳敦義女兒),賴法官(律師賴素如)可以交保,林秘書長(林益世)沒被重判等。對於今天的政府,他下的腳註是「如果國父還在世,看到現在的『中華民國』,我相信他會吐血身亡的」。
臺灣進入西式民主時代後,臺獨勢力迅速崛起,造成兩岸關係動蕩和對立。臺灣一方面搭不上大陸經濟起飛的歷史時機,另一方面仍強行南進投資,結果一敗塗地。加上臺灣嚴重的內部對立和內耗,臺灣的經濟一蹶不振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令人不解的是:為什麼馬英九執政以後,兩岸關係改善,每年兩岸貿易順差高達一千多億美元,還有大陸遊客的支持,大陸政策性輸血,臺灣經濟依然低迷?
或許答案就在這次的撞擊事件中。
我們知道臺灣「總統府」周邊被稱為博愛特區,對大型車輛是有管制乃至禁行的。但當張德正駕車進入周邊區域的時候,便衣、交警、監控以及附近的警局,在長達兩三分鐘的時間內無一人作出反應。
更令人吃驚的是,當車衝到「總統府」門口之時,特勤人員竟然紛紛跑光光。關鍵時刻竟是一名菜鳥新兵按規程按下防彈門。而事後,官方的反應竟然是應對穩妥,無人失職,同時對那位菜鳥新兵大張旗鼓的獎勵,一起悲劇變英雄劇。
最為荒唐的是前「行政院」發言人胡幼偉居然聲稱「車進府,即庫者,存也」,是吉兆,預示2016年「總統」大選國民黨勢必再下一城。他還進而分析說砂石車如民進黨的野心,暗指確有挑戰者以無比威猛態勢,直搗黃龍,欲拿下國民黨的執政權,但終究「被擋了下來」而未能挑戰成功。預示2016民進黨差點達陣,國民黨仍能有驚無險地逃過一劫。也難怪被批「什麼樣的團隊就用什麼樣的發言人」。總之一句話,臺灣的政治真的是荒唐透頂。
此前親民黨主席宋楚瑜在電視政論節目上這樣質問:「難道這就是臺灣要大陸學習的民主嗎?」也難怪2011年我參加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活動時,有民眾對我們感嘆:臺灣華人社會最民主,但選了失望,換了更失望。
臺灣整個機構體系處於失靈狀態已非今日。比如遊人如織的國父紀念館小便池半年失修,竟然需要「行政院長」動怒親自打電話給「文化部長」龍應臺去解決。全臺灣都關注的監聽「國會」案,特偵組開記者會澄清,由主任檢察官楊榮宗出面鄭重否認,以一連串「完全沒有、絕對沒有、據我所知目前也都沒有」進行澄清,並指出這個號碼絕對不是立法院總機,該號碼是私人手機的號碼,至於是誰的號碼,楊表示依法不得對外公布回絕。他的話音剛落,立即有現場記者試打,立即揭穿。其實楊榮宗在開記者會前或者他自己或者他的下屬只要隨手打一下驗證即可,足見顢頇透頂——這可是素質很高的特偵組,而不是普通官僚啊。
今天台灣之亂象,當然是要歸因於其西式民主制度。這一點言者甚多,我也不再畫蛇添足。但對於臺灣一直無法產生優秀的領導人,筆者還想贅言一二。
西方民主的人才邏輯是先不管能力如何,選上去再檢驗。不勝任就在下一次選舉時進行更替。相反,大陸的人才邏輯是只有在一個位置上表現優異或者至少勝任,才能夠被選拔到上一個崗位。然後通過一級級的淘汰選拔,最後由八千萬黨員中最優秀者進入常委。然而,治理國家不僅涉及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也決定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與命運。從這個角度講,把整個國家當成試驗品的西方人才邏輯顯然過於草率和不負責任,而中國則十分謹慎。
從本質上看,西方選舉模式產生人才的體制和中國過去世襲的皇權體制類似:如果運氣好,碰上一個英明的領導人,就能帶領國家進步。如果運氣差,則國勢力立衰。柯林頓八年和小布希八年就是最明顯的寫照。當然民主之所以優於皇權時代,是因為可以在一定期限內進行更換,但和今天中國的「改革後體制」相比,則要遜色的多:中國不僅發揮了過去體制選拔人才的優勢,還借鑑了西方定期更替的優點。政治體制不同的邏輯自然導致不同的表現,這就是為什麼西方深陷危機而中國「改革後體制」一枝獨秀。
所以,如果經常看臺灣的政論節目,會發現不管藍、綠,都會經常批評現在的臺灣遠遠比不上威權時代蔣經國先生治理下的臺灣。
當然臺灣經濟之凋敝並非孤例,全球主要西式民主國家都是在困境中掙扎。或許德國研究民主的學者羅森陶(Richard Lowenthal)的一席話是理解這種現象的鑰匙:「政治自由程度的每一次擴展都會以經濟發展的減速為代價;反之經濟發展的每一次提速都會犧牲掉一些政治自由。」
張德正自殺式衝撞「總統府」所發出的主要信息就是對臺灣民主體制的失望和絕望。其實幾乎每個人都有一個疑問:臺灣的未來在何方?我曾和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系石佳音教授交流過看法:民主制度很大的一個問題是沒有退出機制。運轉不良也沒有辦法。歷史上只有一戰後的德國、中華民國和冷戰後的俄羅斯處於極端危機之時才成功擺脫。
石教授聞言答道:「臺灣不會到這一步,因為兩岸還可以統一,就可化解這一難解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