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雙11大戰誰勝誰負 最大贏家都是這個幕後資本大佬

2021-01-07 站長之家

「雙11」未至,火藥味已頗濃。中國電商在都市的市場空間趨於飽和,除了海外、農村這些藍海市場,對手地盤正在成為電商們搶食的蛋糕。

阿里蘇寧祭出「平京戰役」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2015年的「雙十一」將出現新玩法,實現七大升級,即品牌升級、品類升級、貨品升級、玩法升級、節日升級、服務升級、傳播升級,從而把「雙十一」打造成一個寰球同樂的「全球狂歡節」。

阿里巴巴方面稱,「全渠道」將成為2015年「雙十一」的重頭戲。阿里將與銀泰、蘇寧等近10萬家線下實體店開展深入合作,展開聲勢浩大的「萬店同慶」活動,從營銷、用戶管理、售後、物流等方面幫助實體商業共慶「雙十一」。

眾所周知,北京是京東的根據地、大本營。就在幾天前,阿里巴巴CEO張勇宣布,今年「雙十一」指揮部從杭州移師北京,這是阿里「雙十一」啟動7年來第一次。此前,阿里已宣布天貓總部將從杭州遷至北京。

在「雙11」北京發布會上,「這是蘇寧與阿里全面合作後的第一個『雙11』,我們藉助『雙11』的『平京戰役計劃』,與線上同行京東全面對標。」蘇寧雲商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表示,只要消費者在蘇寧買到比京東貴的商品,就對賣家進行「一次通報、二次處罰、三次下櫃」的處理,確保價格優勢。

據了解,蘇寧將為阿里提供線下門店配送渠道與售後服務,而與阿里抱團,可以享受到阿里線上宣傳、互動以及會員大數據營銷的好處。

此外,阿里的老「盟友」銀泰也將繼續與阿里深度融合。去年「雙十一」期間,銀泰全國49家門店首次嘗試和天貓全渠道會員體系打通,當天銀泰百貨各門店客流量達90萬,銷售額超過2億元,到店人數和銷量同比增長3倍以上,當天共有3000名線上消費者線上下單線下當場取貨。

嘗到了甜頭後,今年「雙十一」期間,銀泰所有實體門店將和天貓全渠道打通,實現「銀泰天貓價、天貓銀泰貨」。「線上線下並非對立,更非替代,融合、分享、雙方共贏才是商業走向的風向標。」銀泰商業CEO陳曉東強調。

電子商務分析師兼投資人李成東表示,今年雙十一,阿里給流量,蘇寧供貨和服務,將會倒逼京東加大力度補貼。

而面對以阿里為首的線上線下零售集團的猛力進攻,京東聯手騰訊推出的「京騰計劃」能否抵擋得住,還有待觀察。

騰訊京東推出「京騰計劃」

10月17日,京東和騰訊宣布推出「京騰計劃」,雙方將拿出最強資源和產品搭建「品商」平臺,為商家提供一套有效建立品牌、提升營銷效果和用戶體驗的完整解決方案。

據了解,京騰計劃中的「品商」創新模式生意平臺為品牌商家提供包括「精準畫像」、「多維場景」和「品質體驗」等在內的完整營銷解決方案。

京東集團副總裁、京東商城巿場部總負責人熊青雲表示,京東不僅對戰略合作商家在近期推出了倉配補貼政策,還將在站內流量導入、專項卡券資源以及個性化營銷方案的定製等方面全面支持品牌商家。

騰訊公司副總裁林璟驊表示,「騰訊也將在多元的流量資源和專項數據精準營銷等方面給予商家更多助力。」

業內認為,騰訊希望藉此實現流量變現,而京東則希望將流量化為實際訂單,實現雙贏共同對抗阿里。在即將到來的「雙十一」,「京騰」與「阿蘇」(阿里巴巴蘇寧)之間,一場惡戰已是在所難免。

一張圖看懂阿里京東模式對比

雙11未到,從雙方布局來看,大有不置對方於死地誓不罷休的架勢。然而,無論雙方廝殺多麼慘烈,誰能獲得最終勝利,最大的贏家卻是對兩家公司都有投資的資本大佬——老虎基金。

阿里和京東幕後的神秘資本大佬

調查指出,阿里和京東背後有一個共同的神秘基金公司在運作,那就是老虎基金。老虎基金也許很看好中國的電商行業或者為了避免風險,它選取了阿里與京東這對競爭對手進行投資。不管這兩家電商企業誰笑到最後,老虎基金都可以笑看風雲,坐收漁人之利。

