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時刻# 青寅大吐槽時間
話說最近LOL自走棋的版本又更新了,猛地突然頂到S3賽季,這讓我情不自禁地有點恍惚:
雲頂之弈已經出了三年了嗎?沒有吧,這一個賽季的時間是以什麼方式來決定的?
當然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就想問問:
我以前研究的那些東西是又都全白費了嗎?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英雄聯盟是一款十年的老遊戲,所以其他的遊戲都想比肩甚至趕超它。這兩天王者榮耀的第18個賽季就快要結束,即將拉開S19的帷幕。我的天,王者榮耀是2015年的遊戲,比LOL晚整整五年,現在在賽季進度上卻已經反超LOL一倍了?
估計2020年底王者榮耀就能結束S20,榮譽開啟S21賽季了。
青寅覺得英雄聯盟現今的節奏還是挺好的,每年出大概三四個新英雄、重做兩三個老英雄,對於我來說就挺願意接受,而且還會覺得有一種持續更新的「新鮮感」。不過即便是我個人覺得挺舒服的節奏,也依然有身邊的朋友抱怨英雄聯盟改動太多,隔一段時間不玩就發現以前用著順手的英雄「全都不一樣了」,然後就一下子不會了。
我身邊還是有不少朋友玩LOL只玩個別的幾個英雄的,整個遊戲裡148個英雄對他們來說沒太大影響…… 好吧,影響還是有的,那就是出現在對面的敵人種類還算是比較豐富。
雲頂之弈是在多多自走棋的浪潮中逐起的,那時節好像所有能出自走棋的遊戲都在出自走棋,就好像現在只要是打槍的FPS遊戲就必須弄個吃雞模式似的。可人家多多自走棋不也是從頭到尾就那麼一種基礎定式嗎?雖然也是一直在修改、細化、優化,但是人家也沒搞到面目全非不是?
說實話第一次雲頂之弈從S1更新到S2時我就已經相當驚訝了。那可是全改啊,全部改動,基本上90%的英雄都跟以前不一樣了。加之那段時間我還在堅持直播,公會給出了福利任務讓我們去播王者榮耀的自走棋(王者模擬戰);然後朋友裡又突然有兩位迷上了DOTA2的官方自走棋(刀塔霸業/Dota Underlords) 那段日子我是真的頭大 ,頂著大腦袋一個一個去研究這些自走棋裡哪個英雄怎麼回事、什麼技能掉什麼裝備,該怎麼打搭配之類的。
或許就是這段經歷,讓我玩自走棋「玩傷」了?
其實一開始我對英雄聯盟自走棋還挺感興趣的,憑藉著我對LOL的熱愛,我也很平滑地把這份熱愛轉移到了自走棋身上。青寅作為一名非主流套路喜好者,對理論上的東西其實是非常感興趣的。目前我英雄聯盟的攻略已經記錄了超過15萬字,而雲頂之弈出來伊始我也很興致勃勃地把所有可能的組合和搭配全都用Excel表格的形式記錄了下來。
其中的變化、轉型、搭配、組合,我力圖做一份最最完整的攻略,囊括所有玩家能夠想到能夠施展出來的套路,然後幻想著自己熟練掌握之後便可以在雲頂之弈中自由地翱翔 ——無敵了。
可惜啊!設計師毀了我的美夢啊!你們為什麼要這麼快的更新,而且還要把所有的東西全部重做?你們……你們未免也太勤奮了吧!
我活這麼大歲數,也沒有見過服務行業因為工作太勤奮太投入而遭到用戶反感的,這次終於是讓我見到了(活久見?) 你們能不能讓一款遊戲的「壽命」持續得久一點兒,讓用戶的感受深一些,改動只從不合理的地方下手,就像我們正常的英雄聯盟一樣?
現在倒好,一動就是全改。那豈不是不合理的改了而合理的也沒有了?那這樣會不會就出現了新的不合理?搭配組合這種事情是很複雜的,英雄聯盟調了這麼多年也沒有調平衡,雲頂之弈有必要這麼大手筆地翻新嗎?我很好奇:如此迅猛的更新速度到底是得到了玩家們的喜愛和肯定,還是有大部分玩家對此不滿。
明明是設計師們加班加點多做了很多工作去完成的「努力成果」,結果好像卻起到了副作用呢?請問美國的RIOT設計師們,你們那兒有類似「畫蛇添足」這麼個成語嗎?
……額,好像不太貼切,各位小夥伴誰能幫我找個更貼切的形容詞出來。
——————
關鍵字:吐槽時刻 #雲頂之弈#英雄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