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海風吹過廈大:東邊社(十三)

2021-02-13 廈大寶慶

近日,廈門阿妹迎春寄來陳皮茶,泡來細細品嘗,初聞有醇香,其味清淡;再泡湯濃,香味更濃,入喉醇厚。我自己血糖本來高,喝了這茶,感覺神清氣爽,也更加懷念廈門,懷念廈大的兄弟姐妹們。

80年代的大部分廈大學生,住在南光、凌雲、風雨、石井、豐庭和芙蓉等宿舍樓。除了芙蓉和豐庭,其他好像大部分是80年代的建築,反映出當時中國經濟向上發力的良好勢頭。

我一直覺得,廈大最有建築特色的是始建於上世紀50、60年代的芙蓉樓群。樓群共5棟,以芙蓉湖為圓心形成半合圍形外廊建築,中式樓頂、西式屋身,主體建築高3層,有的地方加高至4至5層,充滿藝術氣息。

芙蓉樓室內的光線似乎沒凌雲、石井這些新樓透亮,記憶中是木製上下鋪。粗大黝深的木材、集體宿舍凌亂的蚊帳、加上廈門悶熱潮溼的天氣,帶給人們的感覺,是歲月的沉悶和滄桑。

那些木床的年齡,似乎比當年十七八的我們,年齡更大、更長。

85年8月底,我們晚上到達廈大,然後去芙蓉二找同學。從南光樓走出,站在三家村環顧四周,卻看到一模一樣的芙蓉樓。因為初來乍到分不清楚,頓時迷糊,在芙蓉二和芙蓉四這兩座樓之間,耗子一樣沒頭沒腦亂竄。

想想那時的我們,真挺逗。

在學校的南光、凌雲和石井樓宿舍,房屋中間是書桌,靠牆四個上下鋪,可住八人,均為藍漆鐵架木板床,沒電扇,更沒空調(那時沒聽說過空調,沒空調的概念)。

----要說起那時的「天然空調」,就是打赤膊光膀子,還有海風、海水、井水和雨水。

穿短褲泡水井、光屁股遊到深海,上岸時套上一條短褲,在沙灘懶懶躺下,此時最好再下一場斜斜的小雨,這是最舒服的。

當然,在入夜微微的細雨中,輕輕摟住身邊女友,或依偎在男友懷中面向大海,則是最甜蜜、最理想的。就像閩南歌曲《小雨》所唱的:今夜風雨飄飄落裸離,陣陣雨聲滴滴帶情意。熱戀時的天氣,像今夜的晚暝;小雨啊,你甘擱會記。拿起初戀寫信彼枝筆,輕輕寫出一句我愛你!無奈這全部是今夜風雨快創治,小雨引阮想起你!

沒戀人也沒關係,一個人愣愣地坐在沙灘,去想念遠方的親人、去想念單相思的夢中情人,任頭腦胡思亂想,任心裡七上八下,也是一種痴痴的美好。

----當年這樣肆意的青春,大概誰都想再回去一次吧!

本科生住在芙蓉樓,而研究生住凌雲樓,倆人一個單間,條件比本科生優越。

芙蓉八和芙蓉十的幾座樓,好像蓋得比石井樓更早些。其中,芙蓉八201房間靠近男廁,這間房和頂上的301至701室都比較大,好像能住十人。

芙蓉八201房間靠近去石井樓路旁,因為是上坡路,所以成了第一層;之所以叫201,是因為下面還有一層房屋。

這間宿舍特別有意思。從宿舍門口向外看,下幾步樓梯就與馬路平層,算是一樓;而從窗子向外看,則是二樓向下俯視,正好看見女生們婀娜多姿地進出石井樓。

芙蓉七住的是留學生。

那時在廈大,沒見過非裔留學生,基本都來自歐美、日本和東南亞。

後來,原籍石獅的菲律賓華僑蔡清潔先生捐建了專門的留學生樓----清潔樓。

有些留學生剛到中國,漢語還不太靈光。看到自己住的宿舍名叫「清潔樓」,再聽到「清潔工」、「清潔車」、「清潔袋」這些詞,總是一頭霧水,用委屈的目光向四周看看,怎麼也搞不清楚「清潔」二字究竟代表著幾層含義。

