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家林少華:《挪威的森林》很「美國」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挪威的森林》很「美國」

  ——翻譯家林少華解讀村上春樹     

    作品《地下》中文譯本的出版以及成名作 《挪威的森林》已被拍成電影並將於本月公映,讓村上春樹的名字在這個夏秋之交再度被人們反覆誦讀。早在這部作品剛在日本走紅的時候,村上曾拒絕將其搬上銀幕,而如今經過多年沉澱,現身銀幕的 《挪威的森林》不能不說讓人期待。

  作為其作品的翻譯者,林少華曾兩次與村上春樹會面,他形容村上「就像是《挪威的森林》的渡邊或是任何一部作品的男主角……」三十餘部作品以及兩次面對面的交談,林少華還原了一個真實、鮮活的村上春樹。

  村上其人

  用一句話概括,村上春樹是《挪威的森林》中的渡邊或是他任何一部作品的男主角……

  記者(以下簡稱記):第一次接觸村上的作品是怎樣的機緣?

  林少華(以下簡稱林):說來話長,最初翻譯《挪威的森林》應該是1989年冬天的事情。真正大面積搞翻譯還是從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開始,之前我還是一門心思地從事學術研究,想踏踏實實做個學者。

  1988年的時候,我在日本留學,當時日文版挪威上市不久,全日本的書店幾乎鬥士一進門都會看到《挪威的森林》堆兒擺在那裡,分上下兩冊,上冊是鮮紅、下冊是翠綠。但當時沒太注意,後來還是一個同學送了我一本上冊,我回國時候為了配齊所以買了下冊,但兩本書扔在書架裡也沒有看。

  回國一段時間後,北京社科院的文學專家李德淳,跟我談了他關於《挪威的森林》的想法,隨後把我拉到灕江出版社的編輯面前。結果我跟編輯都被說動了心,於是從那會兒我才開始看《挪威的森林》。在此之前,或許是有些民族情結夾雜其中,我始終認為日本文學是二流角色,但看了《挪威的森林》之後,突然感覺日本文學裡竟然有好東西!

  接下來酣暢淋漓地開始翻譯,忙碌了兩三個月。那是1989年,到現在已經有二十一二年了。

  記:能談談村上其人嗎?

  林:事實上我跟他也僅僅接觸過2次,2003年初一次;2008年10月一次。

  村上家住在神奈川縣——靠海邊的一個小城市,在東京有一個事務所。每個星期他至少去一次事務所,那裡既可以當工作間,也可以做會客室,僱用兩個女孩做助手。

  那次跟他談了一個半小時,他給我的感覺和他書中男主人公——渡邊或者其他差不太多,包括言談舉止、說話的語氣、用詞節奏、表情都很相似,正是所謂文如其人,在他身上還真都是那麼回事,沒有什麼強烈的衝擊感、反差。

  村上說自己不願意見生人,的確如此。他見生人有點拘謹,說話的時候他不會正視著你,他的眼睛是朝下看的。我們當時圍著一張圓桌,那地方大概像是吃飯間,四把椅子,我們面對面坐著。他的眼睛一直向下看著桌面,大概是在注視他思維的軌跡。他不會主動問你什麼,但你問他什麼都會侃侃而談,很認真、不敷衍、也不假裝。

  那天村上穿著T恤、牛仔褲,基本上跟他小說中男主人公的打扮是一樣的風格,梳著娃娃頭,顯得很年輕,但當時他應該已經年過半百了。個子不怎麼高,最多170的樣子。

  關於契合

  「我們的成長背景截然不同,但他的作品卻符合我的口味,還有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的性格上有相似的東西……」

  記:能談談在作品翻譯中與村上的契合感嗎?

  林:會有契合感是。說到翻譯,其實跟讀書一樣,有些作品符合你的口味而有些則不符合,有的作家對心思,有的作家不會,可能是價值觀不同所致。

  事實上,我跟村上是在兩個截然不同的生活背景之下成長起來的,但是之所以還會有契合感,分析可能是我們在性格上有相似的東西。大體說來是個只關注自己的人,不喜歡關注別人的人。除此之外,村上在價值觀上也有很多我能夠認同的東西,比如對個人自由、個性的尊重,比如對來自外部的強迫性的力量——體制方面的也好、權威機構方面的也好,倒也不是反感,只是不怎麼在意,在這一點上,我很認同他。

  影響深遠

  關於文學想像力,村上掌握了「開門」並自由出入的技能……

  記:關於村上早期作品中玄幻的因素您怎麼看?

