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木蘭
近日,哈爾濱迎來下半年第一場雪,#哈爾濱下雪了#話題也登上熱搜。冬季正是去冰城哈爾濱的最佳時節,看飄雪、冰雕和教堂,在冰封的松花江上玩耍,在雪中的巴洛克、哥德式等建築漫步,感受冬季哈爾濱獨有的城市風情。對於南方人來說,關於冬季的嚮往都在這裡。待哈爾濱下大雪,不妨去看看這座大氣、充滿歐式情調的城市。
哈爾濱,一個好聽且具有少數民族意味的名稱。關於哈爾濱名稱由來有眾多解說,據1922年《哈爾濱指南》和1929年《濱江塵囂錄》,哈爾濱地名在滿語中譯為「打魚泡」或「曬漁網」;1913年,魏聲和先生在《吉林地誌》中提出的,從哈爾濱發音角度與蒙語碰撞得出結論,可譯為蒙語「平地」之意;也有因哈爾濱的原始語音是「galouwen」,即「哈爾溫」,得出本意是「天鵝」之說。
無論怎麼樣,這座作為東三省最有名氣的城市之一,在冬季旅遊清單上總會有哈爾濱。因特色建築眾多,哈爾濱被親切地稱為「東方莫斯科」、「東方小巴黎」,眾所周知的聖索菲亞大教堂便是原沙俄所建,遊客必去的中央大街就匯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中主義,以及現代多種風格市級保護建築。2008年,中央大街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建築成就獎」,同時被國家授予「建築藝術博物館」稱號。
打卡保存較完整的拜佔庭式建築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始建於1907年,是目前中國保存較為完整的拜佔庭式建築。飽滿而巨大的洋蔥頭式大穹頂是典型的俄羅斯建築風格的屋頂形式,教堂的牆體採用清水紅磚,大穹頂周圍是四個大小不同的帳篷頂,四個頂下的樓層之間有樓梯相連,整個教堂前後左右有四個門出入。
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內部格局被改建為藝術館,展示了近千幅圖片和城市規劃沙盤,反映哈爾濱的歷史、現狀與未來。而教堂前的鴿子廣場、音樂噴泉為這座建築增添了人文氣息。而在漫天飄雪時,雪中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宛如童話裡的城堡,十分夢幻。
雪中的聖索菲亞大教堂
目前教堂因維修改造暫時停業,若想參觀,還需提前關注官方消息。
這條街是哈爾濱城的縮影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是一條擁有超過百年歷史的商業街,匯集了許多經典的歐式建築。2008年,中央大街被聯合國授予「聯合國建築成就獎」,被國家授予「建築藝術博物館」稱號。這條街道體現了建築文化和哈爾濱人的生活品味,是哈爾濱城的縮影。
冰雪節期間,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冰雕與雪雕,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童趣。
來到中央大街,一定要嘗下地道的俄式西餐,以及「網紅」馬迭爾冰棍。帶孩子的家長,通常還會去瞧一瞧售賣俄羅斯工藝品的商店,充滿異國特色的工藝品,孩子看了都挪不動腳。
中央大街的盡頭就是松花江了。每到冬季,松花江上千裡冰封,變成人們玩耍的場所。乘馬車、玩雪圈、滑冰等豐富的冰上活動應有盡有。而冰雪節期間,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冰雕與雪雕,為這座城市增添了不少童趣。
可玩可賞的冰雕藝術
@冰雪大世界
冰雪大世界
許多人選擇冬季前往哈爾濱,大多是「衝著」冰雕去的。每年12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初,冰雪大世界就成了哈爾濱最熱門去處。很多外地和外省的人特地帶小孩去感受冰的奇特世界,以及人的創造力。除了形態各異的冰雕之外,這裡也有各種雪地娛樂項目。而到了晚上,整座樂園便亮起五顏六色的冰燈,此時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除了形態各異的冰雕之外,冰雪大世界也有各種雪地娛樂項目。
哈爾濱的冰燈始於60年代初期,是在民間傳統簡陋藝術形式上發展起來的。它以園林藝術為依託,以建築和雕塑藝術為表現手法,用電燈光為光源,製作成各種冰的景物,是集冰雪藝術、冰雪文化、冰雪演藝、冰雪建築、冰雪活動、冰雪體育於一體,運用聲光電等科技和藝術手段,打造的大型國際冰雪樂園。20世紀下半葉,冰燈逐步發展成哈爾濱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藝術。每年一屆的冰雪節、冰燈博覽會成為冰燈藝術的大觀園,吸引了大批國內外遊客前來觀光遊覽。
融入當地煙火氣,嘗北方燒烤
@北七夜市 @關東古巷
融入進當地的煙火氣是深入了解這座城市的主要方式。北七夜市距離松花江不到三百米,雖然沒有師大夜市規模大,但很熱鬧,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小吃,臭豆腐、螺螄粉、北方燒烤、大排檔等。
北七夜市
「闖關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口大遷移,背後是一個個「闖關東人」艱苦奮鬥的故事,而哈爾濱人的關東情結凝聚在關東古巷裡。走進關東古巷,千年的金源文化、百年的關東文化、中華巴洛克文化和時尚的都市文化都在這裡匯聚。在關東古巷,聽一聽「闖關東」的歷史故事,嘗一嘗東北特色醬骨與老式手工豆腐,感受闖關東時期的市井風貌。
關東古巷
責任編輯:李淑平
校對:張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