留學生裡也出過名人。據85級黃毅同學回憶,崔健搖滾樂隊有一位著名的日本樂手,就曾住過芙蓉七。

據說此人剛來廈大時,根本不會彈吉他,後來芙蓉四有一位85級貴州同學教他,從此琴藝大增,以後才有了和特立獨行的中國搖滾之父崔健的合作。

那時男生曾一度流傳,西方男女學生白天在芙蓉七樓頂裸曬。

這算是一條撩人又撩心的尼瑪級傳聞,傳來傳去,最後鬧得企管系85級幾名男生連續幾個中午,偷偷爬到樓頂去驗證。

估計他們悄悄上樓,不是為了看裸男,那應該沒啥意思。

不過,不僅裸男沒見到,就是傳聞中的西方裸女,也一次沒碰到過。

可越是碰不到,越好奇,越要上樓去看。

大伙兒當時真是太年輕----其實就算看到,又會怎樣?估計沒人想過。最大可能就是屏住呼吸傻眼,或是撒丫子去廈大派出所報告。

象阿雁那種連女生手都不敢摸一下的「處級」男生,要真在芙蓉七樓頂迎面撞到款款而來的西方裸女,估計得閉眼從樓頂一躍而下,要不就是一嘴哈喇子半癱在樓梯口發愣。

----接著,肯定半暈半抽搐昏過去(當然,昏迷中也一定不會閉眼)。那種過電的效果,肯定比在男浴池震撼多了。

有時回憶起這些,想像著他口中流涎地眼睜睜看著西方裸女突然從眼前閃過,瞬間翻了白眼兒癱軟在樓梯口的情景,想想都樂。

不止阿雁,所有的廈大處男們,都得暈菜。

那種想像中的火辣場面,興許只有後來能迎面撞火車的廈大第一猛男隋建人、長安街迎面撞汽車的銀錘好漢黃加國可以坦然面對。說不定,這豪情萬丈、氣貫山河的企管系哥兒倆,反過來能讓西方裸女閉眼跳樓。

還有幾位男生,本來受邀去芙蓉七跳舞,可在樓下恰巧碰到一位高個兒日本美女,坐在一名西方男留學生腿上,倆人旁若無人地打情罵俏。

幾名男生頓時怒不可遏,連帶對八國聯軍的國讎家恨都湧上心頭。音樂系有個哥們兒耳聞目睹,熱血沸騰、雙目圓睜直奔琴房,一曲《怒吼吧,黃河》激揚而出,震驚四座。

據說那天,本來在班裡常被老師罵做「胡蘿蔔手指」的他,激憤與嚮往之下,運用刮奏、多連音彈奏、緊密大跨度和弦連接、輪指彈奏、加上急速琶音的技巧,居然把鋼琴彈出了氣勢磅礴的交響樂震撼效果。

那琴彈得排山倒海,勢不可擋,連著名琴師聽了,都熱淚滾滾自愧不如。

估計日本美女要是坐他腿上,以後樂壇就沒朗朗啥事兒了。

其實,歷史上中國名人娶東瀛女子的還真不少,民國娶日本人為妻更是風尚。儘管那時日本是世界列強,而神州是被蹂躪的積貧之國,但並沒妨礙優秀的中國男子徵服日本女人。

孫中山、辜鴻銘、蘇步青、趙浩生,陳其美、戴季陶、陶晶孫、李叔同、蘇曼殊、張大千、康有為、蔣介石都有過日本戀情,郭沫若也曾娶日本貴族佐藤富子為妻。

最牛的是著名軍事家蔣百裡,娶了日本太太,卻研究了一輩子抗日,妻子誓死相隨。

不過,對當時的廈大男生們來說,跨國婚姻不敢想,但跨國食品卻勾起了很多人的饞蟲和食慾。

八十年代中期,很多舶來的東西,大家沒吃過、沒見過。

既然芙蓉七有外國留學生,自然也就有外國食品。

猛男隋建人,當年穿得暖、吃不飽,手裡掂著留學生們送的鐵盒圓罐黃油,心中大喜。聽說能吃,立即急不可耐打開罐頭,一看罐裡金燦燦的黃色,以為是大雪糕,眉開眼笑拿過來就啃。

黃油到了嘴裡,建人馬上膩歪得愁眉苦臉,心想這啥味道啊?

