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到現在,很多人悶在家裡,望著滿屋的零亂無從下手。收納整理師林琳和同事們的業務量比往年明顯增多,讓這個新興的職業有了更多一展身手的機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收納似乎就是將凌亂的衣櫥打理得井井有條。但林琳卻不這麼看:「收納不僅僅是整理衣櫥,還要對整個房間的空間進行合理規劃,讓住在屋子裡面的人更舒適,這才是收納整理師要做的事兒。」
收納方式各有不同
「眼看到夏天了,換季的衣服得收拾一下了。」望著滿櫥的衣服,王女士有些無從下手。去年雙十一,她購買的家政服務,贈送了一次免費8小時的收納體驗。
「當時來了兩個人,忙活了8個多小時,才將我家的一個五門衣櫃收拾利索。」王女士說,原本以為贈送的這8小時,足以將家裡的柜子全部整理完,沒想到一個衣櫥就耗費了這麼長的時間。
半年過後,王女士發現家裡的衣櫃又亂了。「如果有條件,最好一個季度請人來打理一回。」對於王女士而言,每天忙完工作,她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收拾衣櫃。
和王女士家疊整齊的收納方法不同,收納整理師林琳更願意將滿櫥的華服用「掛」的方式在衣櫥裡展示。
「這樣大家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自己有多少件衣服。而且在試衣服的時候,只需要把衣架拿下來放身上比劃一下,而不是從疊得整整齊齊的衣服裡到處抽取。」
一連十多天,收納整理師林琳和同事們每天圍著客戶家衣櫥、柜子轉不停,大家一絲不苟地梳理著每一件物品。
「在很多家庭裡,人們會把衣櫃裡的層板用來盛放疊好的衣服,可當人們去翻找的時候,抽抽放放,不到一個星期,原來疊好的衣櫥就會被翻得凌亂不堪。該用掛的方式後,衣服拿取方便,也省去了翻找時容易將整理好的衣服弄亂。」
記者見到林琳的時候,她的收納整理工作剛剛告一段落。「每天都要在客戶家裡工作十多個小時。」
收納整理不等於斷舍離
「很多人以為有了大房子,收納肯定不是問題,其實無論是大房子還是小房子,如果不合理安排空間,房間一樣會亂。」林琳剛接的這單活兒位於五環外的一個別墅區。由於客戶剛搬新家,多出了很多物件,所以客戶希望林琳和同事們能夠幫忙規劃好房間的布局,將家裡所有的物品都能合理收納進來。
「比起收納整理師,我更願意別人稱我的職業是空間管理師。「從最初的收納菜鳥到整理專家,卞櫟淳在不斷的摸索中找到了很多家庭存在的通病。很多人覺得,要想讓家裡整齊乾淨,肯定需要「斷舍離」的收納理念。但卞櫟淳認為,如果盲目地扔掉很多物件,無疑也是一種浪費。
「很多人之所以會擁有那麼多的物品,是因為這些物品跟主人有著某種情感的聯繫。我的理念叫留存道,即留存有道。在留存的過程中,你去找到你跟物品之間的關係,再來決定物品的取捨。在將所有的物品整理好了以後,這樣的取捨才是理智的。」
這種收納理念,是在理智地考慮人跟物品之間的關係。無論是多貴的包,多貴的鞋,多貴的衣服,在收納整理師的眼裡,他們首先關注的是空間問題。無論是大房子還是小房子,把房間的內部格局調整好,才能再考慮物品的合適位置。
「換句話說,原本只能容納100件衣服的空間,擴容到可以容納200件,那你還需要取捨嗎?你經常穿的永遠是衣櫥裡面的那幾件,你不常穿的那些以後還會買單嗎?你的消費也會變得理智。」
在卞櫟淳服務過的家庭中,有上千平米的別墅,也有三十多平米的小開間,無論空間大小,她總能為客戶規劃出合理的空間。
「小空間也可以五臟俱全,也可以有掛滿衣服的衣櫥。」卞櫟淳清楚地記得,在那個使用面積僅為26平方米的空間裡,她的設置不僅收納了客戶所有的衣服,還為客戶規劃出了一間獨立臥室,甚至騰出了一塊空間,專門喝咖啡。
梳理的不僅僅是房間
「市場上有的收納整理是按照小時計費,我們是以工程中的延米作為計量單位,每延米的價格為990元。我們的工作時間最短兩三天,最長的有二十多天。」林琳說,一套兩居室的房子,整個收納下來的費用要在五千元到一萬元。怎樣才能讓客戶覺得這錢花得值?在林琳看來,好的收納整理師,不僅僅要對房間的凌亂進行梳理,更重要的是梳理家庭成員中的各種關係。
