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博物院的這個展廳,導遊說,記住這是4000年前的就行

2020-10-03 懶遊的故事

接著分享我的山西行,本次快樂的山西行從大同開始,一路經平遙、祁縣和太谷,今天到了太原,

山西博物院是我到太原後的第一個參觀行程,此行把共享單車用到了極致,從大同旅行後,暫別共享單車,到太原後,又見共享單車,有些小興奮。以前總是想用徒步感受一座城市的細節,如今的共享單車就太方便了,我愛共享單車,它完美地解決了最後一公裡。

本圖為山西博物院的主館,外部空間設計採用傳統的院落組合手法,生成「太極中央,四面八方」之勢。主館的外觀酷似「鬥」和「鼎」,「鬥」象徵豐收喜悅,「鼎」更是有著安定吉祥的寓意。

山西博物院採用的是分三個時段的預約參觀制,每天共計3000人。目前這個預約非常緊俏,記得要提前預約。入口處不斷有失望的參觀者,就是隨性而來沒有提前預約的,本日的預約人數已滿,只能打道回府了。巧的是本日是周日,博物院周一閉館,最早能預約的是下周二,很多遊客可能沒有這麼充裕的時間了。

進入山西博物院後,這個中央大廳比較震撼,這裡仿自應縣木塔。一般來山西的遊客,大同也是必到之處,在大同可以順路去看看應縣木塔,看看像不像?

在一層的展廳裡正在展出「黃河文明的標識」,這是一個於2020年9月18日開始的新展,一直會持續到年底。展覽的序言中寫道:從距今4300年前開始,黃河中遊晉陝大峽谷兩岸,河汾之東,陶寺人夯土建都;晉陝高原,石峁人砌石築城。從此,雙城並峙數百年。土城恢宏,石城巍峨,人口密集,規劃井然,社會分工明確,初現王權和禮制,以及中國早期國家基本面貌。陶寺與石峁,隔河遙望,南北呼應,在交流與碰撞中,共同推進了中華文明一體化格局的形成,成為黃河文明的顯著標識。

走進今天要介紹的「帝堯之都」展廳,這個展廳介紹的是距今4000年前後黃河中遊規模最大的都邑性遺址。規模空前的城址,秩序井然的分區,氣勢恢宏的宮殿,中國最早的觀象臺,等級分明的墓葬,內涵豐富的文物。陶寺遺址的歷史年代、地理位置、文化內涵、規模等級、文明程度等,與史籍所載的「堯都」契合。學界普遍認同:這裡就是帝堯之都。

陶寺文化主要分布於臨汾盆地,遺址多達百餘處,形成以陶寺為中心的聚落群,呈現出早期國家的都邑形態。陶寺文化吸納草原大漠的遊牧文化、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農耕文化,在碰撞與交融中,將東西南北的多元文明基因根植於晉南,繁衍出中華文化總根系中一個最重要的直根系。 在這裡,導遊看到大家有點興致不高,他突然提高聲調,別的不用記,就記住這個遺址是4000年前的就行。好吧,我一直記著呢。

陶寺遺址位於山西省臨市襄汾具陶寺村,發現於20世紀50年代。1978年至今40多年,考古發掘面積近300萬平方米,確認遺址年代為距今4300至3800年。清理出宮城、貴族居住區、普通居民區、王陵區、禮制建築區、倉儲區、手工業作坊等功能區域。發掘墓葬千餘座,出土了銅器、彩繪龍盤、土鼓、鼉鼓、特磬、玉器、漆木器、圭尺、壁畫等精美文物。陶寺遺址作為「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遺址,對復原國家產生的歷史及探索中華文明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陶寺城址呈圓角長方形,總面積280萬平方米。是迄今全國已發現的同時期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都邑性城市之一。城址內,宮城、外郭城、宮殿區、手工業作坊區、窖穴倉儲區、禮制性建築井然有序,構成了完備的都城功能區劃。宮城與外郭城組成的「雙城制」格局延續到魏晉洛陽城,在南北朝時期發展為「三城制」,一直沿用到明清。陶寺城址「選址」時所體現的「擇中」理念,對後世王朝定都也產生了深遠影響。