留學生解釋說,這是塗抹在麵包上吃的。

於是,企管系幾個人又湊錢,大伙兒一窩蜂跑到廈大門口百貨店去買麵包,之後專心致志地把黃油塗在麵包上,砸吧著嘴品嘗鬼佬鬼妹的洋口味。

黃油融化的油脂被麵包吸收,脂肪+碳水化合物的魅力顯現,立即增添了麵包香甜的味道。

大中午的,建人吃得香,一口氣吞下十幾片麵包加兩大罐黃油。到了晚上,一向飢餓感強烈的他,愣是沒覺得餓。

可有一樣:全身火熱發燙,總琢磨著要上房揭瓦。

永健、小兵等同學看不下去,笑著建議他,不妨探頭看看樓外花枝招展路過的姑娘們。

隋建人緊閉雙眼,大叫不能!心想這要是一探頭,保不準竄出去,說不定就犯大錯誤。

----那股子勁頭,一直憋到畢業後,在廣東三水活生生迎面怒撞火車。

唉,兩大罐外國黃油,竟然鑄就了齊魯大地新一代闢邪門神,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這是在集體宿舍,而臨湖的芙蓉二和芙蓉四後面的東邊社,則另有一番接地氣的景象。

80年代中期,自從美術系學生鄭文東和當地的精窮社員、鰥夫宗阿伯用一鍋鹹菜番薯粥開創了東邊社的蔥姜蒜煙火氣後,開始有大學生租住這裡的民房,除了男女戀愛開房和調皮搗蛋的,基本都是非富即貴。

記得1986年,新聞系招收了一名來自澳門的學生曉白。

曉白個子不高,穿著我們大陸學生從未見過的T恤款式,用的雙肩挎背包也是我們沒見過的。

最早我們以為他背的是降落傘,心想這個澳門小兄弟有趣,怎麼背著空軍裝備就上學來了?

土樓遊子鄭重其事地問,他不會在凌雲樓頂練習跳傘吧?

阿天說,不至於吧?這要被海風吹到南普陀尼姑庵,降落傘把他和尼姑們罩在一起,到時說不清楚啊!

當時我們用的,基本都是軍綠色小挎包,有的上面印個五角星,有的印著「農業學大寨」字樣。還有個學生,藍色小挎包上是「人民郵電」幾個字,估計父母是郵政局的。

有幾位女生,每天上課還驕傲地提著塑料編織袋----現在,那玩意兒除了四線城市裡的農貿市場,其他地方都見不著了。

在當時,編織袋可是時髦貨----物以稀為貴呀!

