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哈爾濱7月23日電 題:海外華裔青少年「業餘時間」探尋中國印跡
中新網記者 王琳
小眼睛的他今年17歲,出生於義大利,故得名「意生」。意生右手食指帶著藏銀戒指,圖案是他姓氏「左」的首字母「Z」,右手戒指圖案是他的「生肖虎」。細小符號加之流利的中文,標誌了左意生是義大利華裔。
「2015年海外華裔青少年中國尋根之旅」於23日晚在哈爾濱開啟黑龍江營。開營式一結束,左意生就被其他國家營員圍攏。每年回一次家鄉哈爾濱的他,忙著為營員們解散後的自由時間安排出主意、做嚮導。
海外華裔青少年們每年都來中國尋根,2015年的「營隊行程」與往年區別不大,學習中華文化藝術、參觀當地風景名勝……此外在營隊解散後的「業餘時間」,海外華裔青少年們還會以更自由的方式「遇見中國」,以更新奇的觸角探尋中國。
「中國式團圓」,對於義大利華裔左意生來說很溫暖。開營前,左意生搶時間回到哈爾濱的家,與一家人吃了頓團圓飯。「中國俗語說『上車餃子下車面』,我參加夏令營一會上車一會下車,奶奶親手把麵條和餃子都做了。」他笑著說。
在此行得以團圓的不止是家人,還有左意生在2014年尋根之旅結識的兩個烏克蘭華裔。烏克蘭華裔許逸飛說:「今晚我們仨要去看《煎餅俠》,在國外很少有機會看華語電影,回國來『拯救不開心』。」
「中國式街景」,對於比利時華裔王堓妮來說很熱鬧。23日下午營隊自由活動,她漫步至街口,馬路對面北京的慶豐包子、美國的星巴克與哈爾濱百年歷史的亞細亞電影院「和諧共處」,「感覺這就是『土洋結合』的中國』。」
過馬路時王堓妮有些驚慌:「中國的車流人潮簡直壯觀,而且行走得『隨意』。街邊有許多賣小吃和小玩意兒的,還有猴子表演,特別熱鬧有趣。」
逛著中國大街,海外華裔們熱衷購買「中國製造」。路邊攤上一個青花瓷的水杯讓王堓妮眼前一亮,「我媽媽最喜歡的歌曲是《青花瓷》,所以買了青花瓷杯送給她,才19元錢,物美價廉。」
同樣是利用下午「業餘時間」的法國華裔青少年們,一行湧入當地購物中心。印著中國字和傳統裝飾的商品琳琅滿目,讓他們興奮不已,「在法國也能買到,但當眼前全是中國製造的時候,感覺又震撼又親切。」
中國式團圓、中國式街景和中國製造,都被營員們以「中國式通訊」分享了。他們的手機不時發出微信提示音,一個名為「北疆夏令營2015」的微信群不停彈出照片和熱烈討論。一個營員剛發送了開營首站在黑龍江省科技館的合影,立刻有鼓掌、笑臉等表情傳來。
法國營隊帶隊教師劉聰說:「孩子們在國外都用Facebook和Twitter,微信是他們參加夏令營的專用軟體。到中國第一件事就是建微信群,方便集合、通知,交流參營感受。伴隨中國發展,尋根之旅的通訊方式不斷更新,與時俱進地記錄著中華文化的傳承,中國與世界各領域的交流,也拉近了海外華裔青少年們與祖籍國的情感。」
劉聰說:「尋根之旅的行程豐富,但孩子們還是會充分利用空閒時間,在接下來黑河、五大連池的行程,計劃去俄貨一條街轉轉。他們行走在祖國的大街小巷,與城市的人和事隨機邂逅,反倒能探尋到更加鮮活、親切的中國。」
夏夜中的哈爾濱百年中央大街格外迷人,一群來自世界各國的華裔青少年徜徉其中。他們帶著自拍杆,準備記錄下「業餘時間」探尋到的中國印跡,然後分享到朋友圈,迎接其他國家華裔青少年的評論和點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