這裡展出了陶寺出土的禮樂器,造型獨特。禮器,是「禮」的物化載體,既是社會地位的象徵,又是區別等級的標誌。陶寺墓葬依照等級高低,隨葬規格不同的成套禮器,並形成一定的規制。大型墓葬中,隨葬品頗為豐富,都發現有石罄、土鼓、鼉鼓組成的樂器組合,是「王」的身份象徵,開創了三代禮樂制度的先河。圖為出土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遺址的特罄,屬新石器時代,長79釐米,高32釐米。

這個「奇怪」的傢伙是「土鼓」,也是出土於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陶寺遺址,通高80.4釐米。

這是一個十分珍貴的朱書扁壺,出土於陶寺遺址,高30.2釐米,臨汾市博物館收藏,這裡展出的是一件複製品。這件扁壺的珍貴之處就在於上面的「朱書」。文字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是古代文明出現的重要標誌。陶寺遺址的朱書扁壺出土於城址內的居住區,上面有紅色顏料書寫的「文」字,另外一個字,學界有「堯」、「命」、「邑」等多種解釋。朱書文字的發現,對於探索中國文字的起源和判定「堯都」具有重要意義。

牙璧是外緣有多個齒牙的異形王璧,多為三齒,也有二齒和五齒的。始於距今5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中期,以大漢口文化晚期和龍山文化早期數量最多,主要集中在山東和遼東兩個地區,後來逐漸外傳播。在陶寺遺址和清涼寺等墓地都有牙璧發現。據研究,牙璧可能是帶有禮儀或宗教性質的裝飾品,也可能有天文觀測的用途。夏代以後數量驟減,到東周退出歷史舞臺。

圭表,是度量日影長度的一種天文儀器,由「圭」和「表」兩個部件組成。垂直於地面的標杆叫表,水平放置於地面上刻度以測量影長的標尺叫「圭」。陶寺遺址中期王墓中出土有黑、綠、紅三色相間髹漆木桿、玉琮、玉戚,有學者推測它們是我國最早的「圭表」測影儀器,不僅可以確定農時節令,還用以進行天地測量,確定「地中」,表當時已經存在「王者逐中」的意識。 圖為考古人員用復原的圭表進行測影實驗。

在展廳的顯著位置,有一個復原的陶寺觀象臺。陶寺觀象臺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最早的精密天文觀測遺蹟,代表了陶寺時期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觀象臺遺址為直徑約60米的半圓形建築基址,面積1740平方米。以觀測點為圓心,由北向南呈扇狀排列著13士坑,即原有夯土柱。經模擬觀測驗證,通過土柱間縫隙向東觀測塔兒山日出,可以確定時令、節氣,安排農耕,具備授時功能,印證了史籍有關帝堯「敬授人時」記載的真實性,也為「堯都」的確認提供了有力證據。

一位參觀者在認真地錄著視頻。通過展覽,走進4000多年前已經進入文明階段的的陶寺社會,一個階級分化明顯,王權和禮制誕的初期國家呼之欲出,這是一種多麼奇妙的感覺。展覽有些枯燥嗎?不要緊,就像導遊說的,記住是4000年前的就行了。

