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雖然此時已經秋末,初冬尾尾而來。但是在悠然的陽光之下,沒有人能拒絕棲霞山的美好。
而南京人的全家出遊,怎能少得了一次棲霞山之行?
還記得小時候,學校組織去棲霞山秋遊,那時青春懵懂的我們,宛如初入仙境的小鹿,沉醉在深秋的景色中,四處亂撞。
在漫長的時光之中,棲霞山見證了南京的興衰幾何,同時也成為了南京人心中不可缺少的風景。
「春遊牛首,秋觀棲霞。」
就讓我們在這漫漫無盡的秋意濃濃之中,跟著小編共赴棲霞山之旅吧!
棲霞山下,風卷紅葉
你聽過棲霞山,那你知道那僅屬於棲霞山的歷史嗎?
棲霞山,位於南京市棲霞區的中北部,它是茅山嵌入南京地區的一個分支。主要由三座山峰和兩個山澗組成,中峰名叫「三茅峰」,為棲霞山主峰,海拔284.7米。
而棲霞山最早的山名,其實叫做「傘山」,因為整座山的外形像一把傘。
後來,因為山中多中草藥材,後人也稱之為「攝山」。而這一個偏僻的「攝」字,其實是養生的意思。因此,這裡也是古人養老的好地方。
深秋時節,天漸涼,風漸動,古人總會想在此一賞秋後美景,享人間安樂。
公元480年,南齊名士明僧紹來到南京,選擇在攝山隱居,他在這裡建了一座「棲霞精舍」,安然度過了自己的晚年。
臨終之前,明僧紹舍宅為寺,於是攝山上就有了座「棲霞寺」。再到後來,棲霞寺名聲漸漸大了,人們也就把「攝山」,改稱為「棲霞山」。
而到棲霞山賞紅楓,早在四五百年前就已形成習俗。
初入棲霞寺,可以看見大殿前面的兩顆銀杏樹,傳說是六朝時期所種。
深秋時節,銀杏樹葉漸漸泛黃,宛如金葉子一般紛紛揚揚地散落在古剎中,頗有一番禪意。
一代一代的南京人守護著棲霞山的美景,同時也帶著朝聖的心在棲霞山上種下了不同種類的楓樹。終於在今天,造就了棲霞山的楓葉林。
如果你細看,會發現棲霞山的紅葉品種多達十餘種,主要包括紅楓、楓香三角楓、黃連木、櫸樹、烏桕、鹽膚木、雞爪槭等。
整座棲霞山上,百年以上的楓樹有500多株,各類色葉樹木50餘萬株。這其中大部分樹木,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栽種培育出來的。最晚建成的「紅葉林」,完工於上世紀的九十年代初。
究竟何時才是賞楓葉的最好時間呢?
從每年的11月上旬開始,棲霞山的紅楓開始變色,到了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便到了棲霞紅楓的最佳觀賞期。
漫步在悠然的紅楓林中,感受自然的氣息撲面而來,尤其是當你踏入「紅葉谷」的那一剎那,讓人不禁感慨自然的鬼斧神工。
棲霞山紅葉谷,佔地約5萬平米,位於棲霞山西南半山腰上,在乾隆御花園的上方不遠處。
這裡生長著大片的紅楓林,還有架設于楓林中的木棧道,可以讓遊客近距離的接觸美麗的紅楓。
不僅如此,這一谷內奇石嶙峋、老藤纏繞,各樹種交錯在一起,形成色彩斑斕的畫卷,俯瞰像秋天打翻的調色板。
沿途不時有亭臺樓閣搭建其間,或駐足,或小歇,或者手拉手走在燦爛的秋天裡,那一刻的美好總讓人瞬間豁然開朗。
繼續往下走則是一汪碧水岸,一座觀景亭臺,取名桃花澗。
碑牌介紹說,自明代以來,這裡逢春桃花爭妍,秦淮名妓李香君曾在此隱居,死後葬於桃花澗畔叢林。
桃花澗中的桃花湖和李香君墓隔路相對,棧橋、古楓、桃林、亭榭、湖水、疊浪巖、天開巖、御花園環繞其間,這或許便是六朝古都的魅力吧。
紅葉谷內還有一灣楓林湖,是引水造池而成,一窪秋水,倒映紅色的楓葉,秋日的景象特別能淨化人的心靈。
跟著石榴的腳步,去棲霞山看一看吧。
讓我們共同抓住秋天的尾巴,一起去感受那份久違的浪漫。
楓林水山,寺廟煙火,人間愜意,不過如此。
遊覽線路推薦
1、紅苑-棲霞古寺-桃花扇亭-天開巖-話山亭-了凡問道-小營盤-陸羽茶莊
2、桃花湖-乾隆御花園-紅葉谷-楓林湖-太虛亭
願我能遇見你,在這最美的季節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