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市,位於京津冀經濟區,石家莊和雄安新區中間,號稱「九州咽喉地,神京扼要區」。
定州,有2600多年的建城史。從管仲築城到廉頗點將,從中山建國到後燕定都,蘇東坡、司馬光等曾在這裡執政為民。
定州是古中山國所在,在宋代是北鄰契丹的軍事重鎮。定州古城入圍河北省十大旅遊投融資項目,漢代的王侯墓群、唐代的文廟、宋代的開元寺塔、元代的清真寺、明代的南城門、清代的貢院,民國時期的晏陽初舊居,見證了定州的千年滄桑和曾經的輝煌。
定州國家級文保單位就有9處,省級15處,定州博物館的5萬件文物,100多件國家一級文物,詮釋了「中山多美物」的歷史記載。其中,定州的貢院,是我國北方地區唯一保存較完整的一座封建王朝科舉取士的場所。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定州屬於河北省第一批5個全域旅遊示範市之一。可以說,定州旅遊已經初見陽光,即將明媚。
當前,省直管體制改革、國家試點任務帶來的活力已經釋放並持續迸發,定州正著力打造京津研發定州轉化,雄安研發定州製造的微中心,以長安汽車為龍頭,形成了160多家企業組成的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這裡有我國北方面積最大、品種最全的20萬畝苗木花卉基地,連續4年獲評全國中小城市投資潛力百強、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
定州在河北一直當「試點」,這裡看似歸河北省直轄,但實際上有些工作還是歸保定市代管,不過保定管的不多,多是些瑣碎事情。主要工作還是靠定州自己爭取和奮鬥,去年,國家級京津冀消費維權一體化平臺落戶定州,中國雄安·定州鞋服新城籤約,全國首家德籍院士工作站落戶定州。
這種身份多少也有些尷尬,從目前修建的雄石城際和雄忻高鐵看,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保定鐵路規劃甚至高速公路規劃,都迴避了定州。
保定是全國地級市裡面下轄縣區最多的一個行政區,經濟實力不足,但是卻很難動搖這個地級市的地位。
定州是河北省人口最多的一個縣級市,其實這是有很深的歷史淵源的。據《史記.貨殖列傳》記載「中山地薄人眾,猶有沙丘紂淫地餘民,民俗懁急,仰機利而食。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起則相隨椎剽,休則掘冢作巧奸冶,多美物,為倡優。女子則鼓鳴瑟,跕屣,遊媚貴富,入後宮,遍諸侯。」
司馬遷的這段記述中,開頭便講「地薄人眾」,意思是說中山地區——也就是現在的定州地區人口密度大。定州不單是現在人口眾多,而且一直是歷史上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區之一。
當前,定州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經濟總量小,支柱企業佔比大,新興產業起步晚,調整轉型尤為迫切,農村基礎設施差距也較大。定州這兩年大力發展工業機器人、醫藥器械等高端裝備製造,在全國叫響了「定州品牌」。
定州,古中山國,三度為國都,歷代設州府,曾是輻射周邊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商貿中心。歷史上定州這兩個字是一個地區概念,指的是一個地級市,範圍遠比現在大得多。定州作為歷朝歷代的州治、府治、郡治,其歷史之久、級別之高、前後延續之完整,堪稱河北之最,為其它城市所難以比擬。
定州也的確曾是地區中心,有過管轄曲陽、新樂、無極等地的歷史,不過現在的定州,可以做一個比較強的縣級市。坦白地說,定州升級為地級市的希望不大。
尤其是目前保定東部還出了一個雄安新區,而雄安新區給保定地區帶來的,才是真正的變化與好處。這就導致保定地區的向心力更強了。
河北目前唯一還可能成為地級市的也只有雄安了,但是感覺雄安未來更可能會吞併保定現有的區劃,而非成為一個僅下轄三個縣的地級市。
定州是個福地。元祐八年,年過半百的蘇軾出知定州(今河北定州),不過在定州任上僅半年時間。半年中,為後人留下了許多的詩賦散文及奏議。其中,《雪浪石》、《中山松醪賦》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
蘇軾知定州時,依據當地的釀酒工藝,創釀松醪酒,並命名為「中山松醪」。此酒以松枝、松果等為主料,以多種名貴的中藥材為輔料,歷南宋、元、明、清而長盛不衰
至今在定州文廟大院內,保存著兩株古老的國槐,人稱「東坡雙槐」,相傳是蘇軾親手所植。這兩棵槐樹,歷經千年而枝繁葉茂。蘇軾曾經考察過的定州「南定村」,老百姓為了紀念他,改名「蘇泉村」。如今,村裡建有「東坡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