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lacquer)的歷史非常悠久,考古學家在河姆渡遺址發現的一隻髹(音xiu,指為器物塗漆)漆木碗,距今已有7000多年。
漆字的篆書寫法
根據史料推測,在新石器時期,古人就已經認識到漆的性能並用以制器。
「漆」字的構成也可佐證:漆來源於漆樹(sumach,lacque tree),所有樹木名稱的漢字都從木旁,例如:松、柏、櫸、楊等等,唯獨「漆」字從水。
因為這種樹的樹幹處會流出汁液,稱之為「桼」:上部從木,中間從人,下部從水,形象地表明漆樹、人、漆液的關聯。《莊子•人世間》中有語:「漆可用,故割之」,是中國最早關於採割生漆的記載。大漆(Chinese lacquer,japan,Japanlac),又名天然漆、生漆、土漆、國漆。
漆樹的特徵
漆樹是落葉喬木,樹高可達20米,樹葉呈橢圓形,初夏開黃綠色的花朵,秋季結果成扁球形。漆樹在中國分布很廣,環繞四川盆地的幾個省份是其分布中心,因為這些地區氣候溫潤,非常適於漆樹的生長。八年以上的漆樹可以產漆,漆農用蚌殼割開樹皮,將蚌殼或竹片插在刀口下方,採集的漆液匯入木桶後,用油紙密封保存。從漆樹上割取的天然漆液,叫生漆,而熟漆是指經過日照、攪拌,摻入桐油氧化後的生漆。流了大概兩個小時的漆液,
已經從乳白變成慄殼色
漆液的主要成份是漆酚,其他還有樹膠質、氮、水分及微量的揮發酸等,剛割取的漆液呈乳白色粘稠狀,接觸空氣後氧化顏色慢慢變深,最後成為慄殼色。生漆很難調成鮮豔的色漆,因為生漆本身色澤深沉,顏料加入其中,很容易被生漆原色徵服,所以古代漆器大多是黑、朱二色。「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詩中的朱漆大門在封建時期是官府專用,普通百姓為了避嫌大多選擇黑漆。俗語說「凡漆不言色者皆黑」,現在人們還用「漆黑一片」來形容夜色的黑。至於讓生漆變黑,可以將鐵鏽水調入漆中,氧化鐵和漆酚發生呈色反應,攪拌均勻後,刷在物件上,黝黑如墨,這種黑漆也叫烏漆、玄漆。雖然大漆屬於天然植物漆,但是有些人接觸未乾的大漆會皮膚過敏,甚至聞到大漆的味道也能起疹子。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傅們會說是被大漆「咬了」,其實,這是大漆過敏症。精美的日本漆器 大漆塗裝應用源源流長,古今中外聞名,其對環境影響小,具有防水、防蟲、殺菌、防腐的功效外,漆料對酸性、鹽分、潮溼的耐力強。其功能不僅能美化,更能保護器物,一直被視為理想塗料的首選,漆業因此非常昌盛,經久不衰。漆器和瓷器被視為東方文明的象徵,後傳至日本,因為日本人在生活中仰賴漆器的程度遠遠超越其他民族,西方人因此把漆器稱為「Japan」,而把瓷器稱為「China」。大漆在20世紀遭遇了的真正挑戰,由於大漆本身存在品種單一、勞動生產率低、批量化程度低、成本高等局限,隨著現代化學塗料的出現,大漆的應用範圍越來越窄。
由於化學塗料原料廉價、批量生產容易、成本低、功能多、應用廣泛,幾乎全面取代了這種應用千年的傳統塗料。
桐樹和油桐花因為大漆的產量有限,古人又找到了桐油(tung oil),桐油比大漆更容易獲得,成本更低,因此古人常常在漆中摻入桐油,油和漆混合,取長補短,物盡其用,可謂創舉,油漆(paint)一詞就是這麼產生的。用來榨油的桐樹種子
桐油是將採摘的桐樹種子經機械壓榨,加工提煉製成的工業用植物油,油桐種子含油率一般在35%以上,其中種仁含油率60%左右。生桐油也叫胚油,外觀淡黃,乾燥速度較慢,而且漆膜的透明性和粘性較差,不能直接用作塗裝。生桐油經過高溫熬製,並添加松香(rosin)作為乾燥劑,經精密過濾後成為熟桐油,穩定性和塗裝效果大為改進,油膜質感明顯,既具有一定的硬度,又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彈性,但抗老化性能不及大漆。熟桐油和生桐油的顏色區別明顯