  林:用村上的話說叫做想像力的問題。第一次見面時候我問村上,你文學想像力從何而來?他說想像力誰都有,但文學想像力不是誰都有的。就好比一扇門,我知道怎麼打開,我可以進去還知道怎麼出來。但很多人不知道怎麼打開,即便是知道怎麼打開,但是進去了卻不知道怎麼出來。我想我恰巧掌握了這能力。

  天生具備文學想像力是一方面,而村上後天又不斷打磨,這種打磨對於一位成功的作家是不可或缺的。他很勤奮、拒絕應酬,而且沒有男人相應的不良嗜好。

  記:沒有應酬、沒有相應的不良嗜好,或許對很多男人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吧?

  林:一次和日本一家出版社一個編輯在閒聊,他擔心村上那麼多錢該怎麼辦?在家裡,村上不管錢,都是老婆管,而且兩個人沒有小孩。

  關於小孩的事情,他曾在一篇隨筆裡面提到過,「我沒要小孩,是因為我連自己都管不好,更沒有信心管小孩,連自己都管不好的人還能管好自己的小孩嗎?」

  還有一點很重要,他討厭組織和團體,而有了小孩之後,一個家庭就形成了一組織團體。相對夫妻兩個人而言,可以分別是兩個個體,不一定非要捆綁,隨時可以分開,也不牽連對方,但小孩不一樣。

  關於電影

  曾經認為庫伯利克提出申請也不理睬的《挪威的森林》搬上銀幕……

  記:聽說《挪威的森林》即將搬上銀幕了?

  林:沒錯,應該是在這個八月份。他曾這樣說道:「就短篇小說來說,如果有人提出拍電影,一般都會同對方協商,但長篇是第一次,因為這很難。不過《挪威的森林》還是相對容易的,畢竟它是現實主義小說。 」

  的確,除了長篇以外,村上小說已有若干部走上銀幕:《且聽風吟》、《再襲麵包店》等等。但作為長篇,《挪威的森林》是第一次由文字變成影像。《挪威的森林》在日本走紅之後,據說一位名叫原田真人的電影界人士給村上寫信,希望允許他立馬搬上銀幕,不料村上一口回絕,說即便庫伯利克提出申請也不理睬。庫伯利克是美國的大牌導演,導演過《斯巴達克斯》和《2001太空漫遊記》等名作,當時的聲望未必在今天的陳英雄之下。

  而這次他同導演陳英雄在美國見了一次,在東京見了兩次,覺得由這位既非日本人又不是美國人的導演拍成電影也未嘗不可。村上最後是這樣結束這個話題的:「將會拍成怎樣的電影呢?對此有些興趣。不過一旦拍完,也許就不會看了。以前的短片都沒看,沒有那個興趣。 」

