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已知與地球最為相似的行星,距離很近堪稱「地球兄弟」

2020-12-17 科普大世界

迄今為止,我們仍然只知道我們所在的地球適合生命生存,是唯一的宜居星球,然而我們的地球又只是太空中一個普通的行星,地球這樣的行星在太空中有很多很多,天文學家們估計在銀河系中就得有上千億個,難道在這麼龐大的基數面前都沒有像我們地球這樣的宜居星球嗎?說起來這又是很不可能的。

那麼為什麼我們人類至今沒有發現別的宜居星球呢?這其實還只能怪我們自己,因為我們還不具備能夠發現太陽系外宜居星球的能力,在我們看來,太陽系外的行星系統距離我們還是太遙遠了,以至於我們只能通過掩星法來看到一些行星的存在,就是當某個行星運行到可以以某顆恆星為背景的時候,我們才能發現和分析它上面的情況。

很顯然,以這種方法發現行星的存在和上面的情況是很不容易的,然而即便如此,我們人類至今仍然發現了數百顆像我們的地球這樣的行星,比如克卜勒452b、格裡澤518d、比鄰星b、羅斯128b等,這些行星的大小都和地球相近,而且處於恆星的宜居帶中,上面很可能有適宜的溫度和液態水存在,因此被認為很可能是生命的宜居星球。

天文學家們最近通過設立在智利的歐洲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又發現了兩顆類似地球的行星,它們不僅是位於主恆星的宜居帶中,而且質量和地球也相差無幾。它們就是位於天鵝座的蒂加登星的兩顆行星,蒂加登b和蒂加登c,從相似度上來看,它們都幾乎和地球一樣大,從各種條件上判斷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地球兄弟。

蒂加登星是一顆距離地球只有12.5光年遠的紅矮星,可以說是太陽的鄰居,其質量只有太陽的1/10左右,其發出的光和熱相對太陽也比較微弱,表面溫度大概只有不到3000℃,因此它的宜居帶也距離星體比較近,只有500~2500萬公裡左右,然而在其宜居帶中,這兩顆質量和地球很相似的行星正在有條不紊的圍繞主恆星運行。

其中蒂加登b質量約為地球1.05倍,平均溫度為28°C,比地球的平均溫度高12℃左右,這樣的溫度是適宜液態水存在和生物生存的,推測其赤道部分溫度較高,但是靠近兩極的地區更適合生物生存,我們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時期內也曾經出現平均溫度比現在高近10℃的溫度,因此天文學家們認為這顆星球很可能是迄今為止已知和地球相似度最高的行星。

蒂加登c的質量約為地球1.1倍,它的軌道距離主星較遠,平均溫度約為-47°C。和火星的平均溫度差不多,但是這個星球如果也有大氣層的話,其赤道地區的溫度也是足以維持液態水存在並適合生命生存的,因此這個星球或也是一顆生命的宜居星球。