熟桐油熬製工藝比較複雜,對油溫敏感度高,市面上的桐油產品沒有統一的質量標準,可以用於塗裝,但無法保證可預期的效果。一些質量不佳的熟桐油的油膜會出現霜花、網紋、絲紋等現象。桐油用途極為廣泛,它是製造油漆、油墨的主要原料,並可製作油布、油紙、肥皂、農藥和醫藥用嘔吐劑、殺蟲劑等。歷史上,桐油最常見的用處是古代木建築的防腐,不僅成本低廉,而且效果頗佳。使用桐油防腐的中國古代木建築
桐油內含的桐酸對黏膜有刺激性,吸收後會損害肝和腎,生桐油揮發的桐酸氣味比熟桐油大很多。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桐油的外觀與食用油類似,但不能吃,如果誤食會導致劇烈嘔吐。如果食用油中混入少量桐油,則更危險,長期食用可能引發亞急性中毒。傳統的油紙傘表面塗的就是桐油
我國傳統家具塗裝有「南漆北蠟」的說法,即南方流行用大漆進行塗裝,而北方家具多用蜂蠟(beeswax)處理。
但是「南漆北蠟」並不絕對,上漆和塗蠟的做法南北方都可以見到,目的都是為了防止大氣中的溼度溫度變化對木材產生影響。蜂蠟的來源是蜂巢蜂蠟又名黃蠟,古稱「黃佔」、「蜜蠟」,由負責哺育幼蜂的工蜂分泌,是建造蜂巢的原料。蜂蠟的主要成分是酯,剛分泌出來的蜂蠟是白色透明的,即wax scale,經工蜂咀嚼後,變成不透明狀,被建成蜂巢後,長期受蜂膠和花粉油的混合,才變為大家熟悉的黃色。工蜂需要攝入8份蜂蜜,才能夠從腹部的蠟腺中,分泌出1份蜂蠟,統計下來,為生產1kg蜂蠟,一隻蜜蜂需要飛行530000公裡,全球每年僅生產10000噸蜂蠟。不同形態的蜂蠟產品
純蜂蠟的價格相對較高(大約相當於4倍蜂蜜的價格),所以用於家具塗裝的大多是混合蠟,在蜂蠟中添加了石蠟(paraffin wax)、松香等物質。石油提取物之石蠟產品
石蠟也是蠟燭的主要原料
石蠟是一種用途廣泛(如蠟紙、蠟筆、蠟燭、複寫紙)又極具爭議的物質,石蠟一般從石油中直接提取,通常情況下,純石蠟被認為是無毒的,但在工業提取過程往往會摻雜一些殘留物。由於蜂蠟是一種惰性物質,與木材本身的樹脂和水分是不相溶的,可在木頭表面形成保護層,隔絕水份並增進表面的光澤質感,延長使用年限。同時蠟不會完全密封木頭原有氣孔,不會影響天然香味的散發和熱漲冷縮的呼吸作用。上蠟一般使用燙蠟的工藝,這樣可以使液體狀的蠟浸入木材纖維。燙蠟後的家具經過一段時間使用,表面會產生「包漿」,能夠更好地保護和滋潤木材。雖然蜂蠟無法掩飾木材本身的色差,保護效力也不如漆的完全隔離,卻是更能維持木頭本身美感的方式。蜂蠟的兩個限制因素是:一,價格昂貴。二,傳統燙蠟工藝不適合現代批量化生產操作。核桃油(walnut oil)擦拭過的家具非常光亮,這種用法在民間也很流行,但它從根本上並不適合作為木材的塗裝材料。
核桃,營養豐富
核桃油和桐油雖然都是植物油,但區別在於核桃油是一種活性油,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80%,滲入木材後會分解木質纖維,降低木材的強度,從而影響家具的使用壽命。
核桃油用作食用油才是正道,因為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它對軟化血管、降低人體膽固醇含量、防止動脈硬化和血栓形成有積極作用。
另外和蜂蠟相比,核桃油擦拭過的家具更容易吸灰,由於富含營養,還容易成為蟎蟲和細菌的滋生地。
「油漆」一詞來源於桐油+大漆這對黃金組合,不過現在 「塗料(coatings)」一詞的用處更為廣泛,它是20世紀高分子理論科學的成果之一。