  記者 顧珍妮

相關焦點

  • 著名翻譯家林少華:鼓浪嶼最吸引人 特別喜歡老別墅
    林少華拍攝的鼓浪嶼老別墅。  XMHOUSE消息 (文/王麗群)據廈門日報報導,著名翻譯家林少華近日來廈旅行稱,廈門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鼓浪嶼,這裡沒有汽車,卻有那麼多歷盡滄桑的老別墅,我特別喜歡那些老別墅。  林少華說:「我平時經常出差,沒有時間陪家人,我決定拿出10天時間,純粹陪家人。我來過廈門4次,太太和女兒沒來過。
  • 《挪威的森林》出版30年,林少華和村上春樹長跑20多年
    1987年9月,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第五部作品《挪威的森林》由日本講談社出版,至今已歷30個春秋。問世十七年後的2004年,上下冊加起來印行826萬冊,至2009年就已超過1000萬冊,創日本小說單行本印行紀錄。1989年,林少華將《挪威的森林》翻譯成中文,並由灕江出版社出版,正式開始了與村上春樹捆綁在一起的幾十年。
  • 林少華對談李繼宏:不存在100%對等的翻譯
    在今年上海書展期間,林少華、李繼宏這兩位翻譯家展開了三場深度對話,暢談東西方文學翻譯的魅力。林少華譯有《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奇鳥行狀錄》《刺殺騎士團長》等村上春樹系列作品,以及《心》《羅生門》《雪國》《金閣寺》《在世界中心呼喚愛》等日本名家作品凡八十餘部,2018年曾以其翻譯業績和對中日文化交流的貢獻獲得日本「外務大臣獎」。
  • 村上春樹在日本文學什麼水準,林少華翻譯的中文是否過於華麗
    大家好,又見面了,我是老潘,村上春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寫的《挪威的森林》。其他作品一直沒讀過,第一不懂日語,第二感覺翻譯的好些地方雖然詞句華麗卻總感覺沒太明白意思。其實關於這個問題學術界已經有了很多研究。
  • 翻譯近30年,林少華這樣看村上春樹
    14日下午,林少華作客重慶噹噹書店。從《挪威的森林》到最新的《刺殺騎士團長》,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樹過去近30年間已有超過40本作品被翻譯成中文而被中國讀者熟知,「村上迷」也應運而生。這背後,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功不可沒……14日,這個一直被中國村上迷稱作站在村上春樹背後、最接近他文字的男人來到重慶噹噹書店,借村上春樹的最新長篇小說《刺殺騎士團》和山城粉絲們展開了一場「解讀與翻譯之間」的對談。活動開始前,林少華接受了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的專訪。自己的翻譯何以成為經典?過去30年間村上的文字發生了哪些變化?
  • 林少華談30年譯者生涯:遊走在貞潔與漂亮間
    研究生畢業後,1982年林少華被分配到廣州暨南大學當教師,開始為《譯海》《世界文藝》和《深圳文藝》等翻譯一些短篇小說和散文。  而1984年播出的日本電視劇《命運》是林少華的一個轉折點,《命運》由山口百惠主演,是《血疑》的姊妹篇,這部電視劇陸續在全國各地播出後,林少華的名字也被很多人知曉,「此前基本是自己譯好後找出版社,此後便由出版社主動約稿了」,林少華說迄今為止,自己已出版譯作50種(單行本),其中村上春樹系列32種。
  • 《林少華看村上》:在「象牙塔」和大眾閱讀之間構築的一道橋梁
    1989年冬天,林少華穿著半舊的藍色毛衣,趴坐在桌前,一邊搓著快凍僵的手指,一邊對著一本日文書爬格子。這就是《挪威的森林》最初進入中國的情景,林少華從此開始了和村上春樹長達三十年的緣分。這是怎樣的一種緣分呢?
  • 《刺殺騎士團長》明年2月預售 林少華:分文不取也想翻譯
    圖片說明:2018年初《挪威的森林》將以全新的形象和讀者見面  東方網記者解敏12月11日報導:今天《挪威的森林》出版30周年分享會在中華藝術宮舉行。  林少華透露,自《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的「翻譯之爭」以來,《刺殺騎士團長》一書是他近10年首次翻譯的村上春樹的新作。林少華將其比喻為一本「分文不取也想翻譯的作品」,近50萬字的作品他僅用了85天就翻譯完成。  在今天的分享會上,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總編輯吳洪和林少華分別分享了關於村上春樹作品在中國出版和翻譯過程中的幕後故事。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教授做客外語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列學術...
    此次講座的主講人是我國著名學者、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教授。學院院長卞建華主持講座。外院及相關學院二百餘名師生慕名前來聆聽了此次講座,現場座無虛席。林少華是我國著名學者、文學翻譯家,中國日本文學研究會副會長、青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著有《落花之美》、《為了靈魂的自由》、《鄉愁與良知》、《異鄉人》、《林少華看村上:村上文學35年》等。
