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節 歲月崢嶸 不忘初心
6月30日下午,在為開放進行緊張籌備之時,廣東省翁源縣東華禪寺再次舉行愛國主義專題講座,旨在推動大家發揚「無我」精神,努力奉獻,全心全意做好寺院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疾控中心主任,統戰部、民宗局局長一行及寺院四眾弟子參加了講座。
萬行大和尚將本次專題講座定為——出家人要時刻不忘報「四恩」。大和尚認為,愛國主義教育與中國佛家傳統裡的「四無量心」和報「四恩」的思想,是完全吻合的。
佛教的「慈悲喜舍」是最究竟、最圓滿的愛國主義思想。作為一個學佛的人,如果我們能夠落實「四無量心」和報「四恩」的精神,就是一個好的愛國人。
出家人做事一定要「忘我」。我們雖然出家了,但並沒有出國。只是出了「小家」又融入一個「大家」而已。只有我們達到忘我了,才能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所以我們佛家倡導做人做事,一定要忘我,而不僅僅是「無我」。忘我,就是要在做人做事中,把自己的得失、利益、榮辱都忘掉。
習主席曾經說「我將無我,不負人民」,其實跟我們佛家的思想是非常吻合的。作為一個黨員,你無我了、忘我了,才能不負人民,才能夠更好地服務人民。
而佛陀告誡我們學佛的人,也是要忘我,才能夠做到更好地愛國,更好地服務人。
大和尚講到佛家的「慈悲喜舍」。慈就是拔除眾生的痛苦;悲是給予眾生歡喜、安樂;喜就是為眾生服務;舍,就是要無我、忘我。
我們出家人更應該報國土恩。因為我們今天能夠擁有這一切,都是黨和政府給我們創造的大環境,我們才能在小環境裡安心地出家、學佛。
所以,作為一個出家人,我們首先要報國土恩;簡單地來講,就是報政府的恩。
然後,我們能夠在社會上做一些事情,離不開老師、父母的教導。因此,師長的恩、父母的恩,也是必須要報的。所以,一個學佛的人,要想成就,離不開「報恩」和「感恩」。
出家人是「人天師表」,要做世人表率。如果由於能力不夠,做不到、或是不會做,沒有關係。但你有沒有這個意識、觀念,反映出的就是我們的境界、心態問題了。
所以,我們不能因為自己只是個小老百姓、無名小卒,就不思報國。因為一個國家、民族,正是由無數人聚合在一起,撐起來的。
一個個「微塵」合起來,就是一個頂梁柱,就可以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上發揮不可思議的力量。
大和尚說,我們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官二代」、「富二代」。
為什麼這麼說呢?
開國領導建立了國家,使國家國泰民安、繁榮昌盛。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不像開國、建國那個時代的人那麼窮、那麼艱苦,你不是「官二代」、「富二代」是什麼呢?
但是,我們國家的未來,跟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息息相關。所以,我們還要記住一句話「國家興亡、你我有責」。
那句「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可能有些人還會有些誤解:這個可能跟我有「責」,也可能跟我「沒有責」。
你換一種說法「國家興亡、你我有責」,就不一樣了。
首先我們自己要看得起自己,敢於充當這個角色、敢於承擔,才能發揮力量。
有時候儘管你有能力,你不敢承擔,這個力量你發揮不出來,怎麼說報效祖國,怎麼說愛國呢?
其實,愛國、報國就是從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無數個點點滴滴匯在一起,就組成了大河、大江、大海。
在承擔責任上,我們出家人,要起一個模範、帶頭的作用。
所以,我們今天能夠出家、學佛、建寺院,都是黨和政府給我們創造的大環境。我們作為一個學佛人,要時時刻刻不忘報「四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