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些節日裡來拉薩,感受不一樣的藏族文化

2020-12-25 百家號

藏曆新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相當於漢族傳統的春節,是一家老小團圓的日子,備受重視。在大年三十,各家各戶吃「古突」,即麵疙瘩,家庭主婦在做麵疙瘩時會故意放上一些東西,以測試家人在新的一年的運氣,和漢歷年吃餃子的習俗差不多。大年初一,各家基本閉門歡聚,鄰裡互不走訪,初二開始親朋好友開始走訪,持續半個月。在藏曆新年來拉薩,可以看到很多穿鮮豔藏族服裝的人。平時拉薩城的藏族人都穿便裝,只在過藏曆新年的時候一家老小才都穿上新的藏裝。

在新年期間,藏族人民洋溢著過節的氣氛,你很有可能被邀請到他們家做客,主人家邀請你吃只有在藏曆新年才有的傳統美食,比如用青稞面炸的糕點,用人參果、酥油、糖等做的吉祥飯。藏曆一般比公曆晚一個月,藏曆新年一般在3月初至4月中,這個時候遊客很少,拉薩城比較清靜,缺點是氣候比較乾冷。

薩嘎達瓦節,相傳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成道、圓寂都是在四月十五日,因此這個月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紀念。久而久之形成盛大的轉經、放生的活動。拉薩主要的轉經道有三條,一條是囊廓,是大昭寺內的轉經道,藏語囊廓意即內環。第二條是八廓街,即環繞大昭寺一周,藏語八廓即中環的意思。第三條是拉薩的古城外圍,即林廓,藏語林廓即是外環的意思。在過節期間,這三條轉經道滿滿的是人,特別是林廓,有成群結隊的轉經人流。在藏曆十三、十四、十五這三天達到高峰,感覺拉薩全城人都出來轉經了,川湧不息,非常壯觀。

薩嘎達瓦節有一個俗稱,叫「窮人節」,就是窮人過節的意思。在以前,林廓轉經道上兩旁都有乞討的人,這些人各式各樣,有原本就是乞丐的;有下山來的喇嘛或尼姑,坐在路邊一排,念著經文;有拉薩城的文藝小青年,圍坐在一起聊天,擺個吉他盒子;有格薩爾王的說書藝人,戴著一頂碩大鮮豔的帽子,在路邊說書的;有孤兒院的院長,面前擺一個盒子,寫著某某孤兒院。討錢的人多,給錢的人更多,每個轉經的人都會事先換好零錢,見人就給,這個月是施捨的日子,拉薩人都沉浸在過節又修行的歡快氣氛中,給錢給的很開心,誰也不會去計較乞丐的真假。如果你需要錢,坐在路邊就好了。所以,叫做窮人過節。不過08年以後討錢的人少了很多。在這個月,藏族人普遍的放生和不吃肉,你會看到拉薩河邊有很多放生魚的人。在薩嘎達瓦節來拉薩融入轉經的人流,一定會讓你會藏民族將信仰融入日常生活有著深刻的感受。

燃燈節是為了紀念佛教改革家,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逝世而舉行的活動,於每年藏曆十月二十五日舉行。這天凡屬該教的各大小寺廟,各村寨牧民都要在寺廟內外的神壇、家中的經堂裡點酥油燈,晝夜不滅。

在拉薩,燃燈節的這天晚上,夜幕降臨時分,大昭寺、小昭寺以及各大寺院都點起酥油燈。千百盞酥油燈勾勒了寺廟的輪廓。八廓街周圍的居民都在窗臺點亮酥油燈,照亮整個八廓街,轉經的人流到達頂峰,人山人海的,頗為壯觀,一直持續到深夜。若是不想在人潮洶湧中過燃燈節,可以到比較偏遠的寺廟,比如哲蚌寺,位於群山之中的哲蚌寺,夜晚中的燈光照亮寺院,別有一番清靜溫暖的感受。

