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大模式」探索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記付振玉和他的振大社區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猶如春風送暖激勵著神州大地的民營企業家們。新時代、新作為,濟南市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隊市中五隊下基層到山東振大實業有限公司和山東振大社區商業中心有限公司,程磊隊長向付振玉董事長宣講省、市委「萬名幹部下基層」及濟南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結合正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發揮「店小二」作用及擔當作為,積極為民營經濟發展出謀獻策、助力護航。
付振玉董事長作為一位有深厚民族情感的企業家,懷著回報社會的夙願,毅然捨棄在海外的家人和優越的生活,在妻子和孩子不理解的狀況下,舍小家為大家,懷著對家人的愧疚之情隻身回歸國內,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踐行民族企業家精神,帶領團隊探索社區服務產業發展模式,本著創新、突破、永不止步的理念,依託新舊動能轉換,流程再造社區服務產業,積極作為、大膽創新,投入畢生的財富在濟南市市中區郎茂山路2號創建了振大郎茂山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振大社區),構建社區便民消費服務「振大模式」,探索新時代社區治理新樣板,譜寫時代新篇章。
創建國家商務部示範山東唯一一家社區消費便民服務項目
在山東省商務廳、濟南市商務局、市中區黨委、政府、市中區統戰部、市中區商務局、市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七裡山街道黨工委、街道辦等部門的支持下,付振玉董事長自2014年起,帶領振大團隊傾情傾力投入振大社區創建工作,多次組織管理團隊到加拿大聖勞倫斯市場和荷蘭鹿特丹繽紛菜市場等全球知名市場及社區考察先進理念和成熟運營模式,到國內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城市考察學習、採購智能環保設備等,經過充分的籌備和創建,振大郎茂山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一期於2017年8月正式運營,在約一萬平方米的空間內,布局「便利購物、貼心服務、品質生活」三個功能區域,為周邊3公裡範圍內26萬多居民提供便利生活服務。
振大社區中心一期首先從周邊社區居民的高頻剛需入手,興建了現代化農產品市場。市場設施完善、環境整潔、服務規範,一改以往農貿市場「髒、亂、差」形象。二期建設中引入了修鞋快剪、改衣洗衣、廚衛清洗、家電維修等便民服務項目,以及黨群活動中心、老年休憩空間、兒童之家等公益服務項目,滿足了社區居民「一站式」服務需求。
振大社區中心經營的產品和服務涵蓋九大業態、28個品類。堅持「精品戰略」,水果蔬菜、肉類禽蛋、海鮮水產等優先選擇綠色有機產地直供產品,便民服務優先選擇技藝高、服務優、價格實惠的品牌商戶入駐,同時強化監管和動態優化調整,當好社區居民的「釆購員」」質監員」「服務員」。
硬體設施上,設置了空調和通風換氣系統、影像安防系統以及媒體顯示屏、市場導示系統等,配置了顧客休息區、飲用水供應設備等服務設施,設置了警務室、監管辦公室和食品安全檢測室。空間設計上,購物空間寬敞明亮,服務空間緊湊精緻,生活空間藝術溫馨,三大空間各具風格,布局有序。
振大社區堅持服務創新,構建鄰裡親「六好」社區生活服務體系。「好購」,精選安全優質,並可提供送貨上門服務。「好吃」,提供便民早餐、主食廚房、百姓廚房、社區食堂,滿足居民一日三餐需求。「共享廚房」還可對居民採購的新鮮食材進行現場加工製作。此外,針對年輕人設置了「好享」休閒茶吧區,針對兒童設置了「好樂」專區並提供看護服務,針對老年人設置了聚會聊天「好閒」空間。通過共享廚房、託嬰育幼、老人日間照料等「好家」公共空間,讓社區居民走出「自家門」,融匯「鄰裡情」。
振大社區高度重視黨建工作,在上級黨委領導支持下,及時組建並充分發揮黨支部作用,開展了老人日間照料、法律服務、公益講座、便民政務臺等公益服務項目,承擔了精準扶貧項目和街道辦的社區就業、老齡化服務等多種社區綜合服務,與省委黨校新動能研究院「結對子」「雙報到」,接受諮詢指導,著力將振大社區打造成周邊社區的「黨建活動中心、服務中心、健康中心、文化中心。
自開業以來,振大社區堅持服務和改善民生宗旨,通過「小精美」的業態創新、「鄰裡親」的服務升級和多主體共建共享的模式創新,破解了社區商業「怎麼建」「怎麼管」「怎麼可持續發展」等難題,探索出社區商業服務可複製、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社區服務模式的創建是一個十分複雜繁瑣又艱苦的系統工程,為了做好振大社區,並作為一個模式進行推廣,付振玉董事長為社區事業的發展用心用情用力,響應政府對民生項目推廣和發展要求,在民生事業上做出了標杆和典範。
