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河南新增43位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巖5月16日,文化和旅遊部官方網站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河南有43位傳承人入選。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名單公布 濟寧5人上榜
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日前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濟寧有5名傳承人入選。此次濟寧入選的非遺傳承人分別是鄒城平派鼓吹樂傳承人丁慶華、嘉祥縣的山東梆子傳承人杜玉珍、金鄉縣的山東落子傳承人張青敏、微山縣端鼓腔傳承人楊成興以及曲阜市孔府菜烹飪技藝傳承人彭文瑜。
-
我市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擴軍」
日前,在由省文化和旅遊廳對外公布的第五批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市共有16人光榮上榜,涵蓋了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曲藝、傳統醫藥、民俗六大類別。此次評選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有關規定,經逐級推薦申報、專家評審、社會公示、覆核審定等程序,由省文化和旅遊廳最終研究確定的,共分為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等十個類別,全省共有288位代表性傳承人入圍。其中,我市有董志廣、許晴、馬同祥、韓立祥等16人入選。
-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 記者昨從省文化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獲悉,在文化部剛剛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我省有18人成功入選。
-
「非遺」為何對相聲如此嚴苛?三千非遺傳承人相聲演員僅有三位
但現實卻是令人遺憾的,甚至讓熱愛相聲的觀眾感到唏噓……2007年,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對外公布,名單中共有226人,曲藝類無人入選;2008年,第二批非遺傳承人共551人,曲藝類66人入選,而相聲依舊榜上無名;2009年,第三批非遺傳承人共711人,相聲界終於誕生了值得驕傲的首位非遺傳承人,他就是「三蘑菇」常寶霆先生!
-
濟寧首次表彰10位「模範非遺項目傳承人」
原標題:濟寧首次表彰10位「模範非遺項目傳承人」 14日,濟寧市群眾文化藝術館,40多位非遺傳承人向市民們展示傳統手工技藝。當日,濟寧市文廣新局還表彰多年來致力於非遺項目傳承的傳承人,授予他們為「模範傳承人」稱號。 當日上午9點,2014年「文化遺產日」頒獎授牌活動正式開始。
-
白眉拳、廣式燒臘,白雲區新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廣州市白雲區再增2名市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廣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近日公布了第七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由白雲區推薦申報的劉智強(白眉拳技藝)、朱嶽爭(廣式燒味製作技藝)2名代表性傳承人榜上有名。
-
三水非遺項目增至32個 非遺傳承人VR帶貨
日前,三水新增3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6位市級非遺傳承人。截至目前,三水共有非遺項目32個,非遺傳承人22人,非遺項目傳承基地6個,非遺項目傳習所1個。非遺是一冊活態的民間歷史書,不僅記錄著城市千百年來的文化發展,還凝聚了群眾在生產生活中形成的精神瑰寶。
-
非遺走進校園,培養小小傳承人 弘揚傳統文化從娃娃抓起
11月5日,啟明小學攜手市粵劇傳習所開展「紅豆飄香進校園」活動,讓同學們零距離感受和體驗粵劇的魅力;11月19日,來自廣東粵劇院的多位表演藝術家來到江門一中,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為學子們帶來了一場粵劇的視聽盛宴……作為「非遺進校園」的項目之一,戲曲是最受學生喜愛的活動。
-
公布了!黃鴻傑、 紀力欽、 林木隆入選省級非遺傳承人
作為「楹聯習俗」非遺項目保護單位的濠江區文化館於2014年11月被評為汕頭市第二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2018年5月,濠江區的「楹聯習俗」被公布為廣東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如今,濠江區被省文化廳評為「2018-2020年度廣東省民間文化藝術(楹聯)之鄉」,楹聯習俗活動仍保留著蓬勃發展的態勢。
-
第五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正式公布,彝族15人入選,阿細人是···
2018年5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總共1082人,其中包括15位彝族非遺項目傳承人,他們是目前彝族在相關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上知識最豐富、技藝最精湛的優秀代表。
-
港澳又添「非遺」傳承人
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1082人上榜,其中香港和澳門地區各有1人和4人。香港特區此次入選的傳承人是古琴藝術的劉昌壽。澳門特區入選的4名傳承人,分別是南音說唱項目的區均祥,澳門媽祖信俗項目的陳鍵銓,澳門哪吒信俗項目的鄭權光和葉達。
-
多位古琴流派非遺傳承人福建永春以琴會友話傳承
多位古琴流派非遺傳承人福建永春以琴會友話傳承
-
文化部: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補助上升至每人每年2萬元
據了解,從2016年開始,中央財政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開展傳習活動的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1萬元提高到2萬元。為了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傳承後繼有人,從2015年開始,文化部啟動了「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以傳統工藝類項目作為切入點,委託高校等單位組織研修培訓,今年內將舉辦200期普及班,培訓學員約1萬人次。
-
14位「大師」被評為省級非遺傳承人
當令人嚮往的小城,遇上讓人稱奇的非遺 那真是可遇不可求又兩全其美的大好事~ 10月14日省文旅廳正式公布 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代表性傳承人296人 晉城14名傳承人 榜上有名
-
廣東公布第六批省級非遺傳承人,羅定1人成功入選!
喜報 4月10日,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公布廣東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全省共108名非遺傳承人入選。其中,傳統技藝項目羅定皺紗魚腐製作技藝傳承人盧成強成功入選!
-
數位非遺傳承人現身2020年沙縣「八閩非遺美食展」
本次展會上特別邀請了幾十位八閩非遺美食傳承人親臨現場。第二代傳承人林桂芳先生生於1908年,綽號耳聾伯,15歲起就自立門戶創立耳聾伯品牌。改革開放後,林桂芳先生向工商局部門申請開辦耳聾伯元宵丸小吃店。1980年,25歲的林英德以耳聾伯技藝傳承人身份接手耳聾伯元宵店日常管理工作。2011年,第四代傳承人林威作為耳聾伯元宵丸創始人林桂芳的孫子,正式全面接管耳聾伯元宵店。
-
港澳國家級「非遺」又添5位傳承人 古琴藝術南音說唱等項目在列
2018年5月26日訊,文化和旅遊部近日公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共計1082人上榜,其中香港和澳門地區各有1人和4人。香港特區此次入選的傳承人是古琴藝術的劉昌壽。澳門特區入選的4名傳承人,分別是南音說唱項目的區均祥,澳門媽祖信俗項目的陳鍵銓,澳門哪吒信俗項目的鄭權光和葉達。
-
非遺傳承人短視頻平臺挖掘商業價值
信息時報訊(記者 盧雲龍)6月12日,在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夕,抖音發布數據報告稱:一年來,平臺已有5位傳承人年收入超百萬元,40多位非遺創作者贏得百萬粉絲。上述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抖音相關視頻涵蓋了96%的國家級非遺項目,共涉及1318項。共計超過4800萬個非遺視頻被播放了2000億次,獲得點讚數近65億。
-
李滄區又添一名市級非遺傳承人
4月21日,青島市第四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公布,李滄區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古彩戲法——二十四孝的第五代傳人牟衍銘成功入選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近些年,牟衍銘奔走各地傳承古彩戲法,收徒二十餘人,積極參加「非遺進校園」活動,並多次參加省市及國家級非遺展示展演活動。2017年1月曾參加CCTV4《非常傳奇》欄目,與徒弟田學明一起教授著名歌手付笛生、任靜一家演繹古彩戲法。2018年曾參加CCTV4《中華情》欄目,曾接受《華人頻道》專訪,從藝66年,德藝雙馨,年過古稀,仍為傳承古彩戲法默默的貢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