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九日山 · 五一期間開啟預約遊覽
唐山晉水,宋舶元舟。胡家其說山腳下的對聯,是對九日山最好的註解。
四月我們多次往返於此,爬了好幾趟山。走那條最經典的路線,從祈風石刻群到秦君亭,在這裡的石凳坐下,視野最佳。
一級一級往上,整座山被包圍在成片綠意裡,草木瘋長。
胡家其是九日山文管所的原所長,在親朋口中是上過《人民日報》頭版的人。他獨自掃山12年,孤獨守山30年。而這座山,不僅對於泉州,乃至對於中國的整段宋元海絲文明,都有著重要的「物證」意義。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到九日山考察,留下一方英文石碑;2016年,央視春晚泉州分會場導演孫濱把第一個鏡頭給到九日山,大量遊客在那一年紛至沓來。然而,高光時刻之後,並非迎來童話裡的happy ending。因為這是一座沒有解說便難以看懂的山。它習慣一次又一次落進沉寂的歷史中,在地底下埋藏1700多年前閩南發源的秘密,在山中78方碑刻裡守著世界東端海洋商貿的舊繁華。這也是1989年,胡家其捨棄「下海撈金」的好工作,一頭扎進這座小山頭的真正原因。若有幸,請他當一次導遊,聽一段九日山的傳奇。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考察隊來到泉州。此行,他們的目的是對「海上絲綢之路東端起點」泉州——九日山現存的祈風石刻進行考證。
胡家其回憶,考察隊對九日山與晉江草庵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文物保護得如此完好令他們驚喜。」遠道而來的他們留下了兩個極其簡單,卻令人異常興奮的評價:「very good!」
今年72歲的胡家其笑著豎起大拇指,重複了好幾遍「very good」。他非常開心,從手機裡翻出一組九日山的老照片。那時候哪裡是現在的濃蔭綠意,小徑幽幽,卻是「遍地墳墓,一片荒蕪」,他說。照片具體拍攝於何時,胡家其不太記得
但這光禿禿的山頭,黑黝黝的石壁,和他來九日山時很像
亭子的位置正是如今的「無等洞」
彼時周邊一片荒蕪,雜草叢生
當時的南安文化局找到胡家其,希望他扛起九日山首任管理員之職。應允之前,胡家其親自到山裡走了兩遍,仔仔細細的。他看到的就是照片裡的滿目瘡痍,但同時他也種下深深的疑惑:這座滿目瘡痍的小山,為何能引起聯合國的關注?事實上,這個問題,胡家其是在後來幾十年中,才慢慢自己解開的。而彼時,多少是出於一份模糊的榮耀感,他說服了自己,也努力地說服了家人,放棄在廈門一家港企總經理的職位,回來一方方地清洗石刻,讓碑文重見天日。如今,我們自然知道,九日山山上的78方石刻記錄著重要歷史信息。碑石上清晰地記錄著,宋時官員們就在這裡為即將啟航海外貿易的商舶舉行祈風儀式。當時的官員們,儀式完畢後,還會題字刻碑,泛舟遊玩,這些也清晰地記錄在石碑上。在最新的泉州申遺新文本中,九日山排在22個申遺點第一位,定位它為:「不僅是孤例,也是最有力的實證。」胡家其用30年踏遍小山,把自己埋進一段激動人心的蓬勃的歷史中,並因此深深地愛上它。他滿腹的故事,析出九日山的22個「之最」——位於山頂的九日山石佛,成於北宋初(965年),甚至早於清源山下的老君巖;閩南有記載最長壽者,乃民間藝人孔希島,活到139歲,後長眠於九日山西峰無等巖下;撰文:高興
編輯:不愁
圖片:L、部分由胡家其提供
優玖絲路 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