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搞電影,不過是吐槽的一種藝術形式,然後將原著「毀滅」

2020-12-12 我笑容很燦爛哦

有一種電影,明知道會是一部沒劇情,沒演技,沒特效的爛片,卻能讓觀眾堅持看完,它一定就是惡搞電影。所謂惡搞電影,就是模仿某部熱門影視作品,引用一批演技誇張的演員,然後通過一系列惡搞的片段式劇情將原著「毀滅」!通常惡搞電影是50%的幽默喜劇+20%的不可描述畫面+20%的「血腥暴力」,外加10%的劇情。

在國外,惡搞電影的製作雖然很多,但畢竟是「自由」的社會,不僅是各類型的電影作品,還有惡搞新聞,例如「洋蔥新聞」雖然在韓國國內,越光和Q版三國仍然保持著保守的態度,幾乎沒有花哨的作品,但越光寶盒和Q版三國是模仿的一種模式,因此,將其分類為「參考」或「剽竊」更為妥噹噹然,在國內惡搞是很常見的,尤其是在近年來短視頻平臺和直播平臺興起的時候,惡搞一部電影就成了熱門話題

惡搞電影在海外雖然是比較開放的態度,但連總統也在模仿如果在國內正式拍攝惡搞電影,會有不少觀眾譴責惡搞電影不尊重原著或貶低原著

但是真正的惡搞並不是毀掉原作,而是對原作作品的高度關注才有可能惡搞主要是嘲笑電影中的英雄主義不死之身的主人公或嘲笑社會現象(國外的惡搞電影大多是諷刺「黑人」的種族問題)

著名的惡搞電影有驚聲尖笑系列,第一部的豆瓣評分為6.9,比國內大多數喜劇電影還要好該系列目前5部作品,但第1部的情況下,最直接的模仿對象經典電影的恐怖電影殺人,故事的基調是模仿了去年夏天什麼我認識的,並且從電影自己亂造亂跳,故事,畢竟有惡搞電影的最大的特點是,「隨意」,不太在意故事,演技也不太在意,只知道難得笑就好了

不過倘若事先沒看過原著電影,對惡搞的對象不熟悉的話,趣味度會下降。比如《飢餓遊戲》的惡搞版《挨餓遊戲》,有原著的對比更容易發現笑點。這一點,與二次元吐槽神作《銀魂》相似,片中內容時不時涉及一兩部熱門作品,倘若不是該作品的粉絲觀眾,基本上是get不到笑點的。當然,《銀魂》更像是一部吐槽作品,而不是惡搞,畢竟它有自己的主線劇情,惡搞只是其中的一小塊。

