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聯發科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成績還是很不錯的,相比前幾年的萎靡不振,今年的發哥崛起了,除了在旗艦晶片上面不敵高通,中端和低端晶片市場的表現還是很讓人滿意的,目前聯發科的主流5G晶片包含,天璣1000+,天璣820,天璣800,天璣800U和天璣720。
其中天璣1000+的性能最強,此類機型的安兔兔跑分在52W分左右,天璣820機型安兔兔跑分在40W分左右,剩下的3款晶片機型安兔兔跑分都在30W的這個區間,因此聯發科的5G晶片的層次還是比較分明的,沒有出現高通那種產品之間空檔較大的問題,驍龍865接下來就是天璣768G,前者60W分左右,後者35W分左右。
而聯發科最近又發布了一款5G晶片,這款晶片就是天璣1000C,其採用4個A77大核心+4個A55小核心,其中大核心頻率2.0GHz,小核心頻率也是2.0GHz,GPU部分採用Mali-G57 MC5,擁有獨立的AI處理器,支持12GB LPDDR 4X內存,UFS 2.2快閃記憶體,當然這款晶片屬於專供美國的產品。
雖然天璣1000C從名稱來看好像是屬於天璣1000系列的產品,實際上天璣1000C相比天璣1000+被閹割的有點慘,A77大核頻率從2.6GHz降低到2.0GHz,GPU核心數量也從9個縮減到5G,內存支持部分也從16GB下降到12GB,而且5G網速被砍了一半,下行速率從4.7Gbps降至2.3Gbps,上行速率從2.3Gbps降至1.2Gbps。
拍照方面,天璣1000C的單攝支持也從8000萬像素砍到6400萬像素,顯示解析度也從4K降到2520 x 1080解析度,另外Wi-Fi6也被砍到Wi-Fi5,藍牙5.1倒是沒砍,如果單純從規格來看,天璣1000C閹割的還是相當狠的,不過除了CPU和GPU以及WIFI可能會帶來明顯的感知差異外,其他的調整用戶可能感知不會很強。
實際上天璣1000C和天璣820可能更接近一些,二者的GPU都是G57的5核心配置,CPU部分雖然天璣820是A76架構,但是其頻率達到了2.6GHz,頻率比天璣1000C高了30%,這個頻率上的提升已經可以彌補A76架構的劣勢了,所以在CPU性能部分,天璣1000C會比天璣820差一些,所以如果天璣1000C在國內發布的話,會和天璣820的位置有點衝突,不過目前天璣820小米獨佔,不排除後續在國內推出。
天璣1000C主要是面對美國市場,而美國安卓手機市場中三星是第一梯隊,摩託羅拉,LG等屬於第二梯隊廠家,國內幾個廠商在那邊市場不大,雖然一加打入了美國市場,但是佔比也不高,那麼天璣1000C這款除了首發的LG會採用,還會有哪些廠商採用呢?這倒是一個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