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鈞
單位大院裡有不少樹,一年四季綠色盈目。樹多,招引來的鳥兒就多。大院裡的人初以為奇,慢慢見多不怪;鳥兒則小心翼翼地試探著,從枝頭上到樹下,再到草坪,膽子越來越大,現在竟踱到了大路中央,人來不驚。鳥鳴清脆婉轉,鳥飛矯健悠然,讓這院子生機四溢。偶爾還有鳥兒停在我窗前,邊梳理羽毛邊歪著腦袋往裡瞅。我呢,邊和它四目相對邊伸伸胳膊腿,頓生歡喜。
歲在深秋。某個午間散步,見幾個人仰著頭,盯著瘦瘦高高的柿子樹目不轉睛。樹葉早已落盡,只剩下三五一簇的紅柿子掛在枝頭,搖搖欲墜。一隻叫不上名兒的小鳥立在枝杈,一下下啄著,敲開柿子皮,吃裡邊的果肉。啄兩口,還昂頭四顧,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樹底下的人看著,發出聲聲讚嘆。這時又有人說了,這不算啥,核桃熟的時候我還見過一隻烏鴉用爪子把核桃從枝條上揪下來,抓著帶到空中,高高拋下,核桃裂成兩半,它再抓起來帶回窩裡慢慢享用。聽的人又是嘖嘖稱奇。
兒子周末回家,也講起一件「鳥事」。前些天他買了幾個小包裝的雪米餅,放在宿舍中廳,窗子沒關。第二天早晨,他在鳥兒的嘰喳聲和塑料紙的唏索聲中醒來,到中廳一看,幾包雪米餅的袋子洞開,餅是已然不見了,只剩下些渣渣。聯想到前些時候被鳥兒吃掉的蘋果,便明白這又是鳥兒們的傑作了。「太強了,它們是怎麼做到的呢?」百思不得其解。
感慨於鳥兒取食的聰明,忽又想起鳥兒還有「不取」的智慧。《列子·黃帝》裡有這樣一則故事:海上有人喜歡鷗鳥,每天到海邊餵食,與鷗鳥嬉戲。鷗鳥識人,見他來了,聚攏在周圍、落在其身上,「百數而不止」。這個人的老爹聽說此事,就跟他兒子提了要求:你和鷗鳥那麼熟,它們也不避你,你抓幾隻來給我玩玩唄。孝順兒子勉為其難地答應了。第二天,這個人再到海邊,任憑怎麼招呼,鷗鳥「舞而不下也」。想來人但凡心生惡念,舉止難免不自然,甚或會生發出某種氣息。鷗鳥識而避之,可謂有大智慧。
這些年見慣了為爭一口食、圖一時爽,到頭來入了羅網、進了牢房的案例。細思之,其人智不如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