2019年4月,振大社區作為山東唯一一家,入選國家商務部首批全國社區便民消費服務中心名錄,成為山東省標準化試點項目、山東省首批省級食品安全管理規範化農貿市場、濟南市精品示範農貿市場和濟南市15 分鐘便民商圈示範推廣項目,並榮獲第五屆(濟南)電子商務產業博覽會「網際網路+創新服務獎」。山東省委書記劉家義、濟南市委書記王忠林,商務部服貿司副司長王惠英、山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德平、濟南市商務局局長劉豔秋等領導先後蒞臨調研指導並給予充分肯定。
創新升級振大社區2.0模式
付振玉董事長不忘初心使命,始終牢記習總書記「城市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就在社區,以人民為中心,把更多資源、服務、管理放到社區,更好為社區居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服務」的話語,深入思考如何在振大社區「一站式」便民消費服務模式上再上一個臺階,進一步構建完善的便民服務設施,提供高品質的消費服務,滿足老百姓對幸福和美好生活的需要、助力社區治理和社區服務工作的開展。
帶著這個問題,付振玉董事長與六裡山街道黨工委焦衛東書記和人大工作室邵軍主任進行了深入探討,受六裡山街道辦的委派,振大社區高管沿著習總書記的足跡,到上海長寧區虹橋街道古北市民中心和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考察學習對標,再結合濟南市委組織部推動的社區「六位一體」建設和振大社區1.0模式,提出創新升級的「4+X」振大社區2.0模式,即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公共服務、消費服務和網際網路+聚合經濟體為社區治理體系與服務業態組合,把黨的建設融入到社區「4+X」服務體系,開展社區黨建、居民自治、社區服務、物業管理、社區教育、社會治安、便民消費服務、網際網路+社區等各項服務工作,整體提升黨建引領社區「4+X」服務水平,抓好社區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居民熱愛社區、共建美好家園,自覺維護社區的良好形象。
六裡山街道「整域布局」打造便民服務新樣板
付振玉董事長的這個「4+X」模式得到了六裡山街道辦的高度認可,經過多次洽談與交流,王福嶺主任代表六裡山街道辦與振大社區付振玉董事長籤署了共建振大社區便民服務中心、打造社區商業總部經濟的戰略合作協議,在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新動能研究院的智力支持下,對標社區服務全國先進典型,著力打造轄區內「一核多點」整域布局、黨建引領功能提升的社區便民服務體系。
付振玉董事長高度重視與六裡山街道辦的合作,規劃設計以六裡山街道轄區為振大社區總部基地,籌備建設六裡山街道玉函南社區綜合便民服務中心,並計劃把玉函南社區打造成為一座全國首家綜合型、高品質的社區綜合服務中心,使其成為輻射整個街道的「樞紐型」社區便民服務平臺,同時利用拆違拆臨騰出來的城市空間以及老舊小區的閒置空間,「插花式」布局可移動eBOX組合式貨櫃便民服務站等社區服務網點,構建「一核多點」網絡化便民服務體系,進一步集聚基層黨建、城市管理、社區治理和公共服務資源,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便利、安全、健康、舒心的高品質服務。
探索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模式與路徑
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邵軍主任向付振玉董事長提出一個課題,在立足「4+X」的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國家治理體系的「最後一公裡」乃至「最後100米」在社區治理和鄉村振興。付振玉董事長認真學習,深入體會,與省委黨校專家和六裡山街道黨工委書記焦衛東、街道辦主任王福嶺等領導班子成員座談商討,結合六裡山便民綜合服務中心「4+X」業態的布局,推動街道辦社區治理流程再造和機制創新,提議六裡山街道辦把居民自治、物業管理、社區教育、社區治安等各項工作下沉到社區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和社區便民服務站,實現街道辦、社區居委會、居民代表、服務站站長等各方建立統籌聯動、一體推進的社區治理工作機制,共建共治共享,解決群眾關心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建設和諧美好社區,助推鄉村振興和扶貧攻堅,增加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