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東西日常,講述溫暖的絲路故事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收官

2020-12-12 千龍網·中國首都網

深入中意兩國日常生活,以「雙城記」的平行視角講述古今文明的碰撞與交融,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透過日常體驗場景聯結東西方文明,讓大主題輕落地,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奇妙的文化之旅。

兩千多年前東西方商人走出一條跨越千裡的絲綢之路,長安與羅馬在東西兩端遙遙相望,譜寫無數動人故事。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意兩國交流日益頻繁。一條新絲路,牽連起兩座古城的新交流和新故事。

微紀錄、輕表達,打開煙火氣中的文明對話

11月6日起,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原創策劃的《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播出,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在歷史頻道播出了義大利語改編版,《全景報》《真理報》等義大利主流媒體將聯動播出,19日在廈門衛視將播出第一季,該片同名圖書已於近日上市,音像製品、國際版圖書及衍生產品也將陸續推出。

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策劃,總臺所屬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社教節目中心與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等聯合出品。該系列片將絲路文明和絲路精神等宏大選題進行「碎片化」拆解,以專家實地探索、體驗式拍攝為主線,從不同視角和主題切入,借今日視角重讀歷史,挖掘立體而生動的絲路新故事。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的五個系列分別從品味東西、城市奇觀、時尚設計、美術雕塑、治國之道五個主題切入。在中意兩國專家的帶領下,觀眾可跟隨鏡頭,感受兩大文明代表的美食、建築、服飾美妝、經典品牌、汽車家居、藝術精品、制度文明等之間的差異和互通,在「體驗」與專家解讀中邂逅絲路上的日常新事。

地域、氣候和人文的差異構建起東西方不同的文明光輝歷史,而不同的文化底色更被蘊藏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之中。相比於今年年初在央視等播出的第一季節目,《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更側重於「輕表達」,這不止體現在體量上的「輕」,更在於話題和敘事的「輕」。在《從長安到羅馬》一以貫之的「雙城記」平行視角下,長安與羅馬兩個城市普通市民的生活透過飲食、穿著、建築等濃縮於鏡頭之中,得以生動而具象化呈現。

第二季開篇「品味東西」系列以美食為切入口,帶領觀眾走街串巷,尋訪那些散落在長安城與羅馬城之間的味覺記憶。其他系列諸如城市奇觀、時尚設計、美術雕塑隨從建築、設計、雕塑等藝術層面切入,卻未陷入形而上的表達,在發掘美學內涵的同時也不失煙火氣。如「美術雕塑」系列中不止有深邃的藝術文化思考,還蘊藏著不同時期生活的習俗與特點;「時尚設計」系列雖以「時尚」為題,但敘事主線依然在於探討潮流如何融於生活之中。在這些系列中,藝術源於生活,更服務於生活。不管是餐桌、椅子、汽車的時尚設計還是樓宇、園林甚至超級工程的建設和打造,背後都是為點綴生活,讓城市和社會更美好。

突出「微紀錄、新表達」,《從長安到羅馬》以微紀錄片的方式深入淺出敘事,讓觀眾跟隨專家的腳步「行走」在這兩座城市之間。無論是舌尖上的美食之旅還是穿梭在不同文明中的藝術觀光,在不同主題的文化「觀光」中,觀眾都可以感悟和享受「高濃度」的中西文明故事。

跨時空、融傳播,聯結中意友誼與互動

通過「雙城記」的平行視角,《從長安到羅馬》深入到中意兩國日常生活,透過日常體驗場景聯結東西方文明,讓大主題輕落地,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奇妙的文化之旅。

4K製作、微紀錄,《從長安到羅馬》系列在尋求內容新表達的同時,也在傳播上拓展新空間,突出融合傳播。《從長安到羅馬》播出期間在電視大屏和移動終端進行了良性互動和反哺導流。據收視調查統計,《從長安到羅馬》在科教頻道累計觀眾規模約3740萬人,對比播前一個月平均收視率上升3%,平均忠實度上升5%。對比前節目平均值,各項指標均有提升,收視率和市場份額均提升約45%,平均到達率提升30%,平均忠實度提升13%。第二季在愛奇藝上線一周,點擊數據也突破200萬,居平臺熱播榜第一名。

通過連接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從長安到羅馬》展現了東西方文明中這兩個最具象徵意義,古老都城的前世今生,並以絲綢之路上帶動的交流和融合為主線,用中國眼光、現代立場和國際表達,講述著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鑑的大故事。在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之際,該片在中意兩國主流媒體的熱播意義非凡。