相關焦點

  • 比故宮人少,山西上過央視的博物院,可看到800年前的戲曲古墓
    喜歡逛博物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不少博物館都會按照主題來布展,可以讓你更好的了解到這一個主題的歷史和演變,用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可以仿佛穿越了一次時光隧道。比如在山西博物院中我個人比較喜歡的一個展廳那就是戲曲故鄉,不論是布展還是文物都可謂是戲曲界的翹楚者。
  • 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在滬亮相 上博曾拆除玻璃門運送文物進展廳
    原標題: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在滬首亮相  據《勞動報》報導,由上海博物館與山西博物院共同舉辦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今天起正式向觀眾開放。  本次展覽籌備近三年時間,是上海與山西兩館深化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
  • 晉地寶藏·第一站|山西博物院:三晉大地的硬核「網紅」(附視頻音頻...
    ▲夏商蹤跡展廳▲民族熔爐展廳▲戲曲故鄉展廳很多人說,逛博物館就該慢慢地品,一件文物,就是無數個故事。的確,走進「文明搖籃」展覽,你會更加了解古代山西——要知道在180萬年前,在山西的西侯度已有人類繁衍生息;十幾萬年前,丁村的古人類,開始在打磨石器;一萬多年前,柿子灘的古人類開始用美麗的蚌殼裝飾自己;當太陽的第一縷陽光透過陶寺觀象臺升起時,那遠在4000餘年前的人類,定是在歡呼雀躍;你還能見證「侯馬盟書」背後「歃血為盟」的激蕩,也能看到「侯馬金代董氏墓戲俑」中的百姓生活和人間煙火……亦或是一件玉組佩
  • 國寶級文物被曝現多處「傷痕」 山西博物院回應
    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在山西博物院官微上發文稱,他了解到了網友反映隋代虞弘墓石槨部分石板邊緣發生損傷的問題。據他介紹,損傷的原因是由於石槨長時間頻繁展出,世界各地氣候和工作環境各異,加之在文物包裝和搬運過程中受當時技術條件限制,導致石槨部分槨板的邊緣出現多次損傷。山西博物院發展部梁主任告訴北青報記者,部分傷痕系2008年石槨調入博物院前產生的,目前博物院正聯合文物專家討論石槨的維護方案。
  • 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24日恢復開放……
    剛剛,山西博物院發布公告稱,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青銅分館(山西青銅博物館)將於3月24日恢復開放。山西博物院關於有序恢復開放的公告親愛的觀眾朋友:山西博物院將在嚴格落實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於2020年3月24日起有序恢復對外開放。
  • 國家寶藏之山西博物院
    《國寶檔案》的播出,使得我們了解了中國的很多文物的相關歷史,製作過程,當然對這些文物有了更深的了解與認識,九大博物館推薦的珍品可以說是件件都是國家級文物。但是這次展出中對於我來說有個小小的遺憾,就是沒有我們山西博物院的文物展品。
  • 十大考古發現文物虞弘墓石槨現多處「傷痕」 山西博物院回應
    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在山西博物院官微上發文稱,他了解到了網友反映隋代虞弘墓石槨部分石板邊緣發生損傷的問題。據他介紹,損傷的原因是由於石槨長時間頻繁展出,世界各地氣候和工作環境各異,加之在文物包裝和搬運過程中受當時技術條件限制,導致石槨部分槨板的邊緣出現多次損傷。山西博物院發展部梁主任告訴記者,部分傷痕系2008年石槨調入博物院前產生的,目前博物院正聯合文物專家討論石槨的維護方案。
  • 山西博物院、山西青銅博物館重新開放首日,熱情遊客秩序井然
    3月24日,我省文化地標場館山西博物院、山西博物院青銅分館(山西青銅博物館)恢復開放,兩個場館首日迎接遊客517人。大家參觀熱情不減,兩大場館防控工作秩序井然,山西晚報在此溫馨提示大家,最好錯峰參觀。兩道關卡進行有效防控 進館大概用時10分鐘為嚴格落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山西博物院暫且開放了位於濱河西路段的東門讓公眾進出。
  • 來太原一睹「晉魂」風採——山西博物院\n\n每到一座城市
    來太原一睹「晉魂」風採——山西博物院 每到一座城市,我很喜歡到當地的博物館參觀,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和特色,加深我對這座城市的印象和認識。
  • 華夏博物之旅:盤點山西博物院的「鎮館之寶」
