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西泠第二期 | 石章時代的開啟——青田石昌化石賞析+篆刻鑑定

2020-12-21 不忘初心文化

一篇當代人能快速掌握的《印章鑑定辯偽手冊》!

新概念印章——十二生肖銅印章

印章選取純淨的紫銅鑄造。方寸印鈕上的生肖動物,出自設計師的任性妙手,細砂紙打磨出斑駁的底色,那是數千年文明沉澱出的古樸之感。印面皆從漢代印文中選出,十二枚吉語,傳播出最恆遠的守護與祝福。

文章閱讀時間約3分鐘

序 言

1861到1864年,太平天國二進杭州。火燒了孤山,始建於宋代四照閣(杭州孤山西泠印社社址內,原為宋代古蹟)的瓦礫,又一次同泥土混在一起。那時的孤山南麓樹木稀疏,青翠難返。

清 陳豪繪 西泠印社圖 (1906年)
杭州孤山舊影

十九世紀中葉,葛肇基在浙江平湖置地建宅。以40萬卷的藏書樓傳樸堂聞名江南。

1937年,平湖遭到日軍轟炸,傳樸堂化為焦土。只有數百枚印章,從瓦礫堆中撿拾出來。

圖片來源:紀錄片《孤山路31號》

焦土之中救起的印章,暗藏一種執著。其中,包括文彭的這枚印章。

文彭【琴罷倚松玩鶴】

文彭挑選出一塊優雅舊石。刻下六個字:琴罷倚松玩鶴。那天的樹影,那天的琴聲,都將隨著這枚印章,長久留存。

圖片來源:紀錄片《孤山路31號》

一篇當代人能快速掌握的《印章鑑定辯偽手冊》!

圖片來源:紀錄片《孤山路31號》

文人墨客在孤山結社雅集,釋放金石之間生命延續的精神價值。他們交流那些刻下文字的石頭,而文字還將被拓印成譜。小小的印章是如何成為士大夫精神孤傲的堅持?

作為藝術大師的社員豐子愷曾說過,篆刻(中國印或印章)藝術是「經營於方寸之內,而賞鑑乎毫髮之細,審其疏密,辨其妍媸」。

圖片來自網絡

所以「書畫同源,而書實深於畫,金石又深於書」。因此,「非有精微之藝術修養,不足與語也」。欣賞中國印章可從兩個方面,一為中國印的藝術美,二為中國印的材質美。

01

中國印的材質美

印章材質的多樣化選擇是中國印章的特徵之一。一方面是出於對不同色澤的欣賞,另一方面則是來自實用器具貴重化的心理驅動,從而由單一的青銅擴大到金、銀、玉質印材。

戰國 敬事/楊為 銅印

從古璽印時代到文人篆刻時代, 印章材質的主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們對於印材的審美觀念也同樣經歷了重大的轉變。葉臘石類為主的印材質地溫潤,色彩、紋理豐富,與中華民族尚玉的審美心理相契合,使印章藝術體現出素樸之中的深邃之美 。

昌化藕粉凍,清 程庭鷺刻「守口防心"

明代中期以後,篆刻用石章開始集中於浙江青田石、 福建壽山石、 浙江昌化石三個主要品類。同時,由於中國地域遼闊,宜於雕刻、色澤美觀的石材資源分布比較廣泛,因此在上述三大傳統傳統印石以外, 尚有一些產於其他地區的印材品類先後被採用,但多為近世所開發。

其實,印石與人一樣,因區域、地質、人文、氣候等因素之別而有著各自的相貌、氣質與個性。吾嘗謂,以四地所產之石,喻古代四大美女,也美得迥然有別。

壽山靚麗華貴如楊玉環,昌化雞血嬌媚豔烈如貂蟬,巴林蒼婉妙曼如王昭君,而青田則清純雅真如浣紗女西施。

青田石

說到青田石,無論圈內外人,誰要說是「不知道」,是會被人視為意外的。但要說這青田石,竟然是中國印史上繼周秦兩漢藝術高峰之後,促使明清以來的印壇成為又一高峰這一史實時,不僅知者了了,甚至是會感到莫名其由的。

