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達州市「文藝帳篷輕騎隊」為群眾送去文化春風

2020-12-18 中國文明網

  5月15日,歡快的歌聲、響亮喜慶的竹嗩吶聲飄蕩在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月華鎮光華村,近百人圍坐鄉野,觀看達州市文藝帳篷輕騎隊(以下簡稱「輕騎隊」)帶來的表演。房前院壩、莊稼地旁就是舞臺,百年老屋、蒼翠松林就是背景,山間鳥鳴、溪谷流水就是伴奏。

文藝帳篷輕騎隊在龍泉村村民家中四合院演出的航拍圖。達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第一次和川劇變臉大師握手,這個感覺有點暖。

去的都是偏遠村鎮,為了不給當地政府、群眾添麻煩,輕騎隊一般都是自帶帳篷和乾糧。

田間小路,變身為文藝帳篷輕騎隊的演出舞臺。圖片除署名外由楊踐攝

  輕騎隊常年帶著帳篷、乾糧和音響話筒,穿梭於崇山峻岭、田野村莊之間,只為給貧困邊遠地區的老鄉送去精神食糧。從2013年成立以來,這支隊伍足跡遍布達州7個縣(市、區)的127個鄉鎮。「僅2018年,輕騎隊用壞37頂帳篷,為35萬名群眾帶去精彩的文藝表演。」在隊伍創始人方江眼裡,輕騎隊不僅是一支文藝隊伍,「在演出的同時,我們要求隊伍再培養一下村民的文藝愛好、教授一點文藝知識、辦好一件惠民實事。」通過這種做法,在為群眾提供精神食糧的同時,不斷擴大隊伍的服務功能。

  幕天席地 圍坐田野看演出

  條件再苦,演出也要進村入戶。輕騎隊化整為散的演出方式讓更多貧困邊遠地區群眾享受到文化大餐。

  輕騎隊的成立還要回溯到2013年4月10日,達州市文化館的職工大會上演了一出「唇槍舌劍」,討論的焦點是貧困邊遠地區的文藝演出問題。一方認為,人、財、物有限的前提下,文藝演出應該採取「區域集中」的方式,把幾個周邊鄉鎮村社的村民集中起來,在中心場鎮全年搞幾次。但更多的認為,要用「麻雀戰」的思維,採取「化整為散」的文藝演出方式。

  「條件再苦,演出也要進村入戶」,這是那次會議最終達成的共識,達州市文化館黨委副書記吳勝回憶。那次會議之後,達州市文化館拉開村(社)文藝演出「輕裝改革」的大幕。

  大型音響設備又重又不方便,那就不帶。在達川區燕山村,兩支話筒、一個音響完成歌舞《歡天喜地》、小品《幸福村的浪漫故事》等文藝表演。舞臺搭建費錢費力,那就不搭。在萬源市皮窩鄉,河邊的開闊草地就是舞臺,垂柳下的樹蔭就是舞美。演出服裝道具多,那就從簡。在渠縣龍潭村,演出人員便裝演出,仍然收穫不少「點讚」。一次演出上百人,去哪兒都是個「大工程」,那就15至20人一個小分隊出去。

  事實上,隊伍最開始創建,只有10多個人。為了擴充人數,參與輕騎隊初創的楊思思專門聯繫達州市蒲公英志願者團隊,希望他們加入進來,擴充隊伍力量。從那以後,志願者、學校老師、大學生、琴行老闆、愛心人士等紛紛加入,人員結構也日益多樣化、年輕化。現在輕騎隊已有600餘人。

