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蔭大道是很多城市的標配,而法桐因樹冠濃密,向來備受城市綠化種植的青睞。在山東,濟寧任城區的法桐稱得上是當地的綠色產業標配。11月26日,中國·任城花木博覽會暨第十三屆李營法桐節在「中國法桐之鄉」任城區李營街道舉辦,來自全國的林木種苗行業專家、5000多位苗木客商參會。
已經走過13個年頭的法桐節,見證了任城區從一片「法桐樹」到38億「大產業」的飛速發展。如今,他們研發出了「無球無毛晚落葉」的新品種,這也重新叩開了很多大城市的新訂單。
濟寧任城法桐有了高科技的助力,市場空間更加廣闊。
當年的人工林長大
成為當地綠色優勢
談起法桐樹,生活在城市裡的市民並不陌生,因為很多城市道路上那些枝繁葉茂的法桐樹,陪伴著人們度過每一個春夏秋冬。
13年前,濟寧任城區在城區北部打造人造森林,主要種植喬木和法桐,經過多年培育,初步形成了以李營為中心,以法桐育苗為特色,集中連片達15.5萬畝的大型苗木繁育基地。目前任城區依託苗木資源優勢,在城區北部規劃建設一處面積8萬畝(核心景區1萬畝)的城郊型森林公園。漫步在園中,處處呈現出「城在林中,路在綠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美麗畫卷。
「法國梧桐雖然飄絮、落葉,但利大於弊,不會被淘汰。法桐初春萌芽時,絨毛飛揚擾民,但一般只有十多天。因法桐樹冠濃密,炎夏遮陽面積大,是調節氣候、吸灰塵、抗汙染的優良樹種,其環保功能是其他樹木無可比擬的。」李營苗木協會會長李衛東介紹,針對品種培育,成立了李營法桐研究院,根據近幾年法桐有球有毛汙染環境問題,從遺傳改良,品種選育的角度,研發無球無毛或少球少毛優良品種,逐漸替代原有品種,徹底解決原有品種有球有毛汙染環境問題。
「前段時間,雄安新區在城市樹種的採購中,因為新品種的誕生,將原本放棄的法桐又重新納入採購範圍內,目前,李營街道也已在積極籌備此次競標。」李衛東說。
向「枯山水」學藝
大樹栽進盆景裡
日本的「枯山水」向來講究精緻造景,各種植物經過精心培育,成為了私人空間和庭院中的不凡修飾。現如今,在花木市場裡,客戶需求也在發生著變化,漸漸從道路冠木轉向了私人空間,從室外轉向室內,從「大而密」轉向了「小而精」。這一點,任城的林農也看到了眼裡,拓寬產業鏈,提升附加值,通過轉型升級去爭取更廣闊的市場。
「一棵直徑20釐米的榕樹市場價可以賣200元左右,可是將榕樹種植在盆中,4釐米的榕樹就可以賣到2000元左右,價格整整高出9倍。」將種在路上的樹移植在盆中,這種大膽想法在李衛東這裡成為了可能。
大客廳、庭院、露臺成為越來越多市民的選擇,盆景、綠植裝飾成為必需品。「我們組織人員專門去日本學習『枯山水』的技藝,下一步,盆景花卉將是轉型方向。」李衛東表示,目前他們正在培育異型盆景,研究院裡,也正在試圖打造「花卉牆」或異形花卉,同時正在規劃打造花卉市場,增加綠植附加值,這也將成為明年花木博覽會的亮點。
擦亮金字招牌
提升「法桐之鄉」魅力
如今的李營法桐節已經走過13個年頭,任城苗木花卉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不斷發展壯大起來。「李營法桐」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認證,全區年產各類苗木花卉3.9億株,擁有苗木花卉生產銷售、園林綠化公司560餘家,苗木花卉經紀人1萬多人,年產值達到38億元,苗木花卉產業已成為任城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任城也一步步成長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落葉大喬木苗木基地和集散中心。
「往年的法桐節影響範圍通常限制在苗木種植戶和苗木行業從業者之中,普通的市民群眾不了解、不關心,也很少參與。今年的法桐節增加了一項『農副產品展銷會』,藉助我們法桐節的平臺,一方面可以展示濟寧市及任城區農業發展成果,另一方面也可以為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及技術交流提供平臺支持,助推任城名優特色農副產品走向全國。」任城區自然資源局局長張名福表示。
下一步,任城區發揮苗木交易中心高地效應,提升李營「中國法桐之鄉」的影響力。加快少毛無球法桐新品種推廣,擦亮李營法桐「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品牌,以中國李營法桐研究院為依託,致力於法桐新品種改良和推廣,儘快從實驗室進入大面積示範種植,推介濟寧城北「天然氧吧」優勢,打造鄉村休閒觀光旅遊線路。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馬輝 周惠嬌 通訊員 王世友 範培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