圖片摘自《中國四大印石圖典 青田石》

物質決定藝術。正是清剛易鐫的青田石(明代時稱「處州石」,中佳者稱「燈光凍」)為腕弱力薄而久思「下海」的文人墨客提供了理想的印材,他們奏刀耕石、樂之不疲,上承下繼、灌古來新,竟開闢出了在其他文學藝術門類裡所不具備、亦不能的,較之周秦兩漢印壇更多元、更豐贍、更文氣、更個性化的一重新天。可見青田石是厥功至偉的。

美人紅 封門石
美人紅 封門石

青田石中最稀有的是紅印石,因含有銘原子而呈特有顏色。其中以「美人紅」最為珍貴。美人紅,朱顏玉貌,潔淨,溫潤,凝膩,極罕見,為青田極品。

藍星 封門石
藍帶 封門石

青田藍星、紅星、金星、滿天星、紫羅藍等諸星早已列入青田印石名品。鑑於日漸稀少的礦物資源,眾星在市面已少露面,尤其上品藍星更為少見。加之藏家與商賈們的抬舉,價格飆升異常。

藍星,指在青或黃色石料上顯示藍色星點者。上品藍星,蔚藍純美,出神入化。可謂藍色精靈,稀世奇珍,殊而不同。

黃金耀 封門石
黃金耀 封門石

那水晶般清澈的山溪裡,沐浴著久遠而無數的青田卵石,淡淺的質地上多是顆潑而充滿變幻的黛青色塊。

青田佳石的靜謐、淡和、冷俏、絕俗,冰清玉潔,洗盡鉛華,是至高至善的。不取寵、不撩人,而越能讓人寵之、撩之,可謂本色本質,魅力天成,可愛至極。

昌化石

說起昌化石,世人差不多都知道其中的雞血石,因為它的品質瑰瑋,豔壓群芳,還曾與帝王的權力和新中國的外交活動聯繫起來,被石界公認為「印石皇后」和「印石三寶」之一

圖片摘自《中國四大印石圖典 昌化石》
「大紅袍」雞血石

可見血量佔70%以上,似著紅袍,故稱「大紅袍」,是雞血石珍品。產出稀罕,價值甚高。

評定昌化雞血石質量等級,一看「雞血」,二看質地,三看完整性。看「雞血」,主要是從血量、濃度、血色來觀察。可見血量佔70%以上的為最高級,50%以上的為二級,30%以上的為三級,10%以下的為最低級。

血的濃度分凝、清、稀三級,以血色凝聚、厚實為高級,血色清談、稀散為次。血色有鮮紅、大紅、紫紅、淡紅這樣幾個等級,鮮紅血,給人以鮮豔欲滴、鮮活靈動的美感,是「雞血」中最為名貴的血種;大紅血,屬上等血種,僅豔度稍遜於鮮紅血,是最常見的血種紫紅血(亦稱暗紅)為次,淡紅血更次。

在鑑別血色時,常常遇到在一塊石材中分布著多種級別的血色,這要看以何種級別的血色為主,來確定其等級。

牛角凍雞血石

灰黑質地中略帶泛黃,半透明。血色在牛角凍地的襯託下顯得尤為深沉、濃烈,是昌化雞血石的名品之一。

看質地,一般根據其純度、透明度、硬度和完整性來評價。對雞血石來說,質地不僅僅是區分雞血石品種的依據,更是評價其質量高低的重要依據。

根據顏色和花紋,昌化石質地分成單色和多色兩大類:單色,一般較純淨,少有摻雜,石質細膩;多色,為兩種以上顏色共生,多數質地為多色。多色質地若具形象,可提高昌化石價值,尤其是烏、白、紅三色相聚的「劉關張」,價值更高。

