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之後我國的封建社會共分為三個階段,統治階級明顯不同

2020-12-13 多邊形的歷史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政權。至此,我國進入了兩年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到清朝滅亡的時候,我國封建社會正式滅亡。這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雖然說都是封建社會,但還是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就是統治階級有明顯的區別。我們看一下統治階級有哪些變化。

其實,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都是地主階級。不過同樣是地主階級,還是有差別的。從秦朝到清朝滅亡,一共分為三個階段。我們看一下每個階段都是哪個地主階級進行統治的。

第一階段是秦朝到東漢滅亡。這段時間統治階級是貴族地主階級。秦朝之前是奴隸社會,雖然進行了轉型,統治階級由奴隸主變成了封建地主。不過這些地主和後來的地主完全不一樣,當時的地主都是奴隸主轉化而來的比較多,都是貴族變成的地主的。和日本明治維新期間地主變成資本家是一回事。當時雖然沒有世卿世祿制,但之前貴族經濟實力強大,他們掌握著眾多的土地,自然就變成了地主階級。一直到東漢滅亡前,統治階級也多數都是之前的貴族。

第二階段是魏晉南北朝到隋朝時期,這段時間統治階級是士族地主階級。之所以出現士族地主階級,和魏晉時期的一個制度有關,就是九品中正制。這個制度是曹魏時期的一個選官制度,根據各項標準,把人分為九品,然後分別授予不同的官職。剛開始的時候還看才學、人品等,後來就只看出身了。這個時候國家政權被世家大族掌握了。這些人世代掌握大權,而且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曹魏的建立就離不開這些人。包括後來東晉南北朝時期,統治階級也都是這些人。這些人實力非常強大,中央政府都不敢輕易招惹他們。

第三階段就是隋唐到清朝滅亡,這段時期是庶族地主階級。庶族地主之所以能登上歷史舞臺,也是因為一個選官制度,就是科舉制。科舉制打破了之前按出身選拔官員的九品中正制度,任何人只要有才學就能為官。這樣,之前那些地位低下的庶族地主就有機會為官,開始壟斷政權。當科舉製成為之後所有王朝都使用的選官制度時,庶族地主就成為了政權主要構成部分。這些人也就成為了統治階級中最主要的力量。

雖然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裡,統治階級都是地主。不過地主身份還是有差別的,統治階級也不是一成不變的。這也是封建社會的一種進步。

