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世界盃由美洲大陸的墨西哥舉行,這一屆世界盃相當精彩,好幾場比賽被認為是世界盃歷史上都少見的經典,比如聯邦德國3:2逆轉英格蘭,義大利4:3戰勝聯邦德國,還有決賽巴西4:1輕取義大利,都是經典比賽,這一屆很多球隊都很出彩,比如衛冕冠軍英格蘭,雖然進攻端很一般,但是防守極其漂亮,對巴西隊的時候也僅僅0:1失利,門將班克斯撲出貝利的那一球更是被認為是最精彩的撲救之一。再比如貝肯鮑爾領銜的聯邦德國隊,,上一屆世界盃聯邦德國隊打入決賽,2:4負於英格蘭,這次在八強戰中聯邦德國隊3:2淘汰英格蘭,報了四年前的仇,在八強戰中也和義大利打到加時才決出勝負,貝肯鮑爾還在比賽中脫臼,綁著綁帶比賽。更不用說淘汰聯邦德國打進決賽的義大利隊了。
但是所有的球隊,所有的球員,在這次世界盃都被巴西隊和球王貝利的光芒掩蓋了。六場比賽,六場全部獲勝,巴西隊基本上是兵不血刃就奪得世界盃,而且就此將雷米特杯留在巴西,以後世界盃就變成大力神杯了。而球王貝利更無須多說,四個進球,六個助攻,每場比賽要麼有進球要麼有助攻,決賽打進巴西隊在世界盃上的第100個進球,助攻兩球,更不用說巴西從1958年開始這段稱霸世界的歷史就是貝利出道的歷史,那一段巴西時代稱其為貝利時代也不為過。球王稱號名至實歸。
說到貝利,隨便說幾句關於足球方面的很多誤解,很多人認為現在的足球比當年足球技術水準高,其實也很難這樣評價,舉個例子來說,現在的時代C羅和梅西當道,但是倒退十幾年,那就是大羅小羅還有齊達內的天下,想必沒人會認為大羅小羅和齊達內不如梅西C羅吧?再倒退十幾年,那是羅馬裡奧馬拉度納的時代,但是沒人會說馬拉度納不如大羅小羅和齊達內吧?尤其羅馬裡奧在30多歲的時候還和大羅搭檔,表現極佳,而馬拉度納的前輩濟科普拉蒂尼乃至更早的克魯伊夫也是一樣,當時的球迷也就是認為馬拉度納和他們一個檔次,至於克魯伊夫就不用說了,他在74年是和貝肯鮑爾直接交鋒,而貝肯鮑爾和貝利基本上就是一代人。(貝利比貝肯鮑爾大5歲,貝肯鮑爾打到74年世界盃,但是貝利出道早,17歲就打世界盃還奪得冠軍,貝肯鮑爾出道也不算晚,21歲就參加世界盃,但是1974年等貝利不打世界盃了才奪得世界盃,從而讓人誤會貝肯鮑爾差了貝利好多年,另外還有一個讓人誤會的地方,就是克魯伊夫其實和貝肯鮑爾只差了2歲而已,但是因為荷蘭隊1974年橫空出世,讓人感覺克魯伊夫很年輕,其實是之前荷蘭隊成績太差,連世界盃決賽圈都進不了,沒有展示的機會。)
其實從專業角度看,足球是門體育運動,只和人有關,很難出現那種按照科技時代進步就會增加的情況,比如現在奧運會上很多記錄都是幾十年前的,足球運動員也是一樣,不可能出現現在的球員比當年水平高一截的情況,那麼為何會有這種錯覺呢?