澳門學生曉白打扮得乾乾淨淨,出來進去很有禮貌。尤其是他的頭髮,梳得整整齊齊,看著就那麼乾淨利落。

我們大陸學生,第一次意識到髮型的力量。

來自城市的孩子,用自來水和手指梳頭,就算對得起自己的儀容;而有些農村的孩子,甚至把唾沫吐在手心裡,放在頭髮上向後攏攏,也算梳頭了。

沒幾個廈大學生隨身帶梳子的。

有梳子的,也把梳子小心翼翼地鎖在自己抽屜裡。那既是私人用品,更是小巧的貴重物品。

一把好梳子,兩三塊錢,那時的人均月收入,才幾十塊錢。

男生們覺得曉白時髦,便向曉白學習,也偷偷用梳子梳理頭髮。可梳來梳去,再看人家的髮型,就是不一樣。

後來才知道,他有一個小巧的吹風機,是專門用來吹頭髮的。

那時我們國內,新婚夫婦婚禮前到理髮館,才用海鷗牌洗髮膏和吹風機吹一次頭髮。理髮館用的,一般都是焊槍似的長風牌電吹風機。

我們幾位正黃旗胡人從沒見過這麼精巧的小吹風機,後來想方設法借來,搗鼓半天,總算長了見識。

有一次,下鋪的福清同學阿福酣睡之時,我們偷偷用吹風機好奇地吹他眉毛。

沒想到熱風「呼」地湧出來,把那哥們兒從睡夢中一下燙醒。

阿福驚醒的瞬間,睜開眼睛嚇得大叫,以為我們手裡握的是一種新式手槍。

大家衝睡眼惺忪的他高喊一聲「火焰噴射器!繳槍不殺!」

阿福也風趣,明白過味兒來後,無可奈何用手向胯指指,一臉無奈地對韃子們說,「槍在下面,誰需要?拿去!」

大伙兒哈哈大笑。

最後,我們費了半天勁,總算學會了吹風。

可等我們學會了吹風,和人家曉白的髮型還是不一樣。這才知道,世界上除了梳子和吹風機外,還有一種東西叫「髮膠」。

我們從初中時候起,整理頭髮一般用水蘸,要不就是帽子壓。髮膠?以前沒注意過,也沒聽說過。

曉白在集體宿舍住了些日子後,就一個人到東邊社租單間居住。那時東邊社七八平米的單間,每月租金十元,十平米二十元。

曉白出手闊綽,一下給房東甩出二十塊錢,把東邊社頂級的總統套房拿下。

房東大喜,遲疑著說道:「這位澳門同學,要不你出五十元,我家就全租給你了?」

曉白愣了,「那你全家去哪裡住?」

房東垂下頭,然後抬頭豪爽地揮手道,「我們都是普通百姓,可以到水庫搭棚子去住!反正廈門沒冬天!」

他嘆口氣,「家裡孩子都大了,用錢地方多,可實在缺錢啊!」

於是,曉白索性又多花十元,為幾個愛湊熱鬧的同班同學在房東家租了個單間,專供大家讀書和聊天喝茶用。

這種大資本家的豪闊做派,讓他頓時成了86級國際新聞班裡的領軍人物。

房東家每月多了三十元收入,相當於多出一個上班族,從此也直起了腰板。

後來曉白告訴我,那時他父母每月的薪資,分別是數千澳元。

80年代中期,國內人均月收入就幾十元,大城市和沿海稍高些。那時南朝鮮人均月收入三千多美元,就是北朝鮮,人均收入也九百多美元。

可當時,我們實在太窮了。

對於大部分廈大學生而言,每月要是花三十元租房,剩下就只能喝西北風了;而同時期的港澳臺,人均收入已經數千,隨便出手三四十元,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那時大家真是搞不明白,怎麼港澳臺那麼有錢,可咱們這麼拮据、緊巴?

----就像東邊社那些本地居民們,無論宗阿伯、陳伯,還是裘德·洛兄弟、珍姐一家人,都是那麼聰明、勤勞,大家和港臺人一模一樣,都是倆肩膀扛一腦袋,但論吃的比不上人家、論穿的比人家土,兜裡沒錢沒銀子。

我有一位高中同學,大學畢業後當了公務員。她和我聊起早就去世的父親,含淚深深嘆口氣,說她爹那代人苦,一輩子連魚香肉絲和辣子雞丁都沒吃過幾回。

----想想我們的父輩,曾是何等困頓!

其實,我們這些66年、67年出生的人,也都經歷過經濟不富裕的那段歲月。

現在有人常說,很懷念七八十年代的生活。對這樣的話,我其實一點兒共鳴都沒有,也根本不懷念那時物資的貧窮、匱乏、乃至落後。

一分錢掰兩半花,沒吃過、沒見過、沒穿過什麼,那曾是何等糟糕的日子!

回想我們這些大陸學生,和澳門的曉白對比,曾是那麼強烈!那麼分明!

