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交集的兩個人第一次聊天都會聊很多,但之後能讓彼此印象深刻的話題感覺還是「一個月工資多少」,很正常,也覺得很諷刺。
長途汽車上手機沒電,借用臨鋪老鄉的充電寶應了會急,兩個陌生人因為個充電寶開始了話匣子模式,同樣的仍然是問了人家一個月的薪資是多少,和自己比較了下,沒我高,當時心裡還多少有點虛榮。也許每一個問別人一個月薪資多少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帶著點想虛榮的心,然後在自己的虛榮心得到了滿足後,再吐槽下自己與別人工作的辛酸。(很渣哦,用著人家充電寶,還為自己的虛榮心找臺階,啪啪先打兩下臉。)
說實話,我並不介意被別人問一個月薪資多少,哪怕是陌生人。事實上,我也曾不止一次地告訴過別人我一個月工資多少錢,因為相過很多次親,也許也滿足過很多人的虛榮心。也許是整個社會體系的常態,生活的標準還真是按照收入來分級的,貧困,溫飽,小康什麼的。
做銷售的時候在介紹產品的過程中客人也會問到工資哪裡人結婚沒等等,無論買沒買東西問這些都沒有關係。不一定問了就得跟我買東西,也不是非得跟我買東西才可以問,但是至少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有一次有個客人一上來就很唐突地問「在這一個月多少錢」,然後又「就這麼點錢你還在這幹啊」。在當時沒怎麼當回事,晚上下班回家後,一直在想這兩句話,很不舒服的感覺。
時至今日,我也在無意中做了很多次這樣的事,一個月工資多少,多想想怎麼讓自己的變多就行,別人的與你我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