上世紀30年代,化學工業界發明了醇酸,它雖是合成樹脂,但總算還沒有離開植物油原料,稱之為合成樹脂漆還能心安理得,再後來,又出現了環氧樹脂等一大堆純合成的東西,再稱之為油漆,總覺得不太對勁。現代化學塗料產品用途非常廣泛
現代塗料業發展過於迅猛,直接導致塗料和油漆這兩個名稱的用法混亂。按照現在的標準定義,塗料是指塗於物體表面形成具有保護、裝飾或特殊性能(如絕緣、防腐等)的固態塗膜的一類液體或固體材料的總稱。典型的化工廠,塗料產品的原料來源
油漆這個名稱顯然已經無法涵蓋行業現有的各類產品,比如粉末塗料。即使在液體塗料的範疇內,水性漆和油性漆也應該單獨分類,因為兩者的化學特性有著很大差異。標準意義上的塗料需要形成塗膜起到保護的作用,而木蠟油是沒有漆膜的全開放塗裝,它的作用原理與其他產品有著本質不同,如果將木蠟油歸入塗料中的一類,似乎有必要修改塗料的定義。詳細介紹現代化學塗料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為涉及的化學知識會讓文章變得很枯燥。
不過,為了環保和健康,耗費點精力了解水性漆(water-based paint)和油性漆(Oil-based paint)的區別仍然是必要的。乳膠漆是最常用的水性漆品種之一
水性漆和油性漆比較科學的稱謂應該是水性塗料和溶劑型塗料。塗料一般由四部分組成:成膜物質、顏料、分散介質(solvent)和助劑。分散介質也叫溶劑,作用是將塗料中的成膜物質溶解或分散成均勻的液態,以便於施工成膜,分散介質在施工後會揮發到空氣中。位於挪威西福爾郡的佐敦塗料工廠
水性塗料和溶劑型塗料的區別就在於分散介質不同,以水作為分散介質的塗料稱為水性塗料。水性塗料是以可溶於水的樹脂作為成膜物,以聚乙烯醇及其各種改性物為代表,除此之外還有水溶醇酸樹脂、水溶環氧樹脂及無機高分子水性樹脂等。以有機溶劑為分散介質的塗料稱為溶劑型塗料(油性漆/油漆)。有機溶劑主是烴類,其餘是酮、醇、乙二醇、醚、酯、硝基支鏈烷烴等等,這類極易揮發的有機化合物是油漆危害環境和健康的主要原因。我們常用的VOC數據全稱是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就是指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含量。VOC對人體的危害程度不一,輕微的症狀可能包括:呼吸道刺激、眼睛刺激、頭疼、頭昏、皮膚過敏、疲倦等等,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肝腎損傷或者致癌。油性漆對環境和健康的危害很大
願望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要實現規劃的目標並不容易。水性塗料以水作分散介質,和溶劑型塗料相比能夠節省大量資源,消除了施工時火災危險性,大大降低了汙染程度。同時,水性塗料僅含少量低毒性醇醚類有機溶劑,改善了施工人員的作業環境,利於健康。水性塗料好處很多,但溶劑型塗料在某些方面仍佔優勢。從漆膜的性能上看,水性塗料的耐腐蝕性、耐候性和豐滿度比不上溶劑型塗料,水性塗料對施工環境的溫度、溼度要求更為苛刻,應用場合因此受限。中國的環保標誌其他國家的環保標誌
我國的塗料市場非常不規範,消費者如果要選擇塗料產品,不能迷信環保標誌,因為調查顯示大部分環保標誌都是仿製或者自製的。在這種情況下,最簡單的辦法是選用優質品牌的水性塗料產品,這是相對來說更穩妥的選擇。日本朝日公司推出的世界第一款雙組份水性漆
