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原題呈現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要求作文。(60分)
明媚的陽光下,春風拂過,片片粉色從枝頭翩然飄落,人行道上漸漸織起令人心醉的花毯。許多道路都進入了一年中最美的時刻。今年,這幅落花「畫卷」將讓市民共享。上海市楊浦區綠化市容局14日宣布,江灣城路(殷行路至清波路)即日起暫時調整清掃保潔模式,打造全市首條「落花不掃」道路,用落英繽紛的晚櫻景觀「留住」春天。面對這滿地花瓣,是掃是留,網友看法不盡相同。
支持者認為這順應了自然與民心,希望推廣,落花不掃反而留住了春色也透出城市溫度。而反對者則擔心增加環衛工負擔,花瓣腐敗還影響環境衛生,情況嚴重則影響市容市貌。
針對以上材料,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和思考?請據此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於800字。
02審題立意
一、審題立意
這是一則時評類材料。
時評,是指對新近發生的時政熱點(如,垃圾分類、疫情防控、中國兩會、脫貧收官等)或新聞事件(如,活埋生母、後浪演講、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等)發表自己看法的文章。
其在寫作上往往以說理、議論為主,要求針對時事(政)熱點話題展開分析,就材料中的事件發表意見、闡述觀點、表明態度等。
高中時評類作文,通常指的是時事評論作文,是選取已經引起或應當引起中學生關注的新聞事件,讓他們圍繞一定的驅動任務完成寫作的材料作文。
高考時評作文,根據所給材料性質的不同,可以劃分為時事爭議性材料(爭議性時評)、時事批評類材料(批評類時評)、時事褒揚性材料(褒揚性時評)。
這次作文命題屬於典型的爭議性時時評作文:上海打造「落花不掃」道路的政策好與不好;市政道路的落花該不該掃;落花不掃能否留住了春色,是否能透出城市溫度;落花不掃是否會增加環衛工負擔,是否影響環境衛生以至於影響市容市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立場和觀點。
而你,有什麼樣的看法和思考?
03寫作提示
二、寫作提示
首先,你得明確表達自己的立場。
對「落花不掃」政策是支持還是反對,二選一。要避免態度騎牆,認為掃有掃的道理,不掃有不掃的好處,可掃可不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其次,你得擺事實、講道理或引經據典說明理由。
落花不掃:留住了春色,透出城市溫度;緬懷傳統文化,讓城市詩意棲居,讓市民親近田園;接軌世界理念,連接人與自然;提升精細管理,促進科技研發……
落花當掃:人工撿拾垃圾增加環衛負擔,眾人踩踏過後衛生落花更難打掃,影響環境衛生,影響市容市貌,引發疾病疫情,不利城市統一管理……
第三,要學會時評類作文常用的高級邏輯分析法。
對於這次作文,可以這樣來駁論:
落花留地不掃,人工撿拾垃圾,的確會增加環衛工人的負擔,誠然腐敗的落花的確也影響環境衛生,然而改革莫怕彎路多,方法總比困難多,工作量增加,環衛工人不也可以相應增加嗎?動員賞櫻遊客參與撿拾垃圾,不也是很好的環衛宣傳手段嗎?針對「落花不掃」研製新的清掃工具,說不定還能助推科技飛躍呢!所以,落花不掃的負面意見的產生不在落花,也不在「落花不掃」政策本身,而在執政者是否能迎難而上,國人的理念是否能與時俱進。
如果落花不掃,就能留住了春色,溫暖城市,那麼如下春色都當留下了:城市花圃裡,先於花草瘋長的野草;市區河道裡,讓魚蝦窒息的綠萍;路邊綠化樹上,肆意生長的櫱枝……如果春天的落花不掃,是詩意棲居親近田園,那麼立夏飄飛的柳絮、楊絮就當任其飄飛,秋天的落葉也應該全部保留於地面,冬天城市的落雪就讓它自然融化好了!如果落葉不掃是接軌世界理念,連接人與自然,那麼如下「世界理念」我們也一併接軌好了:印度的動物崇拜,仍憑各類動物橫行街市;英國面的群體免疫,任憑新冠肺炎患者痛苦離世……落花不掃看似美好,不過是萬千市民關於自然田園的一場自欺欺人的白日夢而已!