相關焦點

  • 在拉薩除了婦女節以外,還有一個藏族女性的專屬節日-白拉姆節
    每年的藏曆十月十五日這天,拉薩傳統節日—白拉姆節,又稱「仙女節」。每當節日來臨,藏族的「仙女們」精心打扮,身著盛裝來到大昭寺朝拜白拉姆女神,祈願美貌容顏,也祈求自己的愛情一帆風順。西藏有這樣一個說法:拉薩女子之所以聰明伶俐,婀娜苗條,都是因為有白拉姆女神在保佑。天還沒有亮,我們就出發(早7::30)大昭寺外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仙女們」穿著藏族傳統服飾盛裝出行,手裡拿著供奉白拉姆的哈達、鮮花和青稞酒,背上背著大米或其他食品隨著隊伍緩慢前行。
  •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少數民族節日文化,藏族牧業節日
    本文乃作者小節說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藏族主要分布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不是搏擊長空的雪山雄鷹很難飛到這種高度;不是勤勞頑強的英雄民族很難在世界屋脊上開創幸福。但是藏族人民做到了,而且生活越來越美好,在奮鬥中充滿了豪情與喜悅。
  • 「拉薩·城市遊禮」即將亮相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
    拉薩作為江蘇援建城市,受邀參加運河文化創意展。在江蘇援藏指揮部的支持下,拉薩旅遊發展局將攜手「城市遊禮」旅遊文創平臺,帶上最具藏族特色和高原風情的旅遊文創產品,向長三角及運河沿線城市的市民和遊客,展示「聖潔拉薩·健康之旅」旅遊形象,並通過文化創意讓大家感受不一樣的拉薩。
  • 如果有機會真的建議去一下拉薩,感受一下所謂的高反,藏族風情
    如果有機會,真的建議去一下拉薩,拉薩景色多美就不用說了,重點是去拉薩感受一下所謂的高反,去感受一下藏族風情,藏族同胞的信仰。喝一次甜茶酥油茶藏面等(雖然也不好吃)。感受一下日照10小時之長的日光城。感受一下大西北乾燥的無法呼吸的夜晚,太多了,去年7月份去過一次,就再也沒有忘懷,最最特別難忘的旅行,在拉薩。
  • 【民俗】藏族傳統節日知多少?
    雲南的藏族在個別麵團吐巴裡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等。每一樣都有特定的含義,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麵團吐巴,說明在新的一年裡他心腸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麵團者,表示他心腸軟;木炭表示心腸黑;辣椒表示嘴如刀。這是一種飲食娛樂活動,無論誰吃到什麼,都必須即席吐出,這往往引起鬨堂大笑,增添節日的歡樂氣氛。
  • 來到拉薩感受西藏
    我對西藏拉薩,在這次來之前知道不多,了解甚少,只是看過一些描寫西藏拉薩的書籍和電視,這些都是理性的東西,沒有真正深切感受。但當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時候,拉薩那種威嚴、神聖、樸實和神秘,讓我心中抑制不住地生出一種崇敬。
  • 拉薩藏族群眾穿著盛裝 歡度藏曆水馬新年(組圖)
    大年初一,藏族人每個人吃一個羊頭,稱之為「年頭」表示新年從此開始,有好兆頭。這與藏族祖先的遊牧生活有關。  新華網拉薩2月13日電(記者多窮邊巴次仁)穿著節日盛裝的藏族群眾,端著吉祥的「切瑪」鬥,相互祝福「扎西德勒」,今天的拉薩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裡。  今天是藏曆水馬新年初一,是藏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 「冬遊拉薩」推介會亮相北京,給你不一樣的「冬季旅遊攻略」
    我們不但要吸引外地人來北京旅遊,也更要組織北京人走出去,藉此推介會為契機,組織北京本地市民前往西藏、去到拉薩、感受藏民族獨特文化內涵,與拉薩市不斷加深了解,擴大共識,加強合作,從而實現合作共贏,為兩地旅遊發展創造更加光輝燦爛的未來。」
  • 拉薩藏式餐館:節約觀念深嵌藏族餐桌文化
    拉薩藏式餐館:節約觀念深嵌藏族餐桌文化 1月31日9點,拉薩宇拓路的白珍甜茶館裡,丹增一邊端著碗大口吃麵,一邊朝已向門外邁出一隻腳的同伴喊著。她堅持一定要把面吃完再走,因為在她眼裡,糧食很寶貴,不能浪費一絲一毫。甜茶館店主白珍向記者介紹,開店7年,每天來這裡吃飯的都是周圍的街坊,浪費食物的現象在這裡幾乎沒有,「每個人吃東西都會吃得很乾淨。」
  • 藏族沐浴節,一個把洗澡當作節日來過民族,網友:我也想去洗
    月9日—9月15日)藏族人民迎來一年一度的沐浴節把洗澡當作節日來過借著節慶氛圍度過一整周的歡樂時光沐浴節期間 西藏鄉村景色人們在這般景色中嬉鬧沐浴節藏語稱為「嘎瑪日吉」為期7天是藏族人民特有的節日這項古老習俗已經延續了約800年夏末秋初,雨季離開洪水消退拉薩河的水流變得澄清而潔淨郊外果樹枝頭上傳來一陣馥鬱芳香
  • 盛夏到雪域高原過藏族「雪頓節」 吃酸奶、看大戲
