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貨不可怕,就怕吃貨有文化……」
光陰荏苒,白駒過隙,轉瞬已是2021年的一月。歸期將至,從2018年8月北上算起,在外漂泊竟然已有兩年半了,在香港的日子已經進入了最後的倒數。可能是因為感覺自己不會再踏上這片土地了,於是分外珍惜每一天。努力的去爬山,上班前「西高山」打卡,感受香港的綠;奮力的去跑步,周末沿著海濱長廊的「十公裡」揮灑,沐浴香港的暖……不曾想的是,竟然還能有機會在離開前品味到專屬於香港的特色美食,用味蕾來紀念這一段香港生活……
「阿一海景飯店」坐落於繁華的尖沙咀國際廣場29樓,是一家多次獲得米芝蓮一星和米芝蓮二星的中餐廳,剛來香港時就已久聞其大名。今年依舊由於疫情,生日和過年都無法和父母親友團聚,所以算是提前為我慶祝33歲的生日,感恩「魔王」費盡心思地為我團購預定了一個套餐,隔空送來祝福。
皇冠極品鮑魚套餐(1人用)
第一道
海蜇叉燒拼五香素鵝
第二道
紅燒竹笙雞絲遼參羹
第三道
波蘭鵝掌34頭皇冠極品鮑魚
第四道
芝士焗波士頓龍蝦
第五道
珊瑚蟹肉扒野生花膠
第六道
招牌砂鍋炒飯
第七道
上湯水餃子
第八道
精美甜品
第九道
官燕蛋白杏仁茶
「魔王」預約了中午12點的座位,據說由於周末賓客眾多、生意興隆,前後只有10分鐘的保留時間。11點25分搭上港鐵從香港大學站出發,11點50分即以順利抵達,交通甚是方便。在門口只需報上「Lu」小姐,店員即可迅速地查到預訂信息,禮貌親切地帶位相迎。預留的是一個靠窗的位置,坐在窗邊即可欣賞整個維多利亞港的美景,且恰逢是一個晴空萬裡、氣候宜人的香港「暖冬」日,看著窗外無限延展的藍天白雲和海面上的嶙峋波光,心情也變得分外舒爽。
用了足足2個小時來細心品味每一道美食,感受味蕾上的每一個刺激並努力記憶,留下美好。這裡的服務員會根據客人吃飯的速度上下一道菜,所以能夠真正慢下來,如同《小森林》中的市子那樣,對食物、食材給予最深的尊重和最大的敬意。
第一名:波蘭鵝掌34頭皇冠極品鮑魚
美味:✬✬✬✬✬
「阿一鮑魚,天下第一」,還沒有進店之前就已聽聞這道「鎮店之寶」的鼎鼎大名。查閱資料得知這是世界御廚楊貫一先生自從1948年到香港工作後歷經艱苦發展,於1983年研製出的如今享譽世界的金字招牌,選用世界上最好的日本幹鮑魚,用最傳統的烹飪工具,加入中式調味料,配以老母雞和豬大骨熬製的高湯,厚實鮮嫩,鮮美無比。而自己對於鮑魚的認識,則是源於兒時看多了的香港電視劇。那時的TVB劇集,一旦為了顯示海鮮的名貴、自身的富貴與權力,就一定離不開鮑魚,尤其以「兩頭鮑」、「單頭鮑」等為珍貴極品。而我也是從電視裡知道鮑魚的「多頭」、「兩頭」等說法的含義的。來到香港後,更是發現,香港人著實是把吃鮑魚當成了一種香港文化的。香港人對鮑魚的鐘情,絕對不亞於上海人對大閘蟹的「吃」狂。雖被譽為「餐桌黃金,海珍之冠」,我卻總體會不到這個生物學上極為普通的貝類生物的獨到之處,甚至覺得和海參一樣,醜陋、難吃又驚世駭俗地昂貴。中國人啊,中國的飲食文化啊,就是有這麼多奇怪的事,讓人捉摸不透。當我用刀叉如同解剖鮑魚「屍體」般切開它的肉身時,那種肉質的Q彈緊實是令人嘖嘖稱奇的;而當我將一小塊鮑魚塞入口中細細咀嚼時,那種海鮮天然的海味、細嫩的口感、鮮美高湯的滋味在唇齒間蔓延開來,仿佛一瞬間大海的澎湃、山的偉岸以及陽光的溫煦交織融合躍然而出。若是將鮑魚肉切得更小塊,沾上配著的特色醬汁,那種濃鬱的滋味更是讓人留戀。