04作文立意
三、立意分類和優秀題目
一類立意:文章能圍繞落花掃好或落花不掃好展開,且觀點明確突出不騎牆,起打分44分;立意準確,層次分明,邏輯清晰,字體工整,可往48分打;在以上基礎上,語言凝練優美,論證方式多樣,內容充實,字體美觀,卷面整潔者,50分以上。
二類立意:觀點不清,時此時彼,態度騎牆,但能圍繞「落花掃與不掃」展開,作文完篇者,視語言水平、書寫面貌給40—43分不等。
三類立意:拋開「落葉掃與不掃」談城市管理,論人與自然,主張辯證分析,學會換位思考等38分左右。
三類以下:立意錯誤。大篇幅套用疫情類素材,全然不顧原材料和驅動任務,30分以下。
沒有完篇,依據內容和字數,酌情扣分。
05優秀標題
優秀標題
《落花不掃,留下美好》
《落花不掃,難留詩意》
《落花不掃,它不香嗎?》
《落花不掃給城市添美景》
《落花且不掃,留她一段春》
《落花不掃情,市民白日夢》《落花不掃,讓城市詩意棲息》
《落櫻不掃,是你心底的浪漫》
06報紙時評
大報時評
落櫻不掃,是你心底的浪漫
近日,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在楊浦區江灣城路展開試點,「櫻花路」保持5天不掃,以精細化的「撿拾」進行保潔,讓市民全方位體驗櫻花之美。一片叫好之聲甚至把「落櫻不掃」送上了微博熱搜。畢竟,這既是審美趣味的提升,亦是管理水平的提升,的確值得叫好。
落花落葉及時清掃,街道規整潔淨,自是極好的。但就像居家,有人喜歡窗明几淨,也有人偏愛自在隨意。至於審美,有人偏愛整潔之美,就有人偏愛自然之美。亭臺樓閣、雕梁畫棟的人工製造有其美,山川草木、鳥獸魚蟲的自然創造亦有其美。整潔與自然、精心與隨意都可供賞。留得落櫻,可以理解為一種更貼近自然的審美取向。
有人見落花,傷春之倏忽而逝;有人見落花,卻喜「花落春仍在」。不過,無論何種心境,不掃的落櫻,都替我們延長了春的「賞味期」。對於落櫻間的雜物,原來可一起用工具打掃,現在則需要彎腰撿拾完成。城市管理者願意增加城市管理成本,而留下美景給市民,這是許多網友為之叫好的另一個原因。對於「撿拾」代替清掃,有網友表達了擔心:「給環衛工人漲工資嗎?」這正是提醒我們:得了落櫻的美,也要為這美擔點兒責——垃圾別亂丟,不小心掉了,撿起來,別給環衛工人添麻煩。
當然,不只是城市在嘗試釋放更多自然之美,有的小區還走在了前面。
「落櫻不掃」上熱搜之後,一位朋友頗有些驕傲地誇讚自家小區的物業服務:落花落葉早就不掃了,春秋兩季小區美極了。落櫻不掃,是你心底的浪漫。
願每個春天,我們都能在漫天飛花中,任落櫻染輕裳。
《 人民日報 》( 2020年04月27日 14 版)
「落櫻不掃」,真正的美來源於自然與日常
近日,上海楊浦區推出上海首條「落櫻不掃」道路,不但引路人駐足欣賞,不少人專程趕去賞櫻拍照,也引起了各大媒體紛紛報導。
「落櫻不掃」為何獲得這麼強烈的關注?只因人們見慣了城市裡乾乾淨淨、幾乎一塵不染的道路,千篇一律的視覺景觀下,一條落櫻遍地的道路,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新鮮感受。
更主要的是,在我們的文化傳統裡,落花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王維寫有這樣的名句,「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落櫻鋪陳的景象,也很容易令人聯想起陶淵明的句子,「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總之,「落櫻不掃」為城市平添了一份自然詩意。
當然,類似這種「落櫻不掃」的做法也非上海獨創。早在2018年,央視《新聞1+1》欄目曾播出北京、成都、宜昌等地秋冬季節不掃落葉或緩掃落葉的經驗。更早的時候,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我第一次去南京,街道上厚厚一層金黃的法國梧桐樹落葉曾經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這樣一份自然詩意,是城市管理做減法帶來的。報導說,「落櫻不掃」「落葉不掃」是城市治理創新和精細化管理的體現。這當然沒錯。但我覺得思路或者由此得到的啟示還可以進一步延伸——正如水至清則無魚,過於追求外表整齊劃一的城市美學,可能反而會走向美的背面。生活的魅力在於多樣性,有時候,「凌亂」也是一種美。
比如,一些城市曾經興起拆除報刊亭的行為,就是因為在一些人眼裡,報刊亭是城市面容上的「粉刺」,有礙觀瞻,必欲「擠」之而後快。這是對城市固有文化生態的一種破壞。也許在某些人看來,沒有了報刊亭的城市,市容有了,但在更多人看來,內容沒了——不起眼的報刊亭,和咖啡館、酒吧一起,支撐著城市的文化氛圍,是城市味道的有機組成部分。
從「落櫻不掃」 「落葉不掃」受到廣泛關注與點讚這樣一個細節中,我們應當進一步懂得,很多的美,不需要整齊劃一;真正的美,不但是自然的,也是日常的。
(來源: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