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有些陌生,況且這座城市豐富的文化種類,又很難讓人在短時間內對它有較深的理解。大家更多是在以一個遊客或者暫居者的身份感受香港。
在清華大學社會系任教的嚴飛就對香港產生了比較濃厚的興趣,他以一名外來人的角度對香港的經濟、文化、政治進行了觀察與思考。雖然由於生活在香港文化圈之外,對香港終究難以產生過於深刻的理解,但還是能為我們了解香港提供不少有價值的參考。
今天地圖書局的主咖,就是嚴飛《城市的張望》中的香港。
想要三言兩語說透香港文化的某一個方面實在是有點困難,我們之前也分別對香港的寵物保護政策與街道文化有過介紹。而今天書局想說說香港人的迷信。
▲黃大仙廟前的香港人
平時喜歡看港片的朋友們一定有印象,在香港電影中曾出現過大量的算命先生、風水大師以及捉鬼道長。現實生活中關於香港演藝圈中「養小鬼」的傳聞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就連報紙或者電臺雜誌上的「神機測字」與「易經佔卜」一類的專欄都是相當受到香港市民歡迎的黃金板塊。
▲著名殭屍題材電影中的道長林正英
不但如此,香港風水界的「精英化」也是走在了是中國的前端。從事這一行業的人也往往不會像影片中那樣僧衣道袍,神神道道的半仙兒、大師,而是西裝革履一副商場精英的模樣。
就像《城市的張望》中說的那樣,雖然經歷了西方文化的長期影響,可香港人們還是對中國傳統的風水命理文化如痴如醉。
很多人堅信香港之所以有今天的繁榮,就是得益於香港的好風水:
維多利亞港風平浪靜,東西兩邊都有山脈圍著,好像一個好大的聚寶盆,香港的財氣就是從這個聚寶盆而來。——《城市的張望》
▲香港維多利亞港
風水文化已經滲透進香港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求神問卜和貼靈符、請財神是大小商鋪開張的重要步驟,黑白兩道同拜關公,公司大樓中的布局與物品擺放都要有講究。就連在香港的外企也難免入鄉隨俗,比如著名的裡昂證券從1999年起每年都會發布「風水指數」,與香港一年的股市與樓市進行預測。
▲圖片來源:看客
香港建築的風水之爭非常常見,比較有名的就是滙豐大廈和中銀大廈的趣聞。
佔據「龍脈」入海口的滙豐大廈原本號稱「風水第一」,但旁邊新建的中銀大廈外形猶如三稜尖刀,反射的陽光斬斷了它的「運勢」,為抵禦「煞氣」,滙豐只好在樓頂安裝了兩座像加農炮一樣的外牆維護吊機。
更有趣的是,後來李嘉誠的長江集團中心剛好在滙豐大廈與中銀大廈中間。於是他在風水師的建議下,將中間棟樓設計成為四方臺盾型,高度上也巧妙地避開了「刀炮」相對的位置,也抵擋了外部的傷害,並且全部使用的防彈玻璃。
就連政府官員也醉心風水。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就曾爆出挪用三十餘萬人才培養經費,去請風水師查看辦事機構風水……
可這些在香港人眼中都算不上迷信,而是他們的一種商業習慣和生活方式。
「這種商業文化滲透進香港人的骨子裡,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這裡是上流君的「地圖書局」小欄目。每周六上流君都將為你推薦一句來自書裡的城市記錄。
也隨時歡迎你給我們推薦好書好句。
小寒快樂!
愛你(吃餃子)的上流君
不想上班的2019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