第二名:官燕蛋白杏仁茶
美味:✬✬✬✬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用這首詩來形容燕窩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如今作為「山珍海味」八珍之首的燕窩不再是皇家御用、遠離大眾生活的滋補佳品了,更加地親民和常見。自己是很少能有機會接觸到此等「名貴」的食材的,吃能使通過「聽說」來了解燕窩的真實口感。有人說燕窩香醇軟糯如同銀耳,有人說燕窩入口細膩爽滑如同魚翅,還有人說,燕窩Q感十足,具有彈性頗具嚼頭……這一碗「官燕蛋白杏仁茶」算是我第一次品嘗上好的燕窩吧,著實令我驚豔。燕窩的彈滑,蛋白的嫩滑,加上杏仁茶的絲滑……順溜中又有嚼勁,香濃後還有回味。實在是想像不出是否還有比這三者更完美的融合配搭了。若把杏仁茶換成牛奶可能會膩;若把蛋白捨棄,只取燕窩和杏仁茶,口感難免單薄甚多,缺少了驚喜。
第三名:招牌砂鍋炒飯
美味:✬✬✬✬
絕對沒有想到,這個名字如此普通的一碗炒飯,竟然能夠逆襲「上位」,擠身前三。由於自己曾做過無數次的炒飯,所以深諳其中的門道。一份好的炒飯需要粒粒飽滿、粒粒分明,炒鍋大火快炒,使每一顆米粒都能吸收調料和香油的精華,最後蔥花點綴,香氣撲鼻。煤火的火候、翻炒的力度、米粒的質量、用油的多少以及炒飯配菜的選擇,每一步都至關重要,最終才能成就一份「合格」的炒飯。就如同庾澄慶的那首《蛋炒飯》中唱到的:「嘿,蛋炒飯,最簡單也最困難,中國五千年,火的藝術,就在這一盤。」這一碗「招牌砂鍋炒飯」還和傳統炒鍋做出來的不同,少了接地氣的煙火氣,多了精緻的醇厚感。砂鍋具有更佳的保溫性能,可以使每一顆米粒慢慢地感受火的溫熱,從而飽滿潤澤,與此同時需要不斷地小心翼翼地翻炒,悉心地呵護下才能成就一道美味。用砂鍋烹製一道炒飯,雖然少了米粒們在炒鍋中快樂的「滋滋」彈跳,卻用耐心孕育了更加豐滿的口感和靈魂。這道炒飯一點兒也不油膩,加入了絕對不喧賓奪主的雞蛋、蝦仁以及燻肉等食材增添了口感的層次,頂部的蔥花更是賦予了「畫龍點睛」的味蕾的震撼。
詳述了這個套餐中我心目中的前三,其餘的中規中矩,甚至有些差強人意的就不在這裡贅述了。第一道涼菜中的海蜇絲還是沒能清洗乾淨有些細沙,菜名中「五香素鵝」也神秘失蹤;第四道芝士焗波士頓龍蝦的火候略過,沒能更極致地體現出龍蝦本身肉質的鮮美彈滑,芝士的濃鬱醇香也略顯欠缺;上湯水餃子和平日港大食堂的鮮蝦雲吞並無差別;套餐中最後的一道甜品也是「猶抱琵琶半遮面」,最後還是放棄了等待,留一絲念想。
這應該是我人生中第一篇美食評論了,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如此奢侈的體驗。用美食留念香港,用味蕾體悟文化,用文字記錄心情,用自己的洞察發現身邊一切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