義大利記者、漢學家阿德裡亞諾·馬達羅表示,如果說,700多年前的《馬可·波羅遊記》,激發了西方對於中國的神秘想像,那麼《從長安到羅馬》這部紀錄片,則讓這種歷史的想像變得真切、生動和饒有趣味。而兩千多年來,中國龍和羅馬鷹,也從未像此時一樣,如此親密地相遇、彼此欣賞、相互理解和尊重。

紀錄片是傳播文化、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載體。《從長安到羅馬》系列微紀錄片中既有對東西方文化大主題的解讀與闡釋,又有接地氣的細膩表達,還有對治國之道的思考,而在東西方不同文明的碰撞外,該片關注更多的是中意文化互鑑交流的和合之道,這種多元的互動與對話,也為中意兩國架起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的影視橋梁做出了貢獻。

深入中意兩國日常生活,以「雙城記」的平行視角講述古今文明的碰撞與交融,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透過日常體驗場景聯結東西方文明,讓大主題輕落地,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奇妙的文化之旅。

兩千多年前東西方商人走出一條跨越千裡的絲綢之路,長安與羅馬在東西兩端遙遙相望,譜寫無數動人故事。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意兩國交流日益頻繁。一條新絲路,牽連起兩座古城的新交流和新故事。

微紀錄、輕表達,打開煙火氣中的文明對話

11月6日起,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原創策劃的《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播出,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在歷史頻道播出了義大利語改編版,《全景報》《真理報》等義大利主流媒體將聯動播出,19日在廈門衛視將播出第一季,該片同名圖書已於近日上市,音像製品、國際版圖書及衍生產品也將陸續推出。

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策劃,總臺所屬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社教節目中心與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等聯合出品。該系列片將絲路文明和絲路精神等宏大選題進行「碎片化」拆解,以專家實地探索、體驗式拍攝為主線,從不同視角和主題切入,借今日視角重讀歷史,挖掘立體而生動的絲路新故事。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的五個系列分別從品味東西、城市奇觀、時尚設計、美術雕塑、治國之道五個主題切入。在中意兩國專家的帶領下,觀眾可跟隨鏡頭,感受兩大文明代表的美食、建築、服飾美妝、經典品牌、汽車家居、藝術精品、制度文明等之間的差異和互通,在「體驗」與專家解讀中邂逅絲路上的日常新事。

地域、氣候和人文的差異構建起東西方不同的文明光輝歷史,而不同的文化底色更被蘊藏在日常的衣食住行之中。相比於今年年初在央視等播出的第一季節目,《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更側重於「輕表達」,這不止體現在體量上的「輕」,更在於話題和敘事的「輕」。在《從長安到羅馬》一以貫之的「雙城記」平行視角下,長安與羅馬兩個城市普通市民的生活透過飲食、穿著、建築等濃縮於鏡頭之中,得以生動而具象化呈現。

第二季開篇「品味東西」系列以美食為切入口,帶領觀眾走街串巷,尋訪那些散落在長安城與羅馬城之間的味覺記憶。其他系列諸如城市奇觀、時尚設計、美術雕塑隨從建築、設計、雕塑等藝術層面切入,卻未陷入形而上的表達,在發掘美學內涵的同時也不失煙火氣。如「美術雕塑」系列中不止有深邃的藝術文化思考,還蘊藏著不同時期生活的習俗與特點;「時尚設計」系列雖以「時尚」為題,但敘事主線依然在於探討潮流如何融於生活之中。在這些系列中,藝術源於生活,更服務於生活。不管是餐桌、椅子、汽車的時尚設計還是樓宇、園林甚至超級工程的建設和打造,背後都是為點綴生活,讓城市和社會更美好。

突出「微紀錄、新表達」,《從長安到羅馬》以微紀錄片的方式深入淺出敘事,讓觀眾跟隨專家的腳步「行走」在這兩座城市之間。無論是舌尖上的美食之旅還是穿梭在不同文明中的藝術觀光,在不同主題的文化「觀光」中,觀眾都可以感悟和享受「高濃度」的中西文明故事。

跨時空、融傳播,聯結中意友誼與互動

通過「雙城記」的平行視角,《從長安到羅馬》深入到中意兩國日常生活,透過日常體驗場景聯結東西方文明,讓大主題輕落地,為觀眾帶來了一場奇妙的文化之旅。

4K製作、微紀錄,《從長安到羅馬》系列在尋求內容新表達的同時,也在傳播上拓展新空間,突出融合傳播。《從長安到羅馬》播出期間在電視大屏和移動終端進行了良性互動和反哺導流。據收視調查統計,《從長安到羅馬》在科教頻道累計觀眾規模約3740萬人,對比播前一個月平均收視率上升3%,平均忠實度上升5%。對比前節目平均值,各項指標均有提升,收視率和市場份額均提升約45%,平均到達率提升30%,平均忠實度提升13%。第二季在愛奇藝上線一周,點擊數據也突破200萬,居平臺熱播榜第一名。