進入廈大三年後的夏天,勤工儉學的曉白帶一個臺灣旅行團,先是去了北京,之後就離開大學,也離開了大陸。

前些天,他看到我寫的廈大隨筆,加了我的微信。

我們再次通話,已是過了31年。

他告訴我,自己在澳門特區政府工作,是特首最得力的助手之一。

曉白的同班同學,告訴了我當初他在廈大東邊社租房的「豪闊」傳奇,也講述了他在廈大談戀愛的愛情故事。

曉白是新聞系學生。第一次戀愛,是用系裡發的「奧林帕斯」相機,偷偷拍攝了一位心儀女孩兒的倩影。

照片洗好後,他特地從澳門買來精緻的鏡框,然後琢磨著怎麼把照片送給那個小鳥依人的姑娘。

這一天,他在新聞系一群光棍兒的起鬨中,鼓足勇氣,乘著姑娘去食堂打飯出來,怯生生拿著洗好的照片上前說道:「小妹,這是你的照片嗎?」

那女孩看了照片,十分詫異和驚喜,「這是我啊!」

曉白期待地望著對面的女孩,「小妹,照片給你!你的照片真美!人更美!」

那女孩紅了臉。

曉白呢,臉也燙得和赤道似的,可他依然保持著禮貌的微笑。

姑娘突然愣住,面容嚴肅起來,「你怎麼會有我的照片?」

「啊?」

「你在哪兒找到的這照片?!」

「……」

「誰給我照的?」

「……」

「說!」

「小妹,我覺得你很美,很清純,我很喜歡你!」

……女孩兒頓時羞紅了臉,這麼大膽直率的表白,讓她天旋地轉。

愣了一會兒,她看看斯文純淨的曉白,「同學,你是八幾級的?」

「八六級的。」

「我比你大!」

「啊?----那沒什麼吧……」

「我不是你小妹,你應該叫我姐!」

「小妹!不,姐,我喜歡你!」

……

一位男生從食堂打飯出來,看著自己的女友,又看看一臉通紅的曉白。

女生衝曉白一笑,「……我男朋友來了,抱歉。」

曉白眼睜睜看著心儀的女孩兒,親暱地挽住那個男生的手臂離開,這才發現自己眼中噙滿了淚水。

心中憧憬的兄妹戀,剎那間變成姐弟戀;可這段美好的姐弟戀,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他的同學講起這些往事,哈哈大笑,之後又長長嘆了一口氣。

這聲大笑和微弱的嘆息,把我們都帶回了美好而懵懂的青蔥歲月。

我對曉白說,雖然他當年看上去十分靦腆斯文,但大家都知道,他是一位十分浪漫、勇敢和有情懷的人,愛學習、愛生活、愛同學、愛民族。

曉白呢,通過微信,把從前和現在的照片發給了我。

他曾在東邊社最豪華的總統套房,留下一張照片。這張照片,不僅是他本人的個人紀念,更是東邊社當年難得的記憶留存。

照片裡,曉白身後的房屋,就是當年廈大東邊社最好的房子。

廈大時的曉白,是一個羞澀的少年;而現在的他,已是一位目光犀利、敏銳的中年人了。

   【每周五傍晚8:00發表新篇《那年,海風吹過》廈大隨筆系列,敬請讀者微信公眾號搜索「廈大寶慶」並關注。隨筆受到廈大校友們的熱評,歡迎大家轉發。版權所有,抄襲必究。】