老虎基金由朱利安·羅伯遜創辦,由創建時的800萬美元,迅速膨脹到220億美元,並以年均盈利25%的業績,列全球排名第二。值得注意的是,老虎基金曾經在Facebook上市前購入大量股權,並在2013年初清倉,賺取大約10億美元利潤。

調查發現,2014年老虎基金以約2億美元買入阿里巴巴原始股,且通過雅虎間接持有阿里其他的股份。

讓人有點意外的是,老虎基金也是阿里巴巴的勁敵—京東的最大外部投資者。

京東曾經提交的招股說明書披露,該公司創始人劉強東團隊持股18.4%,但劉強東為單一股東的公司FortuneRising也持股5.3%,即劉強東個人控制的股份為23.7%。老虎基金持股22.1%,高瓴資本持股15.8%,DST持股11.2%,今日資本持股9.5%,沙特投資公司王國控股公司持股5%,紅杉持股2%等。

實際上,一向以對衝基金管理投資聞名的老虎基金,在中國市場蟄伏已久。老虎基金在中國電商圈的布局不僅僅止於阿里巴巴和京東這對宿敵身上。

自2003年,老虎全球基金便開始投資當當網、卓越網、凡客、奇虎360、途牛、58同城和京東等網際網路公司,尤其是在垂直的B2C領域。其中,2004年,老虎基金在當當網二輪風險融資時投資1100萬美元,2010年12月8日當當網在紐交所上市時,老虎基金持有噹噹34.5%股份。一年後,老虎基金聯合DCM、IDG、摩根史坦利一起清空了其直接持有的噹噹全部股份。按照當當網每股16美元的發行價計算,老虎基金的投資回報高達16倍。

有風投行業人士表示,一家VC投資同一行業的兩家公司並不是新鮮事,可能說明這家VC特別看好該行業,「或者是VC為了規避風險,無論兩家網站哪方最後能壯大,最終的投資方都不會有損失。」

總結:

根據艾瑞諮詢的數據,在這一發展最快的細分市場(包括了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等大型在線平臺和商城的銷售額),2015年第一季度阿里巴巴的份額達到58.6%,大概是去年同期的兩倍,而京東商城的市場份額也從去年同期的19.2%攀升至22.8%。

阿里巴巴表示,在截至3月份的上一財年,該集團旗下所有零售網站的交易總額達到人民幣2.44萬億元,超過了排名後五位的電商平臺交易額的總和。

雙11作為中國電商界兩大巨頭之間火拼的契機,誰勝誰負尚屬難料。可以預見的是,撇開「雙11」不說,雙方的戰鬥仍會激烈的延續下去。不管怎樣,兩家「鬥法」的背後,老虎基金卻可笑看風雲,坐收漁利了。

 

