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亂局牽制美國戰略東移

2020-12-25 手機鳳凰網

【訪談對象】

羅伯特·卡普蘭(Robert Kaplan),美國新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曾任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客座教授,獲美國國會傑出公務服務獎。

【訪談對象】

裡昂·哈達爾(Leon Hadar),美國卡託研究所研究員,著有《美國在中東的泥潭》等論著。

【訪談動機】

如同當年9·11事件一般,在中東具有龐大利益、行政和智庫資源緊緊圍繞中東運轉的美國人並沒有預料到近期中東的政治大地震。但亦如同面對9·11事件一般,震驚之後的美國迅速發動各種外交資源,評估中東走向並調整中東戰略。

不過,雖然美國在中東的應變速度和能力比別的大國至少「快了半拍」,但迄今為止,中東變局尚未停歇,大國的「中東新戰略」也遠未鋪就。在這一輪的布局中,試圖在中東填補真空、修補缺漏的國家各自的得失、利弊幾何,不妨讓我們來聽一聽來自美國的兩位中東問題專家的剖析。

【先驅語錄】

★歐巴馬政府原先的戰略目標的確是要向東亞地區轉移的,但是,在中東一些國家發生的新情況導致這一進程的中斷,又將這些高層決策者的焦點轉回到了中東。

★美國並不擁有「重塑中東」的經濟和軍事資本。華盛頓應當制定一個新戰略,目標是逐步減少在該地區的軍事介入。

★中國或許不必做太多事情,就讓美國在中東泥潭裡陷得更深,而後中國可以以勝利者姿態來出現,和其他大國一起參與收拾中東亂局。

【作者】《國際先驅導報》記者 李穎 發自北京

告別「美國治下的中東」

《國際先驅導報》:按照大中東計劃,美國在該地區的戰略支點包括葉門、巴林、以色列和沙特。中東的這次變動是否使得美國在中東的地緣政治版圖受到嚴重衝擊?

哈達爾:冷戰結束之後,俄羅斯停止了在中東與美國的對抗,美國則在中東尋求霸權戰略。但是,這種「美國治下的中東」的根基已經由於一些結構性問題而嚴重動搖,美國的政策遭到一些重要中東國家的反對。

首先,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過度使用武力,以及美國不斷上升的財政赤字已經很明顯地限制了美國向中東投射力量。

其次,美國的霸權遭到一些中東國家的抵制,比如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巴勒斯坦及想重建地區霸權的土耳其。由於美國實力的衰落,伊朗和土耳其都在爭奪戰略真空。目前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動蕩明顯削弱了該地區的親美勢力。而且,可以預計的是,埃及、突尼西亞等國的新組建的政府將採取較之以往更獨立的外交政策。

最後,美國重啟巴以和談的失敗也導致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進一步下降。

卡普蘭:隨著埃及和突尼西亞的專制政權被推翻,有的國家出現更民主政權,但有些國家可能形成混合型政權。軍隊、安全部門、部族和沒有經驗的政黨會爭權奪利。在這種複雜的情況下,美國今後在阿拉伯世界的利益所面臨的威脅怎麼誇大都不過分。

難以想像,約旦會出現一個比現政權更開明、更親美的政權。還有美國幾十年來賣給沙特的軍火如果落入瓦哈比激進分子的手中,會出現什麼情況。此外葉門面臨蓋達組織恐怖襲擊的危險。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外交將變得更加錯綜複雜。不再是一個國家一個電話號碼的事情了。華盛頓過去只需與某一國的一個領導人商討就可以,今後就不得不與多個政治人物一起商量了。

美國須避免直接軍事介入

Q:那麼,美國會如何應對呢?會較之前更大程度地介入中東事務嗎?

卡普蘭: 美國必須避免陷入中東亂局,因為美國在東亞地區以及其他一些地方正面臨挑戰。應該非常小心地避免軍事介入利比亞。美國已經如此之深地陷入了伊拉克戰場和阿富汗戰場,美國已經承擔不起任何一場在中東的新戰爭了。

但是,美國應當支持中東的民主進程。美國應當根據每一個中東國家的具體情況制定各自不同的具體的戰略。

 哈達爾:美國應當結束它目前在中東直接軍事介入的政策,尤其是,加速從伊拉克撤軍的進程。美國與一些阿拉伯國家的獨裁者及與以色列的關係只會點燃中東的反美情緒,及滋生恐怖主義。美國應當避免直接介入中東的政治變局,包括避免直接介入利比亞局勢。美國並不擁有「重塑中東」的經濟和軍事資本。

我強調應當花大力氣重新評估美國的中東政策。而且,華盛頓應當制定一個新戰略,目標是逐步減少在該地區的軍事介入。美國不能將自己的價值觀和意願強加給中東政府和人民。美國應當歡迎在中東地區構建起新的勢力均衡,包括土耳其、埃及、伊朗和以色列這些地區玩家,和歐盟、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些國際玩家都可以在其中扮演角色。同時,美國仍將在中東通過貿易、投資扶持其盟友和夥伴國,在某些情況下,還需要藉助一些軍事援助的手段。

 Q:美國如何確保這次中東變局後上臺的國家領導人就是親美的?