  訂單式演出 把儀式感送進鄉村生活

  自帶帳篷在山野紮營,這一路走來艱辛。但看到鄉親們收穫滿滿的儀式感與歡笑,輕騎隊隊員們無怨無悔。

  「這個帽子我戴久了腦殼痛,心裡痛,臉還發燒……」小品《脫不脫》的演員用地道的方言,配合著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將貧困戶脫貧之後是否摘帽的糾結與矛盾演繹得淋漓盡致。這部小品的編劇兼演員是達州市文化館戲劇曲藝部主任譚仕海。2000年調入達州市文化館工作,他一幹就是19年,被稱為達州「趙本山」。和楊思思一樣,在隊伍成立之初,譚仕海就加入進來。「之前我們輕騎隊演出是一刀切,在哪都演同樣的節目。後來就變成『訂單式』演出。」譚仕海解釋,每次下鄉演出前,他們都會提前踩點,了解當地村莊的民風民俗和需解決的問題後,根據各村實際進行接地氣的「訂單式」作品創作。正是這份在鄉間長期行走的積澱,那些和農民生活相關的故事被譚仕海信手拈來,創作出《分爹》《調解》《幸福村的浪漫故事》等小品,反映的都是農民生活中的故事,很受群眾歡迎。現在走在鄉鎮上,經常有人會拉著他驚喜地說,「我認識你,你是《川仔回鄉》裡的那個麻根兒!」

  由於演出地偏遠,為了不給當地政府、群眾添麻煩,輕騎隊一般都是自帶帳篷和乾糧。白天演出,晚上就在附近「紮營」並自行生火做飯,第二天又馬不停蹄地奔往下一個演出目的地。「冬天帳篷裡面冷,早上睡醒,外面白茫茫一片。」達州市曲藝家協會副主席謝開君也是輕騎隊演員之一。隨隊6年,大部分演出的地方沒有水,她和其他演員們只能用自帶的飲用水甚至溼紙巾勉強卸妝。吃飯沒有桌子,大家就蹲著或站著吃。遇見下雨,睡在帳篷裡就像躺在水裡,第二天起來,感冒的人不少。

  如此艱辛,但有時演員卻比來看節目的人還多,這種付出是否值得?達州市文化館館長徐殿乾用一組照片給出自己的答案。這些年,他用手機記錄了觀看表演的群眾表情。照片裡,耄耋老人抿嘴甜笑一臉慈祥,蹣跚孩童眼神清亮全神貫注看著舞臺,五十歲的粗糙大漢雙手抱胸,倚靠著柱子咧嘴大笑……細細碎碎的快樂通過照片傳來,「很多村民告訴我,他們沒想到在家門口就能看演出。其實,鄉村生活也需要儀式感。」徐殿乾感慨。今年3月,輕騎隊來到萬源市曾家鄉龍泉村,這裡距離達州市區150公裡,因山大坡斜,鮮有文藝隊伍前往。演出那天,82歲的張大爺和村民早早地就在演出地陳家的四合院裡等起。小品《調解》詼諧上演、冒煙魔術神奇好玩……張大爺看得眼睛眯成了一條線,「我82歲了,這樣的演出還是年輕時在電影中才看見過。」聽完張大爺的這句話,徐殿乾覺得,這些自己習以為常的東西,可能是很多村民的初次體驗,應該給更多人帶去這種有儀式感的生活。

  送出「1+3」 讓鄉親得更多實惠

  送文化不等於送演出。演出之餘,輕騎隊還給鄉親們送去更多實惠。

  「文化惠民,究竟惠在哪裡?」輕騎隊成立之後,方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1小時的文藝表演後,我們能為他們留下什麼?」在這樣的思考下,2016年9月,輕騎隊「1+3」工作做法誕生了,即在開展一次文藝表演的基礎上,再培養一下村民的文藝愛好、教授一點文藝知識、辦好一件惠民實事。