  • 《挪威的森林》曾風行一時 譯本多奇葩
    《挪威的森林》曾風行一時 譯本多奇葩 >   村上春樹的小說《挪威的森林》風行一時。
  • 《挪威的森林》:一部看了就想談戀愛的電影
    看了就想談戀愛關於看完就想談戀愛的電影,那必須是《挪威的森林》呀!第一次看小說(林少華譯版)是在我高二的時候,當時看了小說感動得不得了,也充滿自己的不知所云的思考,隨即看了同名電影。《挪威的森林》有關發布會關注點在哪裡說實在的,到底還是年少輕狂,還是太年輕,以前當小黃片看的《挪威的森林》,現在再回憶,覺得如果真的只關注影片中的那些擦邊片段
  • "刺殺騎士團長"三天賣47.8萬冊 林少華:想翻譯!
    因翻譯《挪威的森林》走紅的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林少華表示,想翻譯《刺殺騎士團長》,並表示有人更適合譯三島,我可能更適合譯村上。
  • 《林少華看村上》:翻譯村上春樹作品最多的作家,教你書評怎麼寫
    村上春樹在我國,村上春樹無疑是最受歡迎的日本作家之一,其創作的作品如《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1Q84》等,出版以來深受廣大中國讀者喜愛。值得一提的是,村上作品在中國的暢銷,離不開林少華的翻譯。林少華現為中國海洋大學日語系教授,自1989年翻譯《挪威的森林》以來,共翻譯了村上的41種單行本,最近一部是村上2019年出版的《刺殺騎士團長》。可以說,我們所能讀到的村上,其實都是林少華筆下的村上,或者說透過林少華翻譯的文字看到的村上。
  • 《挪威的森林》是不少人青春期裡逃不掉的一本小說
    作者 | 不懂書房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書衣舊影# 《挪威的森林》是不少人青春期裡逃不掉的一本小說。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不屑於讀村上的書,認為那些情情愛愛都是女生看的。但後來在朋友不斷推薦的「壓力」下,無奈拿起了一本《挪威的森林》。讀完之後挺壓抑的,當場發誓那是我第一次讀村上,也是最後一次,因為大學的我想要一場明亮的戀愛。不過不想再讀只能說明我的閱讀偏好,不可否認的是《挪威的森林》確實是一本優秀的愛情小說,不像庸俗的情愛小說那般奔放,反倒襯出了一些高級感。後來再接觸這本書就是工作之後了,那時剛開始藏書,痴迷於版本學。
  • 《挪威的森林》兩個中譯本,那麼到底哪一個人翻譯的更接近原著?
    村上春樹29歲開始寫作,第一部作品《且聽風吟》即獲得日本群像新人獎,1987年第五部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上市至2010年在日本暢銷一千萬冊,國內簡體版到2004年銷售總量786萬,引起「村上現象」。《挪威的森林》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於1987年所著的一部長篇愛情小說。故事講述主角糾纏在情緒不穩定且患有精神疾病的直子和開朗活潑的小林綠子之間,展開了自我成長的旅程。自該書在日本問世,截止2012年在日本共銷出1500餘萬冊。
  • 挪威的森林結尾,渡邊會愛上綠子嗎?
    林少華在引見這段時用了如許的話:「月明星稀,烏雀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是一種孤傲;「前不見前人,後不見來者,念六合之悠悠,獨愴然而淚下」是一種孤傲;「大道如彼蒼,我獨不得出」是一種孤傲;「悄然地我走了,正如我悄然地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也是一種孤傲。「我如今哪裡?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攜最新譯作《我是貓》做客半島直播間
    攜最新譯作《我是貓》,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在10月23日做客半島新聞直播間時,給我們講述了文學大家背後的故事。近一個半小時的直播節目中,林少華幽默風趣妙語連珠,跟大家分享了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風格以及文學翻譯的奧妙之處。值得一提的是,林少華此次還入駐了半島新聞客戶端的「半島圈」,邀請粉絲們在線互動。
  • 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攜最新譯作《我是貓》做客半島直播間
    攜最新譯作《我是貓》,著名文學翻譯家林少華在10月23日做客半島新聞直播間時,給我們講述了文學大家背後的故事。近一個半小時的直播節目中,林少華幽默風趣妙語連珠,跟大家分享了夏目漱石和村上春樹的文學作品風格以及文學翻譯的奧妙之處。值得一提的是,林少華此次還入駐了半島新聞客戶端的「半島圈」,邀請粉絲們在線互動。
  • 林少華榮休後欲寫新《圍城》 迄今已翻譯42部村上春樹作品
    原標題:上完「最後一課」 林少華榮休後欲寫新《圍城》   以翻譯村上春樹作品而聞名的著名翻譯家林少華近日從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日語系教授崗位上退休,以65歲的年紀結束了35年的教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