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口中的計劃趕不上變化,好像正是說我在銀川的兩天。
8月的最後一周,從上海飛銀川,從把行李放回酒店那一刻,銀川的雨就一直沒停過,有人說這是他在銀川上了幾年學碰到最大的雨,足足下了兩天。
一切計劃就此打亂,影視城成了泥窪之地,沙湖計劃也沒能成行,一同受影響的還有西夏陵。於是,一場時間本不富裕的銀川遊被一再壓縮成了銀川市區遊,除去躲雨的時間,再除去用吹風機吹鞋子的時間,湊齊了我被淋溼的《銀川24小時》。
在西北民族大學旁邊吃最大的大盤雞
到銀川新區逛寧夏博物館
住懷遠夜市找身邊的小燒烤
在老木瓜第一次品嘗到枸杞苗
在距離黃河最近的機場起飛離開這座城市
今年吃過的最大份的大盤雞
聽別人的建議,到西北要吃兩樣東西:羊肉和大盤雞。第一頓就是大盤雞,在上海吃的大盤雞都產於自於耶裡夏利的後廚,所以這次應該是第二次在西北吃大盤雞(第一次是在敦煌)。
這家店開在西北民族大學的校門口位置,店不大,但是大盤雞真大,配上一瓶大窯可樂,就快速入鄉隨俗了,起初以為大窯是寧夏的可樂,查了下是內蒙古的一個品牌,後來發現蘭州也喝大窯,就當是西北的第一瓶飲料吧。
寧夏博物館,是李秋水同款西夏國
寧夏是古時西夏國所在地,就是金庸武俠劇《天龍八部》裡的西夏國,現在寧夏代表性景點就有西夏王陵,了解一個城市就從他的博物館開始,從一個大白話的不專業角度大概介紹下寧夏博物館:
一層全是「石頭」
二層講古時寧夏
三層說現代寧夏,順帶臨時展廳。
寧夏博物館是2004年寧夏自治區成立50周年的獻禮工程,2008年正式對外開放,是國家一級博物館。博物館外形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在銀川新區的高樓群裡這座四方形建築非常醒目,博物館外牆以石材為主,顯得端莊大氣,靠屋頂上方的四周牆體有「妙音鳥」雕像裝飾,增加神秘色彩。
博物館地上展出分三層,以回字型布局,貼應回族自治區的「回」,四個大門朝四個方向相互對稱,整個博物館裝飾都極具民俗特色,處處盡顯寧夏歷史文化。
寧夏博物館算是目前綜合類博物館裡面看到石器陳列最多的博物館,也算是當地一個文化特色吧。在博物館一樓的西側是《石刻史書》主題展區,展出了約150塊巖畫和300幅拓畫,還有一些以照片為主的影像資料。一樓目前只開放了西側展區,所以小編形容全是「石頭」。
二層是整個博物館展出面積最大,文物最多的展區。通過一系列的文物展示對比,還原寧夏歷史風貌,在這裡可以了解整個寧夏的發展史,寧夏博物館最著名的國寶級文物西夏銅牛也在這層。
三層是近代寧夏的城市變遷史,還有紅軍西徵時候的一些場景,寧夏自治區成立時候的場景。現在臨展廳是紫砂壺展,現場有講述紫砂壺製作工藝,及一些大師的紫砂壺成品展示。
懷遠夜市和寧夏大學距離較近了,是很大的一個夜市區域,有傳統老店也有新式奶茶小吃店,旁邊隔過菜市場有一條街是專門買土特產的,這裡的特產最出名的就是枸杞。
喝過枸杞泡的水,但是吃枸杞苗還是第一次
除去燒烤和羊雜碎湯外,在銀川的第二頓正餐是老木瓜,飯店的名字叫老木瓜,是不是有點奇怪?
在上海一杯18的八寶茶這裡只要8塊錢,這麼肥的羊蹄也只要10塊,於是毫不客氣的吃了兩個羊蹄,炒枸杞苗還是第一次吃到,味道有點酸,是這邊的一個特色菜,頭次吃感覺還是很新鮮很爽口。其實我連枸杞是草科還是木科長啥樣都還沒搞清楚。
在銀川的最後一件事,在飛機上看黃河
南關清真寺沒有開放,順著清真寺門口這條路往前,是銀川的商業中心,在博物館裡看到的銀川鼓樓便是在這裡。這裡也是銀川的最後一站,鼓樓附近有一個銀川機場的機場巴士站點,大約不到40分鐘的車程。
慚愧的是臨走才發現銀川機場就是在黃河岸邊,故名「河東機場」。從空中俯瞰黃河,還有河東機場,這裡和老家河南看到的黃河還是有點不一樣,水沒有河南段的急速,河道也似乎沒有那麼寬。時間雖然有點急,雖然這座城市不大,但是卻吃到了今年最好吃的羊蹄,也是第一次在別的城市看到母親河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