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聚力打造七大特色專業園區 築牢優質項目「第一支撐」
上半年,海安新開工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26個,其中2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6個,5個項目入選省級重大項目,南通第一。作為南通市項目建設競賽場上的「優等生」「領頭羊」,近年來,海安項目建設一路高歌,諸多項目「C位」出道,秘訣在哪?支撐靠什麼?
載體平臺是關鍵。
8月17日上午,室外38度高溫,在位於高新區的弘盛新材料三期項目現場,10多名施工人員在項目工地揮汗如雨,抓緊施工。目前,三期項目主體廠房已建至地面二層,今年底有望主體封頂。
近年來,海安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圍繞產業配套,依託國家級開發區、省級高新區,全力打造七大特色專業園區。近3年,常安紡織、時尚錦綸、機器人及智能製造、電子信息、商貿物流等七大園區集聚10億元以上重特大項目30多個,一大批「高大上」的優質項目不僅帶動了產業提檔升級,也提升了經濟綜合效益。
圍繞「千億級國家時尚錦綸產業基地」目標,海安以「5123」工業大企業培育工程為龍頭,與中紡院、中纖協、東華大學等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聚力推進時尚錦綸產業園建設。
除弘盛新材料外,時尚錦綸產業園還集聚了永通新材料、中平神馬江蘇新材料等30多家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這些企業和項目全部建成後,年應稅銷售將達到600億元。
優質平臺既是集聚各類資源要素的重要依託,也是拉動海安經濟發展的內在動力。早在2014年,海安就將機器人產業作為一大新興產業和未來十分重要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培育和發展。2018年,海安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園區揭牌,隨後,上海交大研究院、交睿機器人、圖靈智慧機器人等多家研究院、研發中心和企業紛紛入駐,為海安提升產業智能製造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今年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出現用工荒,圖靈生產的多功能機器人解決了企業用工難題。今年上半年,海安機器人及智能製造產業園區實現銷售5億元,新增發明專利申請32件,產學研合作15件,合同額達650萬元。
在海安,每發展一個產業,必定有一個專業的承載園區先行,為各類項目落戶提供類型豐富、基礎紮實的發展空間。市發改委主任周小軍告訴記者:「讓項目跟著園區走,有利於形成全產業鏈,這已成為海安特色。」
8月18日,在商貿物流園區的鳳山港務碼頭內,工人們正忙著裝卸一批貨櫃貨物。通過推進智能化管理系統建設,並與上海中穀物流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今年鳳山港務碼頭的貨櫃吞吐量將突破1萬標箱。
海安商貿物流園有效改變鐵路、公路、內河運輸方式「單兵出擊」的現狀,實現以鐵路物流為龍頭,內河物流為突破,公路物流為基礎的多式聯運、轉運的匹配協調,成為長三角地區大宗生產資料集散的重要節點。
海安全力連接功能服務與產業發展「雙鏈條」,5月26日,長三角首列中歐(海安—東協)國際班列從園區內上海鐵路局海安物流基地駛出;7月9日,園區啟動運營上海洋山港和浙江寧波港鐵海快線班列。7月18日,園內「百國百品」保稅進口商品直營中心正式開業,近200個國外品牌商品集體亮相。上半年,海安保稅物流中心貨運量5.9萬噸,進出區貨值累計1.55億美元,進出口貿易額累計6956萬美元,標箱合計2150個,新增2個品類、8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