相關焦點

  • 秦朝之後我國的封建社會共分為三個階段,統治階級明顯不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了六國,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大一統的封建政權。至此,我國進入了兩年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到清朝滅亡的時候,我國封建社會正式滅亡。這兩千多年的時間裡,雖然說都是封建社會,但還是有所不同。最主要的就是統治階級有明顯的區別。我們看一下統治階級有哪些變化。
  • 唐朝時,這個階級開始掌握政權,一直統治到清朝滅亡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這個王朝對我國的影響非常大。現在提到唐朝,大家都會覺得很驕傲。唐朝的輝煌與偉大,是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相比的。唐朝建立之後,一個新的階級開始出現了,這個階級在唐朝時開始掌握政權,之後一直統治到清朝滅亡。這個階級就是庶族地主。
  • 封建社會時的日本:階級制度讓人不寒而慄
    日本在12世紀到19世紀之間的封建社會有四層階級制度。不像其他國家的封建社會,農民處於最底層,日本的封建階級結構是把商人放在最底層。而凌駕於這兩個階級之上的是武士階級。日本封建社會由武士階級統治。雖然他們只佔當時日本人口的10%。當武士通過農民和商販身邊時,下層階級的成員被要求鞠躬並表示尊重。如果一個農民或工匠拒絕鞠躬,武士在法律上有權砍下這個頑固分子的頭。武士作為大名的的家臣往往只會聽命於大名。大名這在幕府將軍權利之下。到封建時代末期,大約有260個大名。
  • 唐朝時,這個階級開始掌握政權,一直統治到清朝滅亡
    公元618年,李淵建立唐朝,這個王朝對我國的影響非常大。現在提到唐朝,大家都會覺得很驕傲。唐朝的輝煌與偉大,是任何一個王朝都無法相比的。唐朝建立之後,一個新的階級開始出現了,這個階級在唐朝時開始掌握政權,之後一直統治到清朝滅亡。這個階級就是庶族地主。
  • 封建社會時的日本:階級制度讓人不寒而慄
    日本在12世紀到19世紀之間的封建社會有四層階級制度。不像其他國家的封建社會,農民處於最底層,日本的封建階級結構是把商人放在最底層。而凌駕於這兩個階級之上的是武士階級。日本封建社會由武士階級統治。雖然他們只佔當時日本人口的10%。當武士通過農民和商販身邊時,下層階級的成員被要求鞠躬並表示尊重。如果一個農民或工匠拒絕鞠躬,武士在法律上有權砍下這個頑固分子的頭。武士作為大名的的家臣往往只會聽命於大名。大名這在幕府將軍權利之下。到封建時代末期,大約有260個大名。
  • 奧斯曼帝國社會結構特點是統治與被統治階級的二元性
    奧斯曼帝國的被統治階級稱之為雷亞(Reaya,原意為牧人看守的畜群),包括商人、手工業者和農民等經濟活動的從業人員,他們承擔納稅義務,構成帝國的依附階級。被統治階級按照生活方式劃分為定居者與遊牧者;按照職業劃分為農民、工匠、商人和牧人;按照民族則分為突厥人、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庫德人、塞加西亞人、亞美尼亞人、斯拉夫人、希臘人、猶太人等;按照宗教劃分為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教徒。非穆斯林不得擔任政府官職,不承擔兵役,不得分享國家權力,還得繳納人頭稅。
  • 什麼是「封建社會」?
    建,就是「建國」,包括三個內容:授土、授民、授爵。授土:諸侯分封到哪一方,就取中央指向哪一方的土,在摻合代表中央的黃土,用白茅包裹好,由天子交到諸侯手裡。授爵:就是被分封的諸侯論功行賞,按等級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等級,封地的大小以及人口的多少,完全按這個等級排列。
  • 中國歷史不斷演變,前後分為幾個階段?一文看懂上下5000年
    根據政治體制演變的劃分,大致分為以下幾個階段。彼此有承前啟後的關係,每一次變化,都是天翻地覆的區別。【部落聯盟時代】部落聯盟最晚出現在炎黃時期,雖然這個時間段缺乏歷史考證作為證據,但是從文明演化慣性來看,中國歷史必然存在著這一階段,而且炎黃的傳說也能貼合接續後來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
  • 中國封建社會兩千多年,為何只有秦朝法治更為完善
    中國封建社會一步步發展成熟,歷經兩千多年,湧現出多個強盛王朝。雖說封建社會一直在進步,但從整個歷史來看,秦朝的法治確實最為完備的。作為封建社會的開始,秦朝需要制定大量的制度來保證封建主的利益。
  • 為什麼以前的教科書上將古代稱為封建社會而現在不這麼稱呼了?
