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技大學體育館,是在第十三屆全運會的號召下建設於高校中的全新場館。項目位於天津科技大學泰達校區西南,距全運村約58公裡,主要由主館、副館和風雨操場三個功能單元組成。其中,主館體育館定位為甲級館,具備舉辦國際單項室內體育賽事和全國綜合體育賽事的條件,並同時服務於學校及周邊社區,滿足訓練、教學、集會、文藝演出等各種功能。
項目的設計明確了全運會的賽時使用與高校賽後使用並舉的目標,使設計既符合全運會比賽的專業性、高標準,又滿足高校長期使用的多功能、輕維護需求。
設計巧妙地在用地中心多向軸線的交匯處引入圓形開敞空間,成功處理好場地中多個方向的空間和景觀軸線關係,靈活地將建築形式、使用功能以及校園景觀地融為一體,給剛硬的體育館帶來一絲圓潤柔美的動感氣息,使總平布局在理性和諧的前提下不失有機。
可開展多種戶外活動的圓形露天劇場,外周是連接了主館、副館、風雨操場的三層休閒環廊。有活動時,環廊可成為劇場的一圈樓座,並提供水吧、健身、閱讀、交往等休閒功能,成為共享服務中心,極大地擴展了體育館的功能內涵。
體育館的各場館單元圍繞此圓形開敞空間扇形展開,並順應校園路網和邊界,生成簡潔而理性實用的方形體量,構成內圓外方的總體布局形式。
體育場館在功能模式上具有針對學校具體使用的相應設計策略。主館採用了三邊固定看臺加活動坐席、第四邊全活動坐席的非對稱設計。第四邊活動坐席下布置了電動升降舞臺,可以在看臺、舞臺、主席臺、訓練場地之間轉換。觀眾席的布置形式使體育館既可滿足各種正規比賽的場地要求,也轉變為舉辦各種集會、文藝匯演的大型禮堂,可滿足全校一屆學生在此舉辦典禮。
主館共有坐席4980個,其中活動坐席佔比達37%,使布置具有充分的靈活性。同時,其比賽附屬用房也採用通用可變的彈性設計,在賽後都可轉換成學生活動用房,大大地提高了賽後的場館使用率。
副館位於主館與風雨操場中間,與主館運動員區直接聯繫,它在賽時與主館組成完整的甲級館功能,在平時則和風雨操場、休閒環廊組成學生體育活動中心,靈活轉換平時和賽時使用模式。
天津科技大學體育館簡潔方正的造型傳達了高校教育希冀的求真淳樸、含蓄典雅風格。立面採用了陶土板幹掛,預製清水混凝土百葉板,以及風琴狀的玻璃幕牆,形成富有韻律感的垂直線條,產生豐富的光影變化。在化解體育館龐大體量的同時,經濟、耐久、易潔的材料契合了高校高強度、輕維護的使用要求。
立面採用了陶土板幹掛,預製清水混凝土百葉板,以及風琴狀的玻璃幕牆。
經過第十三屆全運會藝術體操和蹦床項目比賽場地的檢驗,以及學校近幾年的使用,天津科技大學體育館總體上獲得了各方好評,已然成為了天津科大充滿活力的校園生活中心。
以上就是建築界知識頻道給您帶來的「天津科技大學體育館,將建築形式、使用功能和校園景觀融為一體」分享。我們會持續為大家分享更多建築設計相關的知識給大家,尋找建築之美,探索建築之路。歡迎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