通過連接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點,《從長安到羅馬》展現了東西方文明中這兩個最具象徵意義,古老都城的前世今生,並以絲綢之路上帶動的交流和融合為主線,用中國眼光、現代立場和國際表達,講述著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鑑的大故事。在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之際,該片在中意兩國主流媒體的熱播意義非凡。

義大利記者、漢學家阿德裡亞諾·馬達羅表示,如果說,700多年前的《馬可·波羅遊記》,激發了西方對於中國的神秘想像,那麼《從長安到羅馬》這部紀錄片,則讓這種歷史的想像變得真切、生動和饒有趣味。而兩千多年來,中國龍和羅馬鷹,也從未像此時一樣,如此親密地相遇、彼此欣賞、相互理解和尊重。

紀錄片是傳播文化、促進民心相通的重要載體。《從長安到羅馬》系列微紀錄片中既有對東西方文化大主題的解讀與闡釋,又有接地氣的細膩表達,還有對治國之道的思考,而在東西方不同文明的碰撞外,該片關注更多的是中意文化互鑑交流的和合之道,這種多元的互動與對話,也為中意兩國架起文化交流與民心相通的影視橋梁做出了貢獻。

相關焦點

  • 《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講述文明社會治國之道
    為紀念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中意雙方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的首個影視合作成果——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原創策劃的《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播出,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於14日在歷史頻道播出義大利語改編版,《全景報》《真理報》等義大利主流媒體將聯動播出
  • 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 11月6日在中意兩國開播
    西部網訊 為紀念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策劃,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聯合出品的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於11月6日中意建交紀念日開始在中意兩國媒體全面播出。
  • 從長安到羅馬 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央視首播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西安廣播電視臺及絲綢之路電視國際合作共同體成員合作的4k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12月15日登陸央視科教頻道首播。《穿越絲路雙城記》是一部大型歷史人文紀錄片,源於百集4k微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全片50分鐘,從藝術、生活、飲食、建築、法律、商貿等主題切入,講述了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意義,用平行視角的講述方式,描繪西安與羅馬兩座城市,乃至中意兩國之間的文化共鳴、文明互鑑。
  • 紀錄片《穿越絲路雙城記》:講述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的意義
    作為共同體廣闊合作平臺下,多國聯合製作項目的合作模式典範, 這部講述東西文明互鑑和美美與共的紀錄片,由中意兩國製作團隊聯手打造,拍攝歷時三年,展現了東西方璀璨的文明,用中國眼光、現代立場和國際表達講述了不同文明兼容並蓄、交流互鑑的傳奇故事, 生動鮮活詮釋了「絲路精神」的時代內涵,成為在「一帶一路」框架下取得的首個中意影視合作成果,有力促進了共同體成員間經濟文化交流。
  • 央視紀錄片同名圖書《從長安到羅馬》第一季|輕鬆有趣的青少年人文...
    為紀念中國和義大利建交50周年,央視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第二季將於11月6日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科教頻道晚間黃金時段播出,西安廣播電視臺、愛奇藝同步播出,同時義大利國家廣播電視公司也將在其歷史頻道Rai History同步播出該節目的義大利語改編版。紀錄片同名圖書《從長安到羅馬》的第一季也於近日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出版發行。
  • 《從長安到羅馬》今天在東南衛視黃金檔播出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從長安到羅馬   西安網訊 紀錄片《從長安到羅馬》今天(7月2日)起在福建東南衛視黃金檔播出,這是繼
  • 《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收官 38個家庭故事展家風傳承
