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來臨,連續多天35+℃
在室外各種蒸炒油炸
簡直有種和太陽肩並肩的錯覺
躲在空調下喝著冰飲、吹著空調時
特別感謝射掉9個太陽的後裔和
發明空調的威利斯·哈維蘭·卡裡爾
同時也擔心起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們
沒有空調的盛夏酷暑
他們是怎麼過來的
其實,他們才不是沒有神器的古代人!
☟☟☟
冷巷是建築排列組合形成的比較窄的巷道,或者是在建築的一側留出的一條小廊道。冷巷截面面積較小,經過這裡時風速會增大,風壓會降低,與冷巷接通的各房間較熱的空氣就會被帶出,較冷空氣就會進入補充,從而達到通風效果。
冷巷被譽為嶺南傳統建築的精髓。
早在唐代就發明了避暑黑科技,比如御史大夫王鉷家中就裝了個中央空調——「自雨亭」。何謂自雨亭,就是不斷將水提升到屋頂製造雨簾,通過水循環帶走熱量,給建築整體降溫。
當然,這只能是大戶官宦人家享用。
冰鑑分裡外兩層,外層放冰,內層就可以用來冰鎮果蔬和酒,冰是嚴冬時收集貯藏在冰窖裡的
同時,冰鑑的蓋子上也多也幾個孔。這樣一來,除了可以做冰箱,還可以通過這幾個孔往外冒冷氣,變成冰箱空調一體機。
說到冰鑑,就不得不說冰。早在商代,貴族王室就已經開始在冬日鑿冰貯藏於地窖,以備來年夏天消暑。到了唐代,開始出現了賣冰創業戶「冰商」:冬天藏冰,夏時拿出來賣。
由於冰價昂貴,唐時冰飲多為vip專享,普通百姓吃得起冷飲,這已經是宋代以後的事兒了。
到了宋代,冷飲有了新的突破,出現了一種由果汁、牛奶、冰塊等調製而成的皇家「冰激凌」——冰酪。
明清時人們愛在家裡鑿幾個井,然後用些中間帶有洞洞的板蓋起來,井裡的氣流冬暖夏涼,起到調節室溫的作用。
在皖南西遞有座老宅子,叫青雲軒,至今仍完整地保留著這種設施。
除了以上所說的大件神器,一些小的居家用品也有很多。尤其是民間普通百姓人家,對抗酷暑更多還是靠這些小物件兒,其中最主要的就數床上三件套——扇子、枕頭、夫人了。
扇子有蒲扇、團扇、羽毛扇等,這種小神器現在還有很多人在使用。
枕頭也是夏天避暑利器之一。皇室貴族會用瓷枕頭,普通人家更多用竹枕頭。
除了枕頭,還有夫人,雖然也是抱著睡的,但此夫人非彼夫人。它也是一種竹器,睡覺時抱在懷裡起到起到涼爽作用故而稱之為竹夫人。
看了這些,是不是被先人的智慧深深折服?再也不用擔心爺爺的爺爺的爺爺承受酷暑的煎熬啦。
我們就安心的享受空調、WiFi、冰飲吧。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到洋河股份官方社區查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