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辨別一部電影質量的好壞,有幾條規律。比如臨時調檔的,那肯定是片方心虛,再比如
預告片做的太花裡胡哨的,往往也是質量堪憂。這部
《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就屬於後者,預告片裡基本就集成了這部影片的全部精華,特效、大場面、神怪之戰,預告片裡什麼都有,所以到了影片本身,就感覺像是預告片的加長版本,意料之中沒什麼驚喜。
不過,這部
巨石強森少有的主演電影,的確稱不上是什麼爛片,也就是一部將將及格的美國產爆米花,雖看起來像是史詩級大片,講述的是希臘神話裡大力神的故事,但實際上影片本身卻沒什麼神的氣質,而是將大力神歸化到一個普通人的身份,講述了一場有關搏殺、尋找自我的血腥鬥爭。
或許反英雄的潮流是越來越盛了,
《銀河護衛隊》裡的男主角,也是個沒什麼特別超能力的普通人,而《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中的巨石強森,其實也就是個生活在中古世紀的蠻力牛而已。顯然,影片一開始的那傳說中的十二試煉,看到片尾才會發現是個大忽悠。但導演將這個傳說在開場出現,一來忽悠了觀眾,還以為後續會有更多的神話場面,二來奠定了赫拉克勒斯的神力,為其在後續情節的爆發做了鋪墊。
在短暫的神話場景之後,影片就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一條由好幾個逗比組成的小團隊。赫拉克勒斯被色雷斯國外僱傭為僱傭兵參與到血腥冷酷的戰爭中,這場徵途其實既是探險之旅又是赫拉克勒斯探索自己的旅途。這種敘述的方式顯然簡單直接又奏效,很多好萊塢電影都這麼幹的,畢竟在路上新奇技能既能滿足驚險和誘惑,又可以讓主角不斷地反思自己。可惜的是,儘管《宙斯之子》這部片子有這樣的設想,但在人物對自我的反思和情感的灌註上,卻總是少了一些什麼東西,導致你看完影片之後,什麼也不會留的下來,結束了就是結束了。不過好在觀影的過程是乾爽和脆利的,幾場大戰是刀刀見肉、劍劍有血,充滿了冷兵器時代的那種身體對抗的刺激感,而巨石強森的肌肉、動作、面對面的衝撞,則顯然具備了相當的男性荷爾蒙的魅力,因此,這部《宙斯之子》對一部分觀眾是具有相當吸引力的,因為影片裡沒什麼化學攻擊所帶來的視效奇觀,而全是物理攻擊所具備的刺激與直接。
所以,作為傳奇神話人物的赫拉克勒斯,在這部影片裡成為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只是蠻力、肌肉、勇氣多了一些。不過,沒了神力沒了神話傳說,這類打著神話噱頭的史詩片,就真的能忽悠觀眾們進影院嗎?這片子在北美暑期上映時首周就被
《超體》打下馬來似乎就說明了一切。
巨石強森是不是個好演員,恐怕大家更願意承認他只是個演員。出道至今,他的戲路既得益於滿身的腱子肉,當然也為其所困,給觀眾的印象就永遠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肌肉男,只適合在影片裡叫囂著打啊殺啊的向前衝,而不適合摟著老婆、看著孩子演溫情戲,而且,強森配角戲偏多,以他為核心主演的電影其實並不多。如今這部《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顯然將主打牌放在了強森身上,但去神化的影片主題,則又過多的強調了個人情感和自我內心的成長,顯然又與強森的戲路背道而馳了,所以影片就體現出一種尷尬的場景——強森一到文戲就覺得氣場不合,一到武戲就遊刃有餘。影片的矛盾就由此而來,去神化的普通人,情感就是主要支撐人物的部分,可導演和主演又兼顧不起這樣的重任,於是影片自然就只剩場面而無其他了。
當然,對於一部爆米花電影來講,《宙斯之子:赫拉克勒斯》具備了讓觀眾爽一把的本事。不管是強森的賣力肉搏,還是美女、英雄的古老橋段,都有著一定的可看度。而如前所說包括了預言者、弓箭手等等的團隊,性格各異,本事也不一,極大的增加了影片的可看度,也一定程度的彌補了主角的不足,尤其是具有「預言」本事的Amphiaraus,不斷的賣萌搞笑,增加了影片的樂趣。
整體來說,這片子可能更適合頭腦簡單的漢子,而不是貌美如花的妹子。漢子在這部片子裡,能感受到很多英雄養成記的東西,很容易就有衝動出了影院打一架,展示自己的男子氣概,畢竟,任誰和
道恩·強森比起來,都顯得娘炮了那麼一點。
文/達達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