  宣漢縣君塘鎮洋烈中心校五年級學生陳思蕊想寫一首詩給媽媽卻不知道應該怎樣下筆,輕騎隊的黨超億主動輔導她。現在,陳思蕊的一些詩歌已經在校報上發表。

  今年,22歲的胡鍾丹將從四川音樂學院畢業。在過去的兩年,她以志願者身份,跟隨著輕騎隊去達州演出。她的同學寒暑假都去北上廣深實習,而她則隨輕騎隊紮根鄉土。今年4月,胡鍾丹在宣漢縣馬渡鄉演出時,發現這裡人人會唱動聽的馬渡民歌,但唱的音調和內容卻很散亂,更沒有人專門整理保護了。於是,胡鍾丹和輕騎隊協助宣漢馬渡鄉成立了民歌協會,並幫他們填報相關民間文化保護資料。除了馬渡民歌,在竹嗩吶非遺傳承上,輕騎隊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46歲的李君一直進行著竹樂器的挖掘保護工作,「2013年我們去大竹縣月華鎮表演的時候,就發現那裡有人會吹竹嗩吶。」欣喜之餘,李君協助他們建立了專門的表演隊,現在已有50餘人。「其中,有的人還參加了中國達人秀和鄉村大舞臺的表演。」

  輕騎隊通過和村民拉家常,獲悉白蟻危害百年老屋,聯繫達州文物局,進行勘察;他們了解村裡的蘆筍銷路難,幫助搭橋電商擴銷路;大批鄉土文藝人才在輕騎隊的幫助下脫穎而出,更有不少村組建起自己的文藝隊,演著自己的故事,為「四好村」建設貢獻著力量……在達州,這支隊伍從鄉村振興的見證者,變成了參與者。

  【編後】

  既要送文化更要種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近年來,四川省不斷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達州市文藝帳篷輕騎隊正是其中典型,它以靈活流動的方式幾乎覆蓋了當地所有的基層鄉鎮,為更多群眾送去文化春風。過去送文化下鄉,有送去容易留下難的問題,一番熱鬧之後,長期的以文化人的作用常常不明顯。而輕騎隊創新「1+3」文化惠民服務方式,仿佛春雨浸潤,仿佛樹苗紮根,把自己融入群眾當中,發現了更多問題,也促進解決更多的問題,讓文化惠民更加深入。既送文化,更種文化,這樣的方式值得借鑑。(四川日報 記者 邊鈺)