    上周六,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推出的《謝謝了,我的家》第二季收官。 在最後一期節目中,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講述了「康家人」熱愛讀書、崇尚知識的理念,讓觀眾感受到了什麼叫「耕讀傳家」的力量。國歌詞作者田漢侄女田偉、著名書法教育家歐陽中石之女歐陽啟名等分別回憶了家庭往事,以「家和萬事興的慈訓,忠厚謙和的家風」,為第二季節目畫上句號。
  • 「長相思,在長安」系列活動完美收官 四大線路品味多元西安
    日前,「長相思,在長安」城市推介系列主題活動完美收官。該活動延續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的文化藝術氛圍,在電影節的基礎上擴大了西安城市形象宣傳,吸引了一大批潛在旅遊愛好者。「長相思,在長安」系列活動包括由著名作家高建群老師推薦的文化之旅、新銳歌手馬伯騫推薦的音樂之旅、旅行達人竇驍推薦的美食之旅以及古典美人白冰推薦的夢回長安之旅,四位家鄉代言人用聲音帶領大家丈量古城的角角落落
  • 西安瑰寶:千年大雁塔 講述絲路傳承故事
    違法不良信息舉報 029-63907150 029-85356217 西安瑰寶:千年大雁塔 講述絲路傳承故事歷經千年滄桑,依然保存完好,向世人講述絲路傳承故事。今天西安瑰寶講述大雁塔的故事。  最美四月天,春色滿長安。大雁塔下,徐徐微風輕拂起陣陣槐香,沁潤著四方遊客的心脾。大雁塔位於大慈恩寺內,又名「慈恩寺塔」。
  • 沿海上絲路,講中國故事 ——「盛世公主號」羅馬起航
    由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以下簡稱「全國友協」)和嘉年華集團共同舉辦的「沿海上絲路,講中國故事」活動21日在義大利羅馬正式拉開帷幕。
  • 品味洛城傳遞美好生活方式 《美食美酒帶你去旅行》洛杉磯站溫暖收官
    (原標題:品味洛城傳遞美好生活方式 《美食美酒帶你去旅行》洛杉磯站溫暖收官)
  • 《成語天下》第二季圓滿收官
    12月5日,河北衛視《成語天下》第二季完美落幕。單計環最終登上冠軍寶座,勇奪桂冠;馬思涵榮獲亞軍;魯韋彤成為本季季軍。經典環節「戲說成語」,更是讓人們在開懷一笑得同時了解成語背後的典故,學到更多成語知識。
  • 《忘不了餐廳》第二季溫暖開業 攜手見證暖心故事
    (明星界)7月7日晚,騰訊視頻全國首檔關注認知障礙公益節目《忘不了餐廳》第二季隨著先導片的播出宣告回歸。該節目由騰訊視頻、恆頓傳媒、瀚納影業聯合出品,企鵝影視、恆頓傳媒聯合製作。
  • 《風味人間》第二季收官
    新快報訊 記者梁燕芬報導 紀錄片《風味人間》第二季日前正式收官,節目記錄下五大洲、25個國家和地區,超過300種的各地風味美食,同時也記錄下了食物與人在地理、人文、生活方式不同的情況下所產生的奇妙聯繫。
  • 《上新了·故宮》第二季收官
    已連續9期登頂同時段同類別收視榜首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二季,今晚21:17將在北京衛視迎來收官。「紅牆白雪琉璃瓦」,節目收官錄製當天恰逢一場瑞雪,浪漫故宮雪景讓人格外期待。
  • 《絲路匯客廳》第三季乘風啟航!
    11月6日下午,廣東廣播電視臺廣東衛視頻道攜手全國頂級智庫專家、學者,齊聚改革開放前沿的著名創新型學府——南方科技大學,舉辦"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故事主題研討會暨廣東衛視《絲路匯客廳》第三季啟動儀式。
  • 《幸福三重奏》第二季溫暖收官,豆瓣評分7.8,情感慢綜藝標杆
    近日,《幸福三重奏》第二季溫暖收官。豆瓣網友不吝好評,一整季下來,給出了7.8的評分,比第一季的7.3分還高。這檔節目,記錄了處於不同婚姻階段的三對夫妻,在二人獨處的時光裡的日常相處和婚姻生活中的細節,給觀眾呈現出了幸福婚姻的樣子,也給處於婚姻或者即將步入婚姻的人們以思考。整檔節目,給人的感覺就是「溫暖」二字。不急不緩的節奏,帶著點生活中的小情趣。有老友拜訪,有二人出遊,也有一人外出工作,這些點滴的細節,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日常。
  • 高洪雷新作、山東省傳統文化項目《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
    它的封面上是一匹奔馬,馬身從藍色到黃色,馬韁處是一幅地圖。設計者的匠心完全呈現了書的名字《絲綢之路——從蓬萊到羅馬》,一部以結構新穎、立意高妙、切口小、歷史空間宏闊的書。全書以唐代快馬從東到西的旅程為脈絡,以幾個歷史人物的馬背觀察,寫沿途城市的歷史,從而書寫出涵蓋海上絲路和陸上絲路的歷史。
  • 回望絲路歲月,講述大時代下的小故事
    絲路地圖在「絲綢之路:(起始段)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申遺成功5周年紀念日之際,為踐行「一帶一路」文化先行理念,弘揚絲路文化,傳承絲路精神,「絲路歲月:大時代下的小故事」 特展於6月21日在中國絲綢博物館(以下簡稱國絲館)正式開幕。
  • 奇葩大會第二季暖心收官!導師選手互換身份竟換來世紀大告白?
    《奇葩大會》第二季今天就要收官啦!這一季的哪個點戳中了你內心最柔軟的深處呢?《奇葩大會》第二季的內容是比一比誰更「特殊」,傾聽那些特別人類講述他們獨一無二的故事。心理學者李松蔚讓我們見識到區別於動物園動物的野生動物的攝影師非洲的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