卡普蘭:對於中東的未來,美國還是要謹慎一些。看看歷史上吧,同以色列締結和平的不是民主派,而是阿拉伯國家的獨裁者,比如埃及的薩達特和約旦的海珊國王。牢牢掌權的獨裁者比一位軟弱的民選領袖更容易作出妥協——阿巴斯政府就是例證。正是民主導致哈馬斯掌握了加沙的權力。

 哈達爾:我不認為,通過自由民主的選舉上臺的政府就必然支持美國的利益和目標。哈馬斯在巴勒斯坦民選過程中的獲勝就是一個最好的利益。所以,我不期待中東的一些新政權將會親美,我認為,他們很可能會繼續支持巴勒斯坦的建國事業,甚至會繼續支持武力對抗以色列。

Q:你認為,中東新的變動是否會牽制美國的戰略中心向太平洋東移?

卡普蘭:我認為,原先歐巴馬政府的戰略目標的確是要向東亞地區轉移的,但是,在中東一些國家發生的新情況導致這一進程的中斷,又將這些高層決策者的焦點轉回到了中東。

哈達爾:除非美國的戰略有重大改變,或者美國更願意從中東抽身,否則,華盛頓並不會戰略東移。僅就現實的層面來看,美國已經投入了如此巨大的資源:軍事的、金融的、行政的等等資源到中東地區,這使得美國無法輕易從中東轉身,無法抽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對付東亞面臨的挑戰。我認為,美國無法輕易從中東抽身的這種戰略情勢,是有利於中國的。

但是,我個人認為,除了中東以外,美國應該更關注在東亞的戰略和經濟利益。

歐盟和俄羅斯各取所需

Q:中東的新局勢對隔地中海相望的歐盟有怎麼樣的影響?

哈達爾:在法國和一些南歐國家的帶領下,歐盟近年來承諾將在東地中海地區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但是,只要美國繼續主導西方在中東的戰略,歐洲並沒有足夠的動力來投入更多的資源以維護其在中東的利益。歐洲不需要付出什麼,就成為了美國軍事和外交政策的「搭便車者」。

歐盟其實更依賴於中東石油,而且和這個地區有著地緣上、歷史上和人口上的聯繫,中東是歐盟的戰略後院,其實,歐盟應當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在中東發揮更大的作用。

卡普蘭: 中東的起義對美國的影響,不如對歐洲那麼大,因為在地理上,中東就天然地更接近歐洲。然而,幾十年來,北非實際上與地中海北部被割裂開來。隨著北非國家變成混合型政權,同歐洲鄰國的政治經濟互動程度將增加。歐洲將通過貿易、人員來往,更多地和地中海南部沿海的國家聯繫,北非和歐洲之間的關係將更加密切。

 Q:俄羅斯強調中東和北非不應該受到任何外來壓力,似乎立場相對比較超脫。中東局勢對俄羅斯有什麼影響?

卡普蘭:俄羅斯會從中東亂局中獲利的重要一點是石油價格高企。但民主進程也會讓俄羅斯感到壓力。

 哈達爾:俄羅斯宣布反對外界軍事介入利比亞和北非可謂意味深長。蘇聯歷史上對埃及和阿富汗的軍事介入付出了相當高昂的代價,他們的言下之意十分明確。當然,另一方面,俄羅斯很可能將從中東亂局導致的油價高漲中獲利。

中國應繼續走多元化道路

Q:中國和其他一些大國一樣,在中東有著巨大的石油和經濟利益。中國公司和人員從中東的大撤離,提出了一個命題:中國如何保護自己的日益擴大的海外利益?

卡普蘭:中國已經採取了更多元化的油氣進口措施,比如更多從沙特、中亞進口石油,從緬甸、非洲進口天然氣。中國應該繼續走這種多元化道路,以避免依賴於一些不穩定的國家或地區的石油。

 哈達爾:中國目前的中東戰略多少有點權宜之計和機會主義,中國應當對中東戰略有一個更加持續性的規劃。中國從利比亞的人員被迫大撤離表明,參與中東事務也是有很大代價的。

 Q:整體來說,中國對中東亂局保持低調謹慎的立場。你對中國的中東戰略有何建議嗎?

