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是部講狩獵故事的電影,很意外地看了部很不錯的紀錄片。鏡頭從白雪覆蓋的森林峽谷開始,依次展示繞圈奔跑揚起雪花的駝鹿群,在融化冰水中捕魚的棕熊,秋季色彩斑斕紅黃綠相間的森林,鳥群從湖面掠起齊飛,遠處雪山倒映在湖水中,遙遠地平線那邊的落日晚霞。一隻駝鹿角從雪地邊緣升起,然後獵人Norman的面孔從鹿角下出現,哈士奇獵犬從旁邊跳出來。影片的開場就非常非常地給力,簡直就是落基山脈秀麗風光宣傳片,尤其對於生長在北方大地上的俺來說,更是無可拒絕的誘惑。Norman已經在落基山脈做獵人50年了,他喜歡這裡的純淨空氣清澈的河水自然的風光,他娶了個印第安人的老婆奈巴斯卡。影片最開始就交代了他們的生活越來越難過,依靠買皮草換取物資越來越吃力,隨著林業公司對森林的砍伐,動物生活的範圍也越來越小,Norman不得不去開發新的山谷,在探索中跟棕熊狹路相逢。夫妻二人依靠馬匹託運物資,砍樹搭建木房子,重新再次營造自己的家。去最近的城鎮購買物資需要五天時間,Norman帶的愛犬納努克不甚被車撞死,善良的店鋪老闆送給Norman一隻10個月大的哈士奇,Norman給它取名為阿巴什。最初Norman對阿巴什不抱希望,只是不好意思拒絕朋友的善意,但當他穿越冰凍湖面落入水中後,阿巴什聽到他的呼喚跑回來才救了老人的性命,從此Norman和阿巴什的關係在日漸親密。Norman為了度過冬天需要去狩獵,他帶著獵槍和偽裝母駝鹿的哨子去打了只300斤的公駝鹿,他在冰凍的湖面上鑿開洞口,用網來捕撈肥厚的魚兒,他在野獸經過的地方設下陷阱繩套,他用獵槍打下飛過的鳥兒。在獵殺動物後,他並不會道歉,他會跟動物解釋為什麼要殺死他,以及如何處置他。Norman認為人類也是自然界的一份子,而且是讓自然保持平衡的重要元素。諾曼想去拜訪山林裡唯一的另外一位獵人,也是他亦師亦友的同行阿萊克斯。他帶著獵狗們駕著雪橇,爬山了陡峭的山峰,經歷了墜入懸崖的危險,露營時偶遇野狼群,以及小心翼翼穿過湖面,回程中遇到陡峭的雪坡以及凜冽的暴風雪,終於兩位老朋友聚在了一起,說起了當年很多往事和今後的打算,但Norman還是沒有提到考慮明年轉行不做獵人的事情,或許在他的內心中早已明白自己註定將終生狩獵了。阿萊克斯也過來拜訪Norman,兩個人喝酒釣魚談天。阿萊克斯掏出菸斗點燃,然後跟Norman老婆平靜地訴說著自己的一生,非常肯定地說Norman不會放棄,以及要把自己的地盤留給Norman,然後淡然地說再然後就沒有了,這個世界將不再有獵人了。落基山脈實在太漂亮了,即便排除任何劇情,只看影片中展示的風光,就足以讓人心動和興奮。影片的說教對白很少,更多地是樸素地展示獵人的生活。對於人類在維護自然平衡方面的價值,我是不敢苟同影片中的想法的。沒有人類的情況下,大自然自我平衡能力是非常強的,是我們人類過度地開發自然,讓這種平衡再也無法恢復罷了。非常壯美的加拿大和落基山脈風光,非常有趣刺激驚險讓人心嚮往之的獵人生活,簡單樸素地跟自然保持密切和諧關係的理念,保護動物保護自然的主旨,面朝湖泊背倚青山的木屋,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啊,誰又會真的放棄呢!