水性塗料的技術比較新,直到2008年,日本朝日塗料公司才推出了世界首款真正的雙組分水性漆,其漆膜性能不論在硬度上還是耐候性上都可以追上油性漆的水準。這個產品的推出意義重大,改變了通常對水性漆性能不足的印象。但到目前為止,雙組分水性漆技術也只有極少數塗料廠家掌握,並且因為價格昂貴,制約了它的普及。石油樹脂產品是現代塗料產品的基礎原料
成膜物質是塗料的基礎,它具有粘結塗料中其它組分形成塗膜的功能。成膜物質主要是各類樹脂,過去,塗料使用天然樹脂作為成膜物質,比如大漆中的漆酚,桐油等等,現在則廣泛應用合成樹脂,例如:醇酸樹脂、丙烯酸樹脂、氯化橡膠樹脂、環氧樹脂等。按照國家標準,塗料應該按成膜物質來分類和命名,因此我們經常聽到硝基漆、聚酯漆、丙烯漆等名稱,這對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消費者來說顯然過於抽象了。木器漆是指所有用在木製品上的塗料,我們建議分為水性漆、油性漆和木蠟油三大類。
木蠟油的作用原理與前兩類有很大不同,因此會在後面單獨介紹。用水性漆塗裝的S03置物架局部
A,水性木器漆的初級產品以丙烯酸為成膜物質,耐磨性和抗化學性能較差,光澤度一般,但成本較低且技術含量不高。B,中級產品是以丙烯酸與聚氨酯的合成物為主要成分,加強了耐磨性和抗化學性能,成本適中,接受度比較高。 C,聚氨酯水性木器漆,耐磨性能可能超過普通油性漆,但價格較貴,是高端產品。水性木器漆比油性漆的VOC含量要低很多,不僅對環境影響小,對施工人員和使用者的健康都有好處。有分析認為三個因素制約了水性漆的發展:一是性能,二是施工條件,三是價格。當代塗料工業發展都遵循「4E」原則,即經濟(Economy)、生態(Ecology)、高效(Eenergy)、性能卓越(Efficiency),但在木器塗料領域,水性漆所佔份額仍然非常有限。玩具是直接與人體特別是兒童密切接觸的產品,因此玩具塗料的質量標準應當是最高的。但是我國首部《玩具用塗料中有害物質限量》直到2010年10份才正式實行,規定了玩具用塗料中鉛含量≤600mg/kg(美國的標準是90mg/kg)、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720g/L,苯含量≤0.3%,甲苯、乙苯、二甲苯≤0.3%,以及8項可溶性元素、六類鄰苯二甲酸酯的限量要求,這才使玩具產品中水性漆的比例有所提高。B,清漆(varnish),又名凡立水,清漆曾是家庭裝修中最常見的漆種,原因在於它對施工的要求不高,無需專業人員就可以操作。清漆的流平性很好,出現了漆淚也不要緊,再刷一遍,漆淚就可以重新溶解了。清漆具有透明、成膜快、耐水性等特點,缺點是塗膜硬度不高,耐熱性差等。用硝基漆塗裝的板式家具
C,硝基漆(NC漆)是比較常見的木器及裝修用塗料。硝基漆的主要成膜物是以硝化棉為主,配合醇酸樹酯、改性松香樹酯、丙烯酸樹酯、氨基樹酯等軟硬樹酯共同組成。一般還需要添加鄰苯二甲酸二丁酯、二辛酯、氧化蓖麻油等增塑劑。溶劑主要有酯類、酮類、醇醚類等真溶劑,醇類等助溶劑、以及苯類等稀釋劑。硝基漆的特點是乾燥速度快,塗膜光亮滑爽,具有良好的施工性和可修補性。但硝基漆漆膜的耐熱性和耐化學腐蝕性不如聚氨酯漆(PU漆),遇到高溼天氣施工時還容易泛白。PU漆是使用最廣泛的漆種,漆膜性能好,但不環保