一方面和足球科技的發展有關,怎麼說呢?為了收視率,現代足球是越來越支持進攻保護進攻球員的,比如貝利時代,防守是極其野蠻的,直到1970年世界盃才引進換人制度,紅黃牌制度,之前球員就只能待在場上打滿全場,對體力消耗比現在更大,對球員的體格要求更高,不高的根本頂不住受傷,1994年世界盃才開始禁止守門員手接回傳球,還有近幾年的足球製作,也是越來越輕,當年足球運動員假如花費十成力氣踢球,現在的足球運動員可能只需要花費九成力氣就能做到,因為足球更輕,更好踢了,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當年的球星要是到了現在的環境,反而更有利於發揮。
另一方面呢,很多對足球技戰術革命的說法,讓人誤會現在足球比早期足球有很大的改變,確實,很多技戰術的變化很重要,但是足球這運動,最重要的還是球星,比如匈牙利隊,當年技戰術改革的前驅,最終決賽還是輸給了聯邦德國,再比如下一屆的荷蘭隊,全攻全守戰術,但是決賽還是被聯邦德國隊反超,所以不管什麼戰術,最終還是要靠球員來實現,而且球星之所以為球星,他們是很善於適應技戰術的。(中國總是鼓吹什麼技戰術,就是因為球員水平爛,想走捷徑,但是捷徑是沒有的,只有靠球員技術水平上去。)
最後一方面呢,就是第一眼效應了,大多數球迷一般只會接受最先看到的球星表現,比如為何早期中國球迷大都迷馬拉度納,因為中國正式引進世界盃的時候,就是86年和90年,那時馬拉度納表現最好的兩屆世界盃,這些球迷長大之後,就尊馬拉度納為第一,尤其是央視那批主持人,正好這個年齡,但是再年輕的呢,就是迷大小羅,齊達內,再年輕的就是梅西C羅迷了,而老一代球員都會被打折扣,尤其影像資料少的更吃虧,(當然個人看法,還是和年代有關,貝肯鮑爾克魯伊夫其實影像資料不算少,但是要是他們現在不是教練,也早被淡忘了。)
再回到貝利的話題,1970年世界盃是巴西的世界盃,也是貝利的世界盃,說起來貝利為何被稱為球王,和世界盃的成績自然密切相關,參加四屆世界盃,每屆都有進球,就算1962年和1966年兩次世界盃受傷早早下場,都只踢了一場半,但是依然各有一球入帳,沒受傷的兩屆世界盃都是每場都有進球和助攻,那個時代的球星都被貝利和巴西隊壓制住了風頭,也就是博比查爾頓的英格蘭在那個時代搶到一次世界盃,還是因為貝利受傷,其他就算貝肯鮑爾也要等貝利不參加世界盃後才能能獲得世界盃。
貝利之所以強悍,首先是他出眾的身體素質和技術,雖然並不為人稱道,但是貝利的身體素質很可怕,比如說他的頭球,貝利身高不高,但是彈跳極其出色,很多與他對峙的防守球員就算比他身高馬大,依然被他搶到頭球,明明防守球員和貝利同時起跳,可是防守球員落地的時候,貝利還在空中。還有貝利的左右腳技術,很多球員被稱為金左腳,其實這含義就是左腳比右腳強,可是貝利左右兩腳都沒有缺陷,一樣強,貝利的技術極其全面,就拿世界盃上的幾個進球來說,頭球,過人,任意球,挑球過人,遠射,貝利什麼都玩得轉。還有貝利極其出色的過人,大羅最盛的時刻,各種花樣過人,表現了出眾的身體協調能力和技術,被稱為外星人。但是仔細看了貝利的視頻,發現這些招數貝利當年都玩過,比大羅玩的花樣更多更厲害,這一方面說貝利技術出色,另外也說明貝利的身體素質。
另外,貝利雖然以進球著稱,但是他助攻也很多,1970年世界盃他就有六次助攻,實際上他到後期越來越偏向中場,吸引注意力由其他球員得分,但是這並非說他不能得分,只是他能傾向於用合理的辦法踢球,自己能進球很好,自己不進球助攻隊友也很好。後來很多球員雖然身為十號,但是要麼只善於得分,要麼只善於中場調度,實際上和貝利那種十號並不一樣。
當然,運動員最終還是要靠成績說話,三次世界盃冠軍,最後一次1970年奪冠時,貝利還是巴西隊中唯一一個參加過之前三屆世界盃的球員,假如說這個還不明顯,其實看貝利退役後巴西隊和他的俱樂部隊桑託斯隊的表現就可以看出貝利的重要性,在貝利之前,巴西一次世界盃也沒有拿過,貝利時代巴西拿了三次,等貝利退役,要24年後巴西隊才再度拿到世界盃。俱樂部隊更明顯,在貝利之前,桑託斯隊是很一般的球隊,(隨便說一句巴西的聖保羅州聯賽,其實巴西地方大,足球人才多,流失也不是很嚴重,所以他們當年的州聯賽並不比歐洲義大利英格蘭這些聯賽遜色,桑託斯那時不管是訪問比賽,還是和歐洲球隊打洲際杯,都是贏之沒商量,要等到八十年代歐洲聯賽才徹底壓倒南美聯賽,南美的足球人才都被歐洲挖走。)貝利在的時候,桑託斯隊不管是州聯賽還是全國聯賽還是美洲聯賽,都有無數榮譽,等貝利一退役,桑託斯隊就什麼都沒了,要等到新世紀才漸漸恢復元氣。
簡而言之,1970年之後,隨著貝利的退役,巴西隊就此進入一段黑暗期,而其他球隊開始展現實力,世界盃出現群雄並起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