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五這一天,老百姓們又稱其為破五。初五民間有很多風俗和講究,比如這天要送五窮,放鞭炮,迎財神,有的地方初五不能走親戚,不宜出門。過年的那段時間總是有很多規矩習俗。這些習俗的來歷是什麼?小編來為您介紹。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
「五窮」也叫「五鬼」。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曾見於韓愈的《送窮文》。這位詩文大家說,「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
文人無論內心如何思謀,行文總是比較平和,雖屬我的大患,還是客客氣氣送走了吧。到了老百姓便實話實說,「趕五窮」,「填窮坑」,而且動用了爆竹掃帚,不能客氣。這畢竟不是請客送禮。趕盡殺絕,當是其中最為慷慨激昂淋漓盡致者。
按照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就關張了,而到了正月初五這天,家家又都重新開張了。所以,求財也是這一天的重要主題。放鞭炮也與求財相關,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到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初五這天,山東的一些地方稱為「五馬日」,並以這一天的陰晴來佔當年騾馬的兇吉,說這一天晴空萬裡則主騾馬興旺。
沂南則在這天撤家堂軸子,有的還吃炸糕,掃院子,據說這天掃院子不招螞蟻。墾利、壽光等地於這天鳴放鞭炮,全家聚餐,以示新年過去。
魯西南地區在年除日把剪刀用線纏住放在床鋪的席下壓住,到初五這天才能開始使用。
臨沂、鄒城婦女這天不出門、不梳頭、不動針錢,據說動了針線會招蠍子、蚰蜒。這天普遍中午吃水餃,也可以吃麵條,有「初五吃頓面,一畝打一石」的說法。
破五這天吃餃子,家家戶戶吃餃子。 「餡」一定要是自己去剁的,菜板要剁得叮咚山響,讓四鄰聽見,以示正在剁「小人」;餃子褶要擔得嚴嚴實實,捏住「小人」嘴。這樣的話,就是預示著來年一切都很順利。把不順的東西都剁沒有了。
正月初五有這麼多講究,看完小編的介紹,您都了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