    ——編  者       如若你第一次來到華夏文明發祥地山西,那麼參觀山西博物院,很可能是感受這片熱土人文風貌最便捷也最深刻的方式。數千年來山西的「寶貝」,都集聚於此。   山西博物院始建於1919年,如今的現代化新館2005年在太原市汾河西岸建成開放。建築面積5.1萬平方米,由主館和四角輔樓組成。
  • 全民刷館走起來,帶你走進不一樣山西博物院!
    近日來掀起了全民刷館的熱潮,小編也趕了一趟熱鬧去了一趟山西博物院,之前也去過山西博物院大概是一年半之前的樣子,再次來到山西博物院還是感覺滿滿的驚喜。13首先來到之前的換票口的時候,提示說要去東門換門票,然後門口的保安大哥也說是要去東門換門票,然後步行到東門的時候發現之前的人工換票口變成了現在自助取票機了,只要點一下取票刷一下二代身份證就可以了,全程體驗相當的不錯!
  • 故宮博物院院長:最頭疼周邊遊商黑導遊
    這個區域實際上準確地說是「退休女性的世界」。宮中女性時間充裕,所以這裡花園多、佛堂多。故宮70多座佛堂,其中相當一部分集中在西部地區。  京華時報:您上任之初曾承諾過觀眾可以登上故宮城牆遊覽,明年能實現嗎?  單霽翔:目前故宮東華門保護修繕工程已經竣工,今後將調整為故宮博物院古建築館,專門展示壯美的古代建築群和精美的古建文物藏品。
  • 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室內展廳 諸多國寶級書畫都將亮相
    故宮博物院20日發布公告,7月21日起按照預約、限流、錯峰原則,有序開放包括珍寶館、鐘錶館等室內展廳。這距離故宮因疫情防控需要宣布於1月25日閉館已有177天。儘管5月1日起故宮博物院已有序開放,但出於疫情防控的考慮,故宮博物院並未開放室內展廳,遊客僅能參觀遊覽前三殿、後三宮、御花園、慈寧宮、慈寧宮花園、壽康宮區域的室外展區及東西六宮部分院落。記者在故宮官網看到,目前故宮博物院內的展覽都已結束,新展也未做預告。
  • 關於南京博物院藝術館展廳布展陳列所需設備採購、安裝及相關服務...
    ,就南京博物院藝術館展廳布展陳列所需設備採購、安裝及相關服務進行公開招標採購,按規定程序進行開標、評標、定標,現將結果公布如下: 一、招標項目編號:066018530145 二、招標項目名稱:南京博物院藝術館展廳布展陳列所需設備採購、安裝及相關服務  三、招標公告媒體及日期:江蘇政府採購網2018
  • 山西博物院玉器精品欣賞
    2001年山西就展開了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文物調查,文物專家對全省30餘家主要博物館、文管所收藏的玉器進行了數據採集,共計採集玉器1251件,其中一級品25件,二級品120件,三級品1070件,估價1億4千多萬元。
  • 明晚,山西博物院國寶亮相《國家寶藏》
    2月2日(周六)19:30,央視綜藝頻道(CCTV-3)大型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即將迎來山西博物院專題——「根系三晉,貫通5000年華夏文明」。在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的帶領下,滿載山西歷史和文化的三件國寶浮出水面。
  • 這是南京博物院最有趣的展廳 千萬別錯過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2012年新開館的南京博物院,新添了一個歷代鐘錶展廳,在博物院中,這是一個最漂亮、最有趣的展廳;北京故宮博物院一直有一個歷代鐘錶展館,喜歡的人,只要去故宮
  • 「狄仁傑」帶你探北朝 山西博物院推出首個文物數位化展覽
    原標題:「狄仁傑」帶你探北朝 省博推出首個文物數位化展覽  山西歷史名人、大唐「名探」狄仁傑化身「導遊」玩穿越,帶領觀眾回到北朝時期,感受1500年前的社會生活。從7月1日起,山西博物院推出首個文物數位化展覽「壁畫的平行世界——狄仁傑帶你探北朝」,讓人們感受北朝時期規模宏大的民族融合,領略多元包容、光彩奪目的文化交流。
  • 「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展覽在山西博物院開展
    9月18日,在山西省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的合作與指導下,「黃河文明的標識——陶寺·石峁的考古揭示」展覽在山西博物院開展。此項展覽已入選國家文物局2020年度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是打造「遊山西·讀歷史」文化旅遊品牌的重要舉措。
  • 「遊山西·讀歷史·晉中行」活動啟動儀式舉行
    9月8日上午「遊山西·讀歷史·晉中行」啟動儀式在晉中後溝古村舉行。晉中市委副書記、市長常書銘宣布活動啟動。特推出5大主題10條線路並開展八大行動:附:「遊山西 讀歷史 晉中行」八大行動一是萬名學子「晉中行」。結合「遊山西·讀歷史」中的5大主題,設計了10條旅遊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