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導我省一些地市的包子售價低於肉餡的成本價,這些包子餡使用的是我國明令禁止銷售的未經處理的「血脖肉」,原因是其價格比正常肉品便宜至少一半。據了解,「血脖肉」含有大量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食用未經處理的「血脖肉」對人體有害,而經處理的「血脖肉」就是本地市民常稱的「槽頭肉」,可以食用。目前,威海市場上是否存在有害「血脖肉」?威海的「血脖肉」又流向何處?近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15日,在文登市健悅肉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正將豬「血脖肉」割下。
市場上「血脖肉」絕跡
7月13日,家住高區帝王宮附近的市民劉先生買回包子當早點時,想起「血脖肉」的報導,感覺有些難以下咽。劉先生擔心,他買的包子是否用了「血脖肉」?近日,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了和劉先生一樣的擔憂。為此,記者到市場上一探究竟。
7月15日,記者來到市區順河街上一處包子攤,一對夫婦正在包包子。記者詢問包子多少錢?女老闆回答:雞蛋韭菜的1.5元一個,肉餡的2元一個。記者試探地問,肉餡不是「血脖肉」吧?女老闆說:「哪能買到血脖肉你告訴我,我想買都買不著呢。」不過,她也向記者透露:肉價這麼高,做肉包子的都是碎肉和差點的肉,但保證能吃。記者走了幾個包子攤點,都沒有發現「血脖肉」做的包子。
據了解,市區大宗肉類主要來自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隨後,記者來到該市場北側一些肉類產品的銷售點。
在一個攤位前,記者問:「有『血脖子』肉賣嗎?」攤主說,沒有,可以買點肥肉,肥肉也便宜。
在另一個攤位前,記者看到案板旁邊放了幾塊帶毛的豬皮和一些爛乎乎的肉,便問攤主這些是不是「血脖肉」?攤主王先生說,這是他從白條豬上清除的帶毛豬皮和幾塊囊肉,正準備扔掉。「這些東西沒人要。」攤主說。記者詢問一名正在買肉的女士知道不知道「血脖肉」?她連連搖頭。但問她知不知道「槽頭肉」,她表示知道,而且小時候還吃過。王先生告訴記者,其實,「槽頭肉」就是把「血脖肉」上的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這引起東西摘除後的肉,「好多老輩兒威海人都吃過『槽頭肉』。」
記者在市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轉了一圈,未發現「血脖肉」的蹤跡。
為此,記者採訪了工商環翠分局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工商所所長姜平。姜平說,市區大宗肉類都來自該市場的七八家肉類經營大戶,這些肉是經檢驗才上市銷售的,不可能存在有害「血脖肉」。為了驗證這一說法,13日上午10時,該所執法人員對市場內肉類經營戶逐一進行了檢查,未發現銷售有害「血脖肉」的行為。
「血脖肉」流向何方
市場上難以見到「血脖肉」的蹤影?那麼,屠宰企業處理後的「血脖肉」又流向了何方?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威海屠宰企業的所產生的「血脖肉」數量很少,而且大多尚未出廠就被一些工地和企業的食堂所訂走。
7月15日,記者在文登市健悅肉食品有限公司了解到,一頭豬經處理後所產生的「血脖肉」約3公斤。
健悅肉食品有限公司是威海較大的屠宰企業之一,每天的屠宰數量約200頭,按照每頭豬約產3公斤「血脖肉」計算,每天所產的「血脖肉」約600公斤,而這些肉都被外地一家企業所訂走,根本流通不到市場上。
威海一些屠宰企業的「血脖肉」也同樣多被訂走。
7月15日一大早,威海一家屠宰企業負責人於老闆又接到電話,一處工地工頭訂了當天處理過的「血脖肉」。當天上午,這名工頭開車過來準備拉走約100公斤「血脖肉」。
「誰說不能吃?又沒有淋巴什麼髒的東西,窮的時候誰沒吃過『槽頭肉』,『槽頭肉』就是血脖肉。」這名工頭一邊朝車上裝肉一邊跟記者說,民工幹活沒有大油水不行,肉價這麼高,為了降低成本,他們只能買差點的肉。
一家屠宰企業負責人於先生告訴記者,白條肉出廠後,剩下的摘除了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後的「槽頭肉」賣得很便宜,每公斤約10元,是普通豬肉價格的三分之一,一些工地食堂會過來採購。
當天,另一家屠宰企業負責人王先生也介紹說,他們摘除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後的「槽頭肉」一般被工地或企業食堂等採購,但不進入超市等正規肉店銷售。
「血脖肉」出廠前有害物被割除
7月15日上午11時,在文登市健悅肉食品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將豬「血脖肉」割下後,仔細摘除裡面的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然後將處理後的「血脖肉」放在一邊。記者注意到,一頭豬「血脖肉」上摘除的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只有二三兩重。
當天,在該公司檢疫檢驗科科長蔡令的監督下,所有被摘除的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均送進病畜無害化焚燒爐焚燒處理。蔡令說,這是嚴格按照有關規定處理的。
市生豬屠宰辦負責人劉曉春說,「血脖肉」是指連接生豬頭部和軀幹的部分,有大量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富含病毒、激素等物質。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在生豬屠宰環節必須摘除「三腺」即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結,經過檢驗檢疫合格後,方能上市銷售。威海對生豬屠宰嚴格監管,白條豬肉出廠前必須割除「血脖肉」,否則不予蓋印「兩證兩章」,不能上市交易。
劉曉春表示,如果說白條肉是正品肉,那麼處理後的「血脖肉」就屬於次品肉,可以食用,只是質地較差。
據了解,此前外地「瘦肉精」事件發生後,威海進一步加強了屠宰秩序的規範,目前威海的屠宰市場監管較嚴格,非法屠宰基本絕跡。因此,肉店及批發市場、超市出售的豬肉,不會含有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結等的有害「血脖肉」。
此前的7月13日,市生豬屠宰辦執法人員曾對威海生豬屠宰企業進行了拉網檢查,沒有發現含有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的有害「血脖肉」出廠。
處理後的「血脖肉」可以食用
曾經做過廚師的市民張先生致電記者說,處理過的「血脖肉」是可以吃的,習慣上豬肉的不同部位肉質不同,一般可分為四級:特級是裡脊肉,一級是通脊肉、後腿肉,二級是前腿肉、五花肉,血脖肉、奶脯肉、前肘、後肘屬於三級。「不同肉質都能吃,只是烹調時有不同吃法。」張先生說。
市畜牧獸醫局一名工作人員說,目前沒有法規禁止食用處理過的「血脖肉」,因此市民要區分不摘除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的有害「血脖肉」和可以食用的「血脖肉」,以免引起恐慌。
至於如何區分「血脖肉」是否有害,文登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工作人員周大衛說,市民可以仔細摸肉品,如果肉中含有大量的小血包和顆粒,摸上去有明顯的顆粒感,這些顆粒和血包等就是淋巴結和脂肪瘤。豬甲狀腺呈棕色位於喉頭附近氣管下部,俗稱「慄子肉」;如果發現肉中含有一些灰色或暗紅色的肉球,就是淋巴結。
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科工作人員說,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沒有接到有關有害「血脖肉」的餐飲投訴。他認為只要生豬屠宰、動物檢疫等相關部門嚴格監管,沒有摘除淋巴結、脂肪瘤和甲狀腺的有害「血脖肉」就不會流入餐飲業。(記者 孔軍強/文 鄒紅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