雖然從天文學上來看12.5光年的距離非常近,然而對我們人類的宇航能力來說仍是遙不可及的,而且憑藉現階段人類的觀測技術,雖然我們可以看到這兩顆行星的存在,然而大多數數據和情況還都只是依據光譜分析和其與主恆星的引力攝動等情況的判斷猜測,距離其真實情況還差很遠。因此憑藉我們現階段的觀測技術,對於太陽系外的星球是否宜居等狀況並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而只能說它是不是有宜居的可能性,如此而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兩顆靠近的行星,其大氣水資源和地球都很相似!
    最近歐洲的兩所大學經過長時間的研究發現,在太陽系以外的地方有一個類似於地球放大版的星體,這個星體的名稱為k2-18b,它和地球有著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說它本身也是一顆巖質行星。類似於地球的這個星體表面極有可能有水的存在,擁有水資源是外星生命體存活的關鍵信息之一,另外它周圍的星球雖然也是由巖石構成的,但是它存在外星生命的機率是非常小的。相鄰的兩顆行星都存在於獅子座當中,它們和地球的距離大約為111光年,能夠發現地外行星實在是不容易的,主要的研究者都感到十分的激動。
  • 科學家發現新超級類地行星 距離地球僅11光年
    據外媒報導,德國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發表在《科學》(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顯示, 他們在紅矮星Gliese 887附近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超級類地行星),距離地球僅11光年 。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他們將之稱作超級類地行星,並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而新發現的兩個系外行星分別被命名為Gliese 887b和Gliese 887c。哥廷根大學的天文學家桑德拉·薩弗斯(Sandra Saffers)表示,新發現的行星將會為研究系外生命提供更多幫助。
  • 地球的孿生兄弟「克卜勒452-b」,這顆行星與地球太相似了!
    但是,茫茫宇宙,尋找一顆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談何容易,人類容易探索發現的太陽系中的幾大行星,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不適合人類生存。所以,美國航空航天局將目標投向了太陽系以外,並專門研發了「克卜勒天文望遠鏡」,尋找宇宙中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 科學家最新發現:地球宇宙中獨一無二!-科學家,發現,地球,宇宙,獨一...
    在我們已知的宇宙中,約有7*1020顆類似地球這樣的行星。科學家相信,它們中很多都有著與我們相似的環境。這一理論名叫「哥白尼原理」。該原理認為,地球在宇宙中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近期一項最新研究否定了該理論,認為地球在宇宙中有著獨一無二的地位。
  • Nasa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離很近和地球很像,晝夜分明或有四季
    宜居行星是天文學家們探測地外天體時的重要觀察對象,因為這樣的行星上很可能具備類似我們地球上這樣的生命生存條件和生態環境,上面也可能有外星生命和外星人存在,甚至進化出外星文明,或者可以作為將來我們人類移民地外天體的目的地,所以宜居行星對將來人類的發展價值巨大。
  • 天文學家新發現兩顆超級地球,距離地球非常近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觀測技術的不斷提高,科學家們發現的系外行星越來越多,其中和地球環境類似的「超級地球」,也越來越頻繁地被報導。對於天文學家們來說,超級地球的確非常有誘惑力,因為它們不僅暗示著系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就算不能孕育系外生命,也可以當作人類的下一站,為我們衝出太陽系提供契機。最近,科學家又新發現了兩顆超級地球,而且還是兩顆很有特點的超級地球。
  • 早期地球沒海洋?科學家有了新發現,或證實地球曾是「旱」行星!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之一,地球也是太陽系中目前已知生命體中唯一存在生命的一個天體。從太空觀察到的地球就如同一顆藍寶石,這是因為在地球上有70%的水資源包裹著我們的地球。不過科學家近期研究月球發現,早期的地球是沒有海洋的,是一個「旱」行星。
  • 科學家發現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 其中還有一顆超級地球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報導稱,這項發表在《天文與天體物理》... 據外媒報導,科學家發現了兩顆圍繞紅矮星運行的系外行星,其中包括一顆距地球僅120光年的「超級地球」。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天文學家發現「最像地球」的行星