相關焦點

  • 《元首的憤怒》出處在這裡-簡評《帝國的毀滅》
    《元首的憤怒》惡搞版本非常之多,以至於元首的出名程度遠遠超出這個角色本身。我也是在眾多的元首的憤怒之中結識了這部電影,第一次見識這個惡搞視頻是360大戰QQ之元首的憤怒這個版本,也就是關於「聯合申明」事件之後的一次惡搞視頻,從那個時候起,就喜歡上了《元首的憤怒》。
  • 《帝國的毀滅》「元首」去世,曾因「元首的憤怒」被惡搞
    布魯諾·甘茨最為觀眾熟知的角色是《帝國的毀滅》中的元首希特勒。其中,希特勒因戰場失利而發出怒吼的片段最為經典。布魯諾·甘茨通過細緻入微的細節來展現希特勒的心理,其中包括希特勒因帕金森而顫抖的動作。這個細節來自於德國歷史學家約阿希姆·費斯特(Joachim Fest)的《滅亡——希特勒在地堡中的最後日子》。
  • 吐槽乃藝術?不能錯過的吐槽動漫推薦
    「吐槽」是對應「裝傻」一次進行的評價,感慨,而吐槽的話語可以是語言、動作等多種形式,動漫中有許多以「吐槽」為主的動漫作品,這些吐槽系的動漫,不能錯過值得一看。學生會一己之見後宮向的吐槽片,講述了學生會開會的時候各種偏離主題的吐槽話題,動畫本身就是以對話為主要內容,片中各種惡搞梗,鹹濕梗隨處可見,可謂二次元氣息比較濃鬱的吐槽動畫。
  • 為什麼電影中被毀滅最多次的城市是紐約?
    一座城市遭遇突如其來的毀滅,作為一個敘事母題,可謂歷史悠久。《聖經》裡被毀滅的城市就有四座,如罪惡之城索多瑪、蛾摩拉。上帝將二城傾覆,焚燒成灰,供後世諸人鑑戒。敘事的模式大致相似:首先是城市生活的腐化墮落,引起上帝震怒;然後出現一個由神人喬裝的落魄的老頭或僧人,在城市中尋訪善人;最後這座城市惟一得以倖存的便是那個善人及其家眷。索多瑪城中選之人唯有羅德一家。
  • 英文唱詞,百老匯配樂版《西廂記》被指惡搞藝術
    東方網5月29日消息:新加坡國立大學戲劇系教授沈廣仁,最近異想天開,他將元代戲劇大家王實甫的代表作《西廂記》翻譯成了英文,並配以美國百老匯名劇《劇院魅影》的音樂,推出了新版《西廂記》,這個版本近日在復旦大學演出,引起軒然大波。有人直指這是在糟蹋傳統藝術。
  • 《超人》氪星到底是怎麼毀滅的?人口系統是最大的問題!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吐槽一下DCEU的第一部起源電影《鋼鐵之軀》。電影《超人:鋼鐵之軀》開拍的時間點是2011年8月1日,於兩年之後的2013年6月14日登陸北美院線。1.DCEU經歷的挫折:而根據我們能在網上找到的最早關於DC電影宇宙(閃電俠和綠燈俠)的報導,華納的電影計劃開始於2006年,其原因就是在《蜘蛛俠》系列大獲成功之後,業內人士都明白了超級英雄電影的潛力,所以華納也將目光重新鎖定了DC手中的英雄。
  • 力學益智遊戲《毀滅的藝術》將於第二季度上線
    曾經推出《連線七巧板》的遊戲開發者 Mike Pawlowski 就會用一款即將推出的益智遊戲 Art of Destruction 《毀滅的藝術》告訴你答案。 《毀滅的藝術》是一款充滿建築藝術美感的益智遊戲,和《連線七巧板》一樣主打物理解謎玩法,不過不同的是,前者講求的是極致的破壞,而非小心的復原與建造。
  • 在爆炸中釋放壓力,物理力學為基礎的解謎遊戲——《毀滅的藝術》
    這一切作為無關於邪惡,不過是一種宣洩情緒追求快感的欲望,也是藏著內心深處的破壞本能,在破壞之後會讓我們產生驕傲的心理,滿足了自己的徵服欲,在破壞美感中又創造了破壞的藝術。破壞也總是要付出代價的,宣洩情緒的出口並不容易獲取,但是我們可以在虛擬世界裡任意模擬破壞,在遊戲《毀滅的藝術》裡,玩家們可以盡情去創造自己的藝術品,然後去親自毀掉,參與並欣賞這個毀滅的藝術。
  • 惡搞電影史上的裡程碑——《驚聲尖笑》
    不知道各位觀眾朋友有沒有看過一部惡搞恐怖電影喜劇片《驚聲尖笑》。《驚聲尖笑》一共有五部,在第一部上映之初,因為非主流得風格一度得到很多影評人得差評。但這部充滿屎尿屁的電影才不在乎專業影評人得評分,導演在乎得是觀眾得喜愛。
  • 電影《誅仙1》狂遭吐槽,原著黨們對《誅仙2》還有多少期待?
    由香港金牌導演程小東執導,改編自蕭鼎同名小說的的電影《誅仙》已於去年9月13日上映。該影片講述了平凡少年張小凡經草廟村慘案拜入青雲門,機緣巧合之下獲得法寶燒火棍,從而捲入了正邪紛爭的故事。故事中除了男主張小凡,還著重描寫了三位和張小凡有著不解之緣的女性角色,分別是陸雪琪、碧瑤和田靈兒,三個角色有著各自的不同性格,命運和男主息息相關,卻又大相逕庭。
  • 日本人如何「惡搞」《西遊記》
