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說過CG技術嗎?也許這個名詞你聽起來覺得有點陌生,其實,大到我們熟悉的《鋼鐵俠》、《阿凡達》、《變形金剛》,小到修圖美化的軟體,CG技術已經時刻陪伴在我們身邊,比如,你去吃肯德基就會發現,肯德基的老爺爺也被CG了。
變帥變年輕,肯德基發布新版上校形象
肯德基在社交網站上發布了全新的肯德基上校形象,雖然這版形象還是銀白色的頭髮配上標誌性的白色西裝,但卻從一個一臉慈祥的老爺爺變成了時髦的大叔。
說出來恐怕要讓不少人失望,這位顏值逆天的年輕上校並不是真人,而是肯德基利用CG技術製作的虛擬形象,他的名字叫做「虛擬網紅上校」。
《阿麗塔》——無與倫比的真實質感
CG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初步具備了「以假亂真」的效果。就像電影《阿麗塔》的監製詹姆斯·卡梅隆所說的,《阿麗塔》就是一次CG技術的大規模實驗。很多影迷讚賞阿麗塔這個虛擬人物,充滿很難在大銀幕上見到的「眼神級真實」。
為了實現阿麗塔的真實質感,在角色塑造上,阿麗塔擁有包括眉毛和睫毛在內的47種毛髮造型,在她身上,有超過13.2萬根頭髮、2000根眉毛、480根睫毛,臉和耳朵上有近50萬根「桃色絨毛」。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阿麗塔看起來栩栩如生。為了實現這個目的,電腦軟硬體工程師們已經奮鬥了近四十年。
【CG特效上古時代:看假是假】
CG技術,就是用電腦製作出動畫圖像,用來代替真實的一種拍攝手法。CG技術運用到電影中的歷史,其實也不短了。
1985年,第一個可以行走的數字形象,出現在電影《少年福爾摩斯》中,一個神父因為中了毒箭之後產生幻覺,看到窗戶上一個畫上去的騎士跳了下來,這個僅僅只有幾秒鐘的鏡頭,就運用了CG技術。
有意思的是,作為一位永遠站在電影技術革新潮頭的電影大師,卡梅隆在1997年的經典影片《鐵達尼號》中,也曾大量使用CG人物代替真人表演。你可能不知道,在影片中大船開動時那些遠景裡的人,全部都是CG合成的。
【CG特效中世紀:栩栩如生】
CG技術在進入21世紀後,開始突飛猛進。你認識英國演員安迪·瑟金斯嗎?他最為人熟知的角色是《指環王》中的「咕嚕」。當初只是配音演員的安迪·瑟金斯通過出色的演技,說服了導演,以真人表演的形式,配合實時動作捕捉技術,塑造出「咕嚕」這一角色。
不像《鐵達尼號》裡人物的動作是靠電腦「畫」出來的,《指環王》系列裡咕嚕的動作,都是安迪「演」出來的,再通過他身上的傳感器,把動作數據傳入電腦,這樣的操作,考驗的是技術,也是演員的演技。
2005年,《指環王》的導演彼得·傑克遜再次運用動作捕捉技術,拍攝了影片《金剛》。
【CG特效文藝復興:以假亂真】
2010年後,CG技術又有了裡程碑式的突破,在這其中,最好的代表莫過於《猩球崛起》系列。在這一系列電影中,安迪·瑟金斯要面對的,不再是室內攝影棚和獨角戲的綠幕,而是親眼可見的實地場景和演員。
而在《猩球崛起》系列中,最能體現CG技術有多高超的是猩猩那遍布全身的毛髮。為了讓「猩猩」更像,《猩球崛起3》裡的每一根毛髮都不用人類毛髮建模,而是採用了猩猩的毛髮。每隻猩猩大概有500萬跟毛,而特效師們需要一根毛一根毛地去做,所以,這項工作,每隻猩猩要做500萬次,而電影裡有上百隻猩猩。
《猩球崛起》系列中對細節的把控甚至到了讓人「發指」的地步,在影片中有不少下雪的鏡頭,雪花會落到猩猩身上。那要怎麼展現呢?首先,他們生成了三種不同的外觀,分別對應輕微、中等和大雪的雪花落在毛髮上的狀態。
然而,在很多場景中,猩猩會和雪直接互動,所以如何呈現雪卡在毛髮裡的視覺效果,又成了一個棘手的難題。
這背後,是總計達到1.9億小時的特效渲染時間,如果用一臺電腦去做,要花上2萬年。而CG技術的發展,還讓很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在2015年的《速度與激情7》裡, CG技術就成功讓已經去世的保羅·沃克「復活」了。
中國真人CG時代正在到來
2016年,在國內大銀幕上,首次出現了嚴格意義上的真人CG電影,《爵跡》。2019年的春節檔,票房口碑雙豐收的《瘋狂的外星人》,也使用了動作捕捉技術創造CG形象,那個外星人就是由徐崢「飾演」的!
不僅如此,在2019年春節檔影片《廉政風雲》中,強大的CG技術還讓片中的張家輝和劉青雲重返21歲,這一波操作,被影迷稱為「整容級特效」,讓劉青雲本人都驚呆了!
2015年,通過CG技術,已故歌手黃家駒和弟弟黃家強同臺合唱了一首《海闊天空》,讓無數beyond樂隊的歌迷唏噓感動。
其實,不僅是重現經典,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科技已經達到了「無中生有」的地步,如今,頂尖的CG作品,光憑肉眼已經無法區別真假。CG技術的未來不可限量,因為創造不可能,就是現代科技的最大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