    夏季本就是西藏的旅遊熱門季節,夏天藏族重要的節日「雪頓節」更吸引了眾多的遊人在這個時候到西藏去避暑並感受藏族的節日特色。8月6日至12日是西藏一年一度為期7天的「雪頓節」。「雪」藏語意為「酸奶」,「頓」意為「宴會」,因此,「雪頓節」又叫「酸奶節」,集曬大佛、看藏戲、吃酸奶等娛樂活動為一體,隆重程度僅次於藏曆新年,是西藏人民一年一度的嘉年華。
  • 海拔3650米,帶你感受不一樣的拉薩
    拉薩的海拔3650米,許多初到高原旅行的人都會經歷高原反應,區別就是輕與重,短暫與長期。普通的高反症狀包括容易疲勞、睏倦、輕微的頭疼、氣喘,重一些會有食慾減退、噁心、嘔吐、失眠、腹脹,這些一般會通過一天到兩天的適應後就好轉或消失,少數會在幾周才消失,有極個別特別嚴重的會威脅生命。
  • 我在拉薩這三天的感受
    機票提前買的是江西井岡山機場一西安轉機一拉薩。我最擔心就是老婆能不能在一天之內適應拉薩高海拔的環境,萬一我那天按規定的計劃某天沒到達拉薩而老婆先到,假如她身體不適應在拉薩暈倒怎麼辦?所以我在微信中也聯繫了在拉薩一個朋友,而且我和這位微信朋友只在江西見過一面吃過一次飯的一面之緣的朋友而已,但沒辦法我除了她在拉薩就不認識任何人了。我也是在她微信裡知道她在離開江西去西藏開店了。
  • 拉薩有著美麗的布達拉宮,還有文化歷史的佛教傳統,這裡你來過嗎?
    拉薩是中國著名的高原旅遊城市,這裡每年降水量很少,而且大部分時間都是晴天,日光城也叫日光城,這裡還有更悠久的歷史佛教文化,每年都有很多信徒來這裡朝拜,獨特的自然風景、人文風景和珍貴的動植物也帶著許多旅遊愛好者來這裡旅遊,隨著多年的發展,拉薩逐漸建立了旅遊管理體系,所以遊客可以在這裡滿足交通需求
  • 「拉薩·城市遊禮」將亮相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
    拉薩作為江蘇援建城市,受邀參加運河文化創意展。在江蘇援藏指揮部的支持下,拉薩市旅遊發展局將攜手「城市遊禮」旅遊文創平臺,帶上最具藏族特色和高原風情的旅遊文創產品,向長三角及運河沿線城市的市民和遊客,展示「聖潔拉薩·健康之旅」旅遊形象,並通過文化創意讓大家感受不一樣的拉薩。
  • 那些你不知道的西藏節日
    有多少節日,那些節日比較有意思值得參加,小編給大家按照時間順序一個個捋一遍。(會以比較有意思的節日為主)。因為藏族的傳統節日都是根據藏曆來計算,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要出行的年份百度一下具體是那一天。其次就是藏戲表演作為我國藏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去布達拉宮對面的龍王潭公園觀看藏戲表演,通常藏戲隊伍會從早唱到晚都會有,如果有時間的話一定不能錯過。
  • 走進雪域聖城——拉薩,感受一座城的靈魂
    拉薩的水質和大氣非常乾淨,是中國汙染最少、環境最好的城市。因為日照時間長,有「日光城」的美稱。拉薩是座古老的宗教城。在藏語裡,「拉」是神,「薩」是土地,「拉薩」就是神的居住地。自藏王松贊幹布定都拉薩起,拉薩就成為西藏政治、文化、宗教和經濟的中心,成為藏傳佛教的聖地。
  • 中國傳統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節日的特點
    加之歷史所造成的各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特點,以及自然經濟形成的地區間的隔阻與相對閉塞,因而使節日文化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這種特點是與「十裡不同俗,百裡不同風」相吻合的。假若我們拋開同時在各地過某個節的這個共同點,而僅僅從地域來看的話,不論多大規模的節日活動,我們總是可以確定絕大多數參加者所來的區域範圍。
  • 藏族歷史文化簡編
    藏族是青藏高原原住民,有自己的語言文字,七世紀初吐蕃建政,開始與唐朝頻繁接觸,同期佛教從天竺傳入,藏傳佛教成為普遍信仰,公元十至十六世紀是藏文化的興盛期,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藏在漢語稱番藏音為博巴。松贊幹布統一青藏高原後,建立了吐蕃王朝並定都拉薩,松贊幹布與唐廷關係友好,公元641年他迎娶了文成公主,被唐高宗封為附馬都尉。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攜帶重禮嫁給了吐蕃王赤德祖贊,公元821年吐蕃王赤熱巴巾三次請求會盟,並在長安舉行了會盟儀式,次年結盟於拉薩,後來又在唐長慶會盟,記載這次會盟的石刻唐蕃會盟碑有三塊,其中一塊立於大昭寺。
  • 仙女節又稱「天母節」,藏族的一種信教,民間一種傳統節日
    仙女節又名"天母節",每年藏曆10月15日,從早上5點開始,拉薩大昭寺就迎來了來自各地的成千上萬的藏族信教群眾。仙女節包括雲南一帶的怒族仙女節和藏族仙女節。怒族仙女節又稱「鮮花節」,雲南省貢山一帶怒族地區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行,至十七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