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
是中國的四大節日之一
也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如今成都粽子一條街依舊如火如荼
其實除了粽子
還有一項傳統民俗活動項目
根植老成都的記憶中
賽 · 龍 · 舟
還記得當年的場景嗎?
↓↓
賽龍舟,起源於春秋時代,盛行於我國南方,是具有濃鬱傳統民俗文化色彩的群眾娛樂活動。
龍舟競渡也是成都端午節傳統活動之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成都都要舉行端午龍舟競渡,分別在成都市東南的錦江、新津縣南河、金堂縣趙鎮沱江。
清嘉慶年間楊燮的《錦城竹枝詞》,為我們勾勒了一幅成都民間過端午節的畫卷:
「龍舟錦水說端陽,艾葉菖蒲燒酒香。雜佩叢簪小兒女,都教耳鼻抹雄黃。」
「老成都」都還記得,看端午划龍舟最早的印象是在新津,因為新津最早率先恢復端午划龍舟傳統民俗活動。
剛恢復龍舟賽時,一是傳統民俗吸引人,二是當時少有大的公共娛樂活動,所以成都人如潮般湧去新津。
1953年龍舟賽。袁學華提供
1955年新津龍舟賽開始給競賽龍舟前五名發獎。六十年代,在龍舟賽時,增加了「武裝泅渡」和男子遊泳及女子遊泳比賽。
1982年,新津龍舟賽將會期改為三天。比賽開始,鞭炮齊鳴,鼓聲震天,萬櫓齊發,勢如飛箭,岸上看比賽的人也大聲加油助威,吶喊聲、鼓聲、鞭炮聲匯聚一起。
1982年龍舟會結束時情景。蔡盛秋/攝
1983年歡騰的南河。檔案館提供
1983年端午節,在上年基礎上增加了「龍舟夜遊」、「水上燈彩」、「放煙火」等活動,還增加評比花船項目,活動增為5天。
1984年龍舟會夜遊表演。蔡盛秋/攝
1987年全國第三屆「屈原杯」龍舟賽在新津舉行。有11個省(自治區)的男女26支龍舟隊和新津縣的28支龍舟隊參加競賽。
1986年龍舟賽。吳玉彬/攝
1988年端午節期間,新津舉辦了龍舟競賽活動暨經濟貿易大會,活動持續5天,參賽龍舟27隊,造型表演龍舟22隻,漁舟表演15隻,運動員共計1200餘人。
1997年端午龍舟賽,共958名運動員參賽。數十萬觀眾觀看了這一扣人心弦的激烈比賽。新津縣南河兩岸歡呼聲雷動,場面極其熱烈壯觀。
綿延了多年的端午龍舟賽事,有傳統、有願望、有家園、有手藝、有生活,還有活潑的生命創造力。
南河龍舟賽。吳廷勳/攝
端午記憶,牽動著每一個老成都人的心。進入新世紀,源遠流長的民俗文化也延續了下來。
2000年後,成都周邊好多地方都恢復了龍舟競渡,幸運的是,成都人就在家門口的錦江也可觀賞端午划龍船了。
2005年到2007年在九眼橋下至河心村一段連續舉辦了三屆龍舟賽,都響噹噹打起了「錦江龍舟賽」的招牌。
最激烈的情景是搶鴨子時,所有龍舟都往中心匯攏,隊員紛紛跳入水中,此時就看誰搶的鴨子多,岸上不能下河的人反而比水中的人還亢奮,使勁的吼,情緒像炸了鍋一樣。
龍舟爭渡時的鼓聲震天
緊張激烈的氣氛
都成為一種鮮明的端午記憶
今年端午節有些特別
是21世紀最晚的三次端午節中的一次
3天小長假到來,特別提示:
雖然成都屬於低風險區
如果出門玩耍也不要放鬆警惕
務必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今年你怎麼過端午?
——粉絲福利——
參與方式
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