寫留言

相關焦點

  • 記憶|還想再吹一吹那年秋天廈門的海風「立秋」
    白城沙灘廈門,一個生活節奏很慢的城市,矮矮的房屋,乾淨的街道,慵懶的海風,這裡的一草一木都讓人感到賞心悅目乘坐火車到達廈門站已經晚上十點多了,搭上計程車去往酒店,一路上吹著廈門的風,才知道世界上原來真的有一種風可以吹散煩惱。
  • 那肆虐的海風,吹掀了她的遮陽帽
    那肆虐的海風,吹掀了她的遮陽帽 01 海風吹掀了帽子,連髮髻也吹散   我和陳瑜去鎮海角的時候
  • 海風吹過的季節,來一場盛夏的廈門自由行
    是薄霧晨光的早上,海風溫柔,潮汐起落。是日光傾瀉在蔚藍的海面上,像灑滿了鑽石。是夜晚時,看海岸的對面燈光星星點點,盛滿了夢。是在某個安靜的小店,有人靜靜坐著,陽光溫柔灑在他的側顏,歲月靜好。今天就然跟小編帶各位真真正正的來一趟廈門之行,帶大家看看廈門到底是不是真的如共同你想想中的那個樣子!
  • 抖音是非恩怨一筆勾銷是什麼歌 《海風在吹》完整版歌詞
    這首歌歌名叫《海風在吹》。下面來看一下。  抖音海風在吹頭髮在飛是什麼歌  就在最近,抖音上有許多好聽的歌曲被網友們分享出來,就在其中,有一首歌曲在抖音上十分的火,這首歌曲有一句歌詞是「海風在吹頭髮在飛,你看不到我被吹冷的眼淚」。這首音樂的歌名叫做《海風在吹》,是荻歡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相信大家聽過之後會喜歡這首歌的。
  • 海風吹過的夏天,大連旅行攻略
    避暑、一杯西瓜冰沙配上清涼的海風?大海,沙灘上的海鮮BBQ和水上項目?親近自然,在海洋館和動物園返回童真?拍美照?都是歐式建築的漁港和城堡上?麵包什麼的都吸引海鷗會飛過來,可以吹著海風餵海鷗,旁邊依山傍海的一方城堡也超好看,適合拍照。在廣場上還看得到跨海大橋,非常壯觀。
  • 那年冬天,風在吹……
    曠野的風,吹在石油工人的臉上。這是東北的黑土地。遼遠的曠野,風格外有力量,吹在臉上,似刀,如劍。那年我去採訪的時候,得知一名井架工,上到二層平臺工作,冷泠的風一下子就把包裹著他的棉衣吹透了。他穿了五件棉襖,也無法抵禦那徹骨的寒冷。因為冷,他的腳凍得麻木,需要在二層平臺上來回地走。因為冷,他的鼻涕都被凍住了。因為冷,他的臉凍得通紅,又因了吹來的風,臉就有些疼。
  • 那年冬天……風在吹
    多年過去了,那年冬天,風在吹。一切依然,鳳婷……都說時間可以治癒所有的傷痛,可這麼多年了,我怎麼就做不到釋懷。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那年冬天,風在吹。如果風中有你,我願化成雪。
  • 海風吹月近中秋,碧玉天高灝氣浮
    「海風吹月近中秋,碧玉天高灝氣浮。」出自宋朝 李曾伯的: 《荊閫宴呂馬帥樂語口號》海風吹月近中秋,碧玉天高灝氣浮。文武對開開儉幕,主賓同上仲宣樓。
  • 宿說萬山 | 一起來感受溫柔的海風,吹過高高的山峰!
    拿著一杯冰鎮果汁走在柔軟的沙灘上吹著溫暖的海風夏天應該有的樣子藍天、白雲海風一座安靜卻不孤獨的島嶼多的是舒適與難得的安寧拋開世俗的複雜忘記忙碌的工作吹一吹溫柔海風哪裡可以收穫溫柔的海風呢?站在陽臺外,感受海風在臉頰拂過
  • 童星張可人發行單曲《海風吹呀》撓人心扉
    近日,小童星張可人發行個人新歌單曲《海風吹呀》。這是一首曲風歡快俏皮、歌詞簡單朗朗上口、聽完使人幸福指數爆表的歌曲。可人清脆動聽的歌聲如一股清泉一下滋潤人們的心田,優美的旋律瞬間縈繞在每位聽眾的腦海,讓所有的歌迷再一次感受到這位年僅10周歲的孩子在音樂上不凡功力。
  • 亞熱帶的黃昏,夕陽裡的海風吹著
    突然有這樣一個陽臺:木躺椅宛如一隻小船 窗外大海的深藍色 將我的疲倦洗得只剩下驚喜 和溢出的愜意 什麼時候,什麼地方,早已沉到了光陰的底部 亞熱帶的黃昏 夕陽裡的海風吹著
  • 廈門之行:鳳凰花在陽光下舒展,青春在海風中洋溢
