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曆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傳統的春節,是一家老小團圓的日子,備受重視。在大年三十,各家各戶吃「古突」,即麵疙瘩,家庭主婦在做麵疙瘩時會故意放上一些東西,以測試家人在新的一年的運氣,和漢歷年吃餃子的習俗差不多。大年初一,各家基本閉門歡聚,鄰裡互不走訪,初二開始親朋好友開始走訪,持續半個月。在藏曆新年來拉薩,可以看到很多穿鮮豔藏族服裝的人。平時拉薩城的藏族人都穿便裝,只在過藏曆新年的時候一家老小才都穿上新的藏裝。
在新年期間,藏族人民洋溢著過節的氣氛,你很有可能被邀請到他們家做客,主人家邀請你吃只有在藏曆新年才有的傳統美食,比如用青稞面炸的糕點,用人參果、酥油、糖等做的吉祥飯。藏曆一般比公曆晚一個月,藏曆新年一般在3月初至4月中,這個時候遊客很少,拉薩城比較清靜,缺點是氣候比較乾冷。
薩嘎達瓦節,相傳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成道、圓寂都是在四月十五日,因此這個月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紀念。久而久之形成盛大的轉經、放生的活動。拉薩主要的轉經道有三條,一條是囊廓,是大昭寺內的轉經道,藏語囊廓意即內環。第二條是八廓街,即環繞大昭寺一周,藏語八廓即中環的意思。第三條是拉薩的古城外圍,即林廓,藏語林廓即是外環的意思。在過節期間,這三條轉經道滿滿的是人,特別是林廓,有成群結隊的轉經人流。在藏曆十三、十四、十五這三天達到高峰,感覺拉薩全城人都出來轉經了,川湧不息,非常壯觀。
薩嘎達瓦節有一個俗稱,叫「窮人節」,就是窮人過節的意思。在以前,林廓轉經道上兩旁都有乞討的人,這些人各式各樣,有原本就是乞丐的;有下山來的喇嘛或尼姑,坐在路邊一排,念著經文;有拉薩城的文藝小青年,圍坐在一起聊天,擺個吉他盒子;有格薩爾王的說書藝人,戴著一頂碩大鮮豔的帽子,在路邊說書的;有孤兒院的院長,面前擺一個盒子,寫著某某孤兒院。討錢的人多,給錢的人更多,每個轉經的人都會事先換好零錢,見人就給,這個月是施捨的日子,拉薩人都沉浸在過節又修行的歡快氣氛中,給錢給的很開心,誰也不會去計較乞丐的真假。如果你需要錢,坐在路邊就好了。所以,叫做窮人過節。不過08年以後討錢的人少了很多。在這個月,藏族人普遍的放生和不吃肉,你會看到拉薩河邊有很多放生魚的人。在薩嘎達瓦節來拉薩融入轉經的人流,一定會讓你會藏民族將信仰融入日常生活有著深刻的感受。
燃燈節是為了紀念佛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逝世而舉行的活動,於每年藏曆十月二十五日舉行。這天凡屬該教的各大小寺廟,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廟內外的神壇、家中的經堂裡點酥油燈,晝夜不滅。
在拉薩,燃燈節的這天晚上,夜幕降臨時分,大昭寺、小昭寺以及各大寺院都點起酥油燈。千百盞酥油燈勾勒了寺廟的輪廓。八廓街周圍的居民都在窗臺點亮酥油燈,照亮整個八廓街,轉經的人流到達頂峰,人山人海的,頗為壯觀,一直持續到深夜。若是不想在人潮洶湧中過燃燈節,可以到比較偏遠的寺廟,比如哲蚌寺,位於群山之中的哲蚌寺,夜晚中的燈光照亮寺院,別有一番清靜溫暖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