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車規則的再次變化,進一步拉低了「開車」的技術含量,讓許多淘寶店鋪的運營在心頭又蒙上了一層陰影。
很多店鋪都在嘗試把內容化營銷,和粉絲自運營作為2018年突破的出口。可是做內容哪有這麼簡單。
我們能用什麼方式來做內容?既要兼顧成本,又能產生實際效果,這似乎是今年必須要解決好的問題。
現狀是很多淘店根本不了解如何去做內容,其實選擇無外乎幾種:1、內容的自產出;2、與淘寶達人或是機構合作;3其它可能的方式,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這幾種方式的利與弊。
首先,內容的自產出,選擇自己去創作,或是製造內容,這個問題看似只是一個人員的問題,其實難點就在於好的寫手,精於原創的寫手,熟悉行業的寫手,還要具備持續創作能力的寫手,對於電商的淘店範疇,市場可以選擇的,能夠適應崗位的人,想找到幾乎太難。
淘店的粉絲自運營,圍繞著店鋪的內容去做,還要熟悉淘寶的相關規則的人員,市場上真的太少了。在考慮到崗位人員的預算,和人員適應崗位的時間,成本與代價,再到收益,這個過程似乎有點長,再談市場價格,能夠具備長時間原創內容的寫手,低於8K的太少了。
其次,與淘寶達人和機構的合作,坦白的說,淘寶達人具備內容產出能力的人,應該是在淘寶達人1.0階段的那些人,後來的2.0,或是全民達人,所跟風進入這個行業的人,實質上並沒什麼製造內容的能力,如果單純談個人,在2.0之後淘寶達人的收益一落千丈,有能力的也基本早已轉行,或是改做機構,剩下的個人達人,絕不能說沒有實力人士,但是長時間合作,內容產出能力與質量,恐怕還是要經過測試才能知道,還有的就是商家至少能找得到。
另外現在很多製造內容的傳媒與機構,如果捨得起成本,又能做好自身的工作,可以考慮一試,只是收益與成本之間的平衡,是這種合作模式的重中之重,切勿孤注一擲,做粉絲自運營與內容化,絕不是朝夕之功。
再次,我們來談談其他方式,別期望一個淘寶運營該知道如何做電商內容化的實操,這個行業懂這方面實操的運營人員,幾乎就是鳳毛麟角。
但作為一個店鋪運營,我理解你,可以不懂創作或製造內容,但仍該有的底線是,應該知道店鋪需要哪些日常的內容,這些內容的製作,可以由什麼人去完成,要付出多少成本,一個工作周期,能獲得哪些具體收益。
把問題羅列出來,把想製造的內容制定出來,餘下的只是用合理的成本去解決這些問題,這樣合作的方式,與解決問題的方式就變得多了起來。
如果只在固有的模式當中運行,很多時候我們只能被套路,動動腦子,降低內容化的產出與運營成本,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
最後我們談談,這個抉擇的核心,靠人還是靠己,其實答案你我都知道,做好一件事,如果必須需要一個靠人的過程那我們別無選擇,但是最終的生存只能依靠自己。
也許我們一時沒能力解決所有問題,但是要能去嘗試它,學習它,最終去把控它,說到底能靠自己最終解決問題,才是真正的出路。
原創內容,未經同意,嚴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