    歡迎來到百家號《看盡天下美景》,今天我們講的是:廈門之行:鳳凰花在陽光下舒展,青春在海風中洋溢人生的大多數時光,我們都在一個城市裡安穩成長,不曉得外面世界的無奈,也不曾見過世界的精彩。或許多年以後,回味起來,還會記得那個十月,鼓浪嶼的岸邊鹹鹹澀澀的海風輕拂,鳳凰花豔麗的紅在枝頭搖曳。 廈門的十月,是一個陽光大好的時節,那不是夏天,但那時的廈門卻仿佛還停留在夏天。廈大——鳳凰花開幾時落步入廈大,眼裡透露出幾絲嚮往,仿似我們還是中學生,假設著大學時光種種美好的可能。
  • 海風初戀
    我是海風,給你帶來我初戀的故事。我在祖國版圖的北方,對,就是那個北方有佳人的北方。
  • 抖音海風在吹頭髮在飛是什麼歌 相信不少網友都十分好奇
    抖音海風在吹頭髮在飛是什麼歌 相信不少網友都十分好奇時間:2019-05-02 16:27   來源:好多娛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抖音海風在吹頭髮在飛是什麼歌 相信不少網友都十分好奇 好多娛 要說道最近國內最有人氣的社交軟體,相信不少網友都會提到抖音這款音樂創意短視頻社交軟體,這款軟體在國內雖然算是一款新興的手機軟體
  • 俞灝明進廈大被拒上熱搜!網友評論亮了!怎樣才是進入廈大的正確方式?
    近日廈大發布了寒假校園開放通知:1月23日(星期三)至2019年2月14日(周四)止寒假期間思明校區每天接待參觀人數訪客一般可提前三天預約,預約公眾號是「U廈大」。預約攻略↓↓第二步:進入「U廈大」微信公眾號,下方的「我要預約
  • 廈大新校門面朝大海 今後遊客進廈大要預約
    同時,也意味著廈門大學擁有了一個面朝大海的新校門,這也是96年前廈大校主陳嘉庚的心願。新校門建在大學路旁,是廈門大學真正意義上的正南校門。校方表示,今後它就稱為「南門」。而廈大此前有一個靠近南普陀的校門,是「大南校門」,雖然它在北面。此次新建成的南門實現了96年前廈大校主陳嘉庚的心願: 「要讓外國的輪船來往廈門港的時候,能從海上一眼就看到一所壯觀的學府」。
  • 遊記——海風拂過椰林吹散一路的風塵
    迎著潮溼的海風,亞熱帶風情展現,是碧空萬裡、豔陽高照,也是陰雨綿綿、風雨交加。廈門有著它自己的特色,氤氳著水汽,伴著嘀嘀嗒嗒的小魚,泛起漣漪。廈大的道路兩旁有很多芒果樹,濃蔭下,廈大一片清新。片瓦磚紅,加之青黛,湖光斑斕,天鵝往來翕忽。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廈大可謂淨土。
  • 美食探店:吹海風、吃海鮮爽到不想回家
    沙灘邊上有一家名叫「海風酒吧」的美式酒吧餐廳非常值得推薦,這裡價格不高,環境很棒,坐在酒吧露臺上可以俯瞰整個海灘,夏季這裡還非常涼快。酒吧旁邊的沙灘上還有兩個鞦韆,點一杯雞尾酒坐在鞦韆上享受海風吹過的感覺一定讓你可以把所有工作的壓力頓時拋開。
  • 抖音是非恩怨一筆勾銷是什麼歌 《海風在吹》完整版歌詞
    這首歌歌名叫《海風在吹》。下面來看一下。  抖音海風在吹頭髮在飛是什麼歌  就在最近,抖音上有許多好聽的歌曲被網友們分享出來,就在其中,有一首歌曲在抖音上十分的火,這首歌曲有一句歌詞是「海風在吹頭髮在飛,你看不到我被吹冷的眼淚」。這首音樂的歌名叫做《海風在吹》,是荻歡作詞、作曲並演唱的一首歌曲,相信大家聽過之後會喜歡這首歌的。
  • 廈大「書郎中」進入國家隊
    為什麼能落戶廈大?13萬餘冊古籍,7名專職修復人員廈大有書、有人、有場地、有經費這也是廈門第一家國家級古籍修復技藝傳習所,將在廈門開展古籍修復、字畫修復裝裱技藝等傳習工作。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代表說,全國目前有三十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