    過去20年來,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超過1700顆行星,以期發現太陽系外宜居行星。  研究人員新近發現地球的一個太陽系外「兄弟」——一顆距離地球僅16光年的行星,質量約為地球的5倍,處於紅矮星「宜居帶」,或有可能存在液態水。
  • 302光年外,科學家剛剛發現了一顆地球大小的星球!
    眾所周知,科學家在較早的克卜勒(Kepler)數據中發現了一個地球大小的世界,在其恆星的宜居帶中運行!到目前為止,天文學家已經確認了3,074個星系中4,144顆系外行星的存在,還有5,094顆候選行星有待確認。這些行星中的大多數是由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
  • 天文學家發現罕見流浪行星 距地球80光年/圖
    該星的發現極不容易,但卻能證實科學家長期以來的某部分猜想。而其距離地球僅有大約80光年,各種條件尤其利於開展探測工作,因此將幫助人們極大的推進對木星等氣態巨行星形成初期性質的了解研究。  據鳳凰網報導,流浪行星指徒具有行星質量,卻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 科學家發現地球2.0版本,霍金擔憂恐成真,外星文明或早已出現!
    宇宙中存在著很多和地球生態環境極為相似的星球。只可惜這些星球大多距離地球都比較遙遠。否則,人類也不可能自上個世紀以來,就已經開始探索太空,到21世紀,卻依舊沒有登陸其他的星球生存居住。就連外星生命也一直沒有被人類發現到,哪怕科學家認定他們是一定真實存在的。然而,畢竟沒有眼見為實。
  • 科學家發現「地球2.0版本」的行星,上面或許可孕育出生命!
    是我們沒有發現呢還是真的不存在。近日,劍橋大學的研究團隊在研究時發現了類似於地球的可以孕育生命的行星。這組太陽系外的巖石行星被選中為尋找外星生命的「最佳點」。研究團隊發現,這個橫跨了銀河系的行星在其表面有大量的紫外線,並且是位於主星的可居住區域,這也就意味著它們的表面很可能有水資源。
  • 距離地球六光年外發現「超級地球」?真的有地外生命存在嗎?
    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與地球大小相似,同樣圍繞著恆星運轉的行星,並把它命名為Proxima Centarui b。這顆行星距離地球僅僅4光年,雖然還無法確定上面是否存在智慧生命,但很多科學家仍然確信這顆星球非常適合生命存在。
  • 金星距離地球比火星還進,科學家為什麼不選擇金星?
    太陽系以太陽為中心,其中有八大行星。按照離太陽的距離排列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從這個排列順序看起來,金星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是一樣的。但其實,中間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眾所周知,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星球,平均距離為四千一百五十萬千米,如果研究金星的話,乘飛船登陸就只需要100天左右。
  • NASA發現20個全新適居帶行星 其中1顆超像地球
    美國太空總署(NASA)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了 20 個全新系外行星,有很高機率落在適居帶,具備適合人類生存的環境條件,其中編號「KOI-7923.01」者更有如地球失散多年的兄弟姊妹,它的軌道周期 395 天(地球 365 天),可能富有地表液態水支持生命形成。
  • 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有望成為超級地球,成為人類第二個家園
    近日科學家留意到一個「冰凍、昏暗的世界」,其質量至少是我們星球的三倍多。這顆行星目前被稱為Barnard’s,這顆行星是距離我們六光年的紅矮星,從銀河系的角度講,相當於是我們的後花園。是第二個離我們最近的行星,每233天繞其主星運行一次。
  • 科學家發現另一個地球,適合人類生存,從這裡看地球,中國最強大
    有人說,地球就像一個孤獨的行者,很難在宇宙群星中尋找到同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原因這與地球的生態環境有關,太陽系裡有八大行星,可是唯獨地球擁有完整的大氣層和適宜的溫度以及充足的水資源,從而決定了地球能夠孕育生命。
  • 人類已發現數百個「地球兄弟」,其實未來千年中也找不到宜居行星
    可能朋友們經常能聽到來自天文方面的消息說發現了「另一個地球」,找到了地球的「兄弟行星」、「姊妹行星」,「地球大表哥」等等,仿佛宇宙之中有著很多和地球一樣的可以供人類和地球其他生物生存的天體,但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
  • 科學家揭示第二顆「迷你月亮」部分特徵 地球未來或有一批太空...
    短暫的「魅力」引來小型天體2006年9月,科學家發現了已知的第一顆「迷你月亮」2006 RH120,這是一顆直徑大約5米的近地小行星,通常都是圍繞太陽公轉,但大約每20年左右會接近地月系統一次。未來會發現大量的「迷你月亮」那麼像地球這樣的天體,其衛星一般從何而來?是天生的還是像「迷你月亮」這樣後天捕獲的?趙玉暉表示,這兩種情況都存在且有明顯的差別。一般而言,天生的衛星體積較大且是順行的,其運行的軌道距離行星較近且軌道面傾角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