多色相聚的質地,一般雜質較多。在雜質中,除「砂釘」外,有些「活筋」、火山巖團塊,如色澤形狀和諧協調,並不損昌化石的美觀。

圖片摘自《中國四大印石圖》

透明度越高質量越好。昌化石的硬度大致分三級2至3級易受刀,軟硬適中;4至5級不易受刀,雕刻較困難,硬度偏高;6級以上不能受刀,明顯過硬。方章的完整性是顯而易見的,只是對半弧形和自然形方章,不能簡單地列為缺損之列。昌化石的裂紋有原生與後生之分。

原生裂紋是成礦早期或同期的產物,雖對昌化石質量有一定的影響,但整體品質尚能為人們接受。後生裂紋主要是採礦爆破所引起的,影響昌化石的質量,如加工得當,可彌補其質量的某些不足。

02

晚明印人的文化活動

明代中期以後,社會經濟較明初有了顯著的變化。在玩賞風習中,印章已被提升到文化藝術品的層次。文人書畫家介入篆刻而漸而形成一個印人群體,一部分印工出身的藝人也逐漸融入這個群體。

明,文徵明《真賞齋圖卷》

江蘇如皋的水繪園是冒襄(明末四公子之一)晚年隱居並時與名士錢謙益、吳偉業、王士禎、孔尚任、戴本孝等人雅集唱和之處。

戴本孝、許容兩人以一青田凍石剖製成三件「八面玲瓏」形印章,分別為冒襄、冒嘉穗,以及冒襄妾、史稱冒氏兩畫史之一的金閱篆刻名號、齋室印。「水繪園三印」牽連起一段鐵筆因緣,亦可遙想當年園中吟詩、作畫、刻印的風雅情致。

明,徐容刻「金玥」六面印,青田石

遊藝 園治 輯譜

遊藝的過程也是結交,但獲得潤資的目的很明確。晚明書畫印章開始建立商品化的秩序。

好於園治也是晚明士大夫階層的風氣。家境殷實而絕意功名者尤多屬意於此,作為文人聚集、讀書遊宴的地方。李流芳(「嘉定四先生」之一)在嘉定築檀園,次年汪關(明代篆刻家)從海上來訪,為李流芳刻「泡庵居士」、「慎娛先生」等印。藏印家編集《集古印譜》和篆刻家輯存個人作品印譜是晚明的時尚,也成為當時的文化特色之一。

左 明 汪關刻「慎娛先生」右 李宜之印

03

明清篆刻家作品鑑定的一般方法

時代的鑑定

鑑定印章(或印跡)的時代,主要的依據是印文風格。作品風格既具有流派和作者個性特點, 同時又體現著不同時期的特點,因為時代風格是個性風格的總和 。認識時代風格,需要建立在對各個發展階段的流派、印人風格的認識基礎之上。

圖片來源:紀錄片《孤山路31號》

比如說,明末印壇不可能出現石鼓文入印的風格,當時尚未形成此種風氣;摹仿封泥形式的風格也不可能早期存在,因為封泥出土和認知是晩清以後的事情。

再以浙派風格而論,前期多尚簡淡虛和,至陳鴻壽為轉折,漸向勁厲明快過渡,因而趙之琛、江尊為代表的峭折嚴整的風格,也不會在乾隆時期的印章中出現。

圖片來源:紀錄片《孤山路31號》
偽仿吳昌碩「倉碩俊卿之印」
吳昌碩「倉碩俊卿之印」(真)

其次是印材、印鈕的時代特點。石章、牙章等一般隨年代的久遠而具有色澤沉著、出現浸潤以及形成表面「包漿」等變化,這種變化的程度總體上是與年代成比例的。根據這方面的狀況,可以大體上判斷出印材屬於哪個時期。