落基山脈的峽谷,白雪皚皚。空曠的雪地裡,獵人Norman,一個大鬍子中年人,表情堅毅,眼神犀利,駕著狗拉雪橇在山谷裡飛馳。一縷晨光撫摸著大地,一大群馴鹿在雪地裡飛奔。Norman和他的夥伴哈士奇狗nanuk,看著遠去的馴鹿,眼神裡滿是無奈。影片開始就以一副壯美美的畫面映入眼帘,像一幅中國的雪地山水畫。Norman帶著他的狗劃著他的獨木舟尋找著獵物。清澈的小溪畔,一隻黑熊正在抓著鱒魚。野鴨鴨在水中嬉戲。一幅歡快的景象。但伐木公司的入侵,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動物們都遷徙了。為了繼續打獵,Norman和他的妻子印地安人Neibasca以及他們的哈士奇狗也不得不搬到原始森林的腹地。伐木,在湖邊重新建造小木屋。開始新的生活。呼吸著新鮮的空氣,享受著原始森林的陽光。Norman一家早已適應了這樣的生活,一般的人也許認為原始森林充滿了危險,但對他們來說這裡很純潔,這裡是他們的天堂。現在天堂也受到了人類的威脅。人類的進步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釣魚,打猞猁這些很平常的事。因為人類的入侵,而受幹擾。Norman曾多次表示如果打獵不能謀生了,他將到鎮上另謀生路。其實,他早適應了獵人的生活。對他來說:獲取但不貪求。是獵人所信奉信條。因為獵人的存在,保持了自然界的平衡。使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打獵生活,不是僅僅為獲取皮毛,為了生存。更重要的是一種體驗,體驗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獵人的存在,保持了生態平衡。避免了生物過度繁殖。冬天是打獵的季節,大地被白雪覆蓋,湖水也冰凍了。天寒地凍,,零下50度,Norman和妻子Neibasca在溫暖的小木屋裡用純正的法語聊天,好溫馨。整部電影由組多片段組成,並不散亂,反而構成了一幅壯美的圖畫。配以精心製作的插曲,更攝人心魄。聽著電影插曲,使人想到了北級光在跳舞。《by the river dark》這首歌曲更道出了老獵人的心聲。以下幾個片段印象深刻:片段一,Norman搬家的時候,帶著他的愛犬,騎著一匹馬並牽著一匹小馬過河,馬在河裡翻了,但憑著Norman高超的騎術,順利過河。在這裡,Norman真的很man。片段二,打獵途中遇見黑熊,很鎮定,化解了險情。這男人太穩重。片段三,和他的妻子Neibasca打雪仗,堅毅不乏溫柔。片段四,和老獵人會面,兩位男人的對話。夜晚北極光帶跳舞,看了這個畫面,大地都沉醉了。片段五,在一次打獵中,Norman和他的雪橇,掉進了河裡,零下40度的嚴寒,幸虧他的哈士奇狗救了他一條命。狗在主人為難時刻真的很耿直。真想養一哈士奇窩狗啊。導演Nicolas Vanier 也是一個冒險家。為了拍攝這部電影,他帶領團隊,冒著零下50度的嚴寒深入極地拍攝。這部片子演員Norman演的就是他自己的生活。所以得心應手。人們為壯美的風光折服的同時,獵人的精神,狗的忠誠也使人肅然起敬。