相關焦點

  • 山鄉來了文藝帳篷輕騎隊
    去的都是偏遠村鎮,為了不給當地政府、群眾添麻煩,輕騎隊一般都是自帶帳篷和乾糧。   田間小路,變身為文藝帳篷輕騎隊的演出舞臺。
  • 巴山文藝帳篷輕騎隊「雙服務」:鄉親們的「帳篷親戚隊」
    大巴山南麓,有一支隊伍,行走於巴山渠水,來往於鄉野村莊,背上帳篷和乾糧,將文藝演出送到老鄉家門口。田間地頭,房前院壩,橫幅一拉,人群中間圍成的壩子,就是四川省達州市巴山文藝帳篷輕騎隊演出的簡易舞臺。青翠蒼茫的群山,見證了輕騎隊篳路藍縷啟山林、櫛風沐雨砥礪行。達州市位於四川省東北部,山地佔幅員(轄區)面積的70.7%,開展「文藝下鄉」,路迢山遠,成本又高。
  • 幕天席地,他們是最文藝範兒的文藝人er | 人物
    文藝帳篷輕騎隊在龍泉村村民家中四合院演出的航拍圖↑2013年在四川省達州市成立的巴山文藝帳篷輕騎隊(以下簡稱「輕騎隊」)足跡遍布7個縣(市、區)的127個鄉鎮他們常年穿梭於崇山峻岭田野村莊之間幕天席地給貧困邊遠地區的老鄉送一齣好戲文藝帳篷輕騎隊去的都是偏遠村鎮為了不給當地政府、群眾添麻煩輕騎隊一般都是自帶帳篷、乾糧和音響話筒僅2018年輕騎隊用壞37頂帳篷為35萬名群眾帶去精彩的文藝表演
  • 潮州「春暖行動」走進歸湖獅峰村,為困難群眾送去節日的慰問
    18號下午,2019「春暖行動」暨公益文藝演出走進歸湖鎮獅峰村,為村民們送去文化大餐的同時,也為部分困難群眾送去節日的慰問。活動中,民生志願者協會和潮州王伉傳統文化研究會工作人員逐一為困難群眾送上大米、食用油和慰問金。
  • 森宇文化攜手萬達寶貝王 深度合作動畫《彩虹輕騎隊》授權業務
    作為國內頭部版權運營公司,森宇文化動漫事業以「IP運營+IP商業化」為基本架構,幫助國內外優質動漫實現商業價值最大化,布局和拓展動漫產業鏈上遊發行和下遊授權業務,手握眾多頭部IP,包括著名兒童動畫eOne製作的《睡衣小英雄》、風靡全球的《汪汪隊立大功》《愛探險的朵拉》《海綿寶寶》《克蕾歐與小酷》等。
  • 海南省春風村雨文化惠民暨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扶貧演出活動在大成...
    儋州市融媒體中心消息  9月12日,由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主辦、海南廣播電視總臺(集團)承辦的春風村雨文化惠民活動暨紅色文藝輕騎兵文化扶貧演出活動啟動儀式在大成鎮新風村舉行。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副廳長劉成出席啟動儀式並講話。
  • 2019年達州市「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工作推進會在萬源舉行
    推進會現場四川新聞網達州10月25日訊(畢江 靳倫軍)為了更好的總結「四川科技扶貧在線」平臺建設和推廣工作經驗,充分發揮平臺在「脫貧攻堅」中的助農惠農作用,10月25日,由四川省農村科技發展中心和達州市科技局主辦的2019年「四川科技扶貧在線」達州平臺工作推進會在萬源市召開。
  • 星星點燈公益計劃攜手江映蓉 為達州留守兒童送去科技課堂
    星星點燈公益計劃攜手江映蓉 為達州留守兒童送去科技課堂 2017-11-14 來源 :公益時報  作者 : 皮磊 11月8日,由中英人壽和鳳凰網聯合主辦的2017「星星點燈·科技點亮未來」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在四川省達州市渠縣龍鳳小學拉開序幕。
  • 2021年文化進萬家活動啟動 開展形式多樣文化文藝活動
    記者楊學聰報導: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文化和旅遊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文聯聯合主辦的2021年「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活動啟動儀式暨首場慰問演出,22日下午在北京市海澱區上莊鎮綜合文化活動中心舉行。
  • 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易曉東到雲龍橋村看望慰問幹部群眾
    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易曉東到雲龍橋村看望慰問幹部群眾 2020-01-18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達州市商業銀行更名為達州銀行