卡普蘭:中國應該承擔起更多的國際責任。包括幫助美國解決阿富汗問題、幫助國際社會在利比亞展開外交努力等等。中國已經是一個大國,一個負責任的大國應該在國際事務上、在中東問題上提供外交支持。

哈達爾:短期來看,我認為中國或許不必做太多事情,就讓美國在中東泥潭裡陷得更深,而後中國可以以勝利者姿態來出現,和其他大國一起參與收拾中東亂局。

中東權力格局走向多極化

Q:對於大國重塑各自的中東戰略,你認為關鍵在哪裡?

哈達爾:短期而言,華盛頓將強烈抵制其他大國藉機插手甚至主導中東事務。長期來看,大國在中東的布局將向多極化的方向發展,各大國將在中東既合作又競爭,同時中東國家會尋求大國支持來對美國構成戰略牽制。隨著美國勢力衰退,我認為以色列的外交戰略將轉為多元化,它將加強和歐盟和中國的關係。

歐洲列強發明了「中東」這個詞,用來指稱這樣一個不統一的地區,既包含了阿拉伯國家,也包含了一些重要的非阿拉伯的民族國家或種族族群,比如土耳其、伊朗、以色列、庫德人、北非的柏柏爾人、南部蘇丹人。即便在穆斯林人口中又有如此多的派別,遜尼派、什葉派、為數眾多的部落等等,更不用說還有其他的非穆斯林的少數民族了。這個地區中某個國家、某個部落的發展又會影響到其他地方的發展。或許某個國家裡的一個小部落就會對其他國家的局勢產生巨大的影響,但人們無法對此做出精準的預測。任何試圖在中東擴大其存在或影響力的大國都應當避免對他的中東「客戶」做出任何不必要的承諾,以免有朝一日反被喧賓奪主,大國政策被小國牽著鼻子走。

《國際先驅導報》法律聲明:本報記者及特約撰稿人授權本報聲明:本報所刊其撰寫的稿件和提供的圖片,未經本報許可,不得轉載、摘編(有需轉載者請致電至010—63073377或發郵件至ihl-market@vip.sina.com)

