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已成功將產品植入好萊塢大片《變形金剛》系列,伊利進軍海外的野心顯然不止於此。12日,中國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聯手美國乳製品公司DFA計劃在美國堪薩斯市合建全美規模最大的奶粉廠,這也是這家中國乳製品巨頭向海外擴張的最新步伐。伊利當天在向上交所公布提交的文件中表示,該廠將年產8萬噸奶粉,產品不僅會供應中國市場,也會供應全球其他市場,不過該公司並未透露生產的奶粉中有多少將銷往中國市場。
根據雙方籤署的協議,伊利與DFA此次共同出資建設的合資公司註冊資本1億美元(約合6.2億元人民幣),其中伊利投資3000萬美元,持有合資公司30%股權,DFA投資7000萬美元,持有合資公司70%股權。伊利是僅次於蒙牛的中國第二大乳製品製造商。
雖然牛奶這一農業細分領域一直受益於發達國家富裕人群改善飲食的需求增長,但是乳製品在發達國家的銷量近年來趨於飽和。根據研究機構歐瑞國際(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的數據,中國乳製品需求量年均增長率大約10%,高端奶製品的需求增長速度更是高達20%。
此前一直為中國乳製品原料最大供應地的紐西蘭去年遭遇旱災,也令中國乳企開始重視原料進口多元化。
通過全球範圍內的兼併和收購來擴大市場份額也成為越來越有吸引力的方式。中國企業對本地化需求的了解也給國際巨頭進軍中國這一非常碎片化的市場提供了最便捷的方式。「雖然電子商務正在崛起,但是中國仍然存在的大量的便利店,因此跨國巨頭必須從頭開始鋪設渠道,」瑞穗證券(Mizuho Securities)乳製品行業分析師Jeremy Yeo表示。信息提供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中國在農業和乳製品領域的併購規模過去五年來一直穩步增長。今年迄今為止中國企業一共斥資84億美元進行了11項收購,而2010年斥資8600萬美元進行了3項收購。
去年7月份,伊利同美國DFA公司曾經籤署戰略合作協議。今年1月份蒙牛也曾與美國乳製品製造商WhiteWave Foods成立了合資公司在中國銷售一系列乳製品。上個月,荷蘭皇家菲仕蘭坎皮納公司也曾與中國輝山乳製品公司籤署合作協議在中國生產嬰幼兒奶粉,這家荷蘭公司也得以充分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術和輝山奶粉的銷售網絡。外國企業也在幫助中國乳製品製造商在海外建立奶粉生產廠。去年,私募KKR就曾聯手中國現代乳業和中國私募鼎輝投資斥資1.4億美元建立工廠。法國達能也曾與蒙牛合資建設兩個項目。
DFA成立於1998年1月1日,總部設在美國密蘇裡州的堪薩斯市,在全美48個州擁有13000頭奶牛,佔全美鮮奶產量的三分之一,是全美最大的、奶農所有的牛奶市場合作組織和食品企業。對於此次合作,DFA執行長Rick Smith稱,通過一年來對中國乳製品企業的考察,對伊利牧場管理、乳製品生產和檢測的水平表示肯定。伊利董事長潘剛也表示,「希望本次牽手能為中美兩國的乳業合作開啟一個黃金的時代,從而能更好地服務中國消費者和美國奶農,能更多地為全球乳業產業鏈的完善作出貢獻」。
紐西蘭過去一直是中國最大的奶製品原料產地,佔據中國奶粉進口量80%的市場份額。瑞穗證券分析師表示,美國和紐西蘭也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乳製品供應過剩可用於出口的國家中的兩個。
觀察者網綜合騰訊財經、國際在線、中新網消息
11月12日,伊利集團與美國第一大牛奶公司DFA(Dairy Farmers of America)籤署合作協議。攝影:董維嘉
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攝影:董維嘉
西方樂器薩克斯和蒙古族代表性樂器馬頭琴共同演繹了一曲《友誼地久天長》。攝影:董維嘉
對於小編,提到伊利進軍海外,《變形金剛3》這一幕還是揮之不去
以及「變4」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