相關焦點

  • 社區團購大戰再起,背後的阿里和騰訊,誰會是最終的贏家?
    團長是流量的來源,是商品最後一公裡的銜接者,是現有社區團購模式的關鍵,所以各大平臺都在爭奪團長,但是團長對平臺的黏性不高,誰給的佣金高,團長就會幫誰做。而現在各個平臺補貼,在價格相差不大,佣金相差不大的情況下,供應鏈能力可能會成為平臺突破的關鍵。
  • 如今已是騰訊系「獨角戲」,誰會是最後贏家
    如今已是騰訊系"獨角戲",誰會是最後贏家社區團購儼然是這個12月的"代名詞",其激烈程度不亞於我們之前經歷過的種種網際網路大戰,因為入局資本的不同。拿外賣為例,我們前期能看到在桌面上的"玩家"是美團和餓了麼,而最終到了收官階段阿里和騰訊才浮出水面,阿里直接收購餓了麼,而騰訊與美團達成了戰略合作。而這次社區團購阿里和騰訊都是早早地就踏入了"戰場"之中。
  • 誰是搶奪陽澄湖大閘蟹的贏家?阿里、騰訊、京東、順豐在爭什麼?
    有數據顯示,2016~2017年國內有14家生鮮電商倒閉,但網際網路大佬們仍在這一領域進行了頻繁布局。阿里在生鮮領域開闢了天貓超市生鮮頻道,先後四輪投資易果,打造冷鏈物流安鮮達,孵化新零售盒馬鮮生。騰訊連續三輪投資了每日優鮮。京東的布局與阿里更相似,成立了京東生鮮事業部,投資了天天果園和永輝超市。生鮮最終或將仍是巨頭間的戰爭。
  • 天貓雙11最大的贏家,不是蔣凡,而是TA
    今年雙11,天貓實時成交額達4982億元,京東平臺GMV也達2715億元,拼多多沒說。很顯然,天貓成為雙11最大的贏家,一直都是。而天貓背後的掌舵人是蔣凡,以這個邏輯來代入,可以肯定地說,天貓雙11最大的贏家就是蔣凡。
  • 618、818、雙11,誰能在新一輪大洗牌中脫穎而出?
    從618到818再到雙11,一年三大電商購物節,可以說是各電商零售巨頭「秀肌肉」的最佳時機。去年雙11,天貓成交額鎖定2135億元,再創歷史新高,物流訂單量也首次超過單日10億大關。今年618,京東早早宣示「主場」地位,引來眾多對手搶佔C位。
  • 京東阿里「雙十一」商標大戰開庭
    阿里巴巴對撤銷部分不服,京東對維持註冊部分不服,分別起訴至法院。商標「雙十一」2009年,阿里開啟了每年11月11日「雙十一」的購物狂歡節的活動。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發展,各大電商平臺自然都不會放棄這個消費市場,於是「雙十一」購物狂歡節不再是阿里一家平臺狂歡,而成為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的盛世狂歡。
  • 阿里巴巴最大股東是誰,馬雲是不是最大贏家
    阿里巴巴作為現在十分火熱的名詞,馬雲這個名字也是十分的火熱。自從馬雲創辦了阿里巴巴之後,無數的人都在追捧著阿里巴巴。而同時天貓雙十一這個活動也是繼續讓阿里巴巴和馬雲走到了頭條新聞之中,當初的淘寶為了促進銷量搞的活動,但是在今天已經是成為了全民的狂歡節。
  • 雙十一前夕的廣告大戰
    雙十一在電商的加持下,已經成為一個現象級的商業節日,眼看臨近一年一度的雙十一購物節,電商大佬們早已「整裝待發」,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準備加入這場大戰,戰爭開始前,各家也是使出渾身解數,花式營銷,無論是策略、還是口號已經玩法,各家電商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變,下邊,就讓我們來盤點一下京東、
  • 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到底是誰,誰又是最大的贏家?
    至於贏家是誰,不妨看看利益最相關的幾方的情況!阿里發展到今天,作為創始人的馬雲也已經躋身中國頂級富豪的行列,最新財富為408億美元,實現了自身追尋的夢想,有多到花不完的銀子和驕傲的事業,他也是這場盛宴中實實在在的人生贏家!
  • 金庸版關公戰秦瓊,若是蕭峰和郭靖比試一場,到底誰勝誰負?
    韓主席說,來段關公戰秦瓊,看看誰勝誰負。說書人說,關羽是漢末人,秦瓊是隋唐人,兩人相隔四百來年。韓主席說,我就要他們兩人比試一場,看誰有可能是贏家,根據是什麼。說書人抖擻精神,舌綻蓮花,拉開了關公戰秦瓊的戰幕:只見關公手持青龍偃月刀,秦瓊手持虎頭鏨金槍,二將刀來槍去,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從凌晨直殺至天黑。
  • 3年虧150億ofo,錯過高瓴資本,拒絕滴滴,選擇了阿里系
    在這場共享單車持續6年燒錢擴張和走向融合發展的混戰中,私募機構高瓴資本和創始人張磊扮演了幕後推手的角色。高瓴資本對共享出行市場的併購與整合2014年,騰訊和京東的早期投資人張磊,完成了騰訊電商和京東電商的合併後,開始著手布局衣食住行領域網際網路投資市場,先後投資了滴滴,摩拜單車,小黃車ofo,美團外賣。在投資小黃車和摩拜單車的過程中,卻有一個小插曲。