相關焦點

  • 中東的亂局,美國為何喜歡扶持猶太人,對抗阿拉伯人
    中東的亂局,美國為何喜歡扶持猶太人,對抗阿拉伯人二戰結束後美國和西方國家確實是在按照他們自己制定的計劃和步驟,對世界在進行改變,與前蘇聯的進行了幾十年的對抗,這個時期猶太民族得到了穩定而充足的發展空間,從而為後來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 俞曉秋:伊拉克亂局與「新中東地圖」
    伊政府一面組織軍隊、民兵進行阻擊,一面請求美國出兵相助。同時,長期謀求獨立的庫德武裝趁機控制了北部石油城市基爾庫克,伊拉克已陷入教派內戰、國家「三分天下」的分裂局面。 為此,美國防部長哈格爾已下令「布希號」航母及另3艘戰艦駛入波斯灣,駐紮中東的3.5萬美軍進入戰備狀態,英空軍特勤隊也已入伊為軍事行動設定打擊目標。
  • 從黎巴嫩歷史看中東亂局
    一聲巨響 黎巴嫩震驚了全世界 一筆勾銷 阿聯與以色列 一笑泯恩仇 回顧歷史 以色列曾與兩個阿拉伯國家籤訂過和平協議 但巴以衝突卻愈演愈烈 而黎巴嫩雖被譽為 「中東巴黎」 卻多次遭受以色列的入侵 如今 以色列搞不定近鄰黎巴嫩 捨近求遠 去跟阿聯握手言和 意欲何為 本期大新聞大歷史為您講述 從黎巴嫩歷史看中東亂局黎巴嫩與法國2020年8月4日,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劇烈爆炸
  • 美國為何難以理清中東亂局
    時間進入2019年,美國駐巴格達大使館遭遇襲擊,無數美國人被殺,一場危機隨即席捲全世界,特工、間諜、恐怖分子和政客們粉墨登場……這是美國小說家艾裡克·安德森在新書《奧西裡斯》中塑造的場景。空軍軍官出身的安德森是美國「虛擬實境」小說界的大神,其創作的《阿努比斯》系列小說以中東為背景,著重描寫阿拉伯文明與西方文明的衝突。「美國圖書評論」網評論稱,他的作品雖然虛幻,卻能帶給人們現實衝擊,讓讀者在驚悚中品味與切身利益相關的安全問題。作為一名在中情局和國防情報局工作多年的資深情報官員,安德森善於用文學的手法向人們發出現實的警告。
  • 辨思中東亂局 求索發展出路-光明日報-光明網
    長年戰亂衝突,給中東地區帶來多重負面影響。首先,中東經濟發展受到嚴重影響。一方面,各國軍費開支居高不下,擠佔了原本用於發展和民生的開支,中東國家日趨偏離經濟發展的主航道。另一方面,安全形勢惡化了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外部環境。中東國家日趨陷入「越窮越亂,越亂越窮」的惡性循環。其次,中東弱國和小國淪為地緣博弈犧牲品,一些國家出現深重的人道主義災難。
  • 中東亂局的根源究竟在哪裡?
    中東國家亂局的根源?背景中東其自然環境多沙漠,有少量平原與綠洲,主要是以遊牧部落為生,農業為輔!中東地區可以同歐洲一併歸為遊牧部落文明,同中華的農耕文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當然,中東地區的埃及是最早出現規模比較大文明的地方,然後延伸到中東腹地,一路向希臘、地中海方向擴散,一路向古印度擴散。在幾千年之前,中東這個地區是一個喜馬拉雅山以西最為發達繁榮之地,也是一個文化中心,在宗教方面誕生了或者影響了三大宗教。以色列人祖先一支向歐洲傳入了基督教、雅利安人一支在印度根據其他教派教義創立了佛教,而中東本土創立了伊斯蘭教。
  • 美國的邊界在哪裡?
    從地圖上看,美國的邊界很簡單,東西兩邊臨海,北接加拿大,南邊是墨西哥。但是,作為世界唯一全球性大國,美國的邊界顯然不是在本土,而是在歐亞大陸,它由三點一線組成。三點是指歐洲,中東與亞太,一線是指由這三點連成的從西到東的分界線。
  • 大公報:臺軍戰略重心東移 金門馬祖降低敏感性
    中新網1月18日電 香港《大公報》18日刊文《臺軍戰略重心為何東移》說,臺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數月前「布置作業」,讓臺灣軍方研究防務與民生如何相結合。結果,臺軍戰略重心東移至花蓮和臺東,同時釋出臺灣西部營區土地的建議出爐。臺軍戰略重心東移也帶動外島金門、馬祖變革,降低軍事敏感性。
  • 同是中東宗教國家,為何沙特是美國盟友,伊朗卻是美國宿敵?
    ▲1962年,美國總統甘迺迪(中)在白宮會見伊朗國王巴列維(左)中東地區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也是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爭奪的重要戰略要地。為了防止蘇聯的勢力南下,美國必須在中東地區尋找代理人。伊朗和沙特都是中東地區的大國,雖然兩國都奉行的是集權的君主制,與美國宣揚的自由民主思想大相逕庭,但為了爭奪在中東地區的勢力範圍,美國也不管是不是和自己扛同樣旗幟的了,直接將兩國納為了自己的戰略盟友。▲七十年代的伊朗國王一家在這段「蜜月期」,沙特國王費薩爾與伊朗國王巴列維都是白宮的常客,美國也給予了兩國大量的支持。
  • 中東亂局:全球「戰疫」進行時,他為何發動「石油戰」?
    :1)OPEC會議減產談崩,為維護自己在原油市場的份額2)沙特上演「宮鬥大戲」:心機「八爺」乘亂奪權二、 中東為什麼總是戰亂頻繁?時間很湊巧,非常臨近沙特發動石油價格戰的時間,不經引發牽連美國和俄羅斯的種種猜測。而從眼下的形勢來看,歐洲、美國市場現在終歸是自顧不暇,都在忙著打「抗疫戰」,暫且沒有精力去插手沙特的「宮鬥大戲」了。