去年,林琳給一戶三代同堂的家庭做收納,那套房子只有70平方米,夫妻倆平時上班,兩歲多的兒子由奶奶帶。除了孩子玩具的收納問題,老人的消費理念導致她的房間堆滿了物品。
」平時買菜,老人把塑膠袋都疊好了收起來,我們那次整理出了好幾箱子塑膠袋。「老人的醫保在東北,每年需要回老家兩次開藥,一次需要把半年的藥開足。所以在老人的房間裡,堆著不少藥,一提到要處理掉一些過期的藥品,老人和兒媳間免不了爭執,」很多藥都放過期了,老人卻捨不得丟,總是揀過期的藥吃,等她好不容易吃完了過期藥,沒過期的也變成了過期的。「
老人不想扔,家人的勸阻又不聽,於是林琳和同事們化身調解員,耐心給老人分析問題。」我跟老人說,先留下幾瓶看看每天需要吃多少,這樣就不會多開藥了。「在林琳的幫助下,老人意識到了自己沒有必要一次開那麼多的藥,藥品擺放合理了,婆媳之間的關係也更融洽了。
把一間屋子的秩序處理得井井有條,不僅讓住在裡面的人心曠神怡,甚至還能挽救瀕臨破碎的家庭。
卞櫟淳曾有一位客戶,是名家庭主婦,天天在家帶孩子、收拾屋子,每天有幹不完的活,丈夫回家後還是覺得屋裡亂,夫妻倆總是為此吵架,男主人最後乾脆搬到公司去住,兩人鬧到了離婚的地步。離婚前,女主人希望請收納整理師將家裡收拾一下,卞櫟淳和同事們用5天的時間完成了工作。最後一天,女主人把丈夫叫回家,對屋子裡的物品進行交接。讓卞櫟淳沒有想到的是,男主人開門的一瞬間愣住了。他問妻子:「咱們家怎麼這麼幹淨!」女主人的眼淚當時就掉下來了,她丈夫一把把妻子摟在懷裡說:「這才是我想要的家的樣子。」兩人當場就把離婚協議撕了。
從老闆家到尋常百姓家
「好的收納整理師,年收入可以達到上百萬。」林琳從業三年,她覺得這個剛剛起步的行業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在一線城市的普通收納整理師,月薪可以達到萬元以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識和關注這個行業。
在林琳看來,她們服務的群體也在發生著變化。「過去是有錢人多,住別墅的,還有家裡有多套住房的。現在普通家庭也越來越多地意識到了收納整理的問題。」在林琳的印象中,現在來找她服務的客戶中,普通工薪階層的客戶佔到了三成。
卞櫟淳認為,這樣的變化是必然的:「當更多的人開始關注收納整理之後,大家願意為這樣的服務買單。我們還會接到大學生整理宿舍的訂單,甚至還有人叫我們幫他整理一下行李箱。」
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收納整理工作是女性的專長,但現在,也有男性開始加入到這個行業裡。「我從2015年開始做職業培訓,目前中國90%的行業從業者都是我們培養出來的,在全國已經培養了4000多名從業者,遍布全國300多個城市。」卞櫟淳驚喜地發現,在這4000多名從業者中,有十多名男性,雖然比例很小,但說明,這個職業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
梳理這些年的經歷,卞櫟淳開始考慮跳出單純整理房間的視角,將目光放在房屋的空間規劃上。
「在我看來,整理收納其實是一個偽需求。比如衣櫃,設計師在設計的時候,面對的是一所空的房子,他們並不了解客戶家裡到底有多少東西。而我們每次去顧客家裡,看到的是柜子在使用以後的樣子。」卞櫟淳希望將自己的收納整理理念拓展到房地產、家居家具定製、各類家電、生活用品等相關領域,進行跨界合作,從源頭上為客戶設計建造空間合理的家,生產出格局合理的家具。
「現在我們跟許多品牌商合作研發產品,在產品最前端就做好了設計和規劃。」卞櫟淳說,如果在產品最前端定就進行合理的布局和設計,就會少了以後的很多麻煩。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