公共服務方面,付振玉董事長提出以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為導向,聚集政府、街道、社會各項資源,依託社區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和社區便民服務站,針對居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需求,面向社區全體居民、駐社區單位等,開展黨建服務、政務服務、生活服務、法律服務、健康服務、文化服務、社區管理等各項服務,幫助群眾解決「小事情」,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精準化服務,提升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創新是付振玉董事長對事業不懈的追求,他在「網際網路+智慧社區」聚合服務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布局。他提出要創建智慧社區聚合服務平臺,提供「網際網路+社區」聚合服務。依託「規範化、標準化、品牌化、平臺化、智能化」「五化升級」的發展路徑和流程再造「社區轉商業、物業轉產業、電商轉供應鏈、信息轉商品、傳統轉功能、人力轉人才、商業轉民生」的「動能七轉」模式,付振玉董事長在社區聚合經濟體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整合供給側端的農產品種養殖、生產加工、流通及農產品上行,需求側端的社區居民生活消費、就業創業、服務產業、生產加工及消費品下行等資源,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商互聯產業閉環,構建社區聚合經濟體和產業關係,為供需兩側從業者、消費者、經營者、管理者提供上下遊產業供應鏈資源和服務,以供社區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入駐孵化的創業者、便民服務站經營者、eBOX站長,包括社區就業、創業、殘障人士、大學生、復轉軍人及政府安置的就業人員等經營主體在家門口可以自行選擇項目創業和營生,同時為解決社區居民自治、物業管理升級、社區就業創業、提供更多崗位和解決方案,同時也拉動社區居民的消費升級,有力帶動鄉村振興、攻堅扶貧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付振玉董事長認為,標準化是一個行業發展成熟度的重要標誌,我國當前的社區治理和社區服務產業在標準化方面還是一個空白領域。社區治理和社區服務產業標準化作為支撐國家治理「最後一公裡」體系的建立和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他帶領振大團隊在多年的創建和運營過程中,通過廣泛的學習和不斷的總結,在省委黨校新動能研究院、六裡山街道黨工委黨建引領下,六裡山街道辦事處參與優化與完善下,現已制定了一個較為完善的振大社區標準體系。社區標準體系橫跨多個區域、多個企業、產業、行業及多個政府主管機構,重構了社區服務產業關係。通過重構社區服務產業生產關係,振大社區標準體系打破了體制性壁壘,為社區治理、社區服務、農商互聯、產業扶貧、鄉村振興等提供了一個一體化協同作業的新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共享產業鏈。
振大社區通過與山東省委黨校和六裡山街道三方結對黨建共建過程中,合力推動社區治理體系的標準化。社區標準體系構建的新型產業關係,創新社會治理機制,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區治理共同體,實現對社區治理體系的升級,確保社區居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社區。
付振玉董事長帶領振大社區團隊,在各級黨委、政府,省委黨校新動能研究院、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隊和六裡山街道辦的大力支持下,依託社區標準化體系,優化社區服務產業生產關係,釋放生產力資源和新動能,促進社區治理體系的優化創新和治理能力的賦能提升,有力拉動消費升級,促進農商互聯,助力鄉村振興和扶貧攻堅,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讓農業的「強」與「健」造就社區服務的「精」與「美」,讓現代信息科技的「迅」與「智」造就社區服務的「便」與「準」,讓城市文化的「根」與「脈」造就社區服務的「暖」與「情」,有力提升了社區便民服務的廣度、速度、溫度、精準度,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後一公裡」乃至「最後100米」的有益嘗試,創建更多可借鑑、可複製推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