D,聚氨酯漆(PU漆)即聚氨基甲酸酯漆,是我國家具業中使用最廣泛的漆種,綜合性能比較優異,但因為不太環保,在歐洲基本已經淘汰。它漆膜強韌,光澤豐滿,附著力強,耐水耐磨、耐腐蝕性。其缺點主要有遇潮起泡,漆膜粉化等問題,與聚脂漆一樣,它同樣存在著變黃的問題。E,聚酯漆(PE漆)是用聚酯樹酯為主要成膜物製成的一種厚質漆,聚酯漆的漆膜豐滿,層厚面硬。聚酯漆施工過程中需要進行固化,這些固化劑的份量佔了油漆總份量三分之一。這些固化劑也稱為硬化劑,其主要成分是TDI(甲苯二異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這些處於游離狀態的TDI會變黃,不但使家具漆面變黃,同樣也會使鄰近的牆面變黃,這是聚酯漆的一大缺點。 F,紫外光固化木器漆(UV,Ultraviolet Curing Paint),UV漆是以油漆的固化方式命名的,它是通過機器設備自動輥塗、淋塗到家具板面上,在紫外光(波長為320-390nm)的照射下促使引發劑分解,產生自由基,引發樹酯反應,瞬間固化成膜。UV漆是油性漆中最環保的品種之一,在國外,特別是歐洲,幾乎每一家上規模的家具生產企業都擁有至少一條以上完整的家具UV漆塗裝生產線,這時,產品從砂光、填充、封閉、著色到底面漆的塗裝乾燥,均一次性不間斷地塗裝完成。在裝修中,只要是涉及到牆面的問題,大多離不開乳膠漆。
乳膠漆(Emulsion Paint)是水性塗料的一種,它主要由五種成分構成:二是乳液,這是一種類似白膠的東西,起附著的作用,為乳膠漆的核心成分。農村使用的牆面塗料大多是初級產品,耐候性能一般
乳膠漆產生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在此之前,人們普遍使用石灰水和一種叫做「大白」的刷牆粉,六十年代興起的可賽銀,七八十年代普遍使用的107膠、106膠。這幾種都是早期使用的水性塗料,這些初級塗料的共同的缺點是易起皮、粉化、表面粗糙無光澤,也不具備防水、耐汙這些基本的牆面保護性能,更談不到色彩、環保等要求了。乳膠漆產品成為家庭牆面用塗料的主流
乳膠漆具備了與傳統牆面塗料不同的眾多優點,如易於塗刷、乾燥迅速、漆膜耐水、耐擦洗性好等。
乳膠漆的主要成分是無毒性的樹脂和水,不含鉛、汞成分。
在塗刷過程中不會產生刺激性氣味,不會對人體、生物及周圍環境造成危害,運輸貯存不存在爆炸和火災的危險問題。
乳膠漆的環保指數最重要的是可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的含量。
國家標準規定,每升乳膠漆中VOC含量不能超過200克,大部分品牌都可以達到這個標準。恭王府壽字紋圈椅賞析!-->推薦點擊
木蠟油的作用的原理相當於對桐油+蜂蠟傳統組合+現代松節油的改進。
傳統的燙蠟比較麻煩,隨著化工技術的發展,人類製造出各種化學溶劑,人們發現蠟可以溶解於松節油中,而松節油能夠快速揮發,揮發後固體蠟又會顯露出來。利用這一現象,歐洲人將蜂蠟加熱溶解在松節油中製成柔軟的油膏狀地板蠟,塗抹到地板上,待松節油揮發乾後,再把塗層擦亮。用木蠟油處理木地板的效果
當然也用這種油膏體在木器家具上打蠟上光,這種方式盛行於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在這種油膏體內再加入適量的色料也就成為皮鞋油,現在我們日常使用最廣的皮鞋油仍然如此,給皮鞋打油時我們會聞到很濃的松節油味。木蠟油滲入木材內部,會加深木材本身的色差
當然,這樣調配出的木蠟油適用於戶外,用於室內時需要調整配方。用木蠟油(無色啞光硬質蠟油)處理S04餐桌(白橡木)
木蠟油的主體構成沒有苯類、甲醛等有毒有害的揮發物,所以其環保性能因此超過了油漆。經木蠟油處理的白橡木紋理
拓展閱讀-->紅木知識丨「南漆北蠟」之北蠟燙蠟技術
*文章來源東陽紅木木材,侵權請告知!任何涉及版權權益問題請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們第一時間說明或刪除並賠付版權費!
全 國
紅木從業者 | 紅木愛好者
都關注:紅木家具廠
正心、近心、方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