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對江南的古鎮產生濃厚的興趣,總想細緻地去了解下它的故事,第二次來到嵊州崇仁,故地重遊,多了幾許親切感……
崇仁不得不說一下越劇,紹興越劇淵源有關的崇仁古鎮,至今保存著好幾個古戲臺,戲臺雕刻精美,多為配合戲臺的戲曲人物,動、靜、怒、悅形色俱茂!
古鎮的玉山公祠,是崇仁文化中心,前廳、戲臺、正廳、後廳,照壁嵌結構各異的磚雕人物、花草圖案,兩邊設門,前廳五間,玉山公祠是崇仁文化的一個縮影。
古鎮內有許多形色各異的老臺門,每一座臺門都有一段歷史悠久的故事,百鹿臺就是其中之一,門檁有百隻姿態不同的鹿,梁上只有九十九隻,原來另外一隻鹿嵌在了天井中央,上下呼應,絕倫絕美,如果不是裘先生提醒還真不知一隻鹿的去向。
「大夫弟,」是古時文職官員的私宅。裘先生所站的位置有一四方石,是官員率領家人迎客的地方,四方石是官員所站,當年賓客如織,如今,大夫第宅院少了些繁華喧囂,多少有些冷落之感。粗大的前梁顯示這家人當年的地位顯赫!
天井內的四方缸,承接簷頭水,方便平時的生活用水,另一方面如遇火情時可用於救火,如今缸己失去了作用,變成了裝飾品。
黃揚木生機盎然,見證了天井內的人來人往,一個時代,一段記憶.....
另外一處的臺門的屋子走廊要比其它的地方的要大,問其究,陪同的裘先生說這裡是古時族人為辦紅白喜事,宴請大家的聚會場所,大走廊方便擺放「八仙桌」,當年的巧匠想的可真周全。
穿行在青石板路之中,白牆,黑瓦,儘是明清時期典型的江南村落樣式,那斑駁的色彩是歷史悠久的印記。村口的上方井,石碑上刻的刻字「赤烏二年」(三國孫權年號)象是在告訴來來往往的人們,這個村莊是有多古老。
古老的剡溪江水穿過群山注入曹娥江經崇仁而過,溪水相映形成如畫的江南水鄉之景,豐潤著沿江兩岸生活的人們,歷經千年,此情此景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