    在郡縣制底下,共設三十六郡(後增至四十一郡),每郡有守(相當於省長)、尉(相當於防區司令)和監(相當於監察專員)各一。郡下轄縣;郡(守)與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命,通過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僚網系,統治幅員遼闊的大帝國。從秦到清的兩千年間,中國政體的主要形態是中央集權的皇朝專制,經濟上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為主體。與西歐封建社會的採邑或莊園經濟又有著本質的不同。
  • 操之過急:舊貴族勢力揭竿而起,郡縣製成秦朝最完善政策?
    推行郡縣制關於秦朝建立之後在政治制度方面的改革,起到由中央貫穿地方直轄統治的便是郡縣制的統一推行。關於郡縣制的緣起和演變,今天史學界已經有了非常豐厚的研究成果,不過由於史學資料的限制,基本上的主流觀點便是郡縣制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
  • 《大紅燈籠高高掛》四位太太代表封建社會下,不同階級地位的悲哀
    電影中的四位太太,其實也代表了,四個不同的社會階級,分別是地主、農民、奴隸和新文化。下面我將從每位太太的社會階層角度,來解析這部電影。大太太:在封建社會下,被同化和利用的悲哀在電影中,大太太象徵著地主階層。
  • 日本明治維新:被瓦解的四個社會階級
    日本在12至19世紀七百年的時光中,日本幕府為了管理社會,精心打造了四個等級森嚴階級制度。在幕府設計的四個階級中,幕府把商人放在社會的最底層。而同時期的歐洲封建社會,農民或農奴是社會最底層。但是由於日本受到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強調對農業生產力的重要性,只有武士階層的地位是高於農民和漁民,而農民和漁民又高於日本的工匠喝商販。
  • 音樂創作的階級觀念
    無論是奴隸社會還是封建社會,都存在兩個互相對立的階級,即統治階級和人民大眾。有人說音樂是不分階級的,好的音樂可以震撼每一個人的靈魂,讓所有人共賞之,但如果音樂被渲染上了政治色彩,那麼它的階級性也就凸顯出來了。
  • 為什麼日本在南宋時期才進入封建社會?
    對於人民的統治,日本政權一般推行部民制,這其實就是一種奴隸制的變種,將人民按照生產部門分為很多「部」,每一部有一個小頭領被稱為「伴造」。老者噉草根而死於道垂,幼者含乳以母子共死.又強盜竊盜並大起之,不可止 」而且蘇我馬子的改革更大程度上還只是給部民制變了個樣,實際則換湯不換藥,只不過借著改革謀私利罷了。統治階級內部也是互相爭利,一味的徵伐,不顧百姓死活,整個日本社會並未得到絲毫改變,一場更徹底的變革正在呼之欲出。
  • 奧斯曼帝國社會結構特點是統治與被統治階級的二元性
    奧斯曼帝國的被統治階級稱之為雷亞(Reaya,原意為牧人看守的畜群),包括商人、手工業者和農民等經濟活動的從業人員,他們承擔納稅義務,構成帝國的依附階級。被統治階級按照生活方式劃分為定居者與遊牧者;按照職業劃分為農民、工匠、商人和牧人;按照民族則分為突厥人、柏柏爾人、阿拉伯人、庫德人、塞加西亞人、亞美尼亞人、斯拉夫人、希臘人、猶太人等;按照宗教劃分為穆斯林、基督徒和猶太教徒。非穆斯林不得擔任政府官職,不承擔兵役,不得分享國家權力,還得繳納人頭稅。
  • 董仲舒《天人三策》:為什麼儒家思想會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從秦朝到漢初這段時間,既是社會從動蕩走向穩定的過渡時期,也是諸子百家從秦始皇焚書坑儒逐漸走出禁錮的階段,因此在西漢初年,出現了道家、儒家、陰陽家、法家各種思潮復興融合的現象。漢初的思想路線演變高祖劉邦通過秦末大起義、楚漢爭霸、平滅異姓王,最終建立起一個統一的大漢王朝,從泗水亭長到大漢皇帝的人生經歷著實令人欽佩,但說實話,劉邦實在是個沒什麼文化的人。
  • 董仲舒《天人三策》:為什麼儒家思想會成為封建社會的統治思想
    從秦朝到漢初這段時間,既是社會從動蕩走向穩定的過渡時期,也是諸子百家從秦始皇焚書坑儒逐漸走出禁錮的階段,因此在西漢初年,出現了道家、儒家、陰陽家、法家各種思潮復興融合的現象。在政治制度上,他沒有能力做多大的創新,幾乎照搬了秦朝的制度,而在思想建設上,同樣沒有明確的訴求,甚至因為自己的無知,引發了人們對漢王朝政權合法性的質疑。
  • 第二節 古代的封建社會
    未刪減版補充說明——從這篇原文可以看到,毛選中這篇文章談到中國封建社會的資本主義萌芽的那些段落,都是原文所沒有的,是事後補充的。有一小段落承認中小地主可以在反對帝國主義和大地主的時候,保持中立或暫時參加鬥爭,在收入毛選的時候則刪掉。原文談到四個級階聯盟的時候,並沒有強調無產階級領導,但在收入毛選的時候就補加了無產階級領導的話。此外各種含有政治意義的修改也不少。
  • 古代的石器時代主要是分為幾個階段,對人類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導讀:古代的石器時代主要是分為幾個階段,對人類的發展有什麼意義談到理解歷史,問了很多人,大多數人認為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始於秦朝,但只有少數人認為它始於先秦時期。但是還是想問一句,先秦是從哪裡開始的,指的是哪個朝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