    書中出現的天宮地府、龍宮魔洞、仙神鬥法、神魔爭戰等的諸多故事,無不新奇有趣,引人人勝,並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物的藝術形象。這部小說在清代傳入日本後同樣大受歡迎,經過幾百年的演變之後,日本式的《西遊記》已經變得與原著大相逕庭了……從翻譯到山寨與其他大多數古典中國小說一樣,《西遊記》也是在日本的江戶時期傳入日本。
  • 小野二郎:壽司不僅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一種深刻的生活方式!
    在我看來,我認為烹飪是一種非常精美的藝術形式,但很多人認為它是理所當然的,或者因為其豐富性和規律性而忘了它。由從完全不同的生態系統(它們本身都是無味或不相容的)中收集不同的食材,然後巧妙地將它們以適當的數量及質感組合在一起,不僅創造出一種秀色可餐的效果,還創造出一種平衡的口味以滿足味蕾。
  • 其實有一部電影的經典臺詞也是抄襲的……
    《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電影最近不太平。  先是網友看了電影之後,各種吐槽。  原著抄襲。  劇情尷尬。  演技面癱。  剪輯亂七八糟。  豆瓣評分已經到了4.2。  這是《三生三世十裡桃花》的電影海報。  劇組要不要這麼懶?  抄順手了是嗎?  真不知道還有什麼方面不能吐槽的。  好想為《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點蠟。  其實說到抄襲。  還記得周星馳經典影片《大話西遊》嗎?
  • 毀滅的藝術手遊安卓版官網免費下載
    毀滅的藝術手遊安卓版官網免費下載介紹 Art of Gravity(毀滅的藝術手遊安卓版官網) 掌握需要反覆練習,而耐心則能克服一切。 在孤獨之山的深處隱藏著這樣一個地方。
  • 盤點驚聲尖笑系列惡搞過多少經典電影
    驚聲尖笑系列是無釐頭喜劇片惡搞經典電影的巔峰製作,該系列電影目前共拍了5集,每集以一條故事主線,並在其中用惡搞的形式將當時最火爆和經典的電影橋段貫穿整部電影,讓觀眾一直處於無法抑制的狂喜和大笑之中,以下為大家做個盤點,如有遺漏,歡迎指正。
  • 兩部科幻電影原著賞析——《前目的地》《降臨》
    今天和大家聊得是兩部根據短篇科幻小說改編的科幻電影,兩部電影都涉及到了「時間」這一科幻主題,同時兩位作者也都試圖用特殊的方法解決以前科幻作品上的一些問題。因為有著這些共同點,所以特意將兩篇寫在一起。這段話很有一種繞口令的感覺,當時覺得這個時間穿越的點子實在是太棒了,如果拍成電影一定很吸引人。轉眼到了2015年,《前目的地》在中國上映,因為宣傳上說是改編自「羅伯特·A·海因萊因」這位大神的作品,所以興衝衝的買了夜場票。在電影院隨著酸爽的劇情逐漸展開,記憶裡塵封了5年的那段繞口令逐漸清晰起來。
  • 《惡魔果實供貨商》:系統加惡魔果實,惡搞諸天萬界!
    原著中的橋段一一上演,只是蕭炎沒有喊那句千古名句,而是接下了納蘭嫣然的比武挑戰。第三章,吞吃燒燒果實。主角找到蕭炎,說自己可以幫助他打敗納蘭嫣然。蕭薰兒出來阻攔,主角直接劇透了她的身份。藥老從戒指裡出來阻攔,也被主角劇透了身份。最後,蕭炎決定吃下果實。第四章,他是鬥聖強者。主角與蕭炎成功籤訂契約,完成了這個位面的任務。
  • 「魔改」到底是腦洞,還是褻瀆原著?
    其實,「魔改」就是一種解構。因為,之所以稱為「魔改」而不是「改編」,區別就在於,改動後跟原著情節差距過大。在當代網際網路,萬物皆可魔改,萬物皆可解構,魔改可不就是一種解構嘛。誠然,將一種藝術形式轉換改編成另一藝術形式的過程,不可避免地要面臨不同媒介屬性帶來的巨大差異,而這差異絕非輕易就能克服,改編成功的難度的確會比較大。
  • 香港電影,是庸俗還是藝術?
    比如說,在電影《笑傲江湖》的第二部《東方不敗》裡面,保留了東方不敗為了練習上乘武功而自宮的原著情節,也保留了東方不敗與任我行之間的權力鬥爭以及這種權力鬥爭的殘酷性。但是,電影版本增加了一個看似荒唐的情節:原著裡面,東方不敗「不男不女的妖異模樣」,「尖著嗓子」說話的聲音,是令人極端厭惡的,顯而易見,東方不敗不是一個漂亮的男人,也沒有成功地做一個美麗的女人。
  • 廣電時評:改編不是亂編,毀經典的網絡大電影該歇歇了
    此類改編儼然是「掛羊頭,賣狗肉」,胡編亂造,披著名著的外衣,實則與原著大相逕庭,除了人名地點能對上之外,骨子裡早已是另一番情景。二是貶損、惡搞重要人物形象,杜撰人物關係。如《小明的歷史課之假寶玉嘻遊記》中把孫悟空設定為女人,渲染劉備和諸葛亮的曖昧關係。《西遊之諸神再戰》中將沙僧設定為女性,並將唐僧師徒三人設定為貪財好色、見利思義的小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