一般說來, 印文風格的時代歸屬與印材表面狀況的變化應是相一致的。比較特殊的現象是,舊石章被後人磨去後改刻印文,這就會形成舊石新印面的情況。

「楊中明印」,在存有吳昌碩邊款的舊石上偽刻印文

印鈕造型及雕刻技法也具時代風格,是鑑定的又一依據。比如,薄意雕刻是晩清才成熟起來的技法,清初的浮雕一般都刻得較深;明代的石章, 尚未形成繁縟的裝飾風格等等,這些不同時期的印鈕特點,也是在鑑定中需要注意的。

無論印材、印鈕,它們的時代特點都需要通過大量接觸實物和圖錄,對其進行細緻的分析歸納,逐步積累辨識經驗。

真偽的鑑別

篆刻作品真偽的鑑別,主要是指判斷某件印章是否屬於署款作者的作品。它涉及到的是印文與邊款的技法風格辨析。署款為某作者的印章,一般有三種情況:

1真品。

2真款偽印。即利用存有舊款而印面磨滅的石章刻上新印文。印文真而後人補款的情況較為少見。

3邊款和印文皆偽。

「富貴與我如浮雲」,壽山石

趙之琛刻款,印面偽刻

真偽的鑑別,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比較分析:

1. 印文風格的分析。印文書法風格分析既需要熟悉具體作者一般風格,同時還要了解作者不同時期印文布局、常見印式的變化。一個印人,在篆法、章法以至於印式選擇上,都有他的一些習慣特點,這即是總體風格。

2. 印文刀法特性的分析。一般地說,印文書體較易摹仿,刀法特性則較難摹擬,故刀法的具體辨析十分重要。吳熙載入石較淺,而趙之謙用刀甚深;黃易用短切為主,趙之琛以長切為特點等等。了解掌握不同印家的這些刀法,就能比較準確地判斷出作品的真偽。

3. 邊款的書法與刀法特性的分析。邊款文字既關乎書法,又涉及到刀法。如明代晚期的文彭刻款多用行草,雙刀完成,清代鄧石如亦以行書為主,雙刀刻款,區別在於鄧氏刀法比較豐厚渾樸。

左:趙之謙「星父」(

右:偽仿趙之謙「星父」,壽山石

百螺齋所藏資料

時代的鑑別與真偽的鑑別有時需要結合起來考慮。時代鑑別往往是進行真偽鑑別的大前提 。而具體作品真偽的鑑定,也為認識一個時期的作品提供了確定的標準。

文章部分文字來源:

1 孫蔚祖著《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

2《中國四大印石圖典 青田石》

3《中國四大印石圖典 昌化石》

相關焦點

  • 西泠印社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即將開幕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覽—西泠印社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即將開幕「百年西泠·金石傳薪」庚子秋季雅集系列作品展開幕式將於2020年11月12日上午10:00在浙江展覽館開幕。西泠印社社藏「時代印記」篆刻作品展是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覽之一,將在浙江展覽館1號廳展出印社先輩創作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篆刻精品58方,體現「筆墨當隨時代」,藝術為時代服務的主旨。西泠印社自創立至今,已有一百一十七年的歷史,歷經了中國社會歷史變革的多個重要階段和節點。
  • 《西泠印社》:印石篆刻裡的中華文化
    2020年12月4日刊|總第2343期 從書法篆刻到金石印學,從西湖孤山到江南士大夫,百年來風雲變幻,而西泠印社仍堅守著,成為中國人文話語體系中繞不過去的一個文化刻度。
  • 傳承中華文化,展現名家風範,紀錄片《西泠印社》從篆刻出發展現一...
    ,試圖引導觀眾進一步了解中華優秀文化,傳承文化大師精神,讓西泠印社精神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多種方式講述歷史 融媒體的使用重現大師絕世風採 百年的時間沉澱了西泠印社在篆刻領域的成就,卻也無法避免的與當代人產生了難以逾越的距離感。
  • 西泠十家走進鹹陽書畫篆刻展印痕欣賞
    西泠十家秉持印社宗旨,乘新時代的東風,懷奉獻友愛之情,攜手走進鹹陽清渭樓美術博物館,以匠心之作譜寫書法篆刻文化交流新篇章,堪稱西泠印社和鹹陽文化交流的一件喜事、盛事。
  • 西泠後四家之錢松篆刻講堂一百二十二
    篆刻史中亦有北宗和南宗——北宗皖派和南宗浙派。其實浙派的這一稱謂的出現,是在1863年,清代篆刻家趙之謙《書揚州吳讓之印稿》中第一次明確提到了浙派、浙宗的說法。此時,西泠八家之殿軍錢松已經故去三載。筆者一直認為將篆刻名家以派別區劃,更多的是後來之人學習之方便,其篆刻藝術中多有互相融合借鑑之處。
  • 西泠印社集團赴日舉辦「西泠雅韻·童衍方書畫篆刻展」
    2019年10月28日下午,「[錦帶橋]紀念吳昌碩先生誕辰175周年系列活動之西泠雅韻——童衍方書畫篆刻展」在日本大阪國際交流中心隆重開幕。▲開幕式現場本次展覽展出了西泠印社副社長、國家一級美術師童衍方先生新近專門創作的書法、篆刻、國畫、拓本題跋、紫砂刻壺等精品力作共計50件左右。
  • 「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
    11月12日,「百年西泠·金石傳薪」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展在浙江展覽館拉開序幕,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系列活動一併舉行。本次系列展覽作為西泠印社庚子秋季雅集的重要內容,分浙江展覽館和浙江省博物館武林館區兩個展區「並蒂花開」。
  • 金石延年—西泠印社海外社員頒證儀式暨歷代名家印譜傳拓展舉行
    陳振濂先生致辭陳振濂先生在致辭中表示,西泠印社與香港的緣分很深,香港是西泠印社踐行饒公倡導的「東學西漸」,令書法篆刻走向海外的第一站。自2017年西泠印社與香港集古齋共同創辦西泠學堂以來,這一優秀的平臺茁壯成長,在提升中華文化自信上發揮了作用。
  • 百年西泠印社再添新社員,福建一人上榜!
    依據《西泠印社章程》和《西泠印社新社員發展工作實施細則》,西泠印社於2020年11月11日召開社長會議,審議並通過2020年度西泠印社學術評獎入社名單、特邀入社名單、特殊情況入社名單、推薦入社候選人名單。
  • 百年西泠印社再添新社員,葉林心榜上有名!
    從創社至今,西泠印社幾乎將現當代重要的金石書畫家係數囊括。歷任七位社長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樸初、啟功、饒宗頤,均為一時之選,在這些文藝巨擘的引領下,西泠印社走過滄桑百年。
  • 親情中華青田石 瑞福新章西泠印 僑界慶華誕篆刻作品展在中國僑博...
    (出席開幕式領導和嘉賓合影)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9月7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浙江省僑聯、西泠印社、杭州市僑聯、青田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親情中華·瑞福新章」一一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浙江青田石篆刻作品展首展在北京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開幕
