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地區的豐滿水電站,始建於1937年,被譽為「中國水電之母」。這麼多年過去了,中國早已造出世界第一大的三峽電站,及世界第二大的白鶴灘電站,而東北地區的水電似乎一直停滯不前,雖有「水電之母」,為啥東北地區「生不出」像三峽白鶴灘一樣的巨型水電站?
「中國水電之母」-豐滿水電站
豐滿水電站位於吉林市,始建於1937年,1943年第一臺機組發電。1953年工程基本完成。新中國成立以來,豐滿水電站累計向全國輸送了2000餘名水電人才,被譽為「中國水電之母」、「水電搖籃」。
豐滿水電站是東北重要的水利樞紐,在發電、防洪、生態環境保護、系統調峰調頻等方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為滿足東北地區電力供應,促進電力發展,服務社會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為了從根本上消除了老壩存在的安全隱患。國家新建了新的豐滿大壩,新大壩是一座五百年一遇設計、萬年一遇校核防洪能力的新壩,最大洩洪能力達到每秒22767立方米,比原大壩每秒11684立方米提高了近一倍。
新大壩還新建了永慶、豐滿「兩級魚道」和增殖放流站,以保護松花江流域水生生態環境、恢復工程河段連通性,減少水電工程建設對魚類洄遊的影響。
新的豐滿水電站,保留了電站原三期2臺14萬千瓦國產機組,並且新建6臺單機20萬千瓦國產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電站總裝機容量達到148萬千瓦。
東北地區最大的水電站並非「中國水電之母」,而是白山水電站
白山水電站位於吉林省東部山區,坐落於西流松花江上遊,是西流松花江梯級電站的最上一級水電站,也是東北地區最大的水電站,其壩高為149.5米,正常蓄水位能達413米,防洪庫容為8億立方米,可抗500年一遇的洪水。
白山水電站建於1975年,1983年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總裝機容量170萬千瓦,年發電量20.37億千瓦時,並通過220千伏輸電線路送往東北電網,除了發電外,其還兼有防洪、防凌、水產養殖等綜合效益。
東北地區的水電資源狀況如何?
我國水力資源豐富。資料顯示,我國大陸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在10兆瓦及以上的河流共3886條,年電量為60829億千瓦時,平均功率為694400兆瓦。
相對來講,東北地區水力資源則比較貧乏,其理論蘊藏量僅佔全國1.88%。年降雨量又極不均勻,江河徑流在季節上和地區上變化很大。松花江、鴨綠江和黑龍江等水力資源相對豐富。
資料顯示,東北地區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大於1萬kW的河流有158條,年降雨量在地區上分布極不均勻,東北地區水電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1504.47萬千瓦,年發電量416.63億度。
東北地區的水電資源主要集中在哪裡?
東北地區的松花江是中國七大河之一,是黑龍江在中國境內的最大支流,年徑流量762億立方米。松花江有南北兩源,北源即發源於大興安嶺支脈伊勒呼裡山的嫩江,南源即發源於長白山天池的西流松花江,也就是第二松花江。
松花江南源即海拔2744米的東北屋脊長白山天池,這是松花江的正源。水文上以正源為南源,北源嫩江一般作為支流。從正源算起,松花江長度為1927公裡。從北源算起,松花江長度為2309公裡。
黑龍江水力資源豐富, 但水情不穩定,在洪水期水位和流量變化都很大。理論蘊藏量年電量為432.22億千瓦時,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4549.8兆瓦。
嫩江和第二松花江匯合後稱松花江, 幹流段河道長896千米,水面落差78.4米,具有理論蘊藏量年電量為129.2億千瓦時,但兩岸多城鎮及耕地,水力資源不易利用,技術可開發量176兆瓦,年發電量6.14億千瓦時。
第二松花江幹流全長803千米,水面落差1556米,水力資源開發條件較好,具有理論蘊藏量年電量為70.3億千瓦時,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2943兆瓦,年發電量57.8億千瓦時。現已開發的有白山、紅石、豐滿等水電站。
牡丹江及支流河道全長705.4千米,具有理論蘊藏量年電量為61.8億千瓦時,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1131.9兆瓦,年發電量24.69億千瓦時。現已開發的有鏡泊湖、蓮花等水電站。
嫩江全長1106米,水面落差441.8米,具有理論蘊藏量年電量為49.7億千瓦時,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712.6兆瓦,年發電量17.57億千瓦時。現已開發有尼爾基水電站。
鴨綠江為中國和朝鮮界河, 水力資源開發條件好,在幹流上可能開發的水電站有15座,按中國和朝鮮各半統計,理論蘊藏量年電量為156.4億千瓦時,技術可開發裝機容量2027.8兆瓦,年發電量73.66億千瓦時。現已開發的水電站有雲峰、渭原、水豐、長甸和太平灣等水電站。
東北地區為啥「生不出」像三峽白鶴灘一樣的水電站?
東北水電資源的特點是「少、早、小」。水力資源僅佔全國1.88%,不像西南水力資源豐富,可開發利用率高。而且東北的水力資源相對西南資源規模偏小,河流徑流量和水位落差都不及西南水電。
其次東北水電資源開發較早,能開發的基本都開發了。1941年8月中朝界河上的水豐水電站開始發電, 1942年6月鏡泊湖水電站發電, 1943年3月豐滿水電站投產。新中國成立後,由於相對西南水電規模小,建設更加容易,水電建設速度相比較其他地區較快。
正所謂「有什麼樣的土壤,種什麼樣的莊稼」,由於資源所限,東北地區確實「生不出」像三峽白鶴灘一樣的巨型水電站,但是又有什麼關係,肥沃的黑土地照樣養育這麼多代的東北人。對此,您怎麼看?
支持點「在看」,喜歡就「點讚」,受教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