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大佑創作的《鹿港小鎮》,雖說寫臺北燈紅酒綠終究不是自己的家,但這片大地上並非只有彼時彼刻的臺北和彼時彼刻的小鎮。臺北和小鎮只是一個代號,它會變,但背後的感情不變。所謂舉頭見日不見長安,心懷的是家國之思,長安也只是一個符號。這都是一樣的。
臺灣有「一府二鹿三艋胛」之說,「鹿」指的就是鹿港。古時候的鹿港以貿易為主,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鹿港開設渡口,與福建泉州蚶江對渡直航,從此開啟了鹿港的黃金時期,如今雖然繁華不在,但漫步在在老街區依然能體會這些懷舊景觀的昔日風情。
白天,這裡是遊人的店鋪,晚上,這裡便是鹿港人的家。人們坐在屋中看著電視,聊著天,街上只偶爾有零星的外鄉人走過。這裡沒有大城市的霓虹燈,卻兀自多了一分溫馨和質樸,讓久居城市的人心生寧靜。
來鹿港的,都是不喜喧鬧、喜歡探尋人文情懷和歷史積澱的客人,而反過來說,每個懷著這般心境來到鹿港的人,反而不會做足厚厚的攻略,機械般地逐項打鉤進行,而是信步遊走在鹿港老街的石板路上、舊房子旁,還有懷舊氣息濃厚的茶樓和雜貨鋪中間,節奏散漫地享受那種某個古蹟驀然出現在眼前的驚喜。
老街上,店鋪林立,沒有華麗的裝修,古舊十足,遠遠就有古樸的味道撲面而來。裡面還有很多百年老店,即使不買東西,也值得進店遊覽一番,百年間的故事才是最吸引人的地方。
說了你可能不相信,這樣一個文藝範兒的小鎮、一個傳統氣息濃鬱的小鎮上,一個「居住著」天后娘娘的鎮子上,居然有一條「有傷風化」的「摸乳巷」。沒錯,彰化鹿港確實有這麼一條街,聽上去似乎有點兒童不宜的樣子。實際上「摸乳巷」就位於彰化縣鹿港古鎮北街,是一條200年歷史的防火巷,寬度僅有70釐米,最窄處四五十釐米,正常只能允許一人單行通過,如碰巧兩人相遇,只好躋身而過,或許DEF罩杯的姑娘們確實可以胸碰胸,因此就有了「 摸乳巷」的戲稱。摸乳巷如今可是鹿港小鎮必遊景點,外來的遊客必到此巷走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