  • 美國版中東地圖:以色列大擴張 伊拉克被肢解
    近日,美國前助理國防部長道格拉斯·費思所著《戰爭與決定》一書中的一幅中東地圖,引起了廣泛爭議。在這張被稱為「美國版」的中東地圖上,以色列的國境內包括了約旦河西岸、加沙以及東耶路撒冷在內的部分阿拉伯國家領土。而伊拉克則被劃分為了3個「國家」,與美國國會參議院先前通過的將伊拉克根據庫德、什葉和遜尼三派勢力進行分割的非約束性決議十分吻合。
  • 土耳其為何對中東感興趣,其戰略定位在哪,到底有何意圖?
    與敘利亞爭奪伊德利卜,高調出兵利比亞,不懼俄羅斯,甚至不惜一戰,因此土耳其被起一個很好的外號:「中東一哥」,土耳其戰略定位在哪,未來有何突破?但令人詭異的是,在五次中東戰爭以及兩伊戰爭、巴以衝突,土耳其都未參與。土耳其屬於中東國家,但為什麼不參與到中東亂局中來呢?外界把土耳其叫作中東國家,其實土耳其自己從來不承認他們是中東國家,甚至都不願當亞洲國家,土耳其更願意被稱為「歐洲國家」。
  • 庫德獨立公投後中東再添亂局,土耳其跟美國又掐起來了
    所以土耳其是美國和北約打入中東的一個楔子,是連通歐亞大陸的一個橋梁,歐洲往亞洲方向前進的一個跳板,你想想它的地位有多重要。今年5月份,埃爾多安訪美的時候,還與美國總統川普重申建立友好關係,這剛過半年都不到,就出這麼大的外交衝突。那怎麼這兩兄弟就撕破臉了呢?
  • 牛新春:美國攪亂中東對誰都沒有好處
    美伊都不想陷入戰爭中東大亂把美國陷進去,是一廂情願的空想,並不符合當前美國與伊朗各自的戰略。1991年的第一次海灣戰爭,確實為當時中美關係轉圜提供了舞臺。2003年伊拉克戰爭,也的確緩解了當時中美關係面臨的壓力。然而,此一時,彼一時。
  • 俄羅斯出手了,中東局勢生變,利比亞能否成為第二個敘利亞?
    02 美國退縮? 外界不明白,為什麼俄羅斯能輕而易舉的進入利比亞,美國為什麼不阻止,也不提前介入利比亞呢? 美國這兩年打法與前幾年有所不同,除了老特瞎指揮以外,美國戰略總體上在中東是收縮的。用近期網絡的分析,就是把俄羅斯拖入中東亂局,以此消耗俄羅斯的實力。這或許也是美國的一招。
  • 中東局勢發生變化,以色列突然與阿拉伯國家建交,美國為何支持?
    其實並不是建交那麼簡單的事,實際上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也預示著中東新一輪變局來臨。建交是一種和平方式,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實現友好,這是好事。但中東新一輪變局,是向好的一面,還是差的一面? 美國戰略 在我們印象中,二戰後的中東亂局,既有以色列建國與阿拉國家之爭,也有美國在中東戰略實施。美國是一個能源豐富的國家並不缺油。
  • 中東亂局之際!沙特原油擅自對亞洲漲價,俄羅斯關鍵時刻橫插一腳
    據中東相關媒體消息,自今年以來,中東石油大國沙特就開始對出口原油價格進行大幅調整,尤其是出口到亞洲市場的原油,價格更是上調了1.7美元,這對亞洲國家來說無疑不是一個好消息。據了解,此次沙特阿美之所以會對亞洲市場的原油價格進行上漲,主要是因為中東亂局令 沙特經濟出現了一定的問題,如果短時間內沙特不能控制好局勢,那麼後續必將對沙特政府造成極大經濟衝擊。另外,由於伊朗核物理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被暗殺身亡後,伊朗直接將兇手定性在美國和以色列身上,並且瘋狂開始了原油漲價模式,所以現階段中東地區油價上漲至少超過了近20年來的總和。
  • 躲不過的中東亂局!2020第一天,美國在伊拉克很狼狽
    十幾年後,被稱有了民主和自由的民眾,是怎麼對待美國的恩賜呢?新年之際,美國人收到了一份大禮:2019年的最後一天,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遭遇了圍攻。當地時間12月31日,數百名示威者在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前集會,抗議美軍空襲伊拉克。
  • 中東大變局前夜:以色列VS伊朗,美國手握哪兩張王牌?
    來源:時代財經作者:時代財經 谷霓裳 編輯:周明中東,作為「世界地理十字路口」、大國博弈的中心舞臺,一舉一動都牽扯著世界的神經。美國的一邊倒的「中東和平新計劃」能否給巴以問題帶來新契機?拜登上臺後,美伊能否重回伊核協議?2020年的疫情,竟然是中東停火的最好良藥?宗教矛盾、民族衝突、地緣碰撞,中東已來到大變局前夜。
  • 土耳其為何在中東如此豪橫?
    ,中東的地區強國之一土耳其活躍異常,動作不斷,借用最近流行的一個詞「豪橫」。(土耳其閱兵)第二,戰略位置關鍵。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雖然是北約中的異類,與美國及北約齷齪不斷,但加入北約68年,「香火情」還在,北約也不好自己打自己。其他國家攻擊土耳其本土要考慮到北約的存在。第四,埃爾多安被西方媒體稱為「新時代的蘇丹」,在國內與國外都相當強勢,一直有復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