    此次更名,是各級政府及四川轄內監管部門推動城市商業銀行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更是達州銀行發展史上的重要裡程碑。達州銀行前身是成立於2009年12月的達州市商業銀行,註冊資本金30億元。作為達州唯一一家城市商業銀行,達州市商業銀行始終以服務達州、惠及民生為己任,以服務地方經濟、服務小微企業、服務城市居民為宗旨,形成涵蓋公司業務、零售業務、小微業務、金融市場業務、資管業務、網際網路金融業務等多個板塊的業務體系,推出「多利寶」「幸福智能存」「樂惠存」「錢e付」「鳳凰·創業貸」「棚戶區改造項目貸款」「倉儲質押貸款」等一系列特色金融產品,有效滿足社會各階層的金融需求,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 西藏林芝市「文藝+」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今年以來,西藏林芝市各級各類文藝團體大力發揚烏蘭牧騎精神,立足基層文化需求,深入鄉村、學校、軍營、寺廟等地開展文藝主題活動,展現出新時代林芝欣欣向榮的和諧景象。  「文藝+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林芝市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舉辦了一系列文藝演出活動。
  • 重慶文旅大篷車深度巡遊四川 送去「旅遊福利」
    重慶文旅大篷車深度巡遊四川為5個城市送去「旅遊福利」本報訊 (記者 韓毅)近日,「成渝地·巴蜀情」2020重慶文旅大篷車巡遊四川營銷推廣活動首條線路正式收官。在為期一個星期的行程中,重慶文旅大篷車深度巡遊了成都、內江、自貢、宜賓、瀘州5地,讓四川人民對重慶文旅線路及產品有了更多、更深的認識,川渝互遊必將再上新臺階。
  • 「中國愛」文藝小分隊赴災區慰問演出
    「中國愛」文藝小分隊赴災區慰問演出     本報訊 (記者 張嵐 文銘權 王飛 羅向明杜蕾)5月8日,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組織的「中國愛」文藝小分隊走進雅安雨城區、寶興縣、蘆山縣等地震災區慰問演出
  • 達州市開啟巴文化創意交流中心打造!項目位於蓮花湖片區
    達州市蓮花湖片區的開發建設對該區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提升了城市的發展和影響力,在這裡建起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演展基地。演展基地的核心區域內打造了達州市文化館、巴山大劇院、群眾文化廣場、田園大舞臺等,演展基地是達州蓮花湖片區發展的重點工程,也是這裡的文化標誌性工程。
  • 四川省達州市民警用木梯「送人」 及時救助被困群眾獲贊
    人民網成都7月21日電 (王洪江)在無情的暴雨和洪水面前,總有人逆水而行,堅守在抗洪搶險一線和群眾身邊。7月19日,四川省達州市公安局通川公安分局羅江派出所轉移圍困群眾的信息被《人民日報》通過圖文形式刊發在04版(要聞)上,點讚廣大民警第一時間奔赴一線,積極投身抗洪搶險,得到群眾的稱讚。連日來,受強降雨持續影響達州市州河水位全面上漲,特別是州河幹流羅江段及其上遊,電站水庫較多,為防禦、減輕洪水災害,相關部門會根據實際情況組織開閘洩洪。
  • 四川達州市急臺胞所急 悉心補辦臺胞證
    中國臺灣網7月21日達州消息 日前,四川達州市相關方面特事特辦,及時為遺失臺胞證的戴進義先生一家補辦了證件。  7月10日上午,臺胞戴進義先生一家4人在回鄉途中,突然發現所持《臺灣居民往來大陸通行證》(簡稱「臺胞證」)全部遺失在計程車上,久尋未果,而返臺時間又定在15日,戴先生非常著急,向達州市臺辦求助。  7月10日中午,達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獲悉情況後,高度重視,立即安排工作,做好準備。
  • 達州市達川區大樹派出所開展電信詐騙預防宣傳活動
    中新網四川新聞9月22日電 (邱晨)為做好電信詐騙防範工作,切實維護好群眾財產安全,近日,達州市公安局達川區大樹派出所民警通過定點、走訪宣傳等開展電信詐騙防範工作。
  • 田松林|延安文藝牆報及其演變
    [30] 三是為開展社會批評而創辦的文藝牆報,如中央青委的《輕騎隊》、中央研究院的《矢與的》、鷹社的《蒺藜》、西北局的《西北風》、三邊分區的《駝鈴》等。此類文藝牆報主要集中在整風前後,是延安影響最大的一類文藝牆報。《輕騎隊》出版後,觀者絡繹不絕,「轟動了延安」,[31]影響力可見一斑。此類文藝牆報往往文如其名,以響亮的名字昭示著各自的創刊宗旨。
  • 長沙群眾文藝匯演決賽開幕 挖掘民間本土文化
    長沙群眾文藝匯演決賽開幕 挖掘民間本土文化   中新網長沙9月12日電(記者 楊華峰) 12日晚,隨著歌舞《歡樂瀟湘》的登臺表演正式拉開了「歡樂瀟湘——長沙篇·舞動星城 歌湧湘江」群眾文藝匯演決賽的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