  • 史上最慘「雙11」:阿里兩日蒸發7691億,京東跌超千億
    11月10日,京東和阿里巴巴雙方圍繞"雙十一"商標所有權歸屬問題,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展開爭奪。此外,在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平臺銷售額紛紛刷新歷史記錄的盛況下,各大巨頭的股價卻連日大跌。網友們調侃,今年雙十一折扣力度最大的是巨頭們的股價,全場八折。
  • 阿里註冊「京西」,曾與京東爭商標 網友給京東支招:註冊阿外巴巴
    隨後,該事件上了熱搜,很多網友覺得"京西"這個名字很有趣,可能含有特殊的意義。京西的經營範圍涵蓋電子產品銷售,與京東主營業務存在重疊。阿里雲官方對此回應稱,京西專注科技數據中心和新基建。因為註冊地在北京西邊的張家口,所以叫"京西"。對於阿里巴巴註冊「京西」的行為,有網友建議京東註冊「阿外巴巴」反擊。
  • 香港上市提速:京東是誰?京東將上線「自營房產」
    拼多多的快速崛起,淘寶京東備受壓力。5月19日京東集團老員工日,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劉強東發布了一封以「京東是誰」為主題的內部全員信。劉強東表示,今天京東追求的夢想有兩個:一是成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為此京東會在技術上不斷加大投入;另外,京東還夢想成為一個國際化公司,「在海外再造一個京東」。
  • 阿里騰訊註冊地和最大股東都不在國內,為什麼它們是中國的公司?
    我們知道,馬雲的阿里巴巴和馬化騰的騰訊公司只中國最成功的網際網路公司,它們的註冊地都在開曼群島,而阿里巴巴的最大股東是日本的軟銀集團,騰訊的最大股東是南非報業MIH TC。作為註冊地不在中國,最大股東也不是中國的公司的阿里騰訊,為什麼說依然是中國的公司?我們說一個公司是不是中國的公司,並不是只看公司的註冊地和最大股東。
  • 聖誕大戰,雷霆打火箭,你更看好誰能贏下比賽
    明天就是NBA一年一度的聖誕大戰了,是不是大家已經期待已久了呢?明天雷霆將客場挑戰火箭,這也是兩支人氣非常高球隊之間的對決,你更看好誰能拿下比賽的勝利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兩支球隊的近況和實力。雷霆已經參加過19次的聖誕大戰,但雷霆僅僅取得了6勝13負的戰績。這將是火箭第11次參加聖誕大戰,之前的10次他們取得了5勝5負。值得一提的是,兩隊上一次參加聖誕大戰都是在2017年,而且上一次兩支球隊也是互為對手,這將意味著兩隊連續兩次在聖誕大戰中相遇。
  • 雙11江湖大戲:拼多多、李國慶、格蘭仕、董明珠,誰是最佳出演?
    滄海一聲笑 滔滔兩岸潮浮沉隨浪 只記今朝蒼天笑 紛紛世上潮誰負誰勝出 天知曉江山笑 煙雨遙濤浪淘盡紅塵俗世幾多嬌……一曲《滄海一聲笑》,可以說最能表達2019年的雙11電商江湖,今年的雙11精彩紛呈,不亞於一部大片,其中不乏苦情、言情、劇情、驚險的各大藝術手法,讓人直呼過癮。雙11這個江湖,源自於2009年阿里決定在這個光棍節搞的促銷活動,儘管光棍們還在,光棍節卻沒有了,成了購物節。
  • 騰訊、阿里東南亞電商博弈,易店無憂帶你看誰是贏家
    在過去的雙十一雙十二期間,騰訊、阿里兩大電商購物節的熱度在東南亞電商市場的戰局溫度不減。  雙十一期間,東南亞兩大電商巨頭:老牌巨頭Lazada與電商新貴Shopee表現亮眼,刷新了銷售記錄。隨後兩大巨商趁熱打鐵,推出了雙十二促銷活動。  Lazada被譽為東南亞的「亞馬遜」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平臺。
  • 阿里和京東爭「雙十一」,網友:你說春節中秋歸誰?
    2018年11月13日,京東第一次向國家知識產權局提出撤銷申請,認為阿里巴巴在2015年11月13日至2018年11月12日期間,沒有使用該商標。國家知識產權局經審查認為,阿里巴巴提交的使用證據有效,駁回了京東公司的撤銷申請。
  • 2020年,阿里、京東與拼多多的絞肉機大戰
    另一方面,以阿里、京東、拼多多為代表的中國頭部線上零售平臺公司,都對未來短期內的發展給出了超出行業均值的樂觀指引。更重要的是情緒,它們都不認為自己處在整體上的競爭劣勢地位。毫無疑問,長期來看電商行業增速肯定會放緩,如果阿里、京東、拼多多的發展與它們的預期沒偏離太多,那麼唯一的解釋就是市場集中度會加速提高,新平臺電商的機會將越來越渺茫。