  • 金石篆刻的第一面旗幟,西泠印社115年大慶,暫時無人擔任社長
    ,傾心於篆刻藝術的印壇名流、社會名流紛紛加盟其中。在這次聚會上,西泠印社根據變化了的存在方式對新社員入社規則作了相應的修改,它針對五年一次接納新社員的舊規作了符合時代的變革,縮短了吸收新社員的時間限制間隔,由理事會確定當年是否吸收以及吸收的數量;並將由五人聯名邀請入社改為由個人提出申請、兩位社員介紹,經過社長會議初選,提請理事會表決2/3人數同意通過,即視為接納,並頒發社員證書。
  • 西泠印社與臺灣印學的發展
    印學研究上也開啟了嶄新的一頁。1946年起,陸續有大陸篆刻家如喬大壯、高拜石、陶壽伯、王壯為、曾紹傑、王北嶽、梁乃予等渡海來臺,與臺灣本土篆刻家戴壽堪、郭介甫等,一同開啟了嶄新的一頁。1962年,海嶠印集出版《海嶠印集》第一集,編輯者王北嶽、田牧野,彙編會員的作品成書;1963年12月,於臺灣歷史博物館推出首次印展,展出集刻的劉改之《沁園春》印譜和會員的個人篆刻作品;1969年出版《海嶠印集》第二集,編輯者王北嶽,併集資印行《璽印集林》古銅印譜;1973年舉行第二次大規模篆刻展,展出第二次會員集刻辛棄疾《水龍吟》印譜,並徵集時賢及會員等收藏的古印、佳石、印譜、印書、印具等一併展出
  • 曾為馬雲刻章,西泠印社青年篆刻家抖音直播普及篆刻藝術
    開抖音直播現場教授篆刻技巧,講解書法篆刻史,送網友篆刻禮物,對西泠印社青年篆刻家王臻來說,不失為傳播篆刻藝術的一個好辦法。篆刻,是書法和鐫刻結合來製作印章的藝術。它是漢字特有的藝術形式,已有三千七百多年歷史,被視作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 名家篆刻及印石專場精賞
    精訓詁、詞章、金石、書畫之學,工篆刻,時與吳昌碩、趙叔孺有並美之譽,為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生前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浙江省文史館館員。 RMB:10,000-20,000 『 韓 · 登 · 安 』
  • 杭州西泠印社有限公司簡介
    於是結社於孤山南麓西泠橋畔,「人以印集、社以地名」,取名「西泠印社」。自此,西泠印社跨越三個時代,承繼六任社長(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撲初、啟功),迄今已過百年歷史。  經百年的傳承,西泠印社融書、畫、印、藏於一體,成為我國研究金石篆刻歷史最悠久、影響最廣大的學術團體,在國際印學界享有崇高的學術地位。
  • 香港青年赴西泠印社開啟文化遊學之旅
    新華社杭州8月15日電(記者 段菁菁)15日,以「孤山遊藝、西湖夢尋」為主題的香港「西泠學堂」暑期遊學班在杭州西泠印社孤山社址開班。40位學員將在「天下第一名社」以文會友、以古為師,感受金石書畫之美。
  • 中原印象在豫西泠印社社員捐贈展(三)
    現為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河南省篆刻委員會委員、河南省青年書協理事、河南印社理事。作品入展第六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全國第十一屆書法篆刻展、全國第三屆青年書法篆刻展、全國第八屆篆刻展、首屆「西狹頌」全國書法篆刻展、第三屆「齊白石獎」書法篆刻展、第四屆「四堂杯」全國書法篆刻展優秀獎、西泠印社第七屆篆刻評展、西泠印社第八屆篆刻評展、首屆中國書法大廈杯書法大獎賽優秀獎。
  • 紀錄片《西泠印社》為「西泠印社中人」立傳
    2016年夏天,許繼鋒開始啟動《西泠印社》的項目調研;次年正式立項。兩年前,為紀念西泠印社創社115年,序篇《孤山31號》推出;次年,值甲骨文發現120年和中國篆刻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10周年,《西泠印社》製作完成;今年,六集大型紀錄片終得定檔。許繼鋒的筆觸停留在2019年,「曾經有人問我:紀錄片《西泠印社》講的是怎樣的故事。」
  • 西泠印社:六年改革從瀕危走向重光
    「半世生涯,閒吹乞食簫」    2000年,西泠印社第四任社長趙樸初因病逝世,百年名社痛失「掌門人」。    同時暗淡的是百年名社的輝煌——此時的西泠印社已陷入困境。吳老德高望重,他的出任,使西泠印社的影響力從一個地區擴大到了海內外。此後,入社者均為精擅篆刻、書畫、鑑賞、考古等方面的專家。李叔同、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及日本篆刻家河井仙郎、長尾甲等國內外金石書畫大家相繼入社。    「羅列金石書畫千餘幅於社,張掛四壁,一時文採風流,聲聞遠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