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強大腦》第七季已經播出到第11期了,還有一期本季就要收官了,回想本季的節目,基本沒有什麼深刻的記憶點,更多留給觀眾的只是節目的賽制問題和題目難度問題,即便是到了激動人心的「腦王爭霸賽」,這樣的問題依然存在。
本期的第二場「腦王爭霸賽」結束後,楊易戰隊獲得了第一名全員晉級,其他兩隊的陳小橋、鄭書豪、郜盛被紅牌停賽,對於這樣的結果施一公教授提出了質疑,他覺得郜盛不應該被停賽,面對質疑,陳智強的表情很尷尬,畢竟他們都是屬於臨時組隊,互相之間並不熟悉。
說白了,淘汰誰對陳智強也沒有太大的影響,畢竟他們隊的三位實力都不是太強,造成這樣的結果其實還是節目的賽制問題,既然節目組讓陳智強當隊長,還為他安排了隊員,那為什麼不讓幾位教授投票決定誰停賽呢?
《最強大腦》第七季真的是糊了,處處充滿賽制漏洞,而且選手正能量的行為經常被質疑。
陳智強和婁雲皓戰隊放棄黃牌權益只是為了能漂漂亮亮的贏,然而薛教授和吳教授卻給他們甩臉進行一番「教育」。
陳智強沒有私自使用紅牌特權,反而是更多去聽取隊員意見,然而施一公教授卻對他的決定表示否定,選手參加比賽是為了證明腦力的,為什麼一定要用紅牌、黃牌這些花裡胡哨的賽制去束縛他們呢?
對於「腦王爭霸賽」的第二場比賽,鄭林楷深夜髮長文吐槽了節目賽制和題目難度。
在本期的比賽中加入了「call out」按鈕,說白了又是一個「壓力體系」的小道具,為的就是有人按下之後給對手心裡造成一些壓力。
根據鄭林楷的說法,每一輪都是宣布可以按的時候大家就全跑出去了,那麼這個按鈕還有何意義呢?這和聽到「call out開啟」就結束備戰有什麼區別。
鄭林楷也說出了自己認為的真正0備戰,如果說讓選手聽了規則就直接比賽,那本季的比賽還稍微有那麼一點難度,畢竟整體題目偏簡單,就算是普通人在備戰間聽一下隊長的解題思路都能輕鬆上場比賽,更何況是這些名牌高校的高材生。
緊接著鄭林楷分析了三個項目的難度。
第一,雪花秘境,從鄭林楷的發文可以看出,這個項目的題目並不難,其實從選手的答題速度也可以看得出來。
如果說這樣的道具放在前幾季的節目中,題目肯定會比現在難得多,看過之前節目的觀眾都知道,以前的題目很多都是嘉賓出題,而本季卻都是電腦隨機。
在嘉賓出題的時候,水哥、魏坤琳等人都會給出專業的建議,比如說怎麼選擇可以讓題目更難,人們的視覺觀察盲區在什麼位置等等。
其實「雪花秘境」這個項目還是相當好的,只不過就敗在了電腦隨機出題上,如果說幾位教授能在出題上稍加幹預,讓幹擾項真正發揮幹擾作用,那麼本期肯定會更加精彩。
第二,智行營救,鄭林楷提出了三個要點,只要稍加注意大家都可以輕鬆完成,1、多動手實踐,2、記住走過的循環路徑,3、不要手抖。
從王宇軒、俞辰捷、鄭書豪三人的答題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多次重置後才完成解題,說白了,這樣不限次數的重置,難道大家完成不了嗎?
第三,若隱若線,鄭林楷在發文中直接表示解題關鍵就是「視覺暫留」,而且觀眾席的很多人也可以看到人臉。
相信很多觀眾在追節目的時候就摘掉眼鏡跟著一起挑戰過了,說實話那個人臉輪廓還是相當明顯的,如果沒有看到人臉的小夥伴可以試著換個角度試試。
在比賽結束後,吳教授提到了選手用的是延時記憶的一種能力,郜盛也說了自己用的就是「視覺暫留」。
說實話,既然幾位教授都知道這個原理,那麼為什麼在出題的時候沒有提出質疑呢?難道說這樣一個看似高大上的題目就是為了考察一下選手「視覺暫留」能力的運用?
「若隱若線」這個項目郜盛和郭海欣的成績確實讓人很驚喜,但這真的是攸佳寧教授所謂的「有彈性的大腦」?
相信很多觀眾看了之後也表示不服,因為在鏡頭划過選手的平板電腦時,就那麼一瞬間很多觀眾都已經看到人臉輪廓了,那才幾秒時間,如果說此時眼前就有自己需要的正確答案難道還選不出來嗎?
郜盛答題只用了17秒,但是細心的觀眾會發現,此題的正確答案是29,而郜盛正背後的道具板是從24號開始的,說白了29號也就是郜盛平視的正中間,這樣的17秒真的可以說是純實力嗎?
本季的賽制問題和題目難度不是只有觀眾在吐槽,很多選手也在社交平臺發文吐槽,如果說觀眾的質疑可信度不高的話,他們是參賽選手,相對來說應該更有發言權吧!
第七季還有最後一期就收官了,結合這個賽制和題目難度,大家覺得誰更配得上「腦王之王」這個稱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