壯麗絕美的大自然風景,悠揚磅礴大氣的配樂,還有忠犬為伴,作為愛狗並且養狗的我,對於關於狗狗的電影更是不能錯過。這部法國紀錄片《最後的獵人》裡,沒有虐心的寵物情緣,只有最純粹原始的情懷和對大自然的敬畏。 影片的主人公是生活在北方極地的獵人諾曼,他和印第安人妻子相守在這片土地。堅守著古老獵人哲學,尊重並敬畏自然,這是諾曼的生存法則,攝製團隊來到這片極寒之地歷經一年多的拍攝,帶領觀眾跟著諾曼的腳步,見證他在生命中的點滴,求生或重生的經驗。捕獵、釣魚、搭建房屋、採購物資、販賣皮毛…這些實錄的影像帶領我們進行了一場神聖的旅途。 諾曼說過「獵人最重要的不是能夠獵到什麼,而是一種體驗」。他會在獵殺動物之後會在動物面前禱告,對這隻動物說明他為什麼要殺了它,以及要用它做些什麼。他深知人類在大自然扮演的角色:獵人的活動維持了自然中動物的種類和數量的平衡,所以他盡心盡力的去完成這件事情。諾曼在片尾說到「我也是一個動物,如果我死了就讓4隻動物生存了」。為此他恪守不對自然需索無度,獲取但不貪求的獵人信條,不過度的獵殺,始終如一的遵循古老的獵人哲學。 「估計到了別的地方,我就活不下去了,50多年來,我呼吸著的空氣,享受這的陽光 ,他們砍掉很多樹木,如果這樣繼續下去,整片森林聚會被毀掉」,這是諾曼賴以生存的地方,如果被毀掉,不僅僅是他的生存環境沒有了,我們的生存環境也會漸漸消失。 工業文明越來越強大的同是也讓環境遭到了破壞,人與自然關係惡略,藉由此片,告誡人類應該認真的反思,善待我們賴以生存生存的地球,才能平息大自然的怨氣,才能維繫好我們的生存環境。前幾日剛剛看過一部環保紀錄片《萬物一體》,影片試圖將恩惠、哲理及愛的意識傳播給更多人,借這部影片展現冷漠與共鳴之間的主要差別,讓觀影者明白:我們,不論是人類、動物或者樹木,均源自共同的根,那就是——地球。其實每每看到這樣的紀錄片的時候都覺得超震撼心靈,也是一次洗滌心靈的過程,與自然和諧相處,堅定地相信與大自然共享及交流的觀念才是正經事。
印象最深刻的還有諾曼的一群哈士奇獵犬,因為我真是愛狗,家裡有一隻四歲半的雪納瑞,很活潑膽小的狗妹妹,看片的過程中我就和小夥伴揶揄說這是我見過最不逗比的二哈了,其實如果從小訓練,二哈也是相當不錯的工作犬,很有擔當。冬天在雪地裡馳騁全靠這群小夥伴們,無論面對灰熊還是狼群,它們都對主人不離不棄。諾曼帶著他最喜歡的狗狗納努克去鎮子裡採購,結果傻孩子在等待主人的過程中顯露出二哈本性,去找流浪狗玩耍,結果被貨車撞到,這是全片裡最虐的一段了。後來他的老夥計送了十個月大的母狗阿巴什給他,一開始這隻小傢伙是被諾曼嫌棄的,但小傢伙跟著諾曼打獵,拉雪橇,甚至在諾曼落入冰窟奄奄一息的時候領著一群驚慌失措的狗狗們掉回頭救了了主人,這小姑娘真是幹得漂亮,也贏得了諾曼的溺愛和狗群的尊重愛戴。 結尾阿巴什生下了一窩小狗,大自然的生命延續真是神奇。諾曼本來想在冬季過後就收手不再捕獵,可是當春暖花開的時候,他卻捨不得離開這極北之地,他有他的哈士奇獵犬們,它們不會像電動雪橇會故障並且會對他不離不棄,所有一切都是讓諾曼捨不得離開的理由。當然,他的妻子也很支持他,真心羨慕這樣簡單純粹的生活,與大自然融為一體,遠離喧囂和浮華,每一天都充實有意義。感覺現在可以渡過一段遠離手機、遠離電子產品的時光都很為難自己,有空多去融入大自然吧,忙忙忙不是理由,